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讀|豐子愷說食肉
食肉作者 / 豐子愷我從小不吃肉,豬牛羊肉一概不要吃,吃了要嘔吐。三四歲以前,本來是要吃的,肥肉也要吃。但長大起來,就不要吃了。原因何在,不得而知。我曾在杭州第一師範做住宿生。飯廳裡每桌七人,每餐四菜一湯,其中必有一碗肉。七塊肉排列在上,底下是青菜。我應得的一塊肉,總是送別人吃,六人輪流受用。因此同學們都喜歡和我同桌。有時星期日約同學出外聚餐,我總拉他們到功德林、素香齋。他們也說素菜好吃,然而嫌它營養不良。我入社會後,索性自稱素食者,以免麻煩。其實鱖魚、河蟹,我都愛吃。
-
豐子愷的畫掩蓋了音樂教育家散文家和翻譯家的光芒
豐子愷是一位真心喜歡孩子的父親,從《爸爸不在家》《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等畫中就可以看出來,那種愛不僅是慈愛,而且是無比的欣賞。豐子愷自稱他是兒童的崇拜者,他說這句話絕不是矯情,而是針對社會上爾虞我詐,成人大都已經失去本性的現象,只有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豐子愷期待的「真正的人」。豐子愷非常喜歡貓,喜歡花草樹木。
-
朗讀——詩歌散文教學的靈魂
,還包括詩歌和散文語言通過人們的朗讀所呈現出來有聲的、動態的形式,正是因為詩歌和散文在語言上具有這種雙重優勢,因此,教學詩歌散文時,我們必須把突破口以及重心放在朗讀上。使詩歌散文所蘊含的情味能被開掘出來。詩歌散文的情味往往是內隱的,只有通過朗讀,這內隱的情味才有可能被挖掘出來,才有可能被學生體會到。2. 能體會到詩歌散文的音樂美。好的詩歌散文都是講究節奏、韻律、聲調等音樂元素的,而這些元素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被發掘出來,才能被學生感受到;舍此,別無他途。3.
-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白鵝》朗讀+預習+課時作業
01課文朗讀(1)作者在狀寫白鵝的時候,緊緊抓住了白鵝的特點,從( )、( )、( )、( )等四個方面進行了生動細緻的描寫。(2)作者喜愛白鵝,一是因為它那( );二是因為它能( )。
-
小央美美術教育:中國現代傑出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豐子愷
原名豐潤,又名仁、仍,號子覬,後改為子愷,筆名TK,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豐子愷是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書法家和翻譯家。豐子愷者,本名豐潤,字子愷,浙江崇德石門灣人也。
-
【微課堂】四年級語文下冊第17課《白鵝》同步教學視頻、生字、知識點、練習
作者介紹: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浙江桐鄉人,原名豐潤,又名豐仁。現代畫家、文學家、藝術教育家。早年曾從李叔同學習繪畫、音樂,深受其佛學思想影響。1924年開始發表漫畫,特別喜愛取材兒童題材,漫畫有《子愷畫全集》。文學創作以散文為主。
-
以詩作畫,豐子愷的古詩漫畫啟蒙無數小學生
即使你不認識豐子愷,你也一定記得小學學過的那篇課文《白鵝》。「譬如吃了一口飯,倘水盆偶然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踏大步走上前去,飲水一口。再踏大步走到一定的地方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裡的堂倌一樣。」寥寥幾筆便將大鵝的個性盡數展現,生動有趣。
-
品咂多味的人生——讀豐子愷《萬般滋味 都是生活》
之前在報紙或雜誌上,零散地讀過豐子愷先生的文章,特別喜歡那種文字的恬淡與率真;也欣賞過先生一些饒有趣味的漫畫,充滿了童真與幽默。日前,在讀豐子愷先生這本《萬般滋味都是生活》(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9月出版)時,我依然驚喜於作者精神世界的豐盈,徜徉在作者的文字與漫畫裡,品咂多味的人生,接受心靈的洗禮。全書內容分五個「味道」——人生之味、時間之味、孤獨之味、藝術之味、生活之味。作者開篇寫的是《白鵝》,意思是搬家了,對住了幾年的小屋毫不留戀,卻捨不得丟下這隻陪伴他一家幾年的白鵝。
-
教師資格考試面試 四年級下冊 第15課 白鵝
教學目標:(1)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體會作者是如何把白鵝的特點寫清楚的。(2)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幽默風趣,體會語言的趣味。教學建議:教學本課前,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先觀察鵝,了解鵝的特點,為課堂學習作一定的準備。
-
豐子愷:願你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免費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如此,安好。」我想很多人聽過這句話,有人還把它當做過籤名檔,這句話就是出自豐子愷先生的《無寵不驚過一生》。豐子愷,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師從弘一法師,學貫中西。他的散文兼有平易純樸之風、寬仁雋永之意和童真天然之趣,是現代文學中備受推崇的佳品,漫畫幽默風趣,流傳廣泛 ,深受人們的喜愛,爭相收藏。
-
豐子愷散文:自然的音樂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豐子愷散文:自然的音樂 2021-01-06 11: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豐子愷: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靈魂生活.
人生三層樓我以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質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學術文藝。靈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這樣的一個三層樓。豐子愷,中國近現代文藝大師,中國漫畫的創始人。他的散文,平實雋永,幽默風趣;他的畫,奇思妙想,諧趣悲憫。他欣賞音樂,開辦教育,親近佛學,熱愛兒童,「擁有一顆純潔汙垢的孩子的心」(巴金語)。
-
紀念| 豐子愷誕辰120周年,西子湖畔重溫「人間情味」
杭州的恬適淡泊深得豐子愷先生喜愛,女兒豐一吟曾在《杭州——豐子愷的第二故鄉》一文回憶說:「其實在上海時,父親曾答應友人到杭州後去浙江大學教書。但一看到春光明媚的西子湖,心就閒散起來,不願再受束縛。於是『臨陣脫逃』,依舊過他的賦閒生活,靠賣畫、寫稿勉強度日。」1926年,豐子愷(左二)在立達學園教圖畫。
-
【名家新作】吳仲堯:一鉤新月天如水——訪豐子愷故居小楊柳屋
一鉤新月天如水 ——訪豐子愷故居小楊柳屋 吳仲堯 作者簡介:吳仲堯,現為中國散文家協會、浙江省散文學會、紹興市作家協會會員
-
豐子愷:長大後再也無心吃個螃蟹,就兩碗米飯
童年如日出鬱達夫曾點評豐子愷的散文:「人家只曉得他的漫畫入神,殊不知他的散文清幽玄妙。靈達處」。趙景深評價:「他是只是平易的寫法,自然就有一種美,文字的乾淨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父親又是吃蟹的高手,吃完的蟹殼可以拼成一隻很好看的蝴蝶,尤其到了良辰佳節家中每個人都可以多吃一些。「我們都學父親,剝的很精細,剝出來的肉不是立刻吃的,都積受在蟹鬥裡,剝完之後,放一點姜醋,拌一拌,就作為下飯的菜,此外沒有別的菜了。」
-
豐子愷,努力從事文畫宣傳,使民眾加深對暴寇之痛恨
豐子愷(公元1898-1975年),一位多才多藝的漫畫家、散文家、翻譯家,出生於浙江崇德縣石門垮(今桐鄉縣石門鎮)。他在浙江第一師範學校讀書時,成為李叔同(出家後號弘一)的得意弟子。1921年春他到日本學習油畫,年底回國後,在江浙、上海一帶從事教育事業,發表漫畫、散文、譯著多種。
-
活著本來單純‖豐子愷,以超越的豁達遊戲人間,無寵不驚過一生
豐子愷,中國畫家、散文家,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曾師從弘一法師,學貫中西。被稱為最中國的中國人。在《活著如此單純》裡,收錄了豐子愷先生的45篇散文佳作和諸多生活漫畫,其文字乾淨通透,畫作溫潤可愛,這皆源於他純粹至簡的生活態度。
-
舊事 《阿咪》曾帶給豐子愷一場幾乎斷送性命的「貓禍」
《阿咪》發表於1962年8月的《上海文學》,豐子愷生動地敘述家裡所養小白貓的故事,如他所敘,十五年前,他曾描寫過自己的一隻大白貓「白象」,此次沿襲過去散淡、從容而不乏幽默的風格,於嚴峻艱難的生活之中,從小動物那裡獲取心靈的輕鬆,為讀者帶來情趣與快樂。豐子愷說得好:「貓的確能化岑寂為熱鬧,變枯燥為生趣,轉懊惱為歡笑,能助人親善,教人團結。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於人生。
-
豐子愷:阿咪
豐子愷(1898—1975)現代著名畫家、散文家、書法家、翻譯家和美術音樂教育家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啟蒙者之一卓有成就的文藝大師被譽為「現代中國最像藝術家的藝術家」1914 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業於名師李叔同和夏丏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