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章】主差遣門徒進入禾場

2021-02-13 曠野呼聲

在第九章結尾,主耶穌命令門徒:「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出去,收他的莊稼。」(太9:37-38)主給我們的命令是「求主差派」。門徒的首要行動就是來到主前懇求,讓主運用的至高權柄,指派工人出去收割。第十章進入主題,基督以權柄差派門徒出去宣教。宣教行動的執行者,就是帶著主的使命,進入禾場的工人。神國工人是宣教工作實現的力量,主需要什麼樣的工人,來完成祂的使命呢?神國工人必須具備以下的特質:(1)重生得救的生命:首先需要領受主賜的新生命。(2)回應服事的呼召:順從主所發出跟從的呼召。(3)接受主的裝備:接受裝備學習主話語,效法主樣式。(4)受差派為主見證:遵行主的大使命,以行動付諸實現。在下面的經文裡,我們將會談到主耶穌怎麼開展祂的宣教工作。祂借著差遣一群忠心的門徒進入禾場,先針對猶太人宣揚福音,再進一步擴大到外邦人。耶穌叫了十二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2這十二使徒的名,頭一個叫西門,又稱彼得,還有他兄弟安得烈。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3腓力,和巴多羅買,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達太。4奮銳黨的西門,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5耶穌差這十二個人去,吩咐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們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們不要進。6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7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8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麻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太10:1-8)耶穌叫他們來,授給他們權柄趕逐汙鬼,醫治疾病。這是對門徒工作的呼召,有別於邀請聽福音的人悔改接受贖罪救恩的得救呼召。基督徒蒙召接受救恩,成為神的兒女。主也會向門徒發出服事的邀請,請他們接受傳福音的使命,受差派去完成主吩咐的工作。他們蒙主分派的使命,與主耶穌在地上的工作是一樣的。在馬太福音中,有兩段經文描述主耶穌在地上的工作,一在第四章結尾,另一在第九章結尾,兩邊經文幾乎一致:「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會堂裡教訓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太4:23;9:35)主耶穌有權柄制服汙鬼、醫治疾病。門徒也被主分派去完成主要完成的工作。他們能夠做這樣的事情,權柄來自於主。所以在出去之前,需要得到主的差派,蒙主授權。禾場的擁有權是莊稼的主,工人只是接受差遣,完成主人的工作。工人不能自作主張,妄自行動,也不能忘記自己的僕人的身份,以功勞來誇耀。我們今日受主差遣的門徒,也當保有這種心態。接著我們來看,主耶穌呼召的門徒都是平凡的人。主在加利利海邊呼召的前四位門徒,彼得、安德烈、雅各、約翰,都是名不見經傳的漁夫。主呼召平凡的人,讓他們完成不平凡的工作。門徒之中還有兩位特別值得注意,稅吏馬太為羅馬人收稅,被一般猶太人視為吃裡扒外。另一位是奮銳黨的西門,積極反對外邦政權,想要用激烈手段推翻外邦統治。兩個人在政zh i上是完全敵對的,主卻讓他們在一起同工,學會捨棄成見,同心合作。可見主的門徒的組成背景,本身是相當多元的。甚至還有一名將來買主的加略人猶大。表面上看來,似乎主的揀選出錯了,竟然揀選一位叛徒來跟隨祂。其實主從開始就知道,誰不信祂,誰要買祂。祂呼召猶大跟隨祂傳道,是給猶大機會,聽福音悔改,可說是對他仁至義盡。主差遣傳福音的對象,先是向以色列人,後再向外邦人。基督的宣教事工本應當是面向普世萬民。但是在事工的開始的時期,主要求門徒暫時不要到外邦人,或撒瑪利亞人的土地去。而是要集中力量傳福音給加利利周圍的猶太百姓。原因是福音當先傳向神的選民,再臨到外邦人。猶太人明白神應許賜下彌賽亞成為他們的救主。他們首先應當聽聞彌賽亞已經降臨的信息,並要對主耶穌就是這位神差來的彌賽亞,這好消息做出回應。福音當先臨到猶太人,再傳向外邦人,也正是保羅在外邦傳道的原則。主耶穌傳道時宣揚:「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太4:17)門徒也被主命令出去:「隨走隨傳,說,天國近了。」他們所傳福音的內容,與主所傳的一樣,就是天國的福音。天國福音的內容就是,屬天國度的君王彌賽亞已經降臨,人當回應神的呼召,順從彌賽亞的統治,成為天國的子民。我們今日傳揚的福音信息,正是主耶穌當年傳揚的天國的福音。如果我們所傳的福音內容與主當年傳的不一樣,不是主傳的福音過時了,而是我們偏離了正確的道路。保羅一生傳福音的主題就是:「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林前2:2)基督正是福音的中心,基督的十字架正是救恩信息的中心。今日許多人用花俏的主題吸引人進入教會,讓人不費力氣就得到拯救的恩典福音、投人所好的成功神學。不管講得如何天花亂墜,如果離開了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就是偏離福音的中心。主耶穌在地上傳道的時候,以神跡奇事來證實祂是神所差來的基督這身份。當門徒傳道的時候,亦有神跡奇事伴隨著福音,證實所傳的道。主耶穌命令他們:「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麻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這能力是來自於基督賜下的權柄,曾經伴隨著使徒福音的行動,今日在極為困難的福音前線,神跡奇事也是會伴隨著傳福音的宣教士。我們信福音而得到拯救是白白的恩典,傳福音的恩賜也完全是出自於神,我們也當將福音白白傳給人,不需要收取任何回報。任何以傳福音為得利的途徑的途徑,就偏離了「救恩是白白領受的」這目標了。9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10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11你們無論進那一城,那一村,要打聽那裡誰是好人,就住在他家,直住到走的時候。12進他家裡去,要請他的安。13那家若配得平安,你們所求的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若不配得,你們所求的平安仍歸你們。14凡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話的人,你們離開那家,或是那城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15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太10:9-15)接著前面的信息,雖然傳揚福音不可要求任何回報,但是傳福音的工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是神透過聽福音的人充分供應的,不需要拒絕來自領受福音恩惠者的供應。主耶穌讓門徒出去傳道的時候,「腰袋裡,不要帶金銀銅錢。行路不要帶口袋,不要帶兩件褂子,也不要帶鞋和拐杖。」這教訓有針對本次短期傳道之旅的特定背景,主並不是限制門徒外出傳道時,攜帶旅費、飲食、衣物。而是帶著現有的就已足夠,不需要大費周章去準備額外的錢財、飲食、衣物。門徒們當憑信心仰望神在旅途中的供應。在傳道的過程中,可以領受福音對象提供給傳道者基本的衣食,因為工人得飲食是應當的。為何不要帶多餘的衣食盤纏。因為外出傳道的時候,環境多變,難以預料。傳道人要能臨機應變,輕裝上陣才能保持靈活性,不能有太多物質的纏累,攜帶太多身外之物反而成為行動的攔阻。這與宣教歷史上信心差會的信念相似,他們從不募款,而是憑信心仰望神供應,相信神會感動人自發性地支持。有一本書叫做「布衣神僕」,書中鼓勵有心志為主傳道的平信徒,雖然不帶著聖職的頭銜、也沒有穩定的資源供應、卻可以在很多全職傳道人難以進入的地方,以自己的專業接觸福音對象,為主作見證。古代「布衣」的意思就是平民百姓,應用在當今的教會,沒沒無聞的一般信徒也可以奉派外出為主傳道。有心的信徒可以自己預備短宣路上的經費,無需累著教會。如此外出傳道的門檻降低,資歷不夠就不會再是讓人裹足不前的攔阻。弟兄姊妹願意投身宣教工作,即使是短宣的體驗,也能帶動整個教會為主傳道的心。十四世紀的莫拉維亞弟兄會,就是一群勇於走出去的信徒,帶著獻身的信念,離開家鄉到宣教工場,一面作工或務農來養活自己,一方面向當地人傳教。他們結下的果子,仍然成為今日宣教的典範。主在11節吩咐門徒在當地打聽誰是好人,這句話中的「好人」即正面回應所傳之道,配接受神之道的人。神的福音是拯救人的大能,不是讓人羞辱的。不需要為有人拒絕福音而感到受挫折,拒絕的人是判定自己不配得。雖然沒有人能夠說自己配得福音。這裡的「配」指的不是有資格領受的意思,而是以珍惜的態度對待福音當有的尊貴价值。這種人就是門徒可以領受他們接待的「好人」。主讓門徒放膽為接待他們的主人祝福,那家若不配得平安,神必會讓福分返回祝福的人。如果有人羞辱門徒,拒絕福音,就在離開時,跺下腳上的塵土。這個動作是猶太人離開外邦人地方,為了免於沾染不潔,而把粘在腳上的塵土跺掉。當門徒在一地傳道,卻被當地人拒絕時,以跺掉腳上塵土的行動,表示他們將為自己的行動負責,不管他們將來在神面前的審判為何,與門徒無關。主耶穌嚴肅地告訴門徒:「我實在告訴你們,當審判的日子,所多瑪和蛾摩拉所受的,比那城還容易受呢。」就連所多瑪蛾摩拉,在經過天使警告之後,還有少部分人悔改。如果這些人聽聞福音後,還忽視神的警告,抗拒福音,他們將來受到的審判,比前面兩個被神毀滅城市的人更嚴重。福音是神拯救人的好消息,但是對於抗拒福音的人,這卻是嚴厲的警訊。16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17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18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你們被交的時候,不要思慮怎樣說話或說什麼話。到那時候,必賜給你們當說的話。20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太10:16-20)前一段主耶穌吩咐門徒,將傳道的對象集中在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之中。從這段開始,主耶穌讓門徒有個心理準備,福音將會進一步傳向外邦人,門徒可能會因為傳道的緣故,被帶到外邦人的審判會堂。這表示福音將臨到外邦人之地。可見主的宣道計劃是,福音先從猶太人開始,但是將會進一步擴大到外邦人之地。外邦人的地方一般猶太人是不去的。對外來傳道的猶太人,外邦人可能也會有排斥的心理。主耶穌讓門徒有心理準備:「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叮囑門徒不要輕忽外出宣教可能遇到的危險。門徒進入宣教工場,就像羊進入狼群一樣,在當地隨時可能遇見對門徒的攻擊。主要他們心中要有個準備,「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這句話不是要門徒像蛇一樣狡猾詭詐,而是要他們有高度警覺性。蛇是靈巧聰明的動物,在面臨敵人陷害時需要靈巧應對。就如父母親在兒女進入爾虞我詐的社會前,會囑咐他們「放聰明一點」。這是不要我們存害人之心,而是要防備自己被欺騙,落入他人設下的陷阱。同時主也要求門徒,馴良像鴿子。行事聰明,但待人卻不要表現得惡行惡狀地,咄咄逼人。鴿子是和平的象徵,是不帶攻擊性的動物。外出傳道的門徒,應該也是帶著和平、謙卑的態度,對待遇見的福音對象。今日身處對信仰不友善的環境中的信徒,主的話對他們十分適用。在不信的社會氛圍中,人們會排斥信仰早是預料中的事,教會無需過度反應。我們當注意的是怎麼去面對逆境,與其處處對抗,招致更大的反對,不如低調行事,抓住主命令我們的重要目標,不受那些分散我們注意力的事情幹擾。主警告門徒可能遇到的危險,他們可能會被帶到猶太公會,或外邦公堂審判,甚至可能會為傳福音被鞭打。這些事在教會歷史上從沒有中斷過,歷歷在目。門徒會因傳道而受逼 -/迫,主要門徒不必太過擔憂如何回應,聖靈自會將該說的話賜下。門徒要將神賜下的話語,以不亢不卑的態度,說出來。初代教會門徒多有被逮捕、鞭打、威嚇的經驗。使徒行傳中記載,彼得、約翰被猶太人抓到公會中審問,威脅他們不可繼續傳道。保羅被猶太人逮捕,所幸羅馬巡撫將其拘禁,使他免於被猶太人殺害。今日在福音艱困地區,這種事也經常發生。我們當如何面對可能發生的情勢呢?主事先告訴我們,不必為說什麼話擔憂。面臨需要的時刻,自然會有話語賜下,讓門徒去回覆審問的官員。這些話是從誰賜下?主接著說:「因為不是你們自己說的,乃是你們父的靈在你們裡頭說的。」既然是為了主的福音而面臨這樣的遭遇,主必負責。我們無需心中盤算怎麼回答來為自己脫罪,神的靈會在我們心中,將該說的話賜給我們。這是何等大的信心。不是我們自己千方百計地設想,去應付眼前的挑戰,而是神自己來幫助我們面對。我們心中或許有點懷疑,主的話是否言過其實,只是安慰我們一下?如果我們觀看初代教會的彼得、約翰,他們在聖殿傳道被抓時,雖然遭遇恐嚇,卻說出:「聽從你們,不聽從神,這在神面前合理不合理,你們自己酌量罷。我們所看見所聽見的,不能不說。」(徒4:19-20)保羅被帶到亞基帕王前問話時,義正詞嚴地向王說出期望他歸信的話語:「無論是少勸,是多勸,我向神所求的,不但你一個人,就是今天一切聽我的,都要像我一樣,只是不要像我有這些鎖鏈。」(徒26:29)這些話在不信的人看來簡直是螳臂擋車,不自量力。但是在信徒看來,卻知道這話不是出自於個人的勇氣,而是聖靈與他們同在,賜給他們應當回覆的話語。這些話留在聖經當中,鼓勵歷世歷代的聖徒,面對困厄,信靠聖靈,無所畏懼。主耶穌為了實現福音廣傳的使命,差遣門徒進入福音的禾場。他宣召一群原本平凡的人,賦予他們權柄,傳天國的福音,並用神跡奇事醫治陷在病痛中的人,證實所傳的道。主吩咐門徒先集中力量向猶太人傳,待時機成熟再轉向外邦人。這是福音工作進展的策略,也是神救贖工作實現的步驟。接著主也警惕門徒不要帶額外的錢財衣物,乃要憑信心接受當地信徒的供應。主更要求門徒,當進入敵擋信仰的環境,需要謹慎小心,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若是面對當地掌權者拘捕,則不亢不卑,依靠聖靈說出當說的話。主的勉勵隨著門徒出去,加添他們傳福音路上的膽量。主的勉勵也是對著今日的門徒,求主激勵我們這群為主差派的門徒,不要擔憂環境順逆,勇敢走在福音的禾場,忠心為主收割莊稼。

【作者簡介】 阿鬥:曠野呼聲作者,電機專業,羅格斯大學畢業。原為信號處理高級工程師,現已退休,全心服侍主。20歲讀本科時在團契信主,一直在團契及教會帶職侍奉。八年前接受神學裝備,之後一直參與聖經教導的工作、擔任華神地區聯絡人、並在多家教會講道。作品發表於網上博客《阿鬥雜記》。

微信公眾號:kyhs2016加關注

相關焦點

  • 受難周第三日牧者分享講章「一件美事」
    在當年那天的大部分的時間裡,主耶穌都在與法利賽人、希律黨、撒都該人、律法師等產生激烈的辯論,同時他也單獨教訓門徒關於末世的真理。在繁忙的一天即將結束之時,他得到西門盛情的款待。而最讓主得安慰的,就是馬利亞所奉獻至貴的真哪噠香膏,被主稱讚為「一件美事」。有牧者專門在博客發表上了受難周第三天講章。
  • 做主的門徒會像十二門徒那樣的,你還願意嗎?
    也許很多人未曾了解耶穌的門徒,今天跟從耶穌做主的門徒就是像他們那樣的,你還願意嗎?除了猶大以外。傳出教會史上最有活力的一篇講章(徒二章),感動數千人信主,因之建立教會。使徒中第一個神跡是彼得行的(徒三1-4);他又是公會前的發言人(徒五27-41)。彼得晚年竭力廣傳福音,因他熱切傳道的影響,許多人離棄偶像,歸向真神。據說彼得在羅馬郊外「地下墳場」作為傳道之所,是為了避免羅馬政府的注意。後來羅馬暴君尼祿王,決意毀滅屬天的教會,逼迫神的僕人,就以大火焚城,諉過基督徒,捉拿彼得。
  • 【職場使徒】13位牧師雙職事奉-主任牧師凌昌文:職場,是最大的禾場
    凌昌文牧師(臺基盟提供)2017年曾應jidu 教牧者訓練協會來T舉辦職場T會的凌昌文牧師在線上分享時,提醒眾人:「職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禾場」,但非常可惜的是,據他所知有87 %已是受洗基督徒的職場工作者,在周間的星期一到五,將上帝完全拋在腦後。
  • 復活第三主日經課講章:《親眼看見主》
    復活第三主日經課講章:《親眼看見主》詩30;徒9:1-6;啟5:11-14;約21:1-19。四卷福音書從不同的角度記述耶穌基督復活以後向他們的顯現,在主耶穌向他們顯現的時候,都特別提到耶穌基督為他們擘餅,給他們食物吃,以此向門徒重新地展現逾越的奧跡。主耶穌特藉著擘開的餅使門徒的眼睛得開(路24:30/31節),能夠認識復活的主,並且挑旺他們的信心,託付他們使命,讓門徒在看到復活之主以後能夠勇敢地踐行使命,順應救主的呼召。
  • 解經講章|賜人平安的基督|秦恩膏傳道
    門徒都留在屋裡,因為除酵節還在進行,他們不能離開耶路撒冷回加利利去,這會給猶太人落下更多的把柄捉拿他們。   就在幾天前,門徒還歡歡喜喜、無比榮耀的與耶穌一起進了耶路撒冷,當時在門徒們看來,耶穌就要作王了!他們唯一需要擔心的是到時候在耶穌的朝廷裡能排第幾位。
  • 【講章】正確基督觀的價值
    「耶穌到了該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就問門徒說,人說我人子是誰。(有古卷無我字)他們說,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有人說是以利亞。又有人說是耶利米,或是先知裡的一位。
  • 耶穌十二門徒的下落(下)
    耶穌遇害之後,他和其他門徒一樣也遭到了追殺,脫身逃跑後,西門逃到了外邦,他四處尋找有猶太人的地方,在猶太人當中傳播福音。後來,他去了埃及,還去了非洲的古利奈、茅利塔尼亞和利比亞等非洲國家,因為有很多的猶太人流散到了非洲。
  • 【門徒訓練】作業:讀經的生活
    如果你在操練上某一方面有任何問題、困難、或需要同伴的提醒、督促或幫助,也請寫下來:———————————————————————————感謝神的帶領,如需觀看本課完整視頻,請參見本周一【門徒訓練】欄目。請點擊「閱讀原文」,進入論壇,與弟兄姐妹交流學習與操練心得,彼此造就,共同成長。
  • 主日講章:耶穌平靜風浪
    一、耶穌此行的目的可4:35節,「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耶穌和門徒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呢?但就人這方面來說,門徒們很多自認為是捕魚的高手,於是因著人的驕傲,就坐了神的位置,成了帶領者;同時,這也是我們的老我願意出頭、做主的本性的一個體現;而就神這方面來說,他要利用這樣的機會對門徒進行一個訓練,而這種經歷對門徒是有造就的。所以,我們信徒應該做好自己的本分,讓神作我們的帶領者。
  • 耶穌設立十二門徒
    (馬可福音4:12-19)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趕逐汙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到了天亮,叫他的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人,稱他們為使徒。(路加福音6:12-16)耶穌為什麼挑選了十二門徒?「十二」這個數目在屬靈上有一連串的意義。舊約有以色列的十二支派,正預表新約的十二門徒,表示全以色列及新約教會的全體事奉。
  • 耶穌對門徒的三個心意
    (路6:41~42)根據這段經文,我們看到耶穌對門徒三個心意:第一,耶穌希望門徒看見自己眼中的梁木;第二,耶穌希望門徒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第三,耶穌希望門徒去掉弟兄眼中的刺。有時候,你看見什麼對你生命的成長非常重要。如果你只是看見別人的罪,那麼你會容易變得自義和自大。但是,如果你常常看見自己的罪,那麼你就會變得容易悔改和謙卑。
  • 屬靈的分辨丨耶穌基督教導門徒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馬太福音10章16節,主耶穌基督說:「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馬太福音24章5節,因為將來有好些人冒我的名來,說:「我是基督」,並且要迷惑許多人。約翰福音16章13節:主耶穌說:「只等真理的聖靈來了,祂要引導你們明白(原文作「進入」)一切的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乃是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並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翰一書4章1節,「親愛的弟兄啊,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
  • 耶穌所愛的門徒-約翰
    最出名的是耶穌的表兄(或堂兄)施洗約翰;另一位便是耶穌所愛的門徒,也就是西庇太的兒子雅各的弟弟約翰。在他所寫的〈約翰福音〉裡,他通常隱去自己的名字,而用「主所愛的那個門徒」代替。我覺得一個人若能明白主對自己的愛,而在墓碑上刻下:「主所愛的門徒」,那該是何等的美 事。每一個相信耶穌的人都應該明白,自己就是「主所愛的門徒」。你有沒有這樣的自信?
  • 「聖經」耶穌被捕,門徒絕望
    「聖經」彼此相扶,合一相愛㈡ 導言這一章主要記述了耶穌的被捕和門徒的抉擇貳 耶穌被捕,門徒絕望㈠ 闡述耶穌被捕,門徒信心軟弱耶穌的抉擇——不躲避因耶穌知道他被釘十字架的時候到了,讓神的百姓和子民得以靠著耶穌基督的寶血,得蒙神的赦免,得以脫離罪惡的轄制,進入神的光明之中。因此,當加略人猶大帶著兵丁和祭司長並法利賽人,來捉拿耶穌的時候,耶穌並沒有躲避。但是,暴躁的西門彼得,憤怒的用大刀砍去了,大祭司僕人的一隻耳朵。耶穌看見西門彼得的行為之後,卻讓西門彼得收刀如竅——不要動武。
  • 某確類第二課:什麼是門徒?
    首先,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門徒」一 詞,讓我們問一個基本的問題:「基 督徒和門徒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下面是一個簡單的是非題小測驗。( 我們刻意地將類似說法用不同方法表達出來,以測試你的答案是否連貫一致。)1.基督徒很多,但門徒卻很少。正確或錯誤?2.基督徒和門徒之間沒有區別。正確或錯誤?
  • 疫情中的一篇主日講章:主耶穌說「在我裡面有平安」
    以下是講章全文:題目:在我裡面有平安經文:約翰福音16:33 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1.平安的重要性整個約翰福音13-16章都是主在受難前,和門徒的對話和講話,這裡16:33節是主耶穌跟門徒們講話的最後部分,在此之後就是主的最後的為門徒和所有信徒的禱告以及被捕、受審和被殺。在這裡,主耶穌說,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
  • 耶穌十二門徒的下落(上)
    耶穌在加利利湖收了彼得、安得烈、雅各、約翰(就是寫出《約翰福音》的那個約翰)幾個漁民為門徒,這其中,彼得和安得烈是親兄弟,雅各和約翰是親兄弟,他們都是一些大字都識不了幾個的窮苦人,後來,耶穌又收了馬太和猶大等人,他的門徒確定為十二人,這十二個門徒是耶穌的團隊核心,除了出去講道之外,他們跟耶穌是形影不離。
  • 做賊心虛的門徒會-遼寧頻道-東北新聞網
    比如,對於門徒會關於「賜福糧」、「一天只吃二兩糧」說法,中國基督教協會原會長曹聖潔牧師在最近的訪談中斥責道:「這個完全沒有聖經根據,不知道哪來的這個胡說。」如果讓信徒讀聖經,季三保的謊話不就露餡兒了麼?  自知邪惡非法而心虛,門徒會的活動不敢見陽光  門徒會自知其教義和行為都是邪惡的、非法的,因此十分心虛。
  • 母親節講章——耶穌與他的母親
    3、耶穌的牽掛約19:26-27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他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此,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裡去了。上個月我們剛剛過了受難周,紀念耶穌的受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