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法師:「萬法不離自性」與「一切法無自性」的自性相同嗎?

2021-02-08 大安法師講淨土



請問法師:萬法不離自性與一切法無自性,這裡的兩個自性相同嗎?


答:對自性的理解,要看上下文的語境。比如「心」這個概念,有時是指肉團心,有時是指緣影心,有時是指妙明真心。由上下文境作相應意思的取捨。

 

這裡所說的「萬法不離自性」的自性,是指自己的本性,亦即本來具有的佛性,意謂心外無法,一切萬法僅為自己本性之自心所變現,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乃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法義。誠如《華嚴經》所云:「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而不造。」



而「一切法無自性」的自性,是指自體之本性,唯識家多指稱為自相,即諸法各自具有真實不變清純無雜之個性。然站在大乘中觀的立場來觀照,諸法皆由因緣所成,而無一定之自性,故自性即空。

 

誠如龍樹菩薩所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空有不二,空有一如,即是大乘中道了義。故云一切法無自性、畢竟空、無所有,一切法如夢、如幻、如化、如泡、如影。

 

在畢竟空中,熾然建立因果的法則,廣修菩薩六度萬行,即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萬法不離自性與一切法無自性兩個自性的內涵指稱不同,不可混訛。


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請問法師:信佛的人和不信佛的人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上有什麼差別?


請問法師:燒香禮佛的真正意義是什麼?


請問法師:家裡人反對我學佛、拜佛、誦經,怎麼辦?


請問法師:「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的區別?






相關焦點

  • 《文殊上師歡喜之教言》第九講: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
    虛妄的現相是遍計所執,完全是無而現故亂。只不過唯識宗把自明自知的依他起心識承許是實有的。如果沒有通過二轉的般若智慧來抉擇到萬法(不論是外境或心識)皆空,就成了應成派所遮破。當然,唯識宗也非常不可思議,承許在二取顯現的同時,本來就是二取空的圓成實。迷亂的現相完全是心自性的幻化,而心的自性本來就是常樂我淨。只不過常樂我淨是通過二轉抉擇為空性後,諸佛淨見量的境界。
  • 佛教四大宗義必須都要承認諸法皆無自性的觀點嗎?
    請問:只要是佛教四大宗義之一,必須都要承認諸法皆無自性的觀點嗎?     答:不是。
  • 佛學中的自性是什麼意思?各宗派對自性的不同理解哪派正確
    自性是佛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也是區別佛教大小乘的根本。各宗派對自性的認知,觀點,思想,也體現了此宗派實修所證達的高度。同時每個人對自性的理解確認,也體現了其生命的高度。有了前一篇關於補特伽羅的內容作為基礎,那麼對自性這一佛學概念的理解就會更容易清楚。那麼什麼是佛學裡的自性呢?
  • 禪宗六祖: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真學佛的人,需要真修實證,需要「只問耕耘莫問收穫」,禪宗初祖達摩大師有言:無上大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換句話說,學佛修道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今生能有成就,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生的努力,才有今生的因緣成熟,能夠悟道證道。學佛最怕走錯道路,有兩點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不然就會南轅北轍,離佛越來越遠了。
  • 純一|三性與三無性解析 · 遍計所執自性與依他起自性
    這裡告訴我們,有情的第七識和第六識,當它認識一切主觀(心法)與客觀(色法)事物時,計度分別以為實在的東西(本無自性),這些虛妄執著的我和法的自性差別,就叫遍計所執自性。難陀論師將它分為能遍計、所遍計二門來闡釋,護法、安慧二論師將它分為能遍計、所遍計、遍計所執三門來解釋。今依三門釋為正義陳述如下。
  • 慧能大師: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至儀鳳元年正月十五日上元節,印宗法師於法性寺(今廣州光孝寺)會諸名德,為六祖大師剃度。二月八日,法性寺智光律師為六祖大師授具足戒。這個戒壇是劉宋求那跋陀三藏設置的。六祖大師受具足戒後,便於戒壇旁菩提樹下開演五祖弘忍大師所傳的法要,從此廣開甘露之門,度化眾生。神秀禪師向太后武則天與唐中宗舉薦六祖大師。
  • 圓滿中道 證悟自性 寂靜涅槃
    自性光明實相非相,圖片、文字都是方便譬喻法,以上圖片來源:曾遠興(昭佩)、行顯(三非),側重解釋最近發表的幾篇文章。看圖看文,理解更快。[可申請加入組織]文章一:心經.簡譯.直達真相,關鍵字:自性、智慧、光明、六度般若、六波羅蜜、禪定境界(奢摩他觀止、三摩地觀幻、禪那觀空)、覺性(覺察、空性、光明)、色受想行識、靈體情識、人身難得、如來藏、阿賴耶識、末那識、不二法門、三法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 「真心自性」十年聽經沒聽懂,法師用空氣生動比喻,頓時明白了!
    聖空法師:用空氣來比喻真心自性—聖空法師開示—【是故應知,一切無著,名覺知心,無有是處】好了,第七次結束了。那我們再翻過來看下面的經文:俱無所在,一切無著,一切無著不是無所住,一切無住。那為什麼讓大家一切無住?那好,我就打一個比喻你就明白了。我們前面講了七次徵心,大家現在搞糊塗了,七次沒搞清楚心,自己到現在更糊塗了。
  • 阿賴耶識與自性是什麼關係?
    問:阿賴耶識與自性是什麼關係?有時腦海裡突然出現一個以前從沒有出現的回憶這是意識還是阿賴耶識在起作用?回覆:阿賴耶識是佛教唯識宗按立的一個名相,最主要的功能是用來連接今生與來世,可以解釋很多連科學都解釋不了的生命、思維、意識等方面的難題。
  • 宏圓法師:無漏智是我們真如自性的顯露
    所以我們還要從外去求一個,佛就跟我們說了,你把一切都放下,你的佛性自然顯現出來。就像你撥開雲自然就看見一個太陽,天空當中本來就有太陽,你撥雲好比我們的染汙,你把染汙放下太陽自然出來。而不是說我們一定要撥開雲,再去修一個太陽出來,那不就是頭上安頭了嘛。大家能聽明白吧,撥開雲,撥雲見日,學佛就是這麼直截了當。只要你的心空蕩蕩了,空了,你的清淨本性、你的光自然就出來了,你的太陽自然就出來了。
  • 靈魂神識佛性自性到底說的是什麼
    它執著於第八識裡的貯存的一切業習的種子內容都視為「我」,這種對「我」的執著即是生死輪迴之本。佛陀叫我們不用這八識,因這八識所見即為幻相;八識所緣的全是假相。讓我們轉八識成四智,用觀照才能見真。正象《心經》的第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佛教最大的錯誤就是把真如自性誤解為空性
    真如自性是如來藏三藏真如自性。空如來藏,不空如來藏,空不空如來藏。這三藏合稱真如自性。這也就意味著諸法的實相是真如自性,而不單純是空性。真如自性是無相的,和老子所說的『道』一樣,包含了可以形成宇宙萬物的一切能量和虛空空間。
  • 關於「自性」(Self)的筆記
    這種情況的發生,通常是在一個人並無影響他人的意圖,尤其是不對他人進行說教的時候。理解:追求心靈解放/覺悟,或自性化的人會對周圍造成正向影響,並產生漣漪效應。這也是人作為社會人的優勢所在,也就是字面意義上的改造自己就是改造世界。
  • ​ 什麼叫反聞聞自性?和一日三省吾身意思是一樣嗎?
    什麼叫反聞聞自性,什麼叫反聞?什麼是自性?怎麼做叫反聞呀?和一日三省吾身意思是一樣嗎? 答:我現在講12345,大家是不是想,哦,12345,後面肯定是67890,這叫往外聞。怎麼叫反聞呢?比如我在講12345之前,12345在不在這裡?在。一定在我的心裡,如果心裡不想12345,嘴裡能不能講出來?不能。在心裡,它有沒有什麼任何形相啊?沒有。
  • 真如自性的體現形式究竟有哪些?
    真如自性的體現形式究竟有哪些?真如自性初始是無形無相的,但是其在緣起的過程中,依舊保持本質不生不滅不變不易的同時,但是其在現象(形象樣貌)上卻發生了變化。譬如水的本質自性永遠是水的本質自性,永遠不會發生改變,但是遇到緣起(此處緣起指溫度變化),水的樣貌就發生了變化,遇冷則變成冰雪,遇熱則變成水蒸氣,水的樣貌會根據緣起的變化而變化,但是水的本質卻保持不變,因為冰雪的本質是水的本質,水蒸氣的本質還是水的本質,外貌不同,但是本質相同,本質未曾發生改變。佛在楞嚴經上說:地水火風無非真如自性,眼耳鼻舌身意無非真如自性。
  • 淨空法師:在佛菩薩眼裡,所有宗教都是一家,所有的眾神都是自性
    這是一切法裡頭沒有的,佛法裡頭也只有淨宗有,其他八萬四千法門都沒有。  講這三種真實,都是八萬四千法門,每一個法門,最後都達到這個目標,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我相信中國古聖先賢,從我們歷史上記載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孟子,我相信都是佛菩薩再來的,不是凡人,為什麼他們說的跟佛經那麼樣相似,那麼接近?佛經傳到中國來,確實把中國本土文化提升了,這是湯恩比博士的話。
  • 法界核心絕密是真如自性
    法界核心絕密是真如自性有不懂佛法的人說法界核心是「任運」兩個字。這是不識佛法智慧的說法,也是不懂真如自性的說法。因為真如自性是無生無滅、無來無去、無任無運的。任運兩個字起始於後天,是針對於現象而言的,是指萬物自自然然運轉,沒有一絲刻意而為的意思。譬如太陽的運轉是自自然然的,沒有刻意而為的意思。
  • 色相空相與真如自性的邏輯辯證!
    色相空相與真如自性的邏輯辯證!有朋友在我的文章中回復我說:「空相為體,色相為相,二者是一」!我曰:色相是相,空相是相,本質自性非相,但是可以以色相和空相顯現出來,我們要借相入性,以達到性相如如的境界。色相、空相、真如自性,三位一體。因為三者一體,故云「性相如如」。相有二分,性唯一乘。三位一體,故能性相如如。是相非性,是性非相,因其一體,故能如如。
  • 法則自性看「重為輕根」:引力場和斥力場的時空質能轉化
    法則自性:當體即空,自性本空,一個「空」字點出了宇宙萬有的本質,萬物真正的本來面目:實相無相。緣起無自性,一切法無「我」。法就是指萬事萬物、萬有萬象,也就是各種現象。坐在地球上,受著地心引力,跟隨著地球自轉與繞日公轉,感受自然中萬法的「自性本空、當體即空」,悟「空有不二」,說「有」是指現象是有是存在的,說「空」說「無」是指現象的存在狀態是緣起的,是各種因緣和合而假有,暫時而有,連「暫時」這個短暫的時間也沒有自己的「本體實體」,不停留存在,因緣際會,因緣具足則生,不具足則滅,當體無住,剎那生滅,無常變易,沒有一成不變的現象,這種無住的無常性
  • 「自性」到底是什麼,舉多少例子都是圍繞這四個字個來說的
    佛教信徒修習佛教文化的目的即在於依照釋迦摩尼佛所悟到修行方法,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終明心見性,超越生死和苦、斷盡一切煩惱,得到究竟解脫。說到發現生命和宇宙的真相就必須提到佛教常講的一個名詞「自性」只要明白了自性生命和宇宙的真相也就徹底明了。那麼「自性」到底是什麼,其實舉多少例子都是圍繞著四個字個來說的,本文就可以大家分享「自性」的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