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總有「小傷小痛」 快記好科學鍛鍊知識點

2020-12-12 金臺資訊

冬季到來,北方天氣寒冷,不時降臨的雨雪也讓路面變得溼滑,讓習慣於運動鍛鍊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記者了解到,近日來沈城因運動損傷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增加了約兩三成,運動後「小傷小痛」如果處理不當,反而容易加重損傷,延長恢復時間,甚至造成難以自愈的嚴重後果。本期第一健康就邀請到沈城多位運動醫學及健康科普專家,為大家講解冬季如何更加科學地進行運動鍛鍊,避免損傷。

25歲小夥打球反覆傷膝蓋

醫生提醒運動前務必做好「預熱」

小軍今年25歲,平日裡就很喜歡運動、打球。兩年前,他在一次打球時不慎摔倒,右膝關節當時就腫了起來,十分疼痛。到附近醫院檢查後,小軍進行了簡單治療,回家休養了一段時間,覺得不腫不疼了,於是重新開始運動。想不到不久前,他打球又不慎扭了一下,右膝關節頓時疼得受不了,舊傷加重,被家人緊急送入了醫院,一檢查,竟是右膝半月板撕裂,右膝關節前十字韌帶完全斷裂,不得不儘快接受手術治療。

專家提醒:瀋陽市骨科醫院渾南分院院長、運動醫學科主任郭大偉介紹,健身不當造成運動損傷的典型原因,就包括動作不規範、過度運動、負荷過大、準備活動做得不好等。因此無論年輕人或中老年人,運動之前務必要充分熱身,讓身體能夠適應接下來的大幅度運動。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戶外運動時務必注意保暖和熱身,運動場地要選擇平整、防滑的地面,避免在結冰、下雪的地面運動。運動後也應及時做一些拉伸,使韌帶肌肉和關節與關節之間的配合更加柔和,提高肌肉的伸展性和彈性,增加關節的運動幅度;放鬆運動後緊張的肌肉,最大限度地避免運動損傷。

常跑步的他滑了一跤沒在意

最後竟不得不手術治療

今年49歲的劉先生在瀋陽工作,平時習慣於跑步鍛鍊,但三個月前他在一次跑步時滑了一跤,感覺左側髖關節部位有些疼痛。一開始劉先生還沒在意,覺得只是運動中常見的小傷,休息幾天就能好了。但沒想到,疼痛日漸加劇,不但無法繼續跑步,連日常生活中稍加活動,髖部也會感覺不適,嚴重影響到生活和工作。無奈之下,劉先生到醫院做了檢查,被診斷為髖關節撞擊症候群、髖臼盂唇撕裂,不得不接受髖關節鏡手術。醫生表示,20-40歲之間運動較多的人遭遇這種情況的概率比較大,長時間的跑步對膝關節和髖關節都是一種「考驗」,如果稍有不慎,動作不科學或者路滑扭到、摔倒,就可能造成比較嚴重的損傷。

專家提醒:郭大偉表示,在日常診療中很多經常運動的人容易忽視「小傷小痛」,延誤治療。不少人甚至習慣於運動後受傷、腿疼時採取熱敷、熱水泡腳、按摩等方式來處理,這樣反而容易加重損傷。事實上,當出現關節肌肉疼痛時,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在48小時內先冷敷,使受損部位淤血腫脹得到緩解。如果運動受限的情況兩三天內得不到緩解,就應及時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此外,冬季跑步尤其要注意避免摔傷,多選擇清潔的跑道、防滑的跑鞋等「防摔選項」。

教你一招計算運動心率

選到適合自己的運動強度

瀋陽體育學院運動人體科學學院院長張新安介紹,近年來百姓參加體育鍛鍊造成運動損傷的情況逐漸增多,比如打網球、羽毛球等很容易出現跟腱斷裂,跑步、踢球則容易出現膝關節、髖關節的損傷,中老年人爬山、暴走等也容易損傷膝關節、踝關節,冬季滑雪容易造成骨折等等。要避免運動損傷,首先要做好運動前的預熱和運動後的整理活動,其次應該根據自己的年齡選一個合適的運動強度。此外,有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在開展冬季鍛鍊之前最好到醫院找對應科室的專業醫師進行一個科學的評估,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鍛鍊,不要盲目運動。

專家提醒:普通人該如何選擇合適的運動強度呢?張新安表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年齡推算法:用220減去年齡,就是預測的最大心率,運動時自己的心率達到這個最大心率數值的60%到75%左右,就是適合的運動強度。「體質較弱的人,60%即可,體質中等的可以到70%,體質更好人也就達到75%就足夠了。如果組織開展群體性的運動項目,則有必要請一些專業的運動員做防護指導,以避免出現運動損傷。」

冬季犯懶不愛動怎麼辦?

碎片時間鍛鍊法能幫到你

冬季是心腦血管意外發生率最高的季節,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心腦血管病發生率都明顯增高。瀋陽市衛生健康服務中心社教科副科長曹丹提醒,在冬季進行戶外運動時務必要掌握自己身體狀況,定期檢測血壓、心率等指標,如有感到身體不適千萬不要繼續運動。而且,冬季不要過早外出運動。冬季的早晨氣溫過低,低溫環境易對身體造成傷害,導致傷風感冒,引起關節疼痛、胃痛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等。過早運動,空氣中汙染物還未完全消散,地面氧含量低,這些也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冬天最好是等太陽出來後,氣溫高一些、暖一些再外出進行鍛鍊。

專家提醒:很多人冬天「犯懶」不愛動,但北方的寒冷天氣要持續大約3-5個月的時間,不應該「貓冬」白白耗掉。曹丹表示,運動有助於增強體質、抗擊嚴寒,所以冬季一定要堅持鍛鍊運動。可以試試碎片時間鍛鍊法,隨時隨地進行運動,只要動起來就對身體有益。例如:利用做家務進行運動,用步行代替坐車,用走樓梯代替坐電梯,看電視時可以一邊活動一邊看等。「步行和走樓梯,在疫情期間我們很提倡,這種運動方式對預防新冠肺炎等傳染病的傳播也能起到積極作用,很值得一試。」曹丹說,冬季進行戶外運動時也建議儘量選擇有氧運動,儘量不選擇爆發性的無氧運動,也儘量不進行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出汗為宜,以免發生傷風感冒和運動傷害事故。

相關焦點

  • 經常運動總有「小傷小痛」 教你一招計算運動心率
    冬季到來,北方天氣寒冷,不時降臨的雨雪也讓路面變得溼滑,讓習慣於運動鍛鍊的人群更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瀋陽晚報、沈報全媒體記者了解到,近日來沈城因運動損傷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增加了約兩三成,運動後「小傷小痛」如果處理不當,反而容易加重損傷,延長恢復時間,甚至造成難以自愈的嚴重後果。
  • ...膝關節|太極拳|鍛鍊|科學|合理|中年|運動|肌肉|瑜伽|-健康界
    二、對於已經有很好的運動基礎、鍛鍊愛好的人來說,在堅持和發展自身運動愛好的同時,應進一步提高自己對運動項目的了解、運動損傷的防護知識,適可而止很重要。有一些人從年輕時候就養成的比較好的運動習慣和愛好,比如打羽毛球、桌球、定期跑步、爬山甚至是打籃球等。
  • 老人想運動可急不得:3個常識了解好,讓你科學鍛鍊
    科學運動是促進健康,調節身體的關鍵,很多人平時不愛運動,運動量過少或者運動方法不合理都可能會帶來負面影響。上了年紀的老年人運動要採取合理的方法,相關的常識了解清楚再去科學運動,是讓身體收穫好處的關鍵,否則長時間錯誤的運動行為會增加負擔。
  • 膝蓋痛儘量不運動?專家提醒:膝關節痛的運動處方這樣開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有很多的人們都會有一些膝蓋痛這樣的疾病的,那麼習慣痛,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夠保證我們的膝蓋更加的健康才是最好的。膝蓋痛儘量不運動,這樣的說法到底是不是正確的呢?會不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一些其他方面的危害及關節痛的運動處方,到底應該如何做才是最好的,就讓我們一起來具體的看一下。跑步可減輕疼痛很多膝關節炎病人覺得膝蓋出現問題就不要做運動了,以免讓關節進一步勞損。其實,這種想法是不科學的。
  • 減臀部肉最快的運動減肥 三個方法運動鍛鍊效果好
    事實上均勻的身形才是最健康的,那減臀部肉最快的運動減肥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事實上均勻的身形才是最健康的,那減臀部肉最快的運動減肥都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詳細了解一下!   減臀部肉最快的運動減肥(1)單腿下蹲   單腿下蹲能夠有效鍛鍊到臀部肌肉,對於臀部脂肪的燃燒效果非常不錯。
  • 運動後屁股痛
    由於突然的運動,導致乳酸分泌過多堆積在肌肉內,從而出現屁股痛、腿痛的情況,如果上半身鍛鍊,則可能是上半身的疼痛,這都是正常現象。連續運動幾日就會緩解,可以適當的按摩放鬆加速乳酸的分解。 2、運動後按摩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動、點穴、揉捏、叩打、推摩等。首先是抖動四肢,主要是放鬆肘、膝關節以及四肢肌肉群;上肢常用點按穴位有偏歷、曲池、手五裡、臂月需等穴,可解除手臂、肘部的酸痛和腫痛,以及肩臂痛、頸項拘攣等運動後造成的各種不適症狀。
  • 健身鍛鍊10陋習:吃完飯劇烈運動 鍛鍊時抽菸解乏
    健身專家在接受鍛鍊者諮詢的時候,常常聽到這樣那樣的抱怨:我運動的效果怎麼不如別人那麼好?我在鍛鍊中怎麼那麼容易受傷?我付出那麼多的汗水去運動肥膘怎麼減不下來?我的鍛鍊怎麼老是堅持不下來,是不是我太懶……其實,這些問題大多是由我們鍛鍊時的不良習慣所導致的。科學的健身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合理的運動方式則會起到相反的負面效果,極大地傷害鍛鍊者的健身積極性。
  • 10種小技巧,二建知識點全記牢
    別人在高速上堵堵堵我在二建知識海洋裡遨遊這個假期哪裡也不去在家學、學、學畢竟2020年二建考試不足1個月證件到手,哪裡都是馬爾地夫給二建考生大大的點讚備考路上不孤單,優路教育陪著你二建知識點10種小技巧送給大家二建需要記憶的內容比較多,那如何記牢、快速記憶二建知識點呢,
  • 開學季如何科學運動?受傷後如何正確處理?
    ■ 運動前著裝的準備許德龍介紹:衣服上不要有胸針、校徽等裝飾物,鑰匙、小刀、尺子等堅硬、尖銳鋒利的物品都不能裝在衣服口袋裡。穿運動服和運動鞋,雖然現在溫度較高,但也不能穿涼鞋等不合腳的鞋子。衣服以寬鬆舒適為好,利於散熱。
  • 為什麼堅持鍛鍊還是總生病?醫生:重視好5方面,病不找身體好
    為什麼堅持鍛鍊還是總生病?醫生:重視好5方面,病不找身體好! 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改變,不用常外出辦公,再加上飲食的不合理,多數人肥胖,不愛運動鍛鍊,都讓我們的身體健康受到損傷。堅持科學合理的飲食,堅持運動鍛鍊,對健康來說,就很重要了。但在我們身邊,不少中老年人天天運動鍛鍊,還是總生病,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運動總比不動好!研究發現僅周末鍛鍊同樣對身體有益
    研究結果顯示,只要鍛鍊,就有健康效益。與不鍛鍊的人相比,僅在周末鍛鍊一兩次、但每周鍛鍊時間也能達到世衛建議水平的人死亡率下降30%,其中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下降40%,癌症死亡率下降18%。  研究負責人、雪梨大學副教授斯塔馬塔基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很讓人鼓舞,每周只要運動一兩次與死亡風險下降存在關聯。」
  • 鍛鍊能緩解痛經?如何運動才科學?看完本文就知道了
    其實我國一直是在提倡「國民運動」的,但還是有不少的年輕人不把運動當回事兒,只是一味地找藉口,其實鍛鍊身體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僅能強壯我們的身體,而且還能維持好的身材,而對於痛經的女生來講,鍛鍊也是可以緩解我們的痛經問題。那麼平時有痛經的姑娘,可以做哪些動作呢?
  • 健身小白,在不請私教的情況下,該如何科學地鍛鍊?
    知道了最重要的知識點了之後,我們在做該動作時就要感受肱三頭肌以及胸肌上部的發力過程,感受肌肉拉伸,這是鍛鍊最重要的。2、 動作要領在開始運動之前,要充分記憶和了解某一部分的訓練動作,對於健身小白或者初學者來說,訓練一個部分往往一個動作就夠了,到了高級階段的時候可以增加為八個。
  • 天天鍛鍊好嗎?這些健身誤區,或在摧毀你的健康,科學健身很重要
    生活當中大多數人都非常重視自己的體重,尤其是女性朋友,體重不過百,才是好身材。為了擁有完美的身材比例,甚至每天都去健身房,但是她們總會接觸到健身的一些誤區,這些誤區或正在毀滅你的健康。天天鍛鍊好嗎?這些健身誤區,或在摧毀你的健康,科學健身很重要生活當中所有的東西都得需要你保養,比如說買車,到家之後就得進行養車耗費時間和金錢,但是對於我們來說不僅汽車需要保養,人體也是需要保養的,過度維護也是有一定問題的,人老了之後會四肢乏力,尤其是膝關節稍微不注意就會出現疼痛。
  • 每周運動幾次比較好 運動鍛鍊對身體有什麼好處
    核心提示:現代人不僅重視身體健康對對身材管理非常嚴格,所以在生活中,不少人會選擇進行運動健身,以達到或者維持一個好的身材。但是在每周運動頻率這個問題上,卻有很多人達不到一致的觀點,畢竟運動太少沒有效果,而運動太多可能會傷身。
  • 運動的人更加長壽?還是不運動的人更加長壽?科學有了答案
    生命的長短與運動有一定的關係,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是有好處的,並且也熱衷於運動,適量的運動可以讓人更加健康,讓人的壽命更長,但過度的運動會導致身體機能的過度消耗,會讓壽命縮短。人是高級動物,所以也要多加運動,運動可以增強我們身體抵抗力, 讓我們少於生病,而且更加的長壽,長期堅持鍛鍊的人,在運動時會比普通人的心率快,不運動的時候會比普通人的低,從而證實了經常鍛鍊的人會比不鍛鍊的人更容易長壽。
  • 科學豐胸有什麼好辦法為你介紹6種科學豐胸運動
    為了塑造苗條曲線,纖腰、翹臀、細臂等都是關鍵,但是沒有美胸的支撐,任何身材都不算完美身材,那麼科學豐胸的最好方法是什麼呢?方法/步驟1、擴胸運動。兩腿張開,雙手分別握住一個啞鈴,背部和頸部保持挺直。將啞鈴上上下下舉放,抬時吸氣,放時吐氣。
  • 產後有一種痛叫:恥骨聯合分離症!產後應該如何鍛鍊才好?
    產後的恥骨聯合分離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問題,治療通過幾個方面,一是可通過束帶去維持保護減少力量,讓它分離的力量儘量減少,能有支撐保護,另外可通過手法鍛鍊做動作,通過特別動作加強周圍肌肉的力量,鍛鍊周圍肌肉的力量,讓它儘量維持骨盆原來不分離的狀態位置。
  • 產後有一種痛叫:恥骨聯合分離症!產後應該如何鍛鍊才好?
    產後的恥骨聯合分離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問題,治療通過幾個方面,一是可通過束帶去維持保護減少力量,讓它分離的力量儘量減少,能有支撐保護,另外可通過手法鍛鍊做動作,通過特別動作加強周圍肌肉的力量,鍛鍊周圍肌肉的力量,讓它儘量維持骨盆原來不分離的狀態位置。
  • 要想身體好,鍛鍊不能少——讓運動陪伴孩子成長
    要想身體好,鍛鍊不能少——讓運動陪伴孩子成長(上)編者的話1985年,國家多部委首次聯合開展大規模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按照規劃,之後每5年公布一次調研結果。令人震驚的是,反映中國學生體質的一些重要指標曾持續20多年呈下滑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