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才女為何都會選擇焚稿?是封建社會的禁錮,還是思想上的束縛

2021-01-11 棠梨說歷史

我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名家不計其數。

遺憾的是,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男性。雖然出現了一些像李清照這樣的名家,但才女們的作品大多是曇花一現,鮮有傳世之作。

那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遺憾呢?到底是因為封建社會的禁錮?還是思想上的束縛?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就是一些在藝術上有很大成就的女作家,她們投身於作品,卻從不珍惜,有的寫了又丟棄了,有的自賞之後就把它燒掉了。

只有在偶然的情況下,它才會被部分流傳,這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大遺憾。

比如,元代《綠窗遺稿》的作者孫惠蘭生前的大部分作品都被毀掉了。她的女僕撿走了剩下的,只拿到了18首。

明代才華橫溢的張倩倩,在有生之年「寫出了更多清新優美的文字」。由於丈夫極度的紈絝和狂躁,她深感震驚,病倒了。她把詩稿燒了,然後在憤怒中死去。她去世後,義女根據她的記憶保存了幾首詩,這才得以流傳下來。

首先,我們要從社會的角度來看。當時的古代社會非常封建,以男人為中心。婦女的地位很低,她們經常受到壓制。有句話說得好「女子無才便是德」。那時候,有學問的女性都很不受別人待見。她們往往被認為是「不守婦道」,許多能夠接觸到知識的幸運女性大多只能看《女誡》、《女訓》這樣的書籍。

但這樣的書只會使它們更受封建思想的影響。對自己的地位有了更深刻地認識,對待丈夫更多的是「三從四德」。

唐代以後,教導女性的書籍越來越多,對女性思想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封建社會對女性「貞操觀」的重視也深深植根於女性思想之中。慢慢地,人們開始把一些「貞婦,烈女」當成偶像來學習。

其次,從她們的情感來看,當時這些女作家的思想也是極其矛盾的。他們的生活可能沒有什麼選擇,每天過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在他們眼裡,「相夫教子」才是自己的自責所在。

但是很多才女的生活並不平坦,她們殘酷的命運造就了她們的才華,但也扼殺了她們的才華。也許是家庭壓力和社會不公,讓他們一次次想要突破牢籠,但遺憾的是,他們始終能夠衝破封建禮儀的最後一道防線。

因此,古代女性的思想受到很大的限制。他們認為我創作的作品是由「邪念」產生的。他們不能像其他文人一般受人待見,留下作品可能還會受到批評,與其這樣,還不如一把火燒了!

相關焦點

  • 為何漢魏六朝才女輩出?從女性詩歌常創作中,感受自由思維的覺醒
    引言:漢魏六朝是中國古代女性詩歌的繁榮期之一,在這一段歷史時期,女性詩人在歷史舞臺上大放異彩,在詩歌的世界中激情澎湃,鼎鼎有名的《白頭吟》便是漢代著名才女卓文君所作,從漢魏六朝的女性詩歌作者的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到的是她們一覽無餘的強烈情感,以及在情感上不輸於男性詩人的灑脫與豪邁,她們中的大多數人從不拘泥
  • 為何中國的封建制度能維持幾千年的時間?兩個答案
    在古代中國,夏商周三朝,一般來說被稱為奴隸社會;秦朝之後,直到清朝末年,一般來說被稱為封建社會;後來發現,奴隸社會並沒有多少奴隸,夏商周三朝,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並非是奴隸制經濟,而是「國人」在支撐著整個社會的經濟生產;同樣的,封建社會也並不封建,封土建邦的形式在秦朝之後並不存在,整齊劃一的大一統是秦朝之後,整個社會發展主流。
  • 歷史上最負盛名的四位才女,幾乎都離不開命運多舛的宿命
    歷史上的才女,幾乎都離不開命運多舛。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女性只是男人的附庸。她們對婚姻沒有自主權,丈夫死後也不可再嫁未嫁從父,再嫁從夫;她們不能拋頭露面,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不能從政為官,不能踏入商海,才華與聰慧往往凋零於無聲。
  • 「封建社會」為什麼叫封建社會?
    照著中國歷史,中國最開始是原始社會,然後到了奴隸社會,接著進入封建社會,又從封建社會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後就是現在的社會主義社會,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半殖民地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這些詞都好理解,顧名思義,也能看出個一二來,獨獨這封建社會,讓人摸不著頭腦,為什麼叫「封建」呢?
  • 武亦姝:古代才女當如是
    我想,古代的才女當如她這樣的吧。碧玉年華、及腰長發,妙目靈氣逼人,還能寫得一手好字。 說起來,古代的才女到底是怎樣的呢? 在古代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下,女子從小就被告誡「女子無才便是德」,在家相夫教子.即便是這樣,依然還是出現了很多的才華橫溢的女子。她們風華絕代,不輸於男子。接下來就來一起看看這些驚才豔絕的古代才女吧。
  • 為何明朝女性穿漢服只能露出頭和手?束縛、臣服,漢服發展「返祖」
    不管是在哪一個朝代之中,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一直是秉承著男尊女卑的思想,男權主義也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最真實的寫照。在這種封建社會的影響之下,女性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有著很低微的地位。不管是在日常的出行還是行為動作上面,都要受到很大的拘束,而服裝對女性來也沒有特別友好,如果古代的女性敢穿我們現在女性的一字肩,抹胸裙等,在古代來說絕對是死罪難逃。明朝擁有東西廠制度,刑法十分嚴苛,在這種背景之下,明朝女性的服裝更是嚴格到了極致。中國古代自漢朝之後一直比以漢服為主,而明朝女女性時的漢服只能露出手和腳。
  • 中國古代農民戰爭中的皇權思想,封建社會擺脫不掉的歷史輪迴
    中國古代素來以農業立國,農民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每當歷史上的朝代因為末期的亂政而導致社會危機,就會有以農民為主體的人民起義的誕生,但是在推翻前代王朝之後,歷史好像又重新開始新一輪的洗牌,這天下也只不過換上新人來做皇帝而已。1、何為農民中國古代的農民,因為有著男耕女織的小農經濟的束縛,所以他們的生活狀態是較為穩定的。
  • 古代封建社會從何時開始?史學家各種觀點缺乏一種令人折服的氣質
    學習古代史的人都知道,中國古代社會分為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很好理解,但封建社會卻讓很多人迷惑,「封建」一詞是何意?劃分封建社會的理論依據是什麼?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從何時開始?「封建」一詞為何由「本地貨」變成了「舶來品」?
  • 同是古代才女,李清照為什麼沒有字?
    而古代女子字的問題,得細究一番。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並取字,以示成年;女子十五及笄,以示成年。女子字的有無,因時因人而異。 常聽說「待字閨中」,《禮記·曲禮上》有載「女子待嫁,笄而字」,要注意,這裡的「字」其實是許配嫁人之意,而非取字。
  • 彭雪穎:中國古代文化中的才女 舉例李清照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才女的巔峰。在中國文化中,她以一代婉約派詞宗的高度,永受世人敬仰。文化與才女,本就是耐人尋味的命題。當文化的厚度與深度被一個女子的纖纖細手輕輕撥動,譜一曲愛恨酸楚的不朽之作;當文化被一個靈性而詩意的生命感知,讓她拈花微笑,讓她醉人心魄,我們便停不下探尋的腳步了,且讓我們以曠世才女李清照為例,看看中國古典文化中才女曼妙的身影。
  • 《閨塾師》揭秘:明末江南出現的才女、名妓因何普遍痴迷愛情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地區,似乎是突然出現了一批受過良好教育、能夠和士大夫詩酒唱和的才女。她們雖然也受到儒家傳統三從四德的教條束縛,但是當時的社會文化讓她們有了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她們用自己的文學創作,在歷史上留下了豐富多彩的身影,表達了傳統女性豐富的內心世界,也打破了我們對於傳統社會中女性的刻板印象。為什麼明末突然在江南地區出現了一批才女呢?覺醒後的才女們的三觀又有哪些變化呢?為什麼這些才女、名妓大多都很痴情呢?
  • 古代的八股文考試,是不是真的禁錮人的思想?答案未必如此
    八股文一直被認為是古代文人禁錮,那八股文的規矩從哪裡來呢?八股文是好還是壞,其實不重要,因為這是中國科舉考試的必然,也是政治的必需。為什麼考八股文?那不考八股文行不行呢?當然可以,但是效果並不好。八股文的結構如果把八股文從文學上比較,又能看出一個問題:八股文是中國書面文章的必然形式,這個趨勢不是任何一個人定下的。中國古代的官樣文章,論結構和腔調,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八股文。八股文的基本形式是什麼?開頭是「破題」,就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麼。然後是「承題」,對主題做補充解釋。
  • 乾貨|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
    今天小歷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科技文化」的答題規律,十個小點讓你破解難題,簡單又好記,你值得擁有!三個特點: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諸侯國(分封制);依據血緣的親疏,血緣紐帶與政治關係相結合,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宗法制)三個趨勢:即分相權集皇權,形成君主專制;分散地方權力,集中於中央,形成中央集權;對思想控制日益加強的趨勢。
  • 「停機德」與「詠絮才」——兩種不同價值觀下古代女性的日常生活
    這當然是一種極其落後的、不公平的雙重標準思想,《紅樓夢》中這兩句判詞,可謂描述了我國古代「德女」與「才女」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而無論是劉向還是範曄,其目的無非是強調女子之德。可以說,劉向與範曄代表了我國古代絕大部分人的觀點:女子最重要的就是德。這一點無論如何美化,都反應了一個抹不去的事實,那就是在封建社會女子終歸只是男子的附庸。在這種「以德為先」的束縛下,女性的生活可以說是極為壓抑的。
  • 專題複習丨古代中國的思想、科技與文藝
    西漢改造和獨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陰陽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學體系,提出「春秋大一統」「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等主張(2)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自此,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宋明轉型與成熟(1)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為核心的儒學體系(2)程朱提出「天理
  •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最懶的一首詩 一個「花」字重複了十七次卻成...
    李清照就是生活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但她早年的家境還是比較的殷實。少年的李清照生長於深閨之中,深受其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小小年紀便可以吟詩作對,成了遠近聞名的小才女。     時間過得很快,李清照在自己十八歲那年,嫁給了自己的丈夫趙明誠。宋代對於女性思想的束縛還是很嚴重的,但是李清照毅然決然衝出了束縛,與趙明誠走到了一起。
  • 為什麼說明清是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封建社會歷史最長的國家。中國封建社會經歷了一個產生、確立、發展、繁榮、衰落的過程。明清時期就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衰落時期。
  • 為什麼以前的教科書上將古代稱為封建社會而現在不這麼稱呼了?
    為什麼以前的教科書上將古代稱為封建社會而現在不這麼稱呼了?一,中國的封建制度與郡縣制「封建」一詞,最早見於春秋時富辰之說:「周公吊二叔之不鹹,固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義,即「封」土而「建」國,簡單言之是指王者以爵土分封諸侯,而使之建國於封建的區域。
  • 《肖申克的救贖》:體制化也禁錮不了我想要自由的靈魂
    1監獄囚禁是一種約束犯罪者的行為,這種行為容易禁錮人的思想與自由。很不幸,影片中的安迪是一名無罪者,卻也被套上了這種枷鎖。故事發生在1947年,銀行家安迪被指控槍殺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無期徒刑,這也意味著他將在肖申克監獄中度過餘生。
  • 90後才女畫聖誕裝逛街,繪畫還是行為藝術?網友:不好意思看!
    還是街頭賣藝中唱個情歌?在人們印象中藝術是一種興趣,但殊不知,它與說話一樣,是表達思想的一種手段,而如今交互藝術、裝置藝術與行為藝術等前衛藝術形式的出現,卻讓人有些看不懂了。《後漢書》中寫道「永和元年,詔無忌與議郎黃景校定中書五經、諸子百家、蓺術」這句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到藝術這個詞語,也是古代老百姓第一次把「藝」搬到了高雅之中,本身這個屬於「下三流」的「賣藝」行為,從此成為了文人墨士擺弄的雅趣,但時至今日,藝術真的還高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