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宣告失敗?不再受考生和家長「熱捧」,也許是正常現象

2020-09-16 小徐聊教育

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也稱強基計劃,是教育部開展的招生改革工作,主要是為了選拔培養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2020年1月13日,《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印發,決定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


今年強基計劃沒有完成

中科大計劃招210人,需要補招46人;西交大也是計劃招210人,需要補招71人;北理工計劃招150人,需要補招67人;蘭州大學計劃招120人,需要補招65人。

南京大學也需要補招。復旦大學讓人吃驚,復旦大學計劃招210人,竟然需要補招124人。還有北京大學,北大招了842人,計劃數是900人。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有人說,高校強基計劃都是一些冷門專業。冷門專業主要是指漢語言文學(古文字學方向)、考古學、歷史學和哲學;理工科裡的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核工程與核技術這類並不冷門。

考生不僅要參加高考,滿足高考85%的條件;還要參加校測筆試、面試,相對而言,比一般的學子多了兩場大型考試。還有一環節,複試合格學生還要進行體能測試,有少數學生的體能測試難以合格,就失去了錄取強基計劃的機會。

2020年試點的36所強基計劃高校,都限制報考一所高校。這樣會使一部分高考高分段考生流失。


強基遇冷跟從高考招生開始實施有關係

高中生,原先一直在做題,他考試的能力跟做科研的能力不完全相同,另外,高中生對於大學的專業和科研還沒有直觀接觸,他並不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喜歡和擅長,需要時間,讓他們成長,讓人才冒出來。


當然,任何事情都有一個不完善到完善的過程,相信2021年高校「強基計劃」會做得比較妥當,圓滿完成招生目標。

相關焦點

  • 「評論」不受考生和家長「熱捧」,強基計劃失敗了嗎?
    文 | 21世紀教育學院 熊丙奇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大學、蘭州大學等名校發布通知,在今年高考錄取的2020級本科新生中補招強基計劃學生。至少其中兩所高校的相關工作人員稱,該校今年強基計劃沒有完成。部分輿論稱,「強基計劃遇冷」,甚至斷言該計劃「失敗」。
  • 光明時評:強基計劃首年實施卻不受「熱捧」?這很正常
    光明時評:強基計劃首年實施卻不受「熱捧」?對此,有必要重提並深刻理解國家推出強基計劃的意義——培養基礎學科專業領域的拔尖人才。現實中,很多高考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時,一直存在功利導向,願意選擇投身基礎學科專業領域的人並不是很多。「擇志」色彩鮮明的強基計劃,於那種追「熱門」和「錢景」的導向而言是一種扭轉,但扭轉並不會一蹴而就。考生和家長不「熱捧」強基計劃,是由現實與強基計劃的制度設計決定的。
  • 強基計劃首年實施卻不受「熱捧」?這很正常
    「擇志」色彩鮮明的強基計劃,於那種追「熱門」和「錢景」的導向而言是一種扭轉,但扭轉並不會一蹴而就。考生和家長不「熱捧」強基計劃,是由現實與強基計劃的制度設計決定的。結合今年強基計劃的實施情況,應更堅定推進這一計劃的決心。
  • 強基計劃遇冷?也許是正常結果
    特約作者 殷俊今年高校招生最引人注目的改革,應該是第一年實施的「強基計劃」。但是據報導,包括北大、中科大等在內的諸多名校都沒有完成原定的強基計劃招生名額,有的只能進行補招。這就引發了「強基計劃遇冷」的討論。但「強基計劃」真的不如人意嗎?首先,強基計劃的目的之一,是鼓勵學生報考重要的基礎學科。
  • 強基計劃為何首年遇冷?2021年強基計劃或有三大變化,家長考生注意
    事實上,該校物理學強基計劃補錄5人,是該校最少的,其他專業補錄相對更多。武鋼三中校辦主任劉江華:「今年武大、華科強基計劃的入圍線遠高於學校錄取線。」武大、華科在湖北的強基計劃入圍線比普通線高出10多分,「高這麼多分,一些考生轉而選擇其他專業。」劉江華分析,有些考生和家長看重升學和就業,對強基計劃認識不到位,報考只將其作為備胎。
  • 強基計劃錄不滿才是正常的
    2020年高考錄取,轟轟烈烈的強基計劃首度開業,以部分高校沒有錄滿計劃告終。強基計劃,是一場高分生的遊戲,刺激了全國130多萬高考考生報考。這是取消自主招生後報復性的狂熱。錄取結果表明,強基計劃錄滿了,是不正常的;錄不滿才是正常的。
  • 雲南省2020年強基計劃考生須知
    被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提前批次及後續各批次類型的投檔錄取。未被強基計劃錄取的考生,可按照其填報的高考志願繼續參加後續各批次各類型投檔和錄取工作。(三)強基計劃試點院校範圍強基計劃起步階段,在部分「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範圍內遴選高校開展試點。高校向教育部申請並提交相關專業的招生和人才培養一體化方案。
  • 武大山大蘭大率先開啟強基計劃,考生如何報考強基計劃?
    培養方向「強基計劃」(強化基礎學科計劃)報考專業範圍不再受限,將開放高校本科招生的所有專業,其中重點面向以下方向:服務國家戰略領域(晶片、軟體、網絡安全、先進位造、材料、能源),學校本身的優勢專業,基礎學科領域(數理化生),文史哲領域,數據軟體統計領域等。強基計劃政策發布,自主招生的終結,對今年高考的招生會產生什麼影響?
  • 理性看待強基計劃首年「遇冷」
    其中至少兩所高校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媒體記者,他們所在學校今年強基計劃的招生計劃沒有完成。  強基計劃實施首年即「遇冷」,讓輿論質疑強基計劃的意義。對此,有必要重提國家推出強基計劃的意義——培養基礎學科專業領域的拔尖人才。現實中,很多高考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時,一直存在功利導向,願意選擇投身基礎學科專業領域的人並不是很多。
  • 對於強基計劃,你是報還是不報呢?本文值得考生和家長參考!
    對於強基計劃,2021屆的很多考生和家長依然抱有很大的懷疑態度,明年到底該不該報呢?強基計劃實際培養如何呢? 對此,尚恩「少一門」高考英語精英課程的老師通過網絡整理了部分強基計劃大學的一些看法,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希望能對接下來的考生有一定的「引申作用」。
  • 強基計劃首年「遇冷」,我們需要理性看待
    對此,有必要重提國家推出強基計劃的意義——培養基礎學科專業領域的拔尖人才。現實中,很多高考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選擇專業時,一直存在功利導向,願意選擇投身基礎學科專業領域的人並不是很多。「擇志」色彩鮮明的強基計劃,對於那種追「熱門」和「錢景」的導向而言是一種扭轉,但扭轉並不會一蹴而就。考生和家長不「熱捧」強基計劃,是由現實與強基計劃的制度設計決定的。
  • 強基計劃專家答疑!強基計劃綜合成績怎麼算?錄取是否會和本科批衝突?
    2020年是強基計劃實行的第一年,很多家長和考生,對強基計劃還很陌生,為了幫助大家認識強基計劃,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涯方向,前途問鹿App團隊特為大家梳理了強基計劃的的綜合成績測算和錄取的有關事項。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的是:強基計劃錄取是在所有批次之前的。高校錄取名單報各省級招辦審核,辦理錄取手續。被正式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後續高考志願錄取;未被錄取的考生可正常參加本省(區、市)後續各批次高考志願錄取。除了這些,可能考生和家長還面臨著錄取順序、與其他選拔途徑的錄取衝突等問題。
  • 強基計劃招生章程將陸續公布,什麼水平的考生適合報考強基計劃?
    2020年是強基計劃實施的第一年,由於疫情,高考延遲一個月,各招生學校原計劃4月份公布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月將延遲至5月公布。各校強基計劃招生章程未公布,招生計劃和具體方案還不明朗,許多有意向報考強基計劃的考生和家長比較焦急,就報考問題提出不少疑問。在此,就大家最關心的一些問題進行梳理,供考生和家長們參考。
  • 強基計劃適合多少分的考生?
    這幾天最最吸引高中家長朋友們眼球的就是強基計劃了,隨著北京師範大學的招生簡章的發布,所有36所高校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都已經明了,招生報名的通道也已經打開。本期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到底強基計劃應不應該去填報?值不值得去填報?適合多少分的考生去填報?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強基計劃到底是怎麼回事?
  • 熱論丨強基計劃首年,看看大學、家長和學生都如何說!
    2020年強基計劃落幕已久,對於強基計劃2021屆家長和考生依然報有很大懷疑態度,明年到底該不該報?強基計劃實際培養如何?針對該政策,我們一起來看看,今年的「過來人」的一些看法及大學的一些看法。2020年新生入學後,多校發布補錄通知,從學校發布的數據來看,多校補錄近一半的人。還有多校沒有公布補錄人數。除了清北,其他學校幾乎都沒有招滿。
  • 強基計劃報考「無門檻」,高分考生入圍「棄考」或拉高分數線?
    今年1月,教育部出臺的《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也稱「強基計劃」),意味著「博雅計劃」等自主招生政策徹底宣告結束,新出臺的強基計劃不再有降分優惠,入圍憑藉考生的高考成績,且對於普通錄取考生而言,高考成績佔比較重,佔錄取分數的85%。強基計劃報考「無門檻」,只要報名就能「成功」?
  • 看過來丨清北強基計劃招生路徑!哪些考生更適合強基計劃?
    今年強基計劃開始實施後,清華大學開啟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和3+2+3項目。同時,北大也已啟動博雅人才共育基地。 清北的這些相關措施不僅是為了強基計劃的拔尖人才培養和選拔,同時也是在給予更多同學有多個參與強基計劃的機會。
  • 從「南京大學招辦談備考之強基計劃」中,看到強基計劃
    ​(報考南京大學強基計劃的方向與優勢)。南京大學位居全國第一的天文學,我們也列入了強基計劃申請專業中。第二,人才培養優勢突出。南京大學文理科基地數僅次於北大,位居全國第二位;同時也是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實施的主要高校。
  • 【強基計劃】強基計劃總成績該如何測算?錄取是否與本科批次有衝突?
    為了幫助高一高二及高三考生直觀的了解強基計劃的特點,曠時高考為大家梳理一下強基計劃的綜合成績測算和錄取的有關事項。強基計劃按照考生綜合成績錄取,其中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85%。統計2020年高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雖然計算公式五花八門,但比例基本一致,除南開大學按照高考成績90%+校測10%測算外,其餘高校均為高考成績85%+校測15%的比例。
  • 強基計劃或成雞肋,高分考生進低分專業,漠視基礎學科的報應
    2020年是強基計劃推廣的第一年,強基計劃的落實範圍僅限於基礎專業,入圍的學校也僅僅是少數名校,目的是為了培養國家急需的基礎學科人才,那麼在落實的第一年,強基計劃完成這一目標了嗎?按照往年的經驗,只要考生的分數高出錄取線十分以上,就能進入武大經管等大熱專業,這對那些沒有科研意願的孩子來說,無疑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很多家長以為強基計劃就是自招,考上了還能降分錄取,專業不好還可以轉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