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普通學子改變人生改變命運的最佳時機,考入名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大學期間習得知識技能,在畢業前完成「脫胎換骨」,畢業後無論是尋找工作,還是選擇考研都有很大的優勢。
但高考競爭激烈,本科院校錄取率都不高,更別說名校錄取率了,省內幾十萬人,只有幾千人被名校錄取,只有幾十人能被頂尖院校錄取,像河南省就是百萬人挑精英,可謂是「難上加難」啊!
多數省份高考人數逐漸增加,但在今年,卻部分省市高考人數卻有所減少,像寧夏丶山東丶海南丶北京丶江西等等,以江西為例,2019年江西省有42.1萬考生,而在今年卻僅有38.94萬人。
與學生人數密切相關的便是新生兒出生率,新生兒數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該年學生總數。而近五年新生兒出生率逐年下降,在去年更是達到本世紀新低,僅有10.45%。若長此以往,老齡化社會將提前到來,屆時中青年的壓力會更大。
如何提高適齡人群生孩的意願,是目前急需考慮的大問題,不同專家人士都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而其中金燦榮教授的觀點較為「獨特」,與中高考密切相關,那就是加分政策,具體如下:
金教授在某次講座上,對此問題發表了獨到的見解:取消以往高考加分項,取而代之的便是家庭孩子數量,比如一個家庭有一個孩子,就正常參加高考,有兩個就額外加20分,有三個就每人加50分,如果有四個孩子,那就從中選一位報送名校,其餘三個孩子,每人加50分。
這樣的觀點有創新,但仍有部分問題,目前撫養孩子的壓力極大,一個兩個孩子就讓許多家庭不堪重負,更別說三個四個了,孩子成長發展的過程中,需要許多開銷,買房結婚更是一筆大開銷,部分家庭一個孩子的房貸都負擔不起,別說這麼多孩子的了。
這個方法或許多家境富裕的人來說,不是什麼問題,但對於家庭較為貧困,經濟來源有限的家庭來說,真的划不來。不是不願生孩,國家前幾年放開二孩政策,但效果卻一般,這是為何?歸根結底還是成本太高,家庭承受不住。
我們常說高考「一分超千人」,高分不易,目前的加分政策也是極為嚴格,若按照孩子數量來決定,高考分數的參考性是不是降低了呢?名校的生源又該如何保障呢?如果那些沒有學習能力的學生進入名校,他們能保證努力學習嗎?這又讓真正有能力的學生何去何從呢?
而目前的加分政策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定奪的,無論是少數民族加分還是競賽加分,都是多方深思熟慮所得出的結論,如果一刀切全部取消,這是不是有些不合適呢?高考歸根到底是應試考試,是為國家選拔人才的考試,分高者得才是錄取原則,否則就會違背最初目的。
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