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如何用漢字取名

2020-12-13 環球網

圖片說明:清水寺主持書寫日本2005年度漢字「愛」。

9月6日,日本天皇家族41年以來第一次添丁。孩子出生以後,老百姓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忙著起名字了。在日本,普通新生兒起名字是在出生兩周之內,而皇室則是在出生的第7天。據說這個習俗和古代新生兒在出生後夭折率太高有關。在日本的名字中,中文字佔了很大比例,為了讓名字有個好的含義,家長都深思熟慮,花上兩個星期也一點兒不過分。

起名要「過五關斬六將」

普通日本人出生的時候起名,有著繁瑣的規則。傳統上,日本人的名字普遍使用漢字,只是在二戰之後開始有一些比較新潮的人用歐美常用英文名的日語發音作自己的名。

用漢字起名,在日本可要「過五關斬六將」。所謂五關,指的是孩子的名字必須符合「五格」,即總格——昭示一生的吉利;人格——反映期待的性格才能,並要求可以克制兇運;地格——符合對健康、平安等的追求;天格——不得和祖先的宿命衝突;外格——與所處外界環境和諧。「六將」就是若干輔助規則,比如若干漢字因為各種原因是不能用在名字裡的,像伶、逸、稀等。近年來對外交流的增加又使日本一些傳統吉利的名字帶有了不吉利的意思,比如「湧大」本來是很有氣勢的名字,但讀音讓英語國家聽來就是「you die」(去死吧),如此一來,日本人起名就成了一項繁複的工作。

日本有學問的人會從四書五經上找字,普通人從《萬葉集》(日本的古詩經)上找字。一般來說,男孩名中經常有的包括武、信、彥、男、夫、保等。女孩有愛、佳、敬、景等,後面加一個「子」。男孩名字「武夫」、「武男」,有種武勇的感覺。家人希望孩子能像武士那樣生活,有信念、有責任感。「信」、「保」等字較重視理念,讓孩子有誠信。

如果把女兒的道德觀看得非常重,會取名「信子」。「景」是大有出息的意思,也往往用來形容漂亮的景色,是女孩專用的字。

每年公布最有人氣的名字

當然,有的人家不願意按照繁瑣的規矩起名,但要足夠幸運才行。因為負責日本登記戶口的政府機關有專門的人員,根據法務省民事局頒布的《誤字俗字正字一覽戶籍用名記載紀錄用字》對新生兒名字進行審查,用錯了字被拒絕登記的並不在少數。據說由於避免了姓名中使用冷僻漢字,還大大簡化了戶籍管理的電腦系統。

對於普通日本人來說,給孩子起名就有些為難了,誰知道一不留神會衝剋什麼。因此,很多日本人把問題交給「專家」解決。日本有很多專門給孩子起名的公司,收費從幾千日元到數十萬日元不等。

一些大公司近來每年都在網上公布最有「人氣」的名字列表,有人從這裡隨便挑一個給自己的孩子用。結果日本人每年使用的新名字中,有40%以上用了「人氣」前100位裡面的,造成了不少重名的現象。有趣的是從這些排位靠前的名字可以看出日本社會價值取向上的變化,幾十年前日本流行的名字多是「敬一」、「早智子」等,講究四平八穩、中正平和,而2005年排第一位的女名居然是「陽菜」,以下是「菜菜子」、「彩花」、「結愛」等輕鬆的名字。從這裡看,日本人也在慢慢變得不那麼「一本正經」了。

天皇皇子的起名比平民的講究更多,有專職的顧問解決此事。可能成為天皇的皇子,起名要求帶一個「仁」字,其傳統起源於第56代清和天皇(惟仁),此後如親仁(後冷泉天皇)、懷仁(一條天皇),除個別例外,大多遵循其例。原因是日本長期受儒家影響,典籍中以「仁」為最大美德。

地名也有中文含義

日文書寫中,漢字佔了70%左右。很多漢字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含義是一樣的,但有些在中國的意思變了,在日本還維持著古漢語的原意。如「走」,在日語中是「跑」的意思,和中國古漢語一樣。「荒」是大的意思,也數古漢語範疇。

日本的很多地名也受中文漢字的影響,像「東京」,表示位於東邊的大城市,後來才有首都的意思。「仙臺」,古時是人煙稀少的地方,從那裡是可以登天的,令人神往。

日本從1995年開始舉行「年度漢字」公開投票活動。每年公眾投票選出一個漢字來反映當年的社會狀況。2005年得票數最多的是「愛」字。根據慣例,精通漢字書法的日本京都市東山區清水寺主持森清範於寺內一張長1.5米,寬1.3米的巨幅和紙上揮毫書寫了一個大大的「愛」字。有的人選「愛」是因為小公主愛子成了當年媒體報導的焦點。而有的人則是迷上了能說一口標準華語的日本桌球女選手「福原愛」。 2004年的「年度漢字」為「災」,2003年為「虎」。▲( 2006.09.08 第9版)

相關焦點

  • 腥膀胱糞……日本人取名有哪些奇葩漢字?
    日本漢字的源頭雖然在中國,但漢字漂洋過海千年後,從模仿到取捨再到創造,日本漢字在本土與舶來之間互相碰撞,煥發出新的生機。日本人在起名時,對這些漢字另有一套理解方式。如何決定人名用字?有些字在人名中經常出現。漢字「昭」在明治和大正時期較少使用,但自從「昭和」將它用作年號之後就成了當用漢字和常用漢字。人名中多用的「昭夫」「昭二」「昭子」,就是直接受到了年號的帶動。不少父母帶著心儀的名字去上戶口時才被告知,要給孩子取的名字不在人名用字範圍內。
  • 日本人取名兩三事
    日本人取名字只能從常用漢字表和人名用漢字表中挑選漢字,近幾年流行的"翔 "字由於1960年代還不在人名用漢字表中,當然那個年代也就沒有人用其「翔」字取名,而現在大學裡名字用「翔」字的男生就越來越多了。有人說用 "翔 "字的人給人的印象是個帥哥。
  • 獨昏悶:漢字的五行如何確立,取名方法?
    獨昏悶 || 專注於周易取名、改名。首先先問為什麼:為什麼取名漢字要分五行?凡事存在就有它的道理,漢字存在五行,其漢字五行的作用主要是用來起改名字,通常都是分析八字後斷定八字五行喜用,在起名時就就用相應的漢字來補,至於這樣做有沒有道理,是哪個年代什麼人這樣做的,這些意義都不大,因為現在眾多的命名師在起改名時都在這樣使用,存在即合理,我們過河就一起隨大流吧
  • 新生兒取名請用規範漢字 非規範漢字無法上戶口
    名字含非規範漢字的出生證無法上戶更名  泉州市公安局戶政管理支隊副支隊長楊奕鋒介紹,首先「鈊」是一個繁體字,而2001年開始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在大陸地區除該法規定的少數情形可以使用繁體字、異體字外,均需使用規範漢字。
  • 來論|用生僻字給孩子取名,有違漢字簡化的初衷
    事實上,用生僻字給孩子取名,家長不只是給自己和孩子「挖坑」。每逢開學季,一些新生的名字,讓老師在點名時「齜牙咧嘴」。不可否認,為避免重名,取名選生僻字的習慣,在坊間比較時興。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有些家長是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就為了給孩子取一個看起來很有文化內涵的生僻名字。本來,用生僻字取名字,是一種個性化選擇,也是個人的一種自由。
  • 講座|雖然日本人用漢字越來越少,但「漢字力」仍在
    他們並不是用假名語言翻譯,而是用漢字漢語翻譯西方的概念和思想,所以中國人才能隨便拿過來使用,得心應手。我們和他們一樣,藉助這些詞彙學習西方,並不是學習日本。最近日本人又用漢字造了一個詞,就是年號『令和』,說是取自日本古典,但網上有很多中國人給它找出處,當然一找一個準,因為日本古典本來也是出自古代漢文化。這個年號用不著翻譯,我們都可以望文生義,所以它就是個漢語詞彙。」
  • 日本首個漢字博物館即將開館(組圖)
    這是即將於本月29日正式對公眾開放的日本漢字博物館中,關於漢字如何在日本生根的介紹。漢字博物館坐落於京都著名的祗園,據博物館方面估計,開館之後,每年將有望吸引近20萬人前來參觀。館長助理山崎信夫說:「漢字對於日本人來說,是必須要接觸和學習一生的對象。
  • 如何用單字取名
    南駿先/文單字取名可以參考如下要素:1.字義,如:棠,棠梨、喻可愛;瑾,美玉、喻美德;凝,莊重、喻端莊;2.音韻,如:棠,音調為陽平,發音響亮;瑾,音調為上聲,發音溫柔;凝,音調為陽平,發音尖銳;漢字具有音義同構的特性,發音的位置可以是胸腔、喉嚨、口腔,誦讀時又伴隨著發音的氣息和面部表情
  • 漢字在日本人心中有多高級?日本年輕人:不用假名全用漢字高大上
    其實,後面比較難的是一個叫中原惠一的日本人用「偽中國語」寫的小說,在日本引發大量的關注,讓「偽中國語」再火了一把。 不得不說,太像文言文了。 那麼,為什麼「偽中國語」在日本年輕人中這麼風靡呢? 首先他們覺得全用漢字很高大上,給人一種很有學問的感覺,可以耍酷。
  • 日本人喜歡漢字嗎?
    不管有沒有學習過日語,大家都知道日本人是使用漢字的,但是日本人也自己創造了一些中國人看不懂的假名(雖然是從漢字的邊旁部首演化出出來的),有網友說,日本人應該更加喜歡假名吧,畢竟漢字是從外國進來的,屬於「養子」,而假名是自己創造的,假名才是「親兒子」。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是的。
  • 漢字到底是誰發明的?日本人為何也喜歡漢字?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接觸漢字,從小時候的咿呀學字,到小學時期被古詩詞,文言文,到現在的讀書看報玩手機,看電腦打遊戲,不管在何時何地,漢字都是我們的必備的生活元素,那你知道漢字是怎麼來的嗎?中國的漢字,傳說中是黃帝時期的史管倉頡發明的。後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和改進,才發展成現如今我們所見的漢字。至於漢字沿用至今,是因為我們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從來沒有中斷過,整個漢族文化不管在那個朝代一直是主流文化。
  • 一個漢字讓日本人淚流滿面 探京都漢字博物館
    如今的漢字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如何書寫?在日本第一家漢字博物館內,人們可以在各種有趣乃至「神秘」的體驗中感受漢字的無窮魅力。震撼:「五萬漢字塔」遊客靜觀「五萬漢字塔」。(視頻截圖)創意:擺出漢字二樓主要是漢字體驗區,包括「漢字迴轉壽司」、一人或多人用身體擺出漢字、探索象形文字和「創造」漢字等。大人和孩子們在漢字體驗區樂此不疲。
  • 日本的漢字:不要以為認識漢字就可以去日本混生活
    首要目的竟是注釋日本語日本的文化吸收能力實在是太強。在漢字進入日本以前,日本沒有文字,只有日本語。隋唐之後,漢字大量進入日本,卻並未將漢語全盤傳入,他們引入漢字的首要目的,是注釋日本語。漢字和漢語進入日本以後,日本人不但用漢字注日語音,而且大量吸收漢語詞。
  • 日本人怎樣取名字:戰敗後對漢字的使用大加限制
    我們用麻字,麻子、麻疹、麻痺、麻煩、肉麻、一團亂麻、麻稈打狼、瘦得像麻稈、披麻戴孝,只有麻姑搔背麻辣燙好些罷,而日本人對「麻」自古有很好的印象。直至戰敗前,大麻和稻米這兩種農作物是鼓勵種植的。日蓮宗開山宗祖日蓮所著《立正安國論》有云:「交蘭室之友,成麻畝之性。」麻長得筆直而且結實,取名就採用這種形象。若浮想聯翩,想到往昔用麻做衣服,「米」也讀若「麻衣」,衣食足而知榮辱,含義更豐富。
  • 女孩取名:女寶寶取名漢字推薦(好聽有意義)
    女孩取名漢字要有意義、不俗氣女孩取名注意事項:一、姓氏和名字的獨特搭配我們在給孩子起名時候,可以仔細觀察姓氏有沒有可以搭配的字詞組成一個有典故有意義的名字女孩取名漢字推薦蓉體現了女孩優美,清麗脫俗的氣質。沁現了女孩清新爽朗的氣質。純體現了女孩純正無邪,天真爛漫的氣質。
  • 日本為什麼還在用漢字
    荒井正吾指著話筒上的「中央電視臺」這五個漢字,即興發揮說:「每一個日本人都認識『中央電視臺』這五個字——我想,這一點就生動地表明日中兩國的友誼源遠流長。」奈良縣知事荒井正吾先生信手拈來的例子,是從日本人的角度說明日中兩國的歷史、文化久遠的交流。日本人都能認識「中央電視臺」這五個漢字,是因為日文中的常用漢字達1945個。
  • 昱見|日本年度漢字為「災」,日本人為啥迷戀漢字
    日本應該的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漢字普及率僅次於中國的國家,按照日本文部省的要求,一個日本中學生(相當於中國的初中生)完成義務教育時所掌握的「當用漢字」應該在2000個左右,僅略低於同期中國孩子的水平。漢字自傳入日本後,填補了日語沒有書寫方式的空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被作為官方文字來使用,早期的日本官方正式書函、文獻、歷史、文化典籍都是完全用漢字書寫,例如日本的古典名著《古事記》、《日本書紀》和《萬葉集》等。即便在具有日本特色的表音符號"假名"出現後,漢字的正統地位依然根深蒂固,事實上所謂的"假名"也正是與"真名"漢字相對而言。
  • 博大精深的中國漢字,日本也在用?
    很早以前,日本是一個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的國家。據我國《漢書》記載,公元前57年後漢光武帝賜給倭國(現在的日本)的奴國一枚刻有"漢倭奴國王"字樣的金印,從那時起中國的水稻栽培技術、制鐵技術等傳到日本,漢字也隨之傳入了日本。
  • 日本國內要廢除漢字,有一個字如何也去不掉,日本人都認識
    導語:日本國內要廢除漢字,有一個字如何也去不掉,日本人都認識日本與中國的文化交流,有非常久遠的歷史,早在漢朝,日本就曾主動派遣使者到我國。之後日本被漢光武帝賜名為倭。日本在書面表達上曾長期使用漢字,後來參照漢字的偏旁等創製了日本文字,但依舊有很多地方會用到漢字。19世紀以來,日本要逐漸廢除漢字,但是向中國學習來的一些習俗。卻不能夠全部廢除,因為他們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 在這個博物館,一個漢字讓日本人淚流滿面!
    漢字迴轉壽司是什麼「味道」?用身體能否表達漢字?四字成語你能填對幾個?如今的漢字用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如何書寫?在日本第一家漢字博物館內,人們可以在各種有趣乃至「神秘」的體驗中感受漢字的無窮魅力。震撼:「五萬漢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