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深度學習,將碎片化的知識整合運用?

2020-12-25 喵小仙兒CC

自從步入網際網路時代,我們的信息從匱乏變為泉湧式的噴發。

雖然如此,卻並沒有讓我們對知識和信息理解得更加通透和深入,反而大量的選擇,讓我們頭腦混沌,膚淺暴躁。

當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多和更加透明時,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我們無法更好的獲取信息?

不只生活需要極簡,信息也需要極簡

以前,在人類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喜歡囤食物和生活用品。

但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物質開始過量生產時,囤東西的習慣就成為了生活的一種煩惱,所以就誕生了「極簡生活」理論。

不只是生活,在移動網際網路飛速發展的今日,我們僅通過一臺手機,就可以知曉天下事。

自媒體的發展,讓每一個人都成為了一個信息的載體,基數的增大,更加加速信息量的傳播。

人類滿足物質基礎後,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享受。

所以,就又誕生了一個神奇的現象:人們開始往收藏夾、硬碟、手機裡開始囤大量的文字信息,視頻信息和圖片信息。

囤的多了,就成了負擔,本來初衷是為了從中習得一些知識,提升一下自己,誰料長期以往,只收藏不復盤,最後變成了一堆「沉重的負擔」。

那麼該如何擺脫這種情況,讓信息更加極簡高效?

1、明確目標,化被動為主動

在以前,手機更多的是用來娛樂和通信,而現在,更多的人希望可以通過行動裝置去獲取到更多的知識。

那麼在使用手機這件事上,就需要給自己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

比如,你想通過手機APP學習英語。

你可以規定一個時間段,設好鬧鐘。

比如早晨06:00-07:00背50個英文單詞,07:00-07:30閱讀一篇英語文章。

這樣操作起來,你的目標就非常明確,行動力也會增強。

2、規避無用信息的打擾

為了避免打擾學習,被其他應用分散注意力,再拿學習英語舉例。

你可以把學習英語的APP放在手機主頁,一個比較顯眼和順手的位置。

娛樂APP放在第二屏或者第三屏,或者將它們收藏在一個小文件夾裡。

總之,把這些打發時間的APP儘量放在不顯眼或者不好找的位置,就不會拿起手機一看到就想點進去看看。

3、刪除沒用的APP和信息

刪除那些你一直關注,但是很長時間都沒有產出有用信息和內容的帳號,否則你將一直被「你不需要的信息」所打擾和佔用時間。

刪除你電腦和硬碟中,八百年也不看一眼的文檔和照片,這些信息也許並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它將不斷侵蝕你的硬碟空間,讓你的電腦運行速度緩慢,做事效率低下。

刪除那些只能讓你打發時間的APP,這些APP用的時間長了,你的生活也將被打發。

如何在有限的精力下,將碎片化信息價值最大化?

我們習慣把自己認為有價值的內容和信息放在「收藏夾」中,但絕大部分人卻錯誤的認為,只要放在「收藏夾中」,這個知識就是我的了。

他們總是幻想自己有一天會打開「收藏夾」,將裡面的知識轉化為自身所需的東西,可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卻遲遲也沒有發生。

尤其是當一個人「收藏夾」裡的內容越多時,他打開「收藏夾」的可能性就越小。

物慾的豐富,讓人們的「功利性」越來越強,人們更喜歡急於求成,那種短期就能夠帶來回報的事情,最受到人們的喜愛。

所以,他們就將「收藏」這個行為誤以為是獲得知識最快的途徑,殊不知,人類自帶的「惰性」卻沒能讓這件事情開花結果。

所以,大多數人,之所以不能利用好「碎片化」的知識來提升自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忘記了「復盤」這個步驟。

這裡分享給大家一個比較實用的方法:

1、定期清理收藏夾

你現在收藏的信息,過一段時間可能對你來說並沒有用處,很多信息是具有時效性的。

所以,定期清理你的文件夾,將那些「過期」的信息清理掉,讓你的收藏夾更具有價值。

2、定期整理收藏夾

你收藏的信息並不是你的,在你沒有整理前,這些信息都是雜亂無章的,其中可能包含「美食」、「英語」、「買房」等等信息,全部放在一起,當你用到的時候,是很難從眾多的信息中尋找出有用的內容。

所以,定期整理文件夾的內容就顯得很有必要:

a.一種方法是可以將你的文件夾分類,分的越細緻越好,這樣找起信息來就非常方便。

b.如果你想讓信息變得更具有體系,可以用記筆記的方式,將這些信息匯總分類。你可以使用OneNote、有道筆記、印象筆記等軟體來記筆記,消化掉你收藏夾裡的信息,當記完筆記後也隨著從收藏夾中刪除。

所以,無論如何,「碎片化」的信息,除了當時看覺得有用外,還需要定期將這些知識進行分類匯總,將它們整理自己的資料庫,以便之後拿出來使用。

寫在最後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年代,無論是物質還是信息,似乎都開始過剩。

人的精力和時間卻始終有限,我們需要選擇性的接納知識,而不是被動性的接受信息。

確定目標,將碎片化信息復盤整理,變成真正能為我所用的知識,才會讓人類變得更有效率。

相關焦點

  • 碎片化時代,如何進行深度閱讀?
    文丨月月 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信息逐漸「比特化」,人們有一種普遍性的焦慮,那就是唯恐錯過任何事情。也正因如此,在這個時代,閱讀出現了三個明顯的特徵,那就是「多」、「快」、「淺」。「多」,是因為知識爆炸現象的出現,讓我們每天都撲面迎來大量的信息。
  •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學再多卻啥都不會?快點建立知識體系吧
    究竟為什麼會這樣,分析一下原因,有三種可能性: 1.碎片化學習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都有海量的碎片信息推送給你,在不斷推送與不斷點擊的過程中,看似學了很多知識,但這些知識都與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與實際操作沒有太大的關聯性,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 無悔二次元:在娛樂至死與信息碎片化時代,我們如何去逛B站?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面對手機和網絡上到處充斥著廉價的娛樂信息,如何保持自我,不被自己喜歡的東西毀掉?有人甚至說娛樂至死是美國給中國下的陷阱,其實美國只是發現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類要共同面臨的挑戰。我覺得娛樂應該如同香菸,在顯眼的位置標上過度娛樂有害健康的標誌。
  • 王立群 | 知識碎片化時代,我們如何讀詩
    在亟需提取知識的時候,要麼面臨「鬥大的饅頭——無處下口」的窘境,要麼面臨「大海撈針」一般的長時間搜索過程,結果往往像賈寶玉見到林黛玉時的處境,「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卻怎麼也想不起來究竟在哪裡。不少學者對此深表擔憂,認為時間碎片化、空間碎片化造成的知識的碎片化,日益使人們陷入缺乏深層閱讀、深度思考的困境。這些擔憂不無道理,但也沒有必要談「碎」色變。
  • 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學習?
    在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更新太快,據美國詹姆斯馬丁的測算,在近十年人類知識總量已達到三年翻一番,到2020年甚至要達到每73天翻番的空前速度。
  •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臨界知識能讓你提升學習層次
    在當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對於有的人來說,也是一種焦慮,看了很多書,記了很多筆記,感覺腦袋裡存儲了很多的知識,但是遇到問題的時候,卻還是覺得不夠用,有一種「我們學了很多知識,卻依然做不好學習這件事」的感覺。但其實,我們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那些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學到的知識,真的是知識嗎?
  • 信息過量時代,如何克服閱讀焦慮
    同時,在資訊時代,為了在過量的信息中捕捉有價值的信息,我們又不得不進行閱讀。如何克服閱讀焦慮,成為現代人面臨的現實問題。形散神聚避免泛化閱讀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移動閱讀成為常態,上下班通勤、等人排隊、出差途中,這些碎片化時間都可以成為閱讀時間。
  • 「信息大爆炸」時代,我們應如何應對「碎片化信息」?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就是所說的「信息大爆炸」時代: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信息量也越來越大。碎片化信息作為一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這個時代應運而生。碎片化是相對於系統化而言的,它是零散的、瑣碎的,不會給人一個統一的結構和認知系統。
  • 碎片化信息面前,如何保持深度思考能力?
    要學會深度思考能力,首先要懂得運用邏輯能力。 邏輯能力是一個很大的範疇,但是對於我們普通上班族而言,學會其中一個分支就可以,那就是邏輯能力中的樹狀分析。 老司機和菜鳥最大的區別就是,當老闆下達「一堆」任務工作安排(這些任務工作就好比碎片化信息)之後,老司機會從容悠閒地把任務分個主次,然後再分一個123,主要任務可以理解為樹幹,次要任務就是主幹裡的樹枝。 而菜鳥腦海裡呈現的卻是一團亂麻,緊接著就慌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 網際網路時代大學生碎片化閱讀的弊端與對策研究
    網絡中獲取的知識碎片無法替代系統、有邏輯的知識體系。淺嘗輒止的學習效果對更需要學習自主性的大學生而言的危害性不言而喻。「碎」這一形容主要是因為內容間缺乏必要聯繫,難以連貫形成體系,會將人的有意識閱讀變為不自覺瀏覽,閱讀質量得不到保證,很容易影響閱讀興趣和閱讀力。
  • 《高效學習7堂課》:碎片化時代,教你如何成為一位高效學習者
    而這就是碎片化時代下,給我們帶來的碎片化閱讀。此外還有碎片化的音樂,花幾分鐘就可以了解嘻哈、流行音樂。這些東西雖在看得時候很爽,但這些都在無意間消減學習的效率,妨礙著我們成為一名高效的學習者,影響著我們進行深度思考。
  • 信息爆炸時代,該如何做好知識管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都成了「松鼠」,很喜歡囤書、囤課程,越多越好,仿佛擁有了這些資料,我們就擁有了知識。 但,真的是這樣嗎?為什麼我們需要做知識管理?信息爆炸時代,人人看似都有很多知識,實則外強中乾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網際網路上信息泛濫,好的壞的什麼都有,這對於我們的鑑別能力和思考能力是非常大的考驗。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每天應該看什麼?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各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推出,我們走入信息爆炸時代,這個階段信息傳遞呈現四個特點——從單向到雙向、移動搜索的分化、被動接受、碎片化,並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大量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該如何提升學習力
    不斷惡化的自我對話導致我們完全沒有能力去關注擺在我們面前的學習難題。然而,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工作和學習中,我們不得不面對全新的領域,無法避免作為「菜鳥」去學習這些新知識,此刻,學習力就是競爭力。哈佛有一句格言:「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不斷地、隨時隨地的、深入廣泛地、快速高效地學習。」那麼,面對新事物所帶來的焦慮和困境,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學習力呢?a.
  • 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裡,如何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
    一天24小時被分割成N個小塊,在信息大爆炸的時代裡,總感覺時間不夠用,越來越多人關注碎片化時間,如何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問題,也日益加強。日常生活裡,等公交、擠地鐵、食堂排隊打飯、開車等紅綠燈等,這些易受幹擾碎片化時間,頻繁在各種未知幹擾中,反覆來回切換,讓我們無法專心做事。那麼,我們該如何合理利用碎片化時間呢?
  • 信息爆炸時代 如何發現有價值的資訊?
    回顧人類歷史,從紙張到印刷術,信息載體的變革都會引起資訊質與量的爆發,隨著網際網路等新型通訊方式的出現,各種各樣的信息層出不窮。隨著以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網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社會正從工業時代邁向資訊時代。
  • 如何用好碎片化時間,讓學習效率遠超同齡人?
    我相信或許是很久了吧,因為對於身處在這個時代的我們,無可避免的時常會被各種的信息給打斷,而且在科技的影響下,屬於自己的時間也變得相對的少了,所以現在我們將不像以前一樣擁有整段的時間來好好地提升自己的技能和價值。所以在這個時代,有些人運用碎片化時間學習,才是我們在這一個高競爭的環境下脫穎而出的關鍵所在,但具體該怎麼做呢?
  • 如何理解並應對「信息爆炸」?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以及各類網際網路產品的推出,我們走入信息爆炸時代,這個階段信息傳遞呈現四個特點——從單向到雙向、移動搜索的分化、被動接受、碎片化,並不可避免地對我們產生大量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那麼在信息爆炸時代,我們究竟該如何應對呢?
  • 知識整合教學理論解讀:將碎片化知識轉化為連貫性想法——訪學習科學國際著名專家馬西婭·C·林教授
    她主持開發的WISE科學探究平臺吸引了來自全球超過15000名科學教師、研究者和課程開發人員,超過25萬名中、小學生通過在線方式體驗了科學探究活動。摘要 過去30多年的學習科學研究發現,知識告知型教學的效果非常不理想。意義學習等體現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主流學習理論都認為,學生已有的想法(知識)應該成為他們學習新知識時的首要資源。
  • 碎片化閱讀要具備「三種意識」
    警醒意識應該是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之上,它是閱讀個體對不良信息、雞肋新聞發出的一種風險提示。數位化時代,推送的無效信息會擠佔我們的大量時間,打亂生活原本的秩序,使我們身心俱疲、難以應對。  歸納整合意識。歸納整合是知識學習鏈條上的關鍵一環。它將閱讀中所獲取的信息,有意識地加以整合,使信息變得更具條理性,為下一步知識的獲取和知識體系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