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營銷顧問西蒙斯.涅克提出了一個「黃金圈」理論:
三個同心圓,最裡面的一個是Why,中間一層是How,最外面一層是What。
一般人的思維習慣是從裡面的圓逐漸推到外面,而創造了偉大作品、引領了偉大運動的人們,其思維習慣則恰恰相反。以蘋果為例,其他很多電腦公司在以這樣的思維順序勸服人們進行購買:「我們生產電腦。它們性能卓越,使用便利。快來買一臺吧!」而蘋果傳遞信息的順序恰恰相反:「我們永遠追求打破現狀和思維定式,永遠尋找全新的角度。方式是我們會設計出性能卓越、使用便利的產品。電腦是我們的產品的一種。想要買一臺嗎?」逆向思維的真相在於:要想最大程度影響他人,最關鍵的不在於傳遞「是什麼」的信息,而在於給出「為什麼」的理由;人們最在乎的也並不是實現供需之間的匹配,而是達成信念的契合。
研究任何一個問題,要區分3個核心主題:第一是「做什麼」(What)?第二個是「為何做」(Why)?第三是「如何做」(How)?
1、What?
對於英語學習而言,一個重要的問題是精學。精學就是反覆多次精細地學相同材料的學習方式。為何該定義中要強調反覆多次呢?因為如果只學一次就無法精細化到足夠的程度;精學必然是反覆多次學同樣的東西。
2、Why?
精學顯然是絕對必要的。因為在海量輸入缺失的國內環境學英語,無論是生詞還是句子必須通過反覆多次接觸才能被掌握。而要實現這一點,英語精學是效率最高的。其他方式先不提效率,甚至這一記憶目標都根本達不到。
然而常聽人說:「我沒耐心也沒興趣對於同樣的英語材料反覆學習,那樣太枯燥太難熬了。」「所以精學對於我來說行不通。」此人以不知道「如何做」(how),來否認「這樣做的必要性」(why&what),乃是一個明顯的低級邏輯錯誤。就類似因為不知道如何做飯,所以寧願餓著也不認為需要做飯。你確實目前可能做不到有興趣有耐心有方法去精學,但必須要努力去獲得這一能力。
3、How?
詳細研究下精學,有兩個類別:普通精學和百遍精學。
普通精學的模型在《「聽說讀寫」+"單詞量"同步提升指南》已經提出了,是一個反覆學習8次的合理流程。
既然普通精學是絕對必要的。那麼百遍精學是不是也絕對必要呢?百遍精學當然是絕對有效的,但非必然適合你的。什麼意思呢?
首先看能力。如果擁有了百遍精學的能力,你的英語提高到極高水平就有了保障。因為一個材料學了一百遍(不一定正好100遍,表示很多次),內容爛熟於心,一字一句深深刻印在腦海中,當然對英語提高極有幫助。然而,既然百遍精學是一種超能力,就不是人人都能夠獲得的,也不是人人能夠堅持做的。百遍精學至少需要語言、時間、動機這3方面的能力。一個很明顯的檢驗方法就是,你能否將同一本中文書讀上一百次呢?估計沒有幾個人做得到。如果一個人能夠將一本高價值的中文書比如《論語》讀上一百遍,這人估計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了。
這就類似問一個人想練成結實的胸肌,長期的大重量臥推是不是絕對有效呢?當然是。如果能夠持續做大重量臥推,獲得強壯的胸肌就指日可待,這人甚至可能會成為專業的健身教練。但有多少人能長期堅持大重量臥推呢?少之又少。
百遍精學在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記錄,應該是凝結在「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一語中。出自《三國志·魏志·董遇傳》的記載: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雲「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從學者雲:「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餘』。」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董遇對《老子》很有研究,為它作了注釋;對《左氏傳》也下過功夫,根據研究心得寫成了《朱墨別異》。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讀書一定要先讀百遍。」又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請教的人說:「只是苦於沒有時間。」董遇說:「應當用『三餘』時間」有人問「三餘」是什麼,董遇說:「冬天沒農活是一年裡的空閒時間,夜間不便下地幹活是一天裡的空閒時間,陰雨天無法幹活也是一種空閒時間。」
可見,董遇說的百遍讀書,至少需要時間條件。
其次看價值。你所選擇的材料是否值得花如此多的時間來百遍學習呢(實踐價值)?你所選擇的材料所包含的樂趣是否能供你做進行百遍學習的驅動力呢(審美價值)?你能否找到一本英文書、一部英語電影、一個英語講座讓你百學不厭呢(價值篩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意思是反覆閱讀一本書,自然能逐漸了解它的涵義。這是一種通過精讀以促進獨立思考的學習方法,尤其適用於自學者的鑽研。
百遍精學是一種素質,是一種人生狀態,是一種超級能力;更是一種上帝的恩賜,是一種緣分機遇。我們雖然一定要不遺餘力地努力獲得這種能力和找到這類材料,但不可過分勉強和硬來。百遍是從8遍開始的,先試試8遍吧!如果愛,再繼續。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說的就是外行或功力淺的人,只能看到做的工作的表面,而內行或有一定功力的人才能透過現象看到工作的本質,能夠掌握如何做出這些工作的注意事項乃至流程,而高手則不僅能全面地看到WHAT的表象,還能掌握HOW的方法,更能參悟到做這些動作的背後的根本原因W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