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牧師簡談當代中國教會的真實現狀

2020-12-19 基督教資訊平臺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面貌在近三十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中國教會在神的帶領下亦迎來大復興,備受國際關注。如今,中國教會的發展現狀如何?它們又面臨怎樣的挑戰和危機?除了禱告之外,海外華人教會怎樣切實幫助中國教會健康成長?

 

近日,曾在臺灣、北美以及中國公開與家庭教會事奉多年的鄭牧師接受本報專訪,把自己在中國教會服事的所見所問、所思所感與廣大讀者分享,盼望能簡單還原當代中國教會的真實現狀。

 

記:本報記者

鄭:鄭牧師

 

記:鄭牧師,您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大陸的服事呢?都到過中國哪些地區?您在中國大陸主要從事哪些方面的服事?

 

鄭:我對中國大陸的服事比較早,大致可分三個階段。首先,當我還在臺灣聖書院讀神學,被派往花蓮實習時,認識彭蒙惠教師。當時,她因中國政權移轉,被迫離開大陸的宣教工作,來到臺灣花蓮成立協同廣播隊,借中廣電臺播放福音節目,我當時就有幸被邀參與。直到1959年,彭教師離開協同會 (創立救世傳播協會) ,協同會董事會任命我負責遠東廣播中心,當時我們透過遠東廣播公司的良友電臺、協同會的仁川電臺,每天定向對中國大陸播出幾小時的福音節目。我和我內人,還有其他三十幾位在臺灣同工,陪伴大陸同胞一起經過文化革命,大鳴大放時期。我們天天為大陸同胞禱告,借廣播服事他們二十多個年頭。直到一九七七年,我被調職到美國協同會總會擔任跨越文化佈道工作,對中國的服事才暫告一段落。

 

第二階段的服事始於一九九三年。當時,一位主僕向我所在的教會題說回他家鄉宣道情況,並帶我們兩位弟兄同行。從此,我每年帶教會弟兄姊妹去大陸帶領各種特會和培訓工人。六年之間,我們都是與家庭教會來往,只在家庭教會之間服事。

 

第三階段,在一九九七年,我的兒女為我慶祝六十大壽,當時警覺人生短促,於是向主禱告;「我還有什麼事工,比目前在美國牧會更為迫切、更為該作的事? 」主當時讓我看見大陸教會在艱辛困難中掙扎,和每次培訓時,每人那種飢渴慕義;捉住機會吸收學習主道的情形,以及每回離開時他們依依不捨的淚水總是在我們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想到大陸教會實際情況,他們極需要幫助! 但從北美到當時的中國大陸長期居留來幫助他們,各方面都有極大的落差和困難。但經過多次多方的尋求禱告,既知道主的心意,我就全然順服。兩年後,我們就踏上回臺灣及中國大陸全時間服事的道路。轉眼十幾年。

 

我們主要的服事是牧者、傳道人、義工與教會領袖的培訓;專注在教會的牧養和門徒的訓練栽培上。當然,大陸各地教會都有不同的需要。比如,多年建不起堂需要幫助,沒有聖樂人才、樂器等。鄭師母在大陸教會致力於聖樂敬拜、詩班組成、指揮栽培,又得主愛協會林師母與黃老師的同工,培訓電子琴。受惠鄉間教會數百間。

 

在主的引導下,我們服事的範圍大約遍及中國大陸十七個省份的城市和鄉間。有的地方持續服事幾年,有的地方只有一兩個梯次的培訓。總之,中國幅員遼闊,到處需要迫切孔急。

 

記:很多還未去過中國大陸的海內外教會同工和信徒只聽說中國教會很復興,但對其具體現狀不甚瞭解。請根據您的所見所聞,大致分享一下今天中國教會的發展現狀。

 

鄭: 聖經說;「尋求神的本能在人受造時祂已隨同生命給了人 (羅1:19-20 )。只要是萬物之靈長,就有靈性 (創2:7)。」西方如此,東方也不例外,「人痛則呼父母,窮則呼天」。古人說:這是人之常情! (這裡的窮是當作難解的難處或盡頭講。) 又人生不如人意事,常是十有八九。 

 

中國教會的確很「熱門」,數百人的公開教會比比皆是! 數千人的教會也不少。家庭教會規模相對較小,但量卻很龐大。有些城市的家庭教會已名不符其實,參加聚會人數論百計、甚至數百計。其實,我認為中國教會不能以公開或家庭來分類。因為既或是公開教會,也分很多種:有在政府登記,屬三自、忠於三自的;也有屬三自,卻另行其道者;還有在政府登記,卻不在三自體系下的……總而言之,大陸教會的信徒數量很多,但靈命的栽培少! 信主的人多,重生的人不多! 極需要真道的造就培養。

 

記:您後來為何從家庭教會轉到公開(三自)教會服事呢?

 

鄭: 像我前面所言,前六年,我的服事都在家庭教會中。當我要全時間在中國服事時,我知道自己將無法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都過躲躲藏藏的生活,這是很現實的想法。 此外,我也認為政府既然同意百姓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我也該自己體認一下。於是我後來到公開的教會去聚會,也參與公開教會正常的服事。我發現公開教會並沒有我所掛慮的信仰問題,也沒有政府干預教會事務的跡象。他們請我講道時,我忠於聖經的教導,照聖靈感動講;他們不但沒有抗拒,且極其渴慕! 還請我培訓他們的青年,培訓教會領袖。經由牧者的推薦和安排,我們有時一起到它處去領會培訓,也有時獨自前往。由於認識的人多,逐漸的延伸擴展到如今。

 

我有沒有遇到政府的幹涉呢? 有!但十幾年來還不到十件。照我所知,都是教會內的「猶大」去舉報。政府官員也坦承說,「有人舉報,他們就得來處理。」可能有人會疑惑,怎麼基督徒,甚至傳道人還會作這樣的事? 會! 聖經早有預言(提後3:1-5)。主耶穌也有警告教導 (太7:20-23/ 10:16-18) 。不要說無神的社會主義這樣,民主的社會又如何? 撒旦知道牠的時間不多,正在全世界發動牠的渾身解術迷惑人,攔阻攻擊神的聖工。

 

記:對於中國(公開與家庭)教會的挑戰,很多教會瞭解的有限。那麼,您能更深入介紹一下今天中國教會遭遇的各方面的挑戰嗎?綜合各方面,您覺得今天中國教會最大的危機是什麼?造成這危機的更深層原因是什麼?中國教會未來的出路又在哪裡?海內外的教會特別是華人教會怎能切實的幫助到他們?

 

鄭: 先說今日中國社會整體所面對的挑戰。由於改革開放所帶進的衝擊,因主觀上長期在經濟上的掙扎和科技上的滯留,很自然這兩方面的需要成為中國最重要最優先追尋的目標。遺憾的是文革時期對中國固有的道德文化之拆毀,尚未在人心完全恢復建立。傳統的價值觀被外來未經考驗的時髦所取代,加上人性的自私自利、明爭暗鬥,導致很多青年人盲目的追逐物慾生活、婚姻家庭的根基腐朽、社會關係趨向虛偽,這受內耗的文明古國正是最需要聖經真理、道路與生命的教導! 正是基督教會向家庭、向社會發出光輝,發出影響力,作鹽防腐的時期。然而實際上,很多的中國教會,在社區還中未發揮這一職能。一切活動、一切作用僅局限在教會圍牆內。甚至信徒回家,也把信仰的燈留在教會,沒帶回點燃去照亮一家人(太5:13-16)。只要家人容許他們到教會,他們認為神已垂聽自己的禱告,已經解決了他們的問題。

 

另外,許多教會尚停留在主日崇拜和周間的禱告查經聚會,而事工僅僅專注關懷信徒的探訪。中國大部份教會忽視主給教會最大的使命 (太28:18-20) ,也沒有開發運用信徒的恩賜才能去共同建立基督的身體 (弗4:11-16,彼前4:10)和造福社會人群 。近年來,到訪中國的僑胞或外訪的本地教會領袖,逐漸的將完整的主日學教育 (含成人)、團契與細胞小組、青年人活潑的敬拜讚美形式和積極主動的傳福音關念,帶進教會。使許多的大陸教會快速成長。遺憾的是,由於多種原因導致處於健康成長的教會在整個中國教會中並不佔大的比例。

 

此外,我認為中國教會應與各文化背景的基督教會交流溝通,以吸取精華和經驗。這能幫助中國百姓心意更新而便化,脫離黑暗轉向光明,棄絕虛偽代之誠信,使其沉迷物慾被更高、更大與更長久的價值觀所取代! 我深信,基督犧牲自我及其愛人、拯救人為榜樣的信仰,有利於國泰民安、造福百姓。所以中國教會應該更開放的與海外特別是華人教會多交流。

 

另一方面,我建議海內外的華人教會要多關懷大陸教會,多訪問了解國內教會的實際情況,同時要諒解尊重大陸教會獨特的處境和立場。不要在公開教會和家庭教會中助長分歧,因為基督的身體(教會)只有一個 (腓4:3-6)。若使公開教會和家庭教會隔離分開,甚至水火不相容、彼此傷害,這就使基督的肢體成屍體,正中撒旦的詭計。先知以利亞在絕望中,以為只有他一人僅存為耶和華發熱心。但上主告訴他,祂在以色列中,還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未曾與巴力親嘴的 (王上19:1-18)。十幾年來,我不僅在家庭教會中遇到這些隱藏的先知,也在公開教會中遇到這些隱藏的先知。主的心意至為明顯,凡良善忠心的基督徒,無論在公開教會,還是在家庭教會,都該連於元首基督,全身靠祂聯絡得合式,百節各按各職,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 (弗4:15-16)。因我們不單要骨肉同胞認識真理、與神和好,還要透過這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得著全世界! (徒1:8)。

 

記:中國家庭教會公開化與合法化成為海內外華人教會關注的新焦點,您對這個問題是如何看待的?

 

鄭: 我在大陸不少地方看見家庭教會已公開化。顯然的,政府也意識到其必要性! 我發現大陸有一些地方的公開教會和家庭教會共享資源,攜手同辦培訓班、裝備義工。我認為這些都是可喜的現象。

相關焦點

  • 朱貴金牧師上海講座分享(一):當代教會聖樂路向與對中國教會當下...
    2017年11月21日(周二)晚7:00,朱貴金牧師在上海國際禮拜堂準時開講聖樂講座,首場講座主題為「當代教會聖樂路向探討」,在為時一個半小時的講解中,朱牧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豐富翔實的例證,根據時代背景、歷史事實,向在場聽眾分析了當代教會聖樂在不斷發展的文化潮流中應該走的方向和目前存在的問題。
  • 當代中國社會青年生活的現狀
    在B站朱一旦的221期視頻下方,我反對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的觀點,它是這麼說的:生產過剩的時代催生了消費的「個性化」,消費的「個性化」,使個人患上了消費「強迫症」,只有將自己的一切都置於消費之中,人們才能獲得安寧感與實在感。
  • 解放神學對當代中國教會的價值
    解放神學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當時拉丁美洲天主教一部分神學家要求將天主教神學理論同社會現實相結合 ,主張教會應該為被壓迫、被剝削而處於"非人"
  • 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記錄疫情前一年當代藝術現狀
    12月25日,「中國當代藝術年鑑上海展2019」在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開幕。展覽以文獻和展品相結合的形式,回顧了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活動,梳理關鍵詞,對2019年中國當代藝術的問題和現象作出回顧和分析,並列出了107名(組)藝術家(其中部分與上海有關的原作展出),展覽原計劃在今年6月推出,因為疫情延至年末。
  • 論中國當代油畫發展現狀,中國當代油畫多元化發展形成因素
    中國當代油畫發展現狀綜述(Current situation of the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oil painting an overview)中國油畫在百年歷史長河的發展中,大家頻出,如林風眠、齊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但也存在著很多不可避免的問題。
  • 當代中學生的六大現狀
    8月初,首屆上海市重點中學論壇組委會向全市30餘所市重點中學的學生進行一次近1000人參加的問卷調查,並就上海中學生的以下六大生活現狀和態度進行了數據分析。  [價值取向多元而務實]  關於當代高中生選擇專業、選擇職業的問題,有43.1%的同學在選擇大學時更多地關注專業優勢,並不盲目地有"名校心理"情結。在作職業選擇時,有高達73.1%的同學認為要符合自身發展前景,有潛力。只有21.2%的同學考慮以"熱門,高收入"為主,這也反映出當代青少年的擇業觀已日趨正確、理性,生活價值取向日益多元而務實。
  • 景泰藍的歷史之謎與當代現狀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中期掐絲琺瑯花蝶紋香筒景泰藍與玉雕、牙雕、雕漆,合稱「燕京四絕」,它在中國的製作年代可以上溯至元朝。一位國內高校金屬工藝研究者以「苟延殘喘」四個字形容景泰藍的現狀。那麼,這項傳統手工藝在當代的傳承、經營、收藏、展示究竟呈現何種面貌?《東方早報·藝術評論》甲午繼續尋訪,探究景泰藍的歷史之謎與當代現狀。「工藝局成侈美觀,各般製造盡追探。就中絕技高天下,壓倒五洲景泰藍。」這段對景泰藍的描述,出現於宣統元年(1909)由蘭陵憂患生編輯的《京華百二竹枝詞》中。
  • 聖塔克拉拉大學回國就業真實現狀
    下面詳細介紹聖塔克拉拉大學回國就業真實現狀供大家參考。可根據聖塔克拉拉大學回國就業情況綜合考慮擇業。聖塔克拉拉大學回國就業情況聖塔克拉拉大學回國就業率:85%聖塔克拉拉大學提供65種專業,其中:商學院專業——獲得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認證;工程學院專業——獲得美國工程技術鑑定委員會ABET認證;商科在中國的市場還是非常廣泛的
  • 段琦: 2008年中國基督教現狀及研究
    (二)當代基督教研究    當代基督教研究在2008年較往年有升溫之勢,隨著上述基督教現狀調研活動的開展及各研究機構、學者對基督教現狀問題的關注,有關此方面的著述亦有所增加,雖然2008年沒有相關專著問世,但眾多對宗教問題、民族問題加以關注的書籍中均有大量篇幅對此問題加以探討,這其中較具代表性的是卓新平的《「全球化」的宗教與當代中國
  • 「繪畫的邏輯線」 探究繪畫在當代的現狀與變化
    「繪畫的邏輯線」 探究繪畫在當代的現狀與變化 澎湃新聞綜合報導 2019-05-24 09:17
  • 中國靈恩派教會的風險
    然而,正如一位當代華人神學家所指出的那樣:「任何人若是不帶條件地批評教會追求知識、忽略靈性,宣揚反智思想,他們就是在拆毀教會賴以防範異端邪說的機制,而結果將是讓那些既沒有知識卻偽裝有靈性的人霸佔教會。」
  • 宗教改革與當代教會:改教運動500年_目錄
    宗教改革與當代教會:改教運動500年_01 宗教改革的背景主講:林慈信牧師_校對:劉加立弟兄_文字:James
  • 從網絡紅人李永樂,推想中國「晶片」的真實現狀!
    從網絡紅人李永樂,看中國「晶片」的真實現狀!文:十洲圖:網絡中興事件之後,民族情緒被瞬間點燃。網友們紛紛查看中國晶片的現狀,各路專家也不斷詳細說國產晶片的執著。十洲也被這份情緒點燃,凡是有關中國晶片的文章,拿過來就看,碰到了就讀。
  • 揭秘中國律師最真實的現狀
    但是我們自己知道,真實的律師絕不是這樣的!每一名執業律師,都要通過十年寒窗苦,進得大學或通過自學考試、函授等拚得個文憑,然後再通過中國最難的考試,取得律師資格證,還要通過一年實習取得正式律師執業證。這才是中國律師最真實的寫照!按北京、廣州、上海、深圳、南京等大城市的統計,律師80%收費集中在20%人的手中,而90%以上的業務是人人可做的,但就是做不到。很多從內地來闖深圳的律師,甚至連吃飯、房租都成問題。「律師太難,剛開始幹,活下去都很難。」可能是最經典的一句話了。
  • 當代中國宗教現狀縱橫談——馮今源
    從總體上看,同當代中國的經濟、社會形勢一樣,當代中國宗教的形勢是很好的,是歷史上的最好時期、黃金時期,宗教的發展是正常的、健康的、有序的。但是也必須看到,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關鍵階段,這個階段既是一個黃金髮展期,又是一個矛盾凸顯期。
  • 中國當代民法史「活化石」
    元旦前夕,本報記者通過西南政法大學宣傳部約同西南政法大學校刊記者一起,帶著新年的問候,專訪了被譽為「中國當代民法史活化石」的金平教授。   在我國法學教育界,以個人名字命名的教育基金會極少。然而,卻有這樣一個教育基金會,被稱為中國法學界的「諾貝爾獎」,這便是「金平法學教育基金」。一個教育基金會用個人之名命名,足見金平教授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和在人格上的無窮魅力。
  • 提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效度
    原標題:提升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傳播效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