勞動者辛苦工作,如果拿不到應得的勞動報酬又與用人單位協商不成,只能提供各種材料、辦理各種手續申請勞動仲裁,經過等待拿到裁決書之後如果不滿意,只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經過一定期限才能拿到生效判決。正因如此,冗繁的討薪之路,讓很多勞動者望而卻步。好消息來了,北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北海市銀海區人民法院採用「仲裁+法院+工會」多元維權模式,讓您短時高效收回合法收入。
近日,北海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市勞動仲裁委)接到了兩個仲裁申請,均為勞動者離職後,原用人單位的工資、提成款仍未結清而引發的糾紛。
勞動者易某,自2017年10月23日至2020年6月1日,在北海某公司工作,期間由於工作表現突出,按照公司規定可獲得提成款43714.1元。今年6月,易某因個人原因離職,但北海某公司一直拖延支付其提成款,雙方多次溝通無果。同年7月22日,易某遂向市勞動仲裁委申請仲裁。勞動者王某,於2000年6月1日離職後,因原用工單位廣西某公司拖欠其工資、提成款共計9000元,雙方協商未果,王某於7月28日向市仲裁委申請仲裁。
當事人雙方確認調解協議書
考慮到疫情後企業復工復產困難,調解員崔煥忠提出了分期付款的司法意見,一方面可為企業緩解發展壓力,另一方面可為勞動者拿到款項提供保障。8月10日上午,這兩起勞動爭議案件在調解員的努力下,雙方當事人最終達成調解協議:北海某公司分期支付易某提成款43714.1元,廣西某公司分期支付王某工資、提成款共9000元。這兩起案件的化解平均僅用時2個小時,實現了當日受理、當日結案。
銀海區法院特聘的工會調解員、退休法官崔煥忠向雙方當事人釋法說理
「拖欠金額、還款方式你們再核對一下,要是沒有問題你們就在調解協議上簽字。」調解員崔煥忠說道。
「非常感謝調解員,如果沒有你的幫助,我可能要經過仲裁、訴訟程序,還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要回我應得的報酬,沒想到在這個小小的工作室,兩個鐘頭就搞定了。」當事人王某說。
在勞動爭議糾紛化解過程中,相較於冗繁的仲裁+訴訟程序,「仲裁+法院+工會」多元糾紛化解模式用時更短,成本更低,效果更好,一次性有效解決糾紛。調解員崔煥忠坦言:「『仲裁+法院+工會』模式,極大程度上避免了勞動爭議進入仲裁、訴訟、立案審理和強制執行程序,既節省了司法資源,又化解了社會矛盾,進一步暢通了勞動者維權渠道,相當於為勞動爭議化解按下了『快進鍵』。」
作為北海首家「仲裁+法院」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室,為勞動者,特別是農民工、工傷職工,以及孕期、產期、哺乳期女職工勞動維權開闢「一站式綠色通道」。該工作室自2020年6月9日成立以來,市仲裁委共委派調解案件14件,銀海區法院、銀海區總工會共派出3名勞動爭議調解員參與糾紛處理,為勞動者提供法律諮詢百餘次,調解成功案件6件,調解率達43%,平均結案時長不超過3天。銀海區法院將繼續攜手仲裁、工會等部門,積極探索勞動者維權新方法,打造「仲裁+法院+工會」多元維權模式,提供包括但不限於法律諮詢、案件調解、司法確認在內的一站式服務,讓勞動者「少跑腿」、實現糾紛「一站式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