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只要是佛教四大宗義之一,必須都要承認諸法皆無自性的觀點嗎?
答:不是。毗婆沙宗、經部、唯識派等,不但不承許諸法皆無自性的觀點,而且也不承許諸法「諦實無」的說法。他們對中觀派提出了很多反對議論。實有派諸論師反對應成派所主張的「諸法皆無諦實」的觀點說:如果真如你們所說的那樣,一切法都是諦實無的話,事物就沒有了自性的存在和內在屬性,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等於諸法都是「畢竟無」了,就是等於根本不存在了。如果這也承許的話,那麼就無法安立四諦了,如果沒有四諦,那麼就沒有三寶,如果沒有三寶四諦,就不會有解脫之道的存在了。龍樹菩薩反過來用實有論者的觀點來回應他們說:恰好相反,如果一切事物都像你們所說皆為諦實有的話,四諦三寶就不能成立,同樣因也不能產生果,因為承許諦實有就等於是承許了其固定不變的性質,如果一切事物都是固定不變的存在,那麼如何安立輪迴及涅槃呢?要注意,不承許諦實有的存在,並不代表否定事物本身的存在,因為諦實無或性空不是「畢竟無」或全不存在的意思,如果把中觀派所主張的「空」或「諦實無」理解為「無」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如果能把龍樹菩薩所著的《中觀根本智慧論》的第二章和第二十四章結合起來認真研讀的話,就會明白「中觀」一詞的真正意義。
只要是中觀派,無論是自續派,還是應成派都不承許「諦實有」,但凡是中觀派不一定都承許「諸法皆無自性」的觀點,因為中觀自續派認為自性無等同於畢竟無,所以,承許諸法皆無自性的,只有中觀應成派一宗。應成派認為,如果承許有自性,那麼無法承許諸法為緣起有的道理,因為是自性空才是緣起有故。承認了諸法是緣起有,那麼不得不承許諸法是自性空。所以,中觀應成派認為,中觀自續派以下所安立的無我或空性的道理,並不是龍樹菩薩所講空性的究竟密意,也不是佛陀無我教法的最終意義。根據中觀應成派的看法,只要還未將事物含有絲毫自性的觀念摧毀,那麼仍然執著事物為諦實有,如同它們還有某種獨立的地位一樣。因此,中觀應成派否定了事物的自性存在與本質,而且宣稱這才是空性的真正意義。
承許諸法自性空,不妨礙因果緣起的安立;承許因果緣起,不影響空性的安立。當你能了解空性與緣起二者的意義時,如果能同時在同一處所不矛盾地安置空與表象了,就可以說你獲得了「中觀正見」。
~~班字爾慈智加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