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不分男女!

2020-08-08 七臺河檢察



今年4月30日,一篇發表在微信公眾號和微博上的文章爆出,四川省宜賓市高中老師梁某十年間猥褻多名男生。


目前,案件已偵查終結,梁某被移送當地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據被害人代理律師介紹,這是我國首例男性教師大面積猥褻14周歲以上男性學生而進入刑事司法程序的案件。



一名教師在長達十年多的時間內猥褻多名男生,令人震驚。其罪行敗露,關鍵因素是部分被害人站出來公開指認。這樣的結果讓人忍不住假設:如果其惡行能早日被控告和發現,他為害的時間不至於長達十年,被害人也會少很多。


性侵案件背後

那些被忽略的男孩們


說起性侵案件,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是那些遭受傷害的女性,可你們知道嗎,性侵案件的背後,還有被忽視的男性!其中,男孩被侵害事件絕非個案。


7月16日,河北省人民檢察院召開「冀望未來 守護祖國明天」未成年人檢察新聞發布會,其中一起典型案例顯示,被告人房某某為滿足性刺激,經過「事先踩點」「喬裝打扮」,故意選擇在凌晨時分潛入河北省某市三縣10餘所鄉鎮中小學,通過破壞宿舍門窗、溜門等手段進入男生宿舍,對正在熟睡的男同學以摟抱、親吻、撫摸生殖器等方式公開進行猥褻,甚至對多個學生使用暴力威脅手段實施猥褻行為,共計作案11起,受害學生多達40餘名,一度給周邊多所學校師生造成嚴重心理恐慌。


據中國新聞網5月18日報導,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髮布的《2019年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稱,2019年全年中國媒體公開報導的性侵兒童(18歲以下)案例301起,在受害兒童的男女比例上,從案例數量來看,301起案例中共有293起表明了受害人性別,其中女童為272起,佔比92.83%;男童為21起,佔比7.17%。從受害人數量上看,807名受害人中有758人表明了性別,其中女童677人,佔比89.31%;男童為81人,佔比10.69%。


儘管從整體數據上來看,男童受侵害比例比女童低,但男童被性侵狀況同樣不容忽視。



▲圖片來源: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


談「性」色變

未成年性教育嚴重缺失


在梁某案中,接受採訪的被害人表示,猥褻發生後,出於對性侵害的羞恥和對法律的無知,他們在心理上是無助的,「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


作為年齡尚小毫無社會經驗的學生,遇到這種突發事件「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是一種正常反應,責任不在他們,而在大人,在於家庭、學校、社會教育存在缺失。之前並沒有人明確告訴他們:遭遇這種傷害應該怎麼辦?


一直以來,中國式父母從來都會有意識地避開「性」這個話題。而絕大多數人的童年,所接受的性教育為0。


至於原因,也許是因為父母覺得性是一件羞於啟齒的事情,所以才很少提及。至於為什麼覺得羞恥,絕大多數是因為中國的傳統家長也沒有接受過正當、全面的性教育,更不會跟孩子講述。


於是在這種現狀下,孩子根本不懂什麼是性,被猥褻也毫不知情。


對於沒有接觸過性知識的孩子來說,性充滿著陌生與神秘感,他們不明白這種行為會帶來什麼後果,反而會被別有用心的犯罪分子利用、引誘。


男孩要勇敢地站出來

才能避免更大的傷害


社會對「男性氣質」的要求往往是強調「男孩只流血不流淚」、「男性在性上更強勢」等社會印象,這讓男孩在遭遇性侵後,不願意或不敢求助。


家庭與學校教育中,往往對男孩子有著成為「強者」「硬漢」的期望,促使他們不願意過多表露自己的情緒或者展現自己的軟弱。在成長過程中遇到挫折與困難,男孩們也不敢跟家長與老師說。為了維護自己男子漢的形象,往往會選擇默默隱忍,把「秘密」藏進心中。這也使得男童遭遇性侵更具有隱蔽性,容易被忽視。


遇到此類情況,要記住,你永遠不是孤身一人,永遠可以向信賴的成年人傾訴、尋求當地公益律師的幫助,也可以選擇向公安機關報案、到心理諮詢機構求助。


除了性教育

法律手段的保護更加必要!


刑法修正案(九)於2015年11月1日起正式實施,廢除了嫖宿幼女罪,以強姦罪從重處罰。然而,「男童遭性侵害」在我國一直處於難以入刑的尷尬境地。雖然刑法修正案(九)將原來的強制猥褻婦女罪修改為強制猥褻他人罪,擴大了保護主體範圍,打破了被害人性別的限制,不僅包括婦女,還包括14周歲以上的男性。


但事實上,還未真正實現對於男性未成年與女性未成年人給予同樣的保護。現行刑法中對強姦的定義還只針對女性,強姦未滿14周歲男童和14周歲以上的男性未成年人只能分別按照猥褻兒童罪和猥褻他人罪論處,對於強姦行為按照猥褻罪處理無疑將會輕縱犯罪人。


比如上述提及的河北省檢察院通報的房某某案件,法院最終以猥褻兒童罪判處其有期徒刑十三年,以強制猥褻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五年,決定執行有期徒刑十四年零六個月。


其中,「以強制猥褻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五年」這一判刑的現實依據便是通報中提及的「房某某還存在強制猥褻已滿14周歲男生的犯罪事實」。五年已經是強制猥褻罪的頂格處罰,然而,如果涉及對已滿14周年男生實施更嚴重的性犯罪比如強姦,權利的保護可能出現真空。


「央視社會與法」提示


面對性侵害,男孩要做「帶刺的仙人掌」,敢於捍衛自己的權利;而一旦被侵害成為事實,不能做「沉默的羔羊」。這是因為,對罪惡保持沉默,會讓正義無從實現,也會讓作惡者在僥倖心理驅使下變本加厲,更多人可能成為受害者。


正義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讓我們在保護女童的同時,也要給予男童同樣的關愛。


參考來源:中國國際電視臺(CGTN)、央視新聞客戶端、「女童保護」公眾號、中國新聞網

來源:視社會與法

相關焦點

  • 孩子該不該男女同廁?男女分廁悄現京城幼兒園
    與此同時,在北京市一些知名幼兒園,「男女分廁」或類似的做法悄悄浮出水面,在中班、大班孩子之間進行性別教育也在爭論中逐漸推廣開來。  幼兒園「男女同廁」遭質疑  在某知名媒體工作的莫女士最近遇到一件煩心事:自己4歲多的女兒在北京某幼兒園念中班,但她聽說這所幼兒園目前孩子上廁所、進澡堂都不分男女,想起這事心裡難受的她決定核實情況後,向幼兒園提出不同的意見。
  • 寶寶幼兒園的廁所,應該分男女嗎?
    圓圓特地提前去那個幼兒園參觀,結果發現了一個問題讓她覺得很不滿意,那就是寶寶們的廁所只有一個,沒有分男女。回家之後,她將這件事告訴老公,覺得這樣不行,非要給寶寶換一個幼兒園,可她老公說這很正常,沒必要那麼麻煩。那麼,幼兒園的廁所,該不該分男女呢?
  • 幼兒園孩子們午休,「男女同床」引起家長們不滿,性教育要儘早
    很多家長看到後對「男女同床」表示不滿,有家長說出自己的擔憂,孩子雖然年紀小,但也已經有男女不同的意識,男孩女孩在同一間教室休息,存在安全隱患。他們可能想要看看,到底是怎麼不一樣,這都是因為孩子對此感到好奇,而產生的舉動,所以對孩子進行性教育非常有必要,而且必須要儘早。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呢?
  • 性侵沒有性別之分,男孩被性侵概率大於女孩,性別保護不分男女
    不要以為男孩子就很安全,不要只教育孩子提防異性,性侵不分年齡,也不分男女!難以啟齒的「性教育」之前刷手機的時候,看到一位9歲學生的媽媽控訴老師,在課堂上啟蒙性教育。家長沉默,還不讓老師教,孩子該如何保護自己?由於性教育的缺失,可能導致孩子被侵犯而不自知,甚至還以為在某種刺激的私密玩遊戲!被傷害而不自知,又談何自我保護?
  • 性教育開不了口?再不進行就晚了
    ,男孩子不需要性教育《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顯示,兒童性侵案件中,男童遭遇性侵人數佔7.58%,雖然佔比例較少,但是現實生活中,遭遇性侵的男童更容易出現病理性症狀。性侵、猥褻不分男女,男生不僅要進行性教育,還要進行性道德教育。
  • 性教育,千萬別分男女
    2010年,美國國家性健康調查給出了一項數據,戀童癖者性侵案中受害男女比例為7比3。2012年,香港地區的護苗基金會發布了一項未成年性侵犯調查,發現:男孩的總體受性侵犯數量大於女孩。:我們家是男孩,不吃虧。
  • 浙江杭州部分幼兒園男女不分廁 家長疑慮(圖)
    浙江杭州部分幼兒園男女不分廁 家長疑慮(圖) 2014-09-04 15:59:19來源:浙江在線作者:責任編輯:李歡 我發現幼兒園的廁所是男女不分的,連帘子也沒有,完全敞開式的。女兒上幼兒園之前我也了解過好幾個幼兒園,甲級乙級的公辦幼兒園我都看過,都是男女共用的,不知道私立幼兒園是不是男女廁所分開的?我覺得幼兒園就是給孩子培養習慣的地方,怎麼在性教育方面這麼不重視呢?  幼兒園要不要男女分廁?  關於幼兒園男女分廁,很早就有人提出,也有不同的觀點。
  • 幼兒園老師發朋友圈,分享孩子午睡照片,家長質問:男女不分床?
    幼兒園老師曬了一張孩子午睡照,家長看完忍不了張女士的兒子正在上幼兒園,平時老師經常會在群裡發布一些孩子上課或者做遊戲的照片或者視頻,許多父母都能通過老師的照片和視頻來了解自己孩子的情況,張女士也不例外。有一天,張女士上班的閒暇時間想看看班級群裡有沒有老師新發布的照片和視頻時,卻意外地發現群裡似乎發生了什麼大事。
  • 學校該不該對學生從小進行性教育?該如何把握?
    單從定義字面上看,大多是指針對成年人的教育,過去的幾十年中,一提起性教育大多數人都不敢交流,即使交流了也有面露羞赧之色,總覺得這不是什麼太光彩的事情。而學校的性教育更是不好拿捏,遙想我的求學時代,基本是不怎麼涉及性教育的,只是在初三時增加一門生理衛生課本,後面的性教育方面也僅僅是男女生的生理特徵和生理周期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也是在課本最後面被當作選學內容。
  • 性教育節目:真的需要「無碼全裸真人秀」嗎?
    據香港大公網11月1日報導,當地收費電視臺NowTV,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一條血路,購買了英國真人秀性教育節目,重新包裝成《性教育,是這樣的》播出。該節目內容相當前衛,為了讓觀眾真實認識自己的身體,毫不遮掩地將男女性器官完全呈現在觀眾面前,並由真人示範講解性知識,且不做任何馬賽克處理,「絕對是香港電視史上最赤裸裸、最開放的性教育節目」。消息一經披露,就在香港社會引起廣泛爭論。
  • 「性教育」就是教孩子使用「安全套」?國內性教育不應追隨西方!
    由於所教授課程太過「前衛」,劉文利的教材和性教育課程,也曾受到過強烈反對和批評。直到現在,仍有不同的聲音。一位全程參與性教育培訓的幼兒園孩子家長,仍然不能接受孩子過早地接受性教育。她認為,幼兒園的性教育完全是把孩子們當成「小白鼠」,其結果是「不可控」的。
  • 幼兒園性騷擾不少見 專家主張幼兒園開展性教育
    本版昨日的「銳話題」———「性騷擾呈低齡化,逾半小學女生不知如何應對」,背後隱藏著一個共同的關注點:防範性騷擾,必須做好性教育;而性教育又該從何時開始?  幼兒園性騷擾並不少見  「廣州媽媽網」上,一位媽媽的帖子《如何處理寶寶在幼兒園被性騷擾》點擊率很高。  帖子如下:寶寶在幼兒園讀小班,幫她洗澡洗到下體時,她說痛。
  • 關注兒童性教育的必要性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中國對兒童性教育完全是一片空白,而有很多家長在未遇到或未聽到此類事件前對孩子的性教育也不太重視。在我國這樣一個幾千年都對男女之事、性比較含蓄傳統的文化影響下也讓很多家長羞於對孩子性教育。當然因中國兒童性教育方面的空白沒有系統的方法也讓很多家長在對孩子性教育方面束手無策。
  • 很多幼兒園不分男女廁?這幾個原因,家長表示不能理解
    在前幾天,有朋友抱怨說:在女兒上了一段時間幼兒園後,才偶然知道女兒幼兒園的廁所是不分男女的,問了小區裡面在其他幼兒園就讀孩子的情況,發現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更嚴重的還存在廁所還是敞開式的,也沒有用帘子進行分開。
  • 為何幼兒園廁所大多不分男女?老師給出幾個理由,家長表示生氣
    文 | 幸孕姐前幾天,幸孕姐收到一則粉絲的留言:女兒今年剛上幼兒園,偶然得知幼兒園的廁所是不分男女的,而且完全是敞開式的,中間沒有隔簾,跟小區裡其他的寶媽了解情況,發現就連甲級乙級的公辦幼兒園也是如此,這樣真的好嗎?
  • 幼兒園孩子不分男女光著膀子曬日光浴 家長吵瘋了
    而關於孩子們不分男女的半裸上身。園方表示,在開展活動時對一些家長和孩子們的接受能力預估不足,宣傳動員存在一定的滯後性,給家長帶來了疑惑和誤解。家長張女士(化名)表示對此事十分震驚和不解「我們在家的時候也會對孩子進行基本的性教育,告訴他們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只要是被背心和內褲遮蓋住的地方都是屬於隱私部位,是不能輕易露出的,但這些教育到了幼兒園裡反而成了另一番模樣」「孩子們不分性別都把衣服脫了,女孩子們連個背心都沒有穿
  • 家長必知:不同時期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隨著兒童的年齡增長,性教育的方式也不同,一起來看看不同時期應該如何對孩子進行性教育。  嬰兒期性教育  嬰兒期性教育的主要內容是通過家長,主要是母親對孩子的撫育餵養。母親與兒童身體的接觸,可增加孩子神經系統的敏感性,促進孩子大腦的分化發育。與成人身體接觸不足的兒童,其智力、性敏感性都將受到程度不等的損害。
  • 這10本「性教育」繪本真的一點不尷尬
    作為家長,都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隨著「性教育」的普及,很多家長認識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和孩子談論這一話題?很多父母卻不知道如何開口。「我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媽媽的咪咪比爸爸的大?」「為什么爸爸和媽媽不穿衣服躺在床上?」
  • 為什麼家長知道「性教育」的重要性,還不對孩子進行「科普」?
    臺灣女作家林奕含自殺事件,引得社會廣泛關注,人們開始對青春期性教育漸漸重視起來。林奕含十三歲那年遭人性侵,此後一直受到抑鬱症的折磨。她的母親為了她所謂的名譽,隱忍不發。使得這件事變成她的心結,抑鬱症越來越加重。間接成為殺死自己女兒的「殺人兇手」。
  • 字典裡該不該出現「自慰」?專家:「不談性就是壞的性教育」
    『自覺』為何不選?『自愛』為何不選?偏偏選了一個有爭議用法的『自慰』?」對於字典裡出現「自慰」一詞的情況,家長林女士告訴新京報記者,她的第一反應是有點「汙」,「但孩子(尤其是小學生)的認知思維不同於成年人,他們應該不會聯想到什麼不堪的畫面,可能理解為『自我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