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步入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信息從匱乏變為泉湧式的噴發。
雖然如此,卻並沒有讓我們對知識和信息理解得更加通透和深入,反而大量的選擇,讓我們頭腦混沌,膚淺暴躁。
當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多和更加透明時,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無法更好的獲取信息?
不只生活需要極簡,信息也需要極簡
以前,在人類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喜歡囤食物和生活用品。
但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物質開始過量生產時,囤東西的習慣就成為了生活的一種煩惱,所以就誕生了「極簡生活」理論。
不只是生活,在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日,我們僅通過一臺手機,就可以知曉天下事。
自媒體的發展,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一個信息的載體,基數的增大,更加加速信息量的傳播。
人類滿足物質基礎後,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
所以,就又誕生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人們開始往收藏夾、硬碟、手機裡開始囤大量的文字信息,視頻信息和圖片信息。
囤的多了,就成了負擔,本來初衷是為了從中習得一些知識,提升一下自己,誰料長期以往,只收藏不復盤,最後變成了一堆「沉重的負擔」。
那麼該如何擺脫這種情況,讓信息更加極簡高效?
1、明確目標,化被動為主動
在以前,手機更多的是用來娛樂和通信,而現在,更多的人希望可以通過行動裝置去獲取到更多的知識。
那麼在使用手機這件事上,就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比如,你想通過手機APP學習英語。
你可以規定一個時間段,設好鬧鐘。
比如早晨06:00-07:00背50個英文單詞,07:00-07:30閱讀一篇英語文章。
這樣操作起來,你的目標就非常明確,行動力也會增強。
2、規避無用信息的打擾
為了避免打擾學習,被其他應用分散注意力,再拿學習英語舉例。
你可以把學習英語的APP放在手機主頁,一個比較顯眼和順手的位置。
娛樂APP放在第二屏或者第三屏,或者將它們收藏在一個小文件夾裡。
總之,把這些打發時間的APP儘量放在不顯眼或者不好找的位置,就不會拿起手機一看到就想點進去看看。
3、刪除沒用的APP和信息
刪除那些你一直關注,但是很長時間都沒有產出有用信息和內容的帳號,否則你將一直被「你不需要的信息」所打擾和佔用時間。
刪除你電腦和硬碟中,八百年也不看一眼的文檔和照片,這些信息也許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它將不斷侵蝕你的硬碟空間,讓你的電腦運行速度緩慢,做事效率低下。
刪除那些只能讓你打發時間的APP,這些APP用的時間長了,你的生活也將被打發。
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將碎片化信息價值最大化?
我們習慣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和信息放在「收藏夾」中,但絕大部分人卻錯誤的認為,只要放在「收藏夾中」,這個知識就是我的了。
他們總是幻想自己有一天會打開「收藏夾」,將裡面的知識轉化為自身所需的東西,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卻遲遲也沒有發生。
尤其是當一個人「收藏夾」裡的內容越多時,他打開「收藏夾」的可能性就越小。
物慾的豐富,讓人們的「功利性」越來越強,人們更喜歡急於求成,那種短期就能夠帶來回報的事情,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所以,他們就將「收藏」這個行為誤以為是獲得知識最快的途徑,殊不知,人類自帶的「惰性」卻沒能讓這件事情開花結果。
所以,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能利用好「碎片化」的知識來提升自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忘記了「復盤」這個步驟。
這裡分享給大家一個比較實用的方法:
1、定期清理收藏夾
你現在收藏的信息,過一段時間可能對你來說並沒有用處,很多信息是具有時效性的。
所以,定期清理你的文件夾,將那些「過期」的信息清理掉,讓你的收藏夾更具有價值。
2、定期整理收藏夾
你收藏的信息並不是你的,在你沒有整理前,這些信息都是雜亂無章的,其中可能包含「美食」、「英語」、「買房」等等信息,全部放在一起,當你用到的時候,是很難從眾多的信息中尋找出有用的內容。
所以,定期整理文件夾的內容就顯得很有必要:
a.一種方法是可以將你的文件夾分類,分的越細緻越好,這樣找起信息來就非常方便。
b.如果你想讓信息變得更具有體系,可以用記筆記的方式,將這些信息匯總分類。你可以使用OneNote、有道筆記、印象筆記等軟體來記筆記,消化掉你收藏夾裡的信息,當記完筆記後也隨著從收藏夾中刪除。
所以,無論如何,「碎片化」的信息,除了當時看覺得有用外,還需要定期將這些知識進行分類匯總,將它們整理自己的資料庫,以便之後拿出來使用。
寫在最後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無論是物質還是信息,似乎都開始過剩。
但人的精力和時間卻始終有限,我們需要選擇性的接納知識,而不是被動性的接受信息。
確定目標,將碎片化信息復盤整理,變成真正能為我所用的知識,才會讓人類變得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