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高興一點嘛!」——媽媽的情緒大過天?

2020-08-26 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 媽媽的情緒對孩子來說很重要。

今天下午太陽落下,天氣慢慢涼下來。我帶Siri到小區遊樂場的沙坑裡玩沙子。她很快跟幾個小孩玩成一片。我坐在旁邊的椅子上,腦海裡開始想著這周要出的一套網課大綱。我眼睛望著Siri但其實並沒有在關注她,眉頭微蹙因為在思考要怎麼設計、怎麼講,用哪些案例。

她玩著突然回過頭搜尋我,看到了我表情淡然甚至是嚴肅的臉。她停下手中的遊戲,大聲跟我說:媽媽!你高興點嘛!!!我啞然失笑,連忙跑到她跟前,蹲下來跟她說,媽媽沒有不高興,我是在想工作的事呢,當然比較認真嚴肅啦!她點點頭,又開始樂呵呵玩起來。

「媽媽,你高興點嘛!」 Siri不是第一次對我這麼說。經常是在我在書房工作,想問題,或者陪她的時候走神在自己事情裡時會這麼說。而事實上,很多時候如果不是她這句話提醒我,我都不知道我的表情看起來是「不高興」。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對媽媽的情緒如此敏感呢?當媽媽情緒不好的時候,他們有什麼樣的感覺?如果媽媽情緒不好但是強顏歡笑,孩子能感覺到嗎?

剛出生的嬰兒跟媽媽是高度融合的共生狀態。在他們的世界裡,媽媽的情緒就是他們的情緒。所以媽媽的開心,失落,悲傷,焦慮,都會變成這個孩子的情緒。

還記得前段時間網上很火的靜止臉實驗嗎?當媽媽面無表情,孩子是如此恐慌無助。

所以我們說,當嬰兒望向媽媽的臉,如果那是溫暖的,充滿愛意的,微笑著的,孩子就會覺得自己是被愛的,值得的,也會把媽媽的這些積極的情緒慢慢地內化到自己的內心。而當嬰兒看到的媽媽是焦慮不安的,愁眉苦臉的,帶著憂愁的,陰晴不定的,他也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愛的,把媽媽的這些負面情緒也內化到自己當中。

而當這個孩子慢慢長大,如果是在良好的情感照顧和養育環境裡,就會慢慢跟媽媽有了心理上的分化。他開始知道有些情緒是媽媽的,有些是自己的。自己和媽媽是可以體會到不一樣的感受的,而這也可以被允許和接受。

於是,媽媽不高興的時候我也可以很高興,而媽媽高興的時候,我也可能是正在感受悲傷——這其實是心理上一個健康的分離

但是這種分離容易嗎?

不容易吧。哪怕是成年人,哪怕已經為人父母,我們對自己父母的情緒和感受很多時候也難以很好去分離,更遑論接納。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父母不開心或者過得不如意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會因此而受到影響,擔心牽掛?我們特別想要為自己的父母去分擔這些情緒,解決這些苦惱,希望歡喜美滿一直圍繞著他們——因為父母跟我們如此之親如此之近,我們希望最愛的人是開心快樂的——雖然我們其實沒有辦法做到這些。

對於成年人來說尚且如此,對於還沒有獨立,身心都依賴於父母的幼兒來說呢?更是如此啊。

  • 孩子對媽媽的忠誠超乎想像

當孩子看到媽媽不開心不高興,在沒有被澄清的時候,他們會下意識的以為是自己造成的,覺得是自己做錯了。這在很多父母頻繁吵架關係緊張,媽媽由此傷心難過的家庭裡面特別的常見。孩子會覺得爸爸媽媽吵架/ 離婚/勉強維持婚姻都是因為自己。媽媽過得鬱鬱寡歡更是因為自己。孩子作為家裡權利鏈條裡最弱勢的,心理能量最小的那一個,作為媽媽生命的傳承,和母親天然有著心連心的特質,所以這讓他們總是有意無意的想要去承擔來自媽媽的不開心,甚至「活出」這些不開心

電影《時時刻刻》中,女主布朗蘿拉因為自身巨大的情緒問題,身處泥濘無法自拔。在跟兒子理查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消沉陰鬱,甚至一度企圖自殺。敏感如5歲的理查,他似乎也覺察到母親的這種抑鬱以及想要自殺的念頭。

50年後,他完成了母親當年沒有完成的自殺,忠誠地向母親認同。理查雖然才華橫溢,但他的一生都活在痛苦的掙扎之中。看完電影的時候我多麼唏噓——孩子用最極致的方式,表達了對母親的忠誠

而對於情緒不穩定又缺乏覺知的媽媽來說,帶出來的孩子很容易會變得患得患失,小心翼翼,做什麼事情都會看著媽媽的臉色——也許一生都會活在媽媽的情緒陰影裡面,失去了對自己存在的感知

我有一個來訪者。她的父母關係自她記事起就很疏離,充滿矛盾和對抗。媽媽一直活在抱怨痛苦之中,鬱鬱寡歡。也會經常跟來訪者說,她跟爸爸的婚姻非常的艱難。來訪者在23歲之後陷入了嚴重的情緒困擾裡面,一次次在關鍵時刻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片狼藉——她說,每當我特別開心,特別興奮或者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很愧疚,很對不起我媽媽。因為她過得這麼不好,我怎麼有資格快樂呢

是啊,如果我們的父母過得不好,我們其實很難心安理得地讓自己過得太好。這就是對父母的忠誠啊。

  • 可是媽媽不可能一直高興

心理學和早期教育一直強調,媽媽的情緒穩定對於孩子的人格,心智成長非常重要。這種強調有時候會給人帶來一種錯覺——媽媽不該有負面情緒,媽媽情緒只要波動了,就是失職。這其實是天大的誤解。

媽媽首先是一個人。只要是人,就免不了有情緒,有怒哀懼,有自責有厭惡。

那怎麼能讓孩子與我們更好地分化,或者避免讓孩子去無意識承擔這些負面情緒呢?

首先,媽媽(養育者)第一個要做的就是對自己的情緒有更多覺察——化無意識為有意識。很多時候我們負面情緒的傳遞,或焦慮或悲傷或痛苦,我們自己都覺察不到。但孩子是最敏感的,他們會第一時間捕捉到,而且毫無保留不加區分地吸收這些情緒。但是當我們對此有所覺察,就可以跟孩子進行一個澄清跟解釋。

「哦,媽媽現在情緒不太好,但不是因為你。也許媽媽需要點時間調整下。」如果孩子很小,還聽不懂,我們可以在覺察的情況下,把這個情緒歸還給我們自己。

接下來就是以身作則。我們也要容許去讓孩子承擔他自己的負面情緒。去尊重孩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也有各種各樣的情緒存在。而不是當孩子有了一個傷心難過挫敗,我們就特別著急的想要去扮演救世主的角色,特別焦慮搞得自己睡不著覺,特別衝動想去幫孩子消除這些情緒。當我們能夠尊重孩子如其所是,孩子也慢慢在我們身上學會這樣的技能。

在諮詢裡,我經常看到的就是父母跟子女之間情感上的過度糾纏——彼此都想當對方的拯救者,都想讓對方的生活沒有一點挫折痛苦,都分不清對方的東西和自己的東西。其實這個時候邊界是非常不清楚的,也往往會讓大家都陷入痛苦跟糾纏之中。

最後就是媽媽們的自我關懷和接納

保持情緒穩定不是說沒有情緒。誰都無法時刻是晴天。我們都是人,都有人性的局限,媽媽們也會跟丈夫吵架,也會在工作上有很重的壓力,也會因為自己身體不舒服喪失耐心。其實沒有關係。多點覺察,真誠去面對自己這些情緒,同時也對孩子開誠布公的去討論,分清是誰的問題,其實就很好了。

記住,不要企圖扮演「完美媽媽」。所謂高興,其實更多是一個相對的情緒狀態。「一直高興「是個美麗的謊言,會讓自己精疲力竭,讓孩子困惑茫然

你的媽媽在你印象裡,是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嗎?你自己呢?

我是@國家心理治療師黃孜孜

一個資深心理諮詢師與家庭教育指導師,希望將我所學以及諮詢中所接觸到的心理學知識分享給大家,幫助大家更好地生活。有問題也可以給我留言,歡迎大家點讚,關注,留言。

相關焦點

  • 媽媽是超人嘛
    ,失眠時,無法幫助就當看不見的時候嘛;是我屢次減肥不成功的時候嘛;是我長時間走不出來,沒有對象的時候嘛;是我恨不得被車撞死結束一切痛苦,但她毫無察覺的時候嘛,是看到她為妹妹工作找到深圳高興的時候嘛?為什麼你不關心我?哈,所有的為什麼其實都是最後一句話,而我總是被看不到的,我優秀就是天經地義,我有一點瑕疵,仿佛就不配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累,真的好累,工作是自己一點一點拼出來的,但是好像沒有人在乎,我不知應該與誰分享我的喜悅和悲傷。我好想被看到,被理解啊,好想被抱一抱,跟我說,沒關係,你已經很棒了,好想被愛啊……可是我覺得我是沒有的,我好像只有做到了完美,才會有這些,才配有這些。
  • 繪本《火山媽媽和烏雲爸爸》教會孩子趕走消極情緒,學會情緒管理
    最害怕大人們那些負面的情緒:冷漠,生氣,憂鬱……看到這裡,我覺得有點難過。不過我很喜歡布穀媽媽說的:我們應該多微笑面對,多溫柔擁抱身邊的親人和朋友。這樣大家就會開心很多,害怕的東西也會越來越少。推薦理由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是一套送給孩子的「解決成長煩惱」的良心讀本,通過寓教於樂的有趣故事,幫助趕走消極情緒,學會情緒控制和管理。
  • 你是哪種媽媽?
    孩子情緒低落,帶著委屈和怨氣回家。作為媽媽,你會怎麼處理呢? 媽媽1: 寶貝,今天你怎麼了?(不開心)為什麼不開心呢?(露露牛踩了我一腳……)媽媽不屑地說,就為這點小事?(寶貝不願再說) 媽媽2: 寶貝,怎麼了?(沒什麼)那你為什麼不高興啊?(露露牛踩了我一腳……)怎麼不踩別人?誰讓你自己不小心的?下次注意!(寶寶更難過了) 媽媽3: 寶貝,不開心啊?(嗯)發生了什麼事呢?(露露牛踩了我一腳……)現在還疼嗎?媽媽給你揉揉。
  • 媽媽不是不愛你,只是讓負面情緒奪去了理智
    媽媽不吃涼皮,是因為怕弄髒自己的衣服。媽媽發火,是因為寶寶用粘滿辣油的小手摸自己的脖子。可是,媽媽講給寶寶的故事《弄髒了》上面說,手弄髒了,就去水龍頭下洗乾淨,衣服弄髒了,就放在洗衣機裡洗乾淨,身體弄髒了,就去放滿水的浴缸裡洗乾淨。不是能洗乾淨嗎?是啊,寶寶,對不起,是媽媽錯了,媽媽不該對你發火。衣服弄髒了,我們洗乾淨就是了。但媽媽吼到你不認識媽媽,媽媽就無法挽回了。
  • 蔣佩蓉《佩蓉的媽媽經》連載七:媽媽的情緒如何控制呢?
    近日,蔣佩蓉新書《佩蓉的媽媽經》出版,得到了很多媽媽們的支持。基督時報蒙允,連載該書,盼望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俗話說得好:媽媽不高興,誰也別高興。我對此話極為贊同。女性被賦予的天分之一,就是感情豐富。媽媽就像是家裡的情緒晴雨表——她為全家設定整體情緒氛圍,這一點除她之外,沒有人能做到。正因為這樣,媽媽們一定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而不是被情緒控制。
  • 女人第一次當媽媽是什麼感覺?採訪幾位媽媽後,得到答案
    為此,我採訪了幾位媽媽,她們跟我聊了一些,自己成為媽媽後的感受,我聽了感嘆媽媽真偉大,不知道你第一次當媽媽,是什麼感覺呢?1、感受到疼在生大寶的前的20多年裡,我都以為我的忍耐力是很強的,我想就算陣痛來了,我也可以忍。
  • 「鬼屋沒有媽媽可怕」:媽媽情緒穩定,是家裡最好的風水
    本以為鬼屋會有多可怕,進去以後發現也沒什麼嘛,還沒有媽媽對我發火時的模樣可怕。」深有感觸,做媽媽確實很辛苦,當然可以有情緒,但要學會在接納自己情緒的基礎上,覺察情緒的來源,最好能找到不傷害自己和孩子的理性的情緒表達方式。
  • ​媽媽的情緒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
    當孩子做錯事情、不聽話、不寫作業的時候,往往很多媽媽會表現出生氣憤怒,並做出不適當的行為,如:責罵、批評、甚至大吼大叫、打罵等。其實這些行為是媽媽的情緒管理出現了問題,而且還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甚至像小強一樣產生了厭學的心理。這些壞的情緒短期內可能暫時奏效,但是很快就會反彈,你會發現你越吼孩子,孩子就會越糟糕。
  • 寶寶情緒不好 媽媽要這樣安撫
    寶寶情緒不好 媽媽要這樣安撫2013-06-04 14:11:0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小寶寶的情緒是時常變化的,有時笑著笑著突然就哭了,有時哭著哭著就笑了。由於寶寶還小,不會說話,他們只能用哭和笑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 教育最大的死敵,就是媽媽的壞情緒
    作為媽媽,你總能為自己的種種行為找到各種理由。所以,對孩子吼叫,你給自己找到了一個非常能說服自己的理由——「因為媽媽愛你」。因為必須要用這樣強烈的情緒來表達,更要用這樣大的力氣來體現,還要用這樣負面的語言來表現。媽媽情緒平和,孩子幸福一生,別讓你的大吼大叫,成為孩子童年的陰影。你是否注意到,在你大發脾氣時孩子委屈的臉?你是否注意到,在你大吼大叫時孩子驚恐的表情?
  • 爸爸媽媽,你們為什麼見不得我高興呢?
    在此不討論孩子那天為什麼不想上幼兒園,也不討論孩子是否會被慣壞,只討論這一點,父母該不該讓孩子高興?我知道一些家長,自從孩子上了幼兒園或者小學後,似乎就得了一種病,見不得孩子高興。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我們一家和朋友一家結伴去了市裡某處室內公園。
  • 媽媽做好這一點,孩子少哭好多天
    媽媽做好這一點,孩子少哭好多天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我不要上幼兒園!」媽媽做好這一點,孩子少哭好多天!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當我兒子25個月大時,我堅決將他送入託兒所。
  • 如何讓你的孩子正面表達情緒?
    還有一種情況,一切以家長為中心,類似媽媽會說:「我說不能行就是不行,你哭破天也沒用」。其實這都是兩個極端,這讓你根本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更不談正面的情緒教養了。如果孩子做了做讓你非常不高興的事情,比如有一次我的孩子睡上不想睡覺,就開始揪我的頭髮,非常痛。我就會很嚴肅的告訴她:「媽媽現在覺得非常生氣,因為你揪了媽媽頭髮,這種感覺非常痛,如果你願意的話我也可以試著讓你感受一下這種疼痛。」。這個時候我會稍微控制力度的去揪一下她的頭髮,在她感覺到痛的那一瞬間鬆手,孩子捂著腦袋說:「哎呀,好痛呀」。「是吧,真的很痛,所以你能不能揪媽媽頭髮?」
  • 胎動是寶寶情緒的表現,如何判斷寶寶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比如你剛喝了一杯果汁,比如你正在聽一首歡快的音樂,寶寶的胎動就會比較歡快,甚至是有節奏,這表示胎兒心情很不錯;但是如果你心情很糟,哭泣、發怒,胎動就會變得很急躁,很劇烈,這表明胎兒情緒很糟,他也會像你一樣表達自己的壞情緒。
  • 海清被兒子「嫌棄」脾氣不好:媽媽的情緒,決定家庭的溫度
    原來,蛋妞送畫給媽媽,並祝媽媽秋安,不是因為他突然變講究了,而是他認為媽媽最近脾氣不好。「你最近脾氣不好,看看畫念念經,聽聽音樂,喝喝茶,對你身體好。」「媽媽,你好我就好,你安全家安。」看完不僅讓人感嘆,別人家的孩子,果然從未讓人失望過。
  • 媽媽的情緒影響著孩子的成長,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怎樣排解?
    看到這一幕,有網友說:你不用委屈,成了爸爸,你抱孩子的日子還長著呢。但伴隨著孩子出生的喜悅,新手爸爸媽媽,面對著這個軟糯的小人兒,一想到要開始對一個生命負責,深感為人父母的責任重大,就要考慮該如何才能承擔起父母的職責,更好地養育好孩子?養育孩子,對新手爸媽是個挑戰,剛開始會遇到很多問題,其中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那麼,新手媽媽的焦慮情緒是如何產生的?
  • 當孩子情緒暴風雨來臨時,別著急,心理學家的媽媽也曾迷茫
    我把他帶離教室,他躺在地上一邊哭,一邊說,「我要打媽媽,我要把媽媽打壞!「我抱住他,跟他說,「我知道你累了,媽媽接你晚了,你想媽媽,媽媽可以安慰你。」他在我的懷裡扭動,那一瞬間我自己也淚流滿面。那天,我自己一邊哭,一邊帶著他回家。
  • 「你打媽媽是不對的,你要道歉!」家長,可別這樣說了
    家長要理解並允許孩子的負面情緒。對孩子來說,不管你多有道理,你讓我做不想做的事,我就會不高興(這其實也是最真實的人性,成年人只是學會了權衡和掩飾,就算心裡多不願意,表面上還是要表現得很淡定,甚至很開心。)這種時候,很多家長會控制不了發火,覺得孩子耍賴,蠻不講理。
  • 我是好媽媽,還是壞媽媽?你的觀念決定你的命運
    那麼另一種很高興的家長,又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對孩子跟我頂嘴這件事賦予的意義就是,孩子有能量了,他能表達自己不同的意見了,他敢於跟我說了。他把頂嘴等同於有力量,有獨立的人格力量,所以他特別的高興。 再比如:媽媽們經常會有的一種現象就是,比如孩子生病了,你的情緒和反應就是你傷心自責了很多天。
  • 聊天是表達媽媽對孩子的愛的形式,那麼你知道如何與孩子聊好天
    瑤瑤放學回到家後,她迫不及待地和媽媽分享這天的感受。瑤瑤:當班長太累了,又要自己學習,還要維持紀律。媽媽:既然不喜歡,就和老師說說不做了瑤瑤:可是我也很喜歡做班長她讓我覺得很光榮。媽媽:既然你喜歡,那就不要再嚷嚷著說累了。瑤瑤:可是喜歡不代表不累啊!? 媽媽無奈:真不知道你到底要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