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腦教育」與「如何教育」,教學方法的內涵,重點!

2020-12-12 小布聊教育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經驗、學識推敲於人,為其解釋各種現象、問題或行為,以增長能力經驗,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種相對成熟或理性的思維來認知對待,讓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對一種事物由感官觸摸而到以認知理解的狀態,並形成一種相對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識思維...但同時,人有著自我意識上的思維,又有著其自我的感官維度。

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識思維都未必能夠絕對正確,而應該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維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內在;教育又是一種思維的傳授,而人因為其自身的意識形態,又有著另樣的思維走勢,所以,教育當以最客觀、最公正的意識思維教化於人,如此,人的思維才不至於過於偏差,並因思維的豐富而逐漸成熟、理性,並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擁有最正確的思維認知,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種教書育人的過程,可將一種最客觀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後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得以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教育,是一種提高人的綜合素質的實踐活動。

教育方法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形成的實現其教育思想的策略性途徑。包括教師直接指向教育內容的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指導及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方法。教育方法是教育的客觀規律和原則的反映和具體體現,正確地運用各種教育方法,對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啟發式教育方法觀出現在奴隸社會,在 中國集中體現在 孔子的教育方法中,在西方以 蘇格拉底為主要代表。在中國,啟發一詞源於孔子的「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後來 朱熹將孔子的「憤悱」原理解釋為「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即學生想弄明白某個道理或有些興趣,但是卻弄不明白;口欲言而未能之貌,是指學生想說,但卻說不出來、說不清的情況。孔子主張,在這種情況下,要幫助學生弄清他要弄清的道理,理清其思路,使之能表達清楚。

孔子啟發式的條件是

因此,有人說他主張「叩則鳴,不叩則不鳴」,即學生問才作答,不問則不作答。這就是傳統的啟發式教育方法觀。 古希臘的蘇格拉底倡導的「問答法」,也稱產婆術,是西方最早運用啟發式教育方法的代表。他主張教師不要把知識的結果直接告訴學生,應啟發學生去思考,幫助學生自己發現和獲取知識。

相關焦點

  • 【新聞】課題引領教育教學 改革推動內涵發展
    近年來,寧陽四中堅持項目推進,用三項改革推動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學校內涵發展。語文教學方面實施閱讀教學改革,校長蘇維東主持的課題《基於學生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課程體系建構研究》,2017年被確定為山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2017年度課題,今年順利結題。同時,該課題成功入選2019年山東省教育改革重點項目40強,是泰安市唯一入選的省重點項目。關於教學案一體化改革,副校長吳新炎主持的課題《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習行為與教學行為實效研究》被確立為市級課題。
  • 教師教育教學質量:文化內涵與層次結構
    谷陟雲西南大學教育學部博士研究生,安順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質量展現的是人類的勞動創造、隱含的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表達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1]這種質量的文化內涵深刻地啟示著我們,需要從文化的視角來認識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內涵,以彰顯教師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性。
  •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評價的內涵,教育評價的內涵
    學前兒童健康教育評價的內涵,教育評價的內涵,教育評價是根據定的教育價值或教育目標,運用可行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搜集信息資料和分析整理,對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從而不斷自我完善和為教育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
  •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 提升教書育人本領
    ■導讀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    今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寄語全國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時強調,「十四五」時期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廣大教師如何在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湖南日報》特約請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 促進本科教育內涵發展的若干思考
    在新時代,要深刻把握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教育發展的影響,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從回歸立德樹人、深化本科教學供給側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入融合實現本科教育內涵式發展。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主要矛盾;本科教育;內涵發展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高等教育發展指明了方向。
  • gogokid將文化內涵融入英語教學,讓少兒英語教育更有「溫度」
    英語是少兒知識啟蒙的重要版塊,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將文化內涵融入英語教學,探索少兒教育本質,為行業樹立了新風。目前,gogokid在線少兒英語正以更有人文氣息的方式,打造行業一流的教育品牌。從Frank Tang的觀點不難總結出,教育應該「以人為本」,尤其是語言教育,更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翻轉。語言學習和文化乃至人文科學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特別是外語教育,應當注重文化內涵而不僅是關注語言表面。將文化內涵融入教學課程。
  • 幼師必讀:如何提高幼兒數學教育的教學方法?
    各個年齡班要按統一部署,由淺入深 地完成教學任務,避免重複無效教育。(1)集合數:除《綱要》中規定的10以內的數字書寫、認讀、計數與取 物外,應延伸到20以內的書寫、認讀、計數與取物,增加數群計數、目測數群、數量層次認知等(2 )相鄰數 :在相鄰數的認知中應重視規律、方法的滲透教育,引伸到對相鄰數本質的認知, 延伸到100以內的相鄰數。
  • 「20天搞定教育心理學」Day.1—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涵
    好了,話不多說現在就開始我們第一天的上岸筆記內容教育心理學第1天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涵、判斷等客觀題 關鍵詞:(教學情景中的)學與教 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三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四內容: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五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教學媒體:教學內容的載體 實物、口頭語言、書本、錄音、錄像、計算機網絡教學環境
  • 素質教育及其內涵
    素質教育的內涵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理解:素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提高國民素質,俗話說:科教興國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只有提高了國民的素質,才能提高中華民族素質、促進經濟以及社會發展,而教育在其中則起到了戰略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作用。考情:該點在客觀題中考查較多,一般以根本素質作為切入點,問:素質教育的根本素質是什麼。
  • 2020山東教師資格綜合素質:素質教育內涵!
    在考試中,考單選題的話,每年題量固定,「職業理念」單選題是4道,一共是8分,材料分析題一道,是14分,「職業理念」這一塊內容一共是22分,單選題比較簡單,重點是材料分析題備考。 今天,就主要帶領大家學習教育觀的內容。 教育觀包括兩個方面:素質教育的內涵、新課改下的教學觀。
  • 【結構化教學】多元表徵:內涵要素、心理機制、教育價值和實踐策略
    關鍵詞: 多元表徵 內涵要素 心理機制 教育價值 實踐策略社會建構主義的情境認知理論認為, 學習是個體與環境的持續互動中創生知識意義和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而多元表徵正是學生進行知識意義建構和問題解決的重要思維載體和技術工具。 [1]因此,有必要對多元表徵的內涵要素、認知心理機制、教育價值和實踐策略作系統思考。
  • 教育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概述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首先它是指具體的教學方法,從屬於教學方法論,是教學方法論的一個層面。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
  • 幹部教育培訓的教學方法
    任何幹部教育培訓任務最終都要通過具體的教學方法來實施。因此,如何認識、把握和運用幹部教育培訓的教學方法,直接關係幹部教育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教學方法是幹部教育培訓的一個重要問題 方法,「行事之條理也」,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應遵循的某種方式、途徑和程序的總和。
  • 教育心理學·第1天丨教育心理學歷年考試重點,背過提升15分+
    題型:選擇、填空、判斷等客觀題 關鍵詞:(教學情景中的)學與教 如何學、如何教以及學與教之間的相互作用。屬於心理學的範疇,是應用心理學的一種,又是教育學和心理學的交叉學科。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三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四內容: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五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
  • 山東建築大學2008年狠抓內涵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山東建築大學2008年狠抓內涵建設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
  • 考前衝刺——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涵和發展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內涵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內容三過程: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四內容:學習心理、教學心理、學生心理和教師心理五要素: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①教學媒體:教學內容的載體 實物、口頭語言、書本、錄音、錄像
  • 鍾秉林: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
    在線教學不可能完全取代學校教育新的發展格局之下,如何應對在線教育迅猛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鍾秉林認為,要主動應對在線教學的新挑戰。轉變教育觀念,樹立富有時代內涵的人才觀、多樣化的質量觀和現代的教學觀;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探索信息技術和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提高教師素養,改善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探索教學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完善教學質量保障機制。「後疫情時代,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將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新常態。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堂教學質量標準需要完善。
  • 創新區域教育,促進內涵發展——社旗縣開啟區域教育發展新徵程
    促進內涵發展」2020年河南省社旗縣教育質量提升培訓項目」在社旗縣新時代國際學校拉開帷幕,全面聚焦社旗基礎教育校長領導力及中層管理幹部專業素養提升、教育幹部隊伍打造及師資隊伍建設、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提高,促進社旗縣教育教學的整體升級改進,實現社旗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 小學教師資格《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在教學目標當中一定要在頭腦有意識的識記三維目標,也就是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去展開你的教學目標,每個目標的內容也一定要結合材料中的內容,形式以「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能夠掌握……」切記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體去設計目標,內容也要密切聯繫材料。
  • 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突破課堂改革瓶頸
    研討會主題為「創新教育教學方法,突破課堂改革瓶頸」,旨在通過搭建平臺,與全國教育專家、同仁一起緊緊圍繞新時代教育改革與發展展開交流,以此共享經驗、共謀發展。會議邀請了全國著名教育專家現場授課,來自全國的教育局長、分管教學副局長、教研室主任、校長等教育精英共400餘人參加了本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