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工作太忙沒時間鍛鍊?科學家經過研究認為,平時沒時間鍛鍊可以在周末運動,只要動起來就可能降低死亡率。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們每周應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身體鍛鍊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鍛鍊。但每天具體的鍛鍊時間並無定論。許多人平時太忙,只有周末才有空鍛鍊,這是否有效一直不甚清楚。
2017年1月9日,英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美國醫學會期刊》報告說,他們分析1994年至2012年間近64000英國人的鍛鍊與死亡數據。研究期間,共有8802人因各種原因死亡,其中2780人死於心血管疾病,2500多人死於癌症。
研究結果顯示,只要鍛鍊,就有健康效益。與不鍛鍊的人相比,僅在周末鍛鍊一兩次、但每周鍛鍊時間也能達到世衛建議水平的人死亡率下降30%,其中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率下降40%,癌症死亡率下降18%。
研究負責人、雪梨大學副教授斯塔馬塔基斯在一份聲明中說:「這很讓人鼓舞,每周只要運動一兩次與死亡風險下降存在關聯。」不過,他補充說,要達到最佳鍛鍊效果,還是建議人們達到或超出世衛建議水平。
《美國醫學會期刊》配發的一篇評論文章說,這些結果表明,對降低死亡率而言,鍛鍊肯定比不鍛鍊好。
研究顯示鍛鍊本身並不會幫助減輕重量
如果你還在努力甩掉那些假日裡養出的膘,那麼這對於你來說是個壞消息:鍛鍊並沒有多大幫助。
據美媒報導,一項新研究發現,不論進行多少運動,如果只是鍛鍊,體重秤上的指針可能不會有太大變化。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的人類學專家赫爾曼•龐瑟進行了這項研究,研究對象是坦尚尼亞的一個部落。
龐瑟說:「我在坦尚尼亞北部一個名為哈扎的以狩獵、採集為生的傳統民族裡做了一個項目,來測量能量的消耗。他們沒有任何形式的農業以及機械等,他們每天都很活躍,走很多路去打獵和收集野生植物,做成食物。」
龐瑟認為過度的體力活動會讓哈扎族人消耗很多額外的卡路裡,但其實並沒有。
之後,研究人員決定對比一組享受現代生活便利的西方人能量消耗的程度。
他們觀察了300多名參與不同程度體力活動的美國人和歐洲人所消耗卡路裡的數量,其中包括了非常活躍的人、中度活躍的人以及只進行少量運動或從不運動的懶人。
研究人員通過測量每個參與者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數量來判斷他們的能量消耗。活動越多,二氧化碳的水平越高。
結果發現,人們運動量的大小對他們消耗卡路裡的數量沒有什麼影響。
龐瑟說:「不論你是中度活躍或是進行極度的體力活動,你的平均能量消耗水平、每天燃燒的卡路裡是一樣的。我們並沒有看到每日消耗的卡路裡數量增加,因為身體似乎會適應那些高強度的活動,並試圖在每天保持能量水平以及卡路裡一致。」
龐瑟說,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中度活躍的人每天比整日躺在沙發看電視的懶人要多消耗200多卡路裡。
不過,他很快補充說,不要僅僅因為這不會幫助減重就放棄鍛鍊。「鍛鍊對於保持心臟、肺等器官的健康來說很重要。上面的研究只是說明,鍛鍊可能不是控制體重的最好工具,特別是對於試圖減重的人來說。」
美研究發現:積極鍛鍊可降低13種癌症風險
《美國醫學會雜誌·內科學卷》發表的一項大型研究顯示,積極鍛鍊有可能降低罹患13種癌症的風險,如肝癌、腎癌與乳腺癌。
此前數百項研究已顯示,鍛鍊可以降低結腸癌、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但由於許多研究中的參與人數較少,一直無法得出確定性結論。
在新研究中,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歐美144萬人的情況。這些人被平均追蹤11年,平均每周運動約150分鐘,運動方式有步行、跑步與遊泳等,這與美國衛生機構建議的時間差不多。研究期間,18.7萬人罹患癌症。
這項研究共分析了26種癌症,結果顯示,鍛鍊程度排在前10%的人與排在後10%的人相比,有7種癌症風險降低至少20%,分別是食管腺癌(降低42%)、肝癌(27%)、肺癌(26%)、腎癌(23%)、賁門癌(22%)、子宮內膜癌(21%)與骨髓性白血病(20%)。
還有6種癌症風險也有所降低,包括骨髓瘤(17%)、結腸癌(16%)、頭頸癌(15%)、直腸癌(13%)、膀胱癌(13%)與乳腺癌(10%)。
由於另有13種癌症風險未見明顯降低,研究人員分析後指出,總體來講,積極鍛鍊會把癌症風險降低約7%。
值得注意的是,在13種通過鍛鍊能降低風險的癌症中,有10種風險降低與減肥無關,這說明癌症風險降低的機制可能與減肥無關。而肺癌風險降低只見於菸民或已戒菸的人。
領導研究的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的史蒂文·穆爾在一份聲明中說,眾所周知,在閒暇時間參加鍛鍊有助降低心臟病和死亡風險,但這項研究顯示,鍛鍊能降低許多癌症的風險。因此,醫務人員「應積極宣傳,運動是健康生活方式與預防癌症的一部分」。
方法正確才能越跑越瘦 運動的同時更要注重飲食
很多MM一直在用跑步減肥,但是到最後效果不是很明顯,這就是越跑越胖的錯誤跑步減肥法!想要跑步減肥的你,趕緊繼續往下看吧!
只要多運動,便可達到減肥目的?
運動可以消耗體內的熱量,但僅靠運動減肥效果並不明顯,研究表明,即使每天打數小時網球,但只要多喝一兩瓶甜飲料或多吃幾塊點心,辛辛苦苦的減肥成果便會化為烏有。因此要想獲得持久的減肥效果,除了進行運動外,還應從飲食上進行調整。
空腹運動有損健康?
很多人認為空腹運動對身體很不利,但美國達拉斯健美運動中心堆帕博士研究認為,飯前1至2小時(即空腹)進行適度運動,如步行、跳舞、慢跑、騎自行車等,有助於減肥。這是由於此時體內無新的脂肪酸進入脂肪細胞,較易消耗多餘的脂肪(特別是產後的脂肪),減肥效果優於飯後運動。另外,由於運動量適宜,熱能消耗較少,體內貯存的能量足夠使用,不會影響健康。另外,專家也提醒飯後一小時內和睡前一小時內,不適合跑步鍛鍊。
每天堅持30分鐘慢跑即可減肥?
30分鐘的慢跑雖可達到有氧鍛鍊之目的,但減肥成效卻甚微,實驗證明,只有運動持續時間超過大約40分鐘,人體內的脂肪才能被調動起來與肝糖一起供能,隨著運動時間的延長,脂肪供能的比例可達總消耗量的85%。由此可見,少於大約40分鐘的運動無論強度大小,脂肪消耗均不明顯。
放鬆雙臂跑步
跑步減肥就要放鬆來跑,收掉平日習慣性的刻意擺臂動作,儘可能地放鬆雙臂,讓雙臂自然地擺自然地屈,這樣跑起來也就會更加地輕鬆自在,你就會在感覺不到吃力的情況下,完成了減肥大計啦。
跑步減肥建議長時間連續不間斷
如果減肥者早上進行一段時間的跑步減肥,然後晚上再進行一段時間的跑步減肥,這種減肥方式的效果也比較差。因為,跑步減肥需要連續不間斷長時間的有氧運動。所以,這種間斷式的有氧運動減肥比連續不間斷的減肥方式差。
因此在這裡建議這位求教的朋友,早上8:40前進行長時間的跑步減肥,這樣有利於減肥刷脂。
如果是為了減肥刷脂秀肌肉,建議在每次長時間的有氧運動後補充高蛋白食物,比如雞蛋白、牛肉、魚、蝦等。因為人體在長時間有氧運動過程中,不僅消耗脂肪,同樣也流失肌肉。如果在運動後能夠及時補充蛋白質,這樣就會減少肌肉的流失。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自 科技世界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