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踏秋、祈壽、賞菊…… 文物中的重陽

2020-12-11 荊楚網

清代文物鬥彩芝仙祝壽圖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蔡子麗 吳威

登高、踏秋、祈壽、賞菊……10月25日是重陽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探訪武漢博物館館藏文物,發現不少文物珍品裡「藏」著重陽習俗。

「流雲百蝠」圖寓意長壽安康

在武漢博物館有多件文物蘊含祈福祝壽之意,正好在重陽節一飽眼福。

一件館藏清代「白玉福壽紋葫蘆形壺」,以整塊和田白玉雕琢而成。玉壺腹部雕刻著福山雲海和蝙蝠圖案,這種題材被稱為「流雲百福(蝠)」,是我國傳統吉祥紋飾,壺下腹兩側有浮雕篆書「壽」字。整體紋飾寓意福壽雙全、長壽安康。另一件清代「益壽嬰戲紋玉佩」,質地冰潔,雕刻著嬉戲的童子、葫蘆、蝙蝠、萬年青、纏枝紋等,寓意子孫萬代、福壽雙全。

一件清代雍正年間的「鬥彩芝仙祝壽圖盤」,紋飾疏密有致,色彩鮮豔,頑石點綴其間,既顯出水仙的清高,又突出靈芝的玲瓏。整件器物構圖優雅精緻,給人恬靜舒適之感,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博物館專家介紹,「水仙和靈芝都是吉祥紋飾,在清代瓷器上十分常見,寓意福壽綿綿。」

「秋山玉」呈現山林之美

登高望遠、踏賞清秋是重陽習俗之一。古人認為重九之時,「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登高祈福可避濁氣。

武漢博物館一件館藏元代 「秋山圖玉爐頂」,質地清透瑩潤,通體鏤雕秋山圖,數隻小鹿在山林間嬉戲,極具動感,展現了秋天山林美景。在古代,中原和南方秋收時節,北方遊牧民族則會進行秋狩,這類反映秋狩活動題材的玉器被稱為「秋山玉」。

重陽日正好賞菊花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自三國魏晉時起,重陽佳節聚會賞菊、以詩會友漸成風尚。武漢博物館鎮館之寶——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描繪了我國古代四大文人及他們的傾心所愛,即「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蘭」「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鶴」。其中,著名田園詩人陶淵明不肯「為五鬥米折腰」,歸隱後,飲酒賦詩,以菊花為伴,詩作中常見菊花,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等。「陶淵明愛菊」圖,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陶淵明不苟隨時俗、傲然物外的品質。

相關焦點

  • 風不大能望遠,氣溫剛剛好,今天重陽宜登高
    記者高勇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0月25日訊(記者龔萍)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踏秋」,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節日兩大主題。太陽今天早早「開工」,清冷的空氣能見度高,是適宜登高望遠的天氣。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感恩敬老,又成為「老年節」。今年重陽節天公作美,經過一夜的空氣擴散、稀釋,空氣能見度提高,登高可以望得更遠。今天又是雙日的周末時間,子女得空帶上長輩共同出遊,體現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
  • 「今日重陽」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因為《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又稱重九、上九又因為「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於是有了長久的含意是個很受重視的日子金秋九月,天高氣爽許多人會和家人一起外出「踏秋」出遊賞景,登高遠眺已成了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
  • 詩情畫意說重陽|登高賞菊 遍插茱萸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秋風蕭瑟起思念心底留九九重陽佳節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 登高、賞菊、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至今流傳
    農曆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時至今日,一些地區仍保存著這種風俗。一、重陽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重陽登高,人們為驅邪避禍而於九月初九這天爬山登高以闢邪延壽,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 重陽鉅惠9.9元!登高祈福地,自在東太行!
    農曆九月初九為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又稱「重九」古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飲宴祈壽等習俗是感恩敬老的主題節日然而,忙碌的工作與生活讓我們少了許多陪伴父母的時光那麼這個節日就從陪伴開始吧~時值金秋,天高氣爽東太行山迎來了五彩繽紛賞秋的醉美時節似火的顏色一層層沿著山谷向山脊蔓延放眼望去一片醉人秋色如同絢麗的畫卷緩緩舒展開來宛如上帝不小心打翻的染料盤
  • 登高、賞菊、插茱萸,敬老節俗代代傳,今天,請陪長輩吃塊重陽糕
    無錫人重九登高多上惠山按照《江南風俗志》的說法,《易經》中以九為陽數,所以稱九月九日為「重陽」。西漢初年,皇宮中已盛行在九月九日飲菊花酒、吃蓮餌、佩戴茱萸,據說可以令人長壽,但還未在民間廣為流傳。到了漢末魏初,曹丕在他的《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 「詩詞鑑賞」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古詩詞裡的重陽節!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佩茱萸、飲菊花酒。天朗氣清的日子裡,探訪秋的神韻,綻放美麗的心情,平淡的生活因之而多姿多彩。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
  • 賞菊登高、祈福祝壽:北京市屬公園舉行31項遊園活動慶重陽
    眾多老年遊客和家人一起前來,在園林美景中徜徉,歡度重陽佳節。記者從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了解到,今年重陽節前後,北京市屬11家公園及中國園林博物館陸續推出31項金秋遊園活動,為市民遊園品秋、祈福祝壽、團圓過節奉上「節日大餐」。秋天是菊花盛放的季節,北京多家公園紛紛舉辦「重陽菊韻」特色花卉展覽,供遊客欣賞。
  • 登高祈福、秋遊賞菊……重陽節的起源、習俗,你知道多少?
    《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之極,"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主題。
  • 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是主題 被賦敬老新內涵
    重陽:登高賞菊插茱萸是主題 被賦敬老新內涵 發表時間:2011-09-3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重陽糕  農曆九月初九為傳統的重陽節。九月是一年中的黃金時節,「九九豔陽天」,雲淡風輕,秋高氣爽,又正值豐收季節,橘紅橙黃,金桂飄香。
  • 重陽登高處,在深圳登高望遠、賞秋、思親
    農曆九月初九,又到重陽時。重陽節亦稱「踏秋」,這是一個中國傳統的節日。九九重陽,正值秋高氣爽,正是秋遊賞菊,登高祈福的美好日子。有詩云:「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作為移民城市的深圳,這一天何處登高望遠,感恩思親?
  • 小白心裡軟小口袋麵包,佳節重陽與你一起創造暖心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2012年明確規定為「老人節」,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 今日重陽,願歲月伴你安康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重陽節的起源重陽節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
  • 重陽好禮推薦,小白心裡軟草莓味酸奶小口袋麵包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2012年明確規定為「老人節」,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 重陽登高,祈福健康長壽
    「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 「跟著古詩過重陽」菊花酒、重陽糕……重陽節,我要吃著過
    因此,古時民間在重陽節就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在古代,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屈原的《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吃菊花的風俗早在戰國時就已有了。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 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重陽到,這組精美的...
    」,包括飲菊花酒、嘗重陽糕、佩戴茱萸、陪長輩登高、豐收祭天等內容。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早在戰國時期,重陽節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此後一直沿襲到今天,很多地方也稱其為「老人節」。朱中海說,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敬老祭祖等風俗。
  • 2000位老人歡聚一堂慶重陽,一起舉箸品嘗「國慶面」
    今天是國慶假期最後一天,也是重陽佳節。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近年來,人們對老人幸福晚年的重視,故此重陽又被稱為老人節。從史書記載中,從唐詩宋詞之間,從童年記憶裡,我們記得賞菊抒情、登高踏秋、關愛老者……傳承兩千多年的重陽節。一年一度的重陽千叟宴是蘆苞鎮孝善文化傳統的靚麗風景,獨樹崗村人聲鼎沸,八方賓客匯聚一堂。
  • 重陽節習俗禁忌,不知道的快來看看,小心鬧笑話!
    賞菊、飲菊花酒:重陽之時,正值菊花盛開時節。相傳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起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詩、酒出名,更以愛菊而聞名天下。後人皆效之,遂有重陽賞菊品酒之風。民間又稱農曆九月為「菊月」,在菊花競相怒放的重陽節裡,賞菊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項節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