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飢與寒,何謂三分?

2020-11-05 花生媽

若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古人簡單的一句話, 蘊含深刻的道理,也是現在育兒的重要原則之一。


我深知這個道理,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總會拿捏不好這個度量。

就像理論和實踐,中間隔著無數次的磨合和事實證明。



三分,沒有度尺準確測量,沒有明碼標價,不同個體承受能力和表現能力又不一樣,他家之言,可以借鑑,全然照搬,一不小心就會拿捏不準。


比如,判斷寶寶是否穿多,簡單的方法是用手伸到寶寶脖子後,若是溫熱感覺,就說明剛好,若觸摸到汗水,則說明被捂著,若冰冰涼,則說明被凍著。


然而測量者側體感及身處不同環境會明顯的誤差感,比如觸摸時測量者雙手冰涼,其測量效果絕對和常溫下的雙手測量效果不同。


而太小的孩子,咿咿呀呀的嬰兒語言大人無法參透,無法表達自身的感受。


所以,判斷小兒是否三分飢與寒,真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只能憑藉累積的生活經驗來輔助判斷。


一句話,憑感覺。



這份彌足珍貴的經驗,來自無數個日日夜夜現身試法,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在某一個區域範圍內嘗試著是否到達臨界點。


就像愛迪生發明電燈泡一樣,實驗各種排列組合,最後才發現真相,發現真理。


無數寶媽在娃身上,也算是孜孜不倦嘔心瀝血嘗試每個組合。


比如餵飯,先給寶寶一定飯量,看寶寶是否吃不完或者吃了還想吃,根據實際情況適量進行調整。


但為人父母(老人)總是有個變態心理,想讓娃多吃一點。於是看到娃不拒絕碗中食物時,就不顧一切往嘴裡灌。


等到第二天發現寶寶用力拉不出便便,或者幾天後舌苔增厚發白,才幡然醒悟餵食過多。



初為人母,經驗值不足,最初總會踩雷,在作死的邊緣上來回試探。

一次,在春夏交接之際,天氣變化無常,而自己總會擔心娃冷。


遛娃時發現颳風,會自動給娃多添加一件衣物。回頭看到寶寶滿頭大汗,自知不妙,趕緊脫掉。而連續觸摸多次脖子後,發現寶寶似乎一直在散發著若有若無的熱量。


於是心生一計,回到家給寶寶替換了夏天的短袖。不一會再觸摸,感覺寶寶找回了久違的涼爽。


然而,事情不會那麼簡單,第二天,發現寶寶開始流鼻涕,有感冒的趨勢了,自己也是一頭霧水,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焦灼和焦慮充斥著我的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按照原則辦事, 而事情的發展趨勢卻超越自己的把控範圍。


深思熟慮,總結經驗後發現,遵循原則也許沒錯,也許是我太過於遵循,而忘記了其中的無縫對接,也就是說在娃大熱時穿脫,不經意中可能就著涼。春夏交接還有倒春寒,著急脫掉衣服,不是明智之舉。


育兒這種大事,最主要是不焦慮,放鬆心態,平常心對待。

即使自己不小心犯了小差錯,及時總結歸納,慢慢地就得心應手了。


註: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
    對此,河北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耿少怡表示,傳統中醫在兒童保健防病方面積累了很多有益的經驗和方法,比如家長們大多聽說過的「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對於兒童健康的確有著較好的指導作用,因此家長們不妨多了解些中醫防病理念,讓孩子適寒溫,和脾胃,成就良好的體質,茁壯成長。
  • 不生病的智慧 | 重新理解「三分飢與寒」
    而且,老話不是說「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嘛……殊不知,我們經常看到:☑ 家長又要問了,「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那麼,「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應用到現代,如何辨證使用呢?, 此「三分」不是一個絕對數,不應機械地理解為應減少小兒 3/10 的飲食和衣著,這句話是針對一些過於溺愛孩子的家長而提出的。
  • 若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有沒有道理???
    新手媽媽最怕孩子餓著了、吃苦受凍,忘了有句老話「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有懂得這句道理的媽媽,但想做到太難了。該如何從育兒老理中得到好的借鑑呢?一起來討論吧!近一個多月,有10餘名嬰兒均患上這種「捂熱症候群」來到該院治療注意:嬰兒冬季也會「中暑」 「冬季中暑」識別、急救與預防關於「三分寒」 「三分寒」是指衣被不要穿太多、蓋太厚,在天氣晴好時多在戶外活動,做耐寒鍛鍊
  • 秋冬季節,寶寶吃穿需謹慎,做到「三分飢和寒」,娃能少生病
    秋冬季節,寶寶吃穿都要謹慎,相信大家都聽過「養娃要三分飢和寒」的說法,意思是想要孩子少生病,就不能吃太多、穿太多。 先來說說「三分飢」的問題我們知道寶寶早期腸胃方面功能還不夠成熟再來說說「三分寒」的問題在人們的認知當中,寶寶是非常怕冷的,不注意保暖就會著涼生病。
  • 欲得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你可知多少國人對這句俗語理解錯了
    有句中醫諺語說道:「若要小兒常安,須帶三分飢與寒。」這也是古代中醫對於小兒健康保健的一個指導原則,說的是要使小兒健康成長,只能穿七分暖,吃七分飽,只有這樣,小兒才能不易患病而保平安。現如今,隨著物質生活的提高,家長過度溺愛孩子,不惜花大錢購買高檔食品,千方百計地填鴨似地塞進孩子肚子裡,惟恐供應不足。還有部分孩子由於飲食不當,過食冷飲、甜食,逐漸形成消化功能紊亂。
  • 從一病案,再說小兒餵養「三分飢與寒」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忍三分寒,吃七分飽,頻揉肚,少洗澡,要肚暖頭涼心胸涼」等小兒養護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這種重視脾胃養護,順應四時寒溫,未病先防的思想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在小兒日常養護和防病治病中的具體運用。然,臨床中,「奶奶覺得你冷」,「媽媽覺得你餓」仍屢現。
  • 奶爸踐行「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的8大原則--上
    我很慶幸仔仔一歲多沒有發過一次燒,倒不是我們倆帶的多好(新手爸媽、全是自己帶,我現在是全職奶爸),而是我們始終踐行一個道理「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作為新手奶爸的一點經驗:三分飢和寒:意思是說不能給孩子吃得太飽、穿得太暖。
  • 「三分飢和寒」為啥能保小兒安
    天氣變冷,我們經常可以見到渾身被裹得嚴嚴實實的小孩,包得像個小粽子一樣,這不禁讓我想起一句俗語:「三分飢和寒,能保小兒安。」這裡所說的「三分飢」並不是不讓孩子吃飽,而是不要讓孩子吃得過飽,每餐七分飽就足夠了,因為小兒脾胃功能尚在發育之中,比較稚嫩,不能承受過多的食物,雖然需要水谷精微的營養,卻不能多吃,吃多後反而容易出現消化不良等疾病。中醫認為小兒飲食不節,過食肥甘生冷,傷及脾胃,脾胃失司,受納運化失職,升降不調,乃成積滯。積滯日久,脾胃更傷,轉化為疳。
  •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專家提醒:秋冬已至,寶寶吃穿有講究
    這就要聽專家的話了,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今天就來為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三分飢與寒?與寶寶秋冬的吃穿有關,一起來看下吧。「三分飢」:不要飲食過度過去生活條件有限,而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家家戶戶到了這個階段,都會拼命讓孩子多吃點東西,畢竟一年四季,也只有秋天存糧比較多。誰想孩子們就因此開始了季節病,經常在秋冬出現積食問題,尤其是小寶寶,吃得越多,腸胃消化能力越弱,反而影響身體健康。
  •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你做到了嗎?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是民間流傳下來的諺語,也是養育小孩子的經驗總結。這句話的意思非常易懂,就是說要確保孩子的健康平安,就不能給小孩吃得過飽、穿得過厚。而今天就和大家講講,這「三分飢與寒中醫認為由於兒童處於生長發育的過程中,人體心、肝、脾、肺、腎五臟中,小孩子有三髒不足,就是脾、肺、腎不足。正是因為小孩子脾胃發育不完善,消化吸收功能比成人弱,所以一旦餵養過量就容易出現食積的情況,會讓小孩子生病的。
  •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和寒」,這句話什麼意思?
    「若要小兒安,留得三分飢和寒」,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育兒經驗總結和智慧。這句話的意思是:要想讓小孩身體健康少生病,就不能給小孩吃的太飽,也不能穿得太曖。也就是說適地「餓」和適當地「凍」,有利於孩子的身體健康。
  • 育兒口訣「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父母都應懂得道理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隨老話說的好,「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吃了嗎」。這句國人打招呼時最常說的客套話,足以說明人們對吃的重視,而隨著時代經濟的進步,生活物質條件的變好。
  • 奶爸踐行「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的6大原則--下
    昨天跟大家分享作為奶爸的我,是如何踐行「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中三分寒的幾點經驗,還是得到了許多寶爸寶媽的認可,仔爸在此謝過大家的捧場。接上篇繼續分享關於三分飢的幾個原則,僅供大家參考。因為孩子每天要吃5~6頓,切記每頓都是三分飢、七分飽。
  •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如何預防秋冬季兒童感冒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入秋後天氣一天天變涼,為了避免孩子受涼感冒,不少家長會有「給孩子多穿點,免得感冒」的想法。常用推拿手法有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推上三關、運內八卦、按揉足三裡、捏脊等,堅持每天推拿,配合中藥茶飲,對兒童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兒科主任醫師 吳力群)來源:人民網
  • 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秋冬季預防兒童感冒,你準備好了嗎
    但是事實是:「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祖訓非常科學和符合自然規律。12歲以下的兒童及嬰幼兒,活力氣比大人要大的多,中醫認為小兒為純陽之體,加之兒童活潑好動,活動量大,兒童所穿衣物不能比大人厚,只能少不能多。
  • 育兒經之1:三分飢,三分寒,身體倍棒!
    其次,就是劃重點了,三分飢,三分寒。所謂三分飢,就是別吃飽,腸道才能保持通暢無淤阻,脾胃功能相應增強,身體不會差。三分寒就是別穿多了,這個是爺爺奶奶媽媽的通病,爸爸會好一些。保持體感微寒,有助於提升肺功能,肺強,感冒就少。
  • 不管高矮胖瘦,養娃做到6個字:三分飢三分寒,其他啥都不用管
    文丨福果媽媽俗話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是說小孩子要想養得好,不生病,需要記住三分飢和三分寒。三分飢,養著腸胃,三分寒,練著肺,這就足夠了。因為小孩子的特點,就是四個字,「脾肺不足」,所以對應的養娃原則也就是六個字,「三分飢三分寒
  • 古訓:三分醉,七分飽,八分待人剛剛好!
    《菜根譚》有言:「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此中大有佳趣。」「三分醉,就是在精明之中,留有一點渾含之氣。小事不計較,大事不糊塗。三分微醺雖愜意,也要常留七分清醒在心間。醉的多了,就成了真愚昧、真糊塗了。中醫養生,有「三寒兩倒七分飽」的說法。「三寒」指的是倒春寒、五月寒」和秋寒。這三個時節由於氣候反常,很容易因為受寒而引起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