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急救未用AED被起訴,判了!

2020-12-20 醫護多

2019年5月23日下午,廣州天河區匯景實驗學校三年級一名學生在足球場倒地,心肺驟停。

校醫趕到後對其進行了心外按壓和人工呼吸。半個小時後120急救車趕到,將其送進醫院ICU。

在醫院經過長達十幾個小時的搶救後,醫生於次日凌晨宣布搶救無效死亡。死亡原因是呼吸心跳驟停。

死亡學生家長認為,學校錯過了最佳搶救時間,校醫的搶救措施也不專業,學校配置有急救設備AED除顫儀,但沒有應用。遂向法院提起訴訟。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以「教育機構責任糾紛」案由受理。

該案經過一審、二審,近日廣州市中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認定學校在一定程度上未完全盡到教育、管理職責,需承擔30%的法律責任,賠償家長304891.40元。

關於死亡學生家長質疑校醫搶救中沒有使用AED的問題,法院認為,事發前匯景實驗學校已配備AED,但校醫對AED使用並不熟練,因此急救時選擇僅進行了心肺復甦術,並無不當之處。AED並非法律規定學校必備的醫療急救器械,校醫在事發時沒有選擇使用AED,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過錯。

對於這起案例的爭議焦點,就是死者家長質疑心肺復甦的專業性,核心問題就是對除顫儀AED的使用。

心臟驟停首選的治療方法是人工心肺復甦。只有在室顫的時候才用除顫儀。除顫儀,顧名思義就是用於室顫,此時心臟仍有電活動,無脈電活動,而非電視劇常見的一條等電線(一條直線)時才用。患者沒出現室顫,心跳驟停時無用。

那麼,心臟無電活動的驟停,最有效的方法是什麼?2010版、2015版的心肺復甦急救指南均首推CAB!就是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

也就是說,在患者發生心跳呼吸驟停,第一時間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心外按壓和人工呼吸。而不是死亡學生家長所質疑的什麼使用除顫器。

那麼,這麼說是不是除顫器在心肺驟停中就可以不使用了呢?

顯然不是。而且還建議能用盡用。

為什麼?

因為,大多數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死因循證結果顯示多為室顫所致,或者是經過CAB後重新出現心電活動後第一時間使用,尤為重要。這也就是為什麼在發達國家的公共場所,傻瓜式AED幾乎布置的隨處可見觸手可及的原因。

之所以叫傻瓜式,是因為它有別於醫院裡的那種專業醫務人員才能操作使用的醫用除顫器,而是一種全自動式除顫器。是專門為非專業人員設計使用的用於搶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的醫療設備。

傻瓜除顫器傻到什麼程度?

只要你肯拿起它打開開關,就會有語音提示和屏幕顯示,告訴你接下來的每一步操作。最最了不起的是,傻瓜式除顫儀可以自動判讀心電圖,診斷特定的心律失常,確定是否需要電除顫。

也就是說,在急救者不能判定是不是室顫,而無法決定要不要使用AED的時候,傻瓜除顫儀可以自動作出判決。而且,只要你肯拿起傻瓜AED打開電源,它就會一步步提示你如何操作,簡單到只要你按提示貼上除顫貼片,它即可自己判斷並產生自動除顫。

即使你誤按了電鈕,它也不會作出錯誤的放電。這也就是「醫護多」建議大家對傻瓜AED能用盡用的原因。因為,像校醫所說的自己不會使用AED的情況,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理論上是不存在的。

不要說作為一名專業的醫務人員不會使用AED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事,也是不應該的事,就是在發達國家,心跳驟停急救技能已經如同消防逃生一樣,成為了一個人人都必須掌握的基本日常技能。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醫生,但每個人都會成為病人。只有人人都會,才有可能人人救我,我救人人。

2015年3月15日的無錫國際馬拉松賽中,一位選手突然倒地,急救人員攜帶AED到達,馬上對這位選手進行電擊治療後患者呼吸和意識均恢復。

而在三年前的2012年,廣州也發生2起馬拉松選手猝死的事件。年僅21歲的陳杰猝死在10公裡的終點線上,另一參加5公裡健康跑的選手丁喜橋也心臟驟停倒在終點線上,搶救9日後還是令人痛惜的離世了。假如當時也及時的使用了AED,也許會是另一個結局。

從某種意義上說,廣州天河這起學生猝死家長質疑搶救水平的案例,都給我們所有的醫生都敲響了一個警鐘!在規範的急救道路上,我們還有多少的百米障礙需要衝刺跨欄?

相關焦點

  • 老人吃桃被卡經「無證」醫生急救後死亡 檢察院未予起訴
    5分鐘內,臺安縣恩良醫院的救護車趕到王女士的住處,護士張某與急救醫生郝某隨車趕到。據在場的王女士母親介紹,丈夫當時仍有意識。也就是說,並無「雙證」的郝醫生卻在臺安縣恩良醫院行醫長達兩年之久。據了解,2015年11月1日,郝醫生在未取得醫師資格證書的情況下,與臺安縣恩良醫院籤訂勞動合同,並分配至恩良醫院急診室從事院前急救工作,而直到2017年,郝醫生才進行執業醫師資格考試。紅星新聞記者對此進行追問,上述李姓工作人員不予回復。
  • 吃桃被卡老人經「無證」醫生急救後死亡,檢察院未予起訴
    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事發當日,涉事醫生並無醫師資格證書,也無醫師執業證書,且以無「雙證」的身份在該醫院工作兩年之久。醫師資格證書與醫師執業證書。今年5月,臺安縣人民檢察院出具的《不起訴決定書》顯示,檢察院認為「認定不起訴人郝某的行為構成非法行醫罪的事實不清,證據不足」。
  • 遼寧一老人吃桃被卡,經「無證」醫生急救後死亡 檢察院未予起訴:不...
    (原標題:遼寧一老人吃桃被卡,經「無證」醫生急救後死亡 檢察院未予起訴:不屬於擅自行為)
  • 急救醫生:十年,我只救活了一個心臟驟停病人!不會用AED,到底有多...
    最近,東老師認識了一位前急救醫生,他說,自己當急救醫生的時候,對於心臟驟停患者,十年裡只救活了一個人。對,你沒看錯,就是只!有!一!個!人!這位前急救醫生說:因為救護車趕到現場,要十幾二十分鐘;期間,絕大部分的患者家屬都表現為緊張、焦躁、哭泣,以及不停打電話催救護車,卻無法施以援手。這位醫生叫張元春,畢業於北京醫科大學(現北京大學醫學部),今年45歲,2000年-2010年,曾先後任職於北京急救中心和朝陽區急救中心。
  • 廣州一小學生球賽中猝死,校醫被質疑未用AED……判了!
    對於這一爭議焦點,廣州中院在判決書中釋疑稱,校醫對小錢進行急救時選擇自身熟悉的人工心肺復甦書,並無不當,且AED設備並非法律規定學校必備的醫療急救器械,校醫在事發時沒有選擇使用AED設備,並不構成法律意義上的過錯。
  • AED如何用?這些急救常識能救命!
    每年9月的第六個星期六都是「世界急救日」,旨在呼籲人們更重視急救知識,並讓更多人掌握急救技巧技能,降低意外事故傷害程度並儘可能挽救生命。只有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必備的急救常識,掌握心肺復甦、人工呼吸和使用AED除顫儀等的急救技巧時,才能在必要的時候拯救身邊的人。
  • AED在哪?AED怎麼用?諮詢報名急救培訓的電話打爆了!
    AED怎麼用?諮詢報名急救培訓的電話打爆了!  260個!這是前昨兩天上海市紅十字會接到的有關急救培訓的諮詢報名電話總數,而平時每日來電數為20個左右。工作人員說,激增的電話數源自「高以翔猝死」的新聞。媒體和醫療機構持續宣教,讓市民的急救意識進一步增強,主動報名學急救的人增多。
  • 從法律上看,地鐵站該不該裝急救神器AED?
    來源:耿超律師(Law-Light-)工作間隙看到了「急救科普人」的推文《北京地鐵站乘客猝死案件終審宣判了,配備AED非強制要求》。和張老師(註:急救科普人張元春)進一步溝通交流之後,發現對於這個法律與公共衛生交叉的話題,其實還是有很多值得聊聊的內容。數據說話:其他法院怎麼判?
  • 劉申申:讓AED急救成為生命的「新希望」
    14日,深圳39歲的塗先生因心臟驟停倒地,後被路過市民進行急救並用AED電擊除顫,隨即被送醫院搶救,現身體已恢復良好。醫生表示,突發心梗最關鍵是第一時間採取措施,其中AED功不可沒。截止今年8月底,深圳市政府採購的3500臺AED已安裝完畢。
  • 45歲男銷售地鐵站猝死,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引發熱議
    「北京地鐵站45歲男銷售猝死,家屬對死因無異議,但醫生有異議!!!」25日晚,微博大V@急診夜鷹 的發帖獲得大量轉發及關注。@急診夜鷹 在帖子中重提了天涯社區副主編金波等人在北京地鐵發生的猝死案例,質疑地鐵方「拒絕」企業和個人捐贈自動體外除顫儀(AED)這一「急救神器」,在明知心臟驟停有效急救措施的情況下「裝傻」。很快,北京地鐵內未配備AED的現象引發網絡熱議,「少做少錯」、「施救責任」等問題更是網友們討論的重點。而這已經不是北京地鐵第一次身陷類似風波。
  • 火爆朋友圈的兒童溺水急救「倒背法」真的有用?聽聽醫生怎麼說!
    醫生表示:該男子使用的「倒背」急救法不僅對急救沒用,反而會拖延救治,增加死亡機率。因為小孩子的身體各個器官、骨骼都還處於發育階段,尤其是腦部,所以用這種方法進行急救很有可能給孩子造成腦損傷。2、解開其領口,讓溺水者趴在自己膝蓋上,振動自己雙腿、用手拍對方背部。在這一階段,一定要動作迅速,不要進行太長時間,只要患者嗆出水甦醒過來就可以了。3、若此時,溺水者還未甦醒,那就需進行心臟復甦了。一般按照心臟按壓30次、人工呼吸2次的頻率交替進行。直到溺水者恢復呼吸和心跳,或急救醫生到達為止。
  • 英國發放棄急救同意書,老人被迫籤字承諾:自己判自己死刑
    據英國媒體近日報導,英國多地養老院及診所向老人發放了"放棄急救同意書",以此要求老人承諾,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病情惡化時不會叫救護車,收到同意書的都是年邁且體弱者。同意書中表示,籤字後,稀缺的急救資源就能留給生存機率更大的患者了。
  • 醫生非得用嘴吸尿?目前航班未規定配備導尿管,專家呼籲航空急救箱...
    幫我拿個杯子來」,他對乘務員說完後,轉頭就對著導管,在約半小時內用嘴為老人吸出了近800毫升尿液,老人轉危為安。一則由同行人拍攝的視頻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近一周的時間裡,兩位醫生獲得了無數有關「敬業」「偉大」「點讚」的褒獎。然而冷靜過後,另一種質疑聲也傳來:為何需要醫生用嘴吸尿,沒有其他辦法嗎?航空急救包為何沒有配備導尿管等相關醫療用品?
  • 嗆水後急救致骨折,法院判診所「補償」患者萬元
    飽受疼痛之苦的邵老先生將口腔診所起訴索賠4萬餘元。記者今日獲悉,西城法院認定醫方在患者出現緊急情況時所採取的處理措施未違反診療常規。但考慮到邵老先生肋骨骨折是在搶救過程中發生,並導致老人長期疼痛、影響正常作息,因此判決診所補償邵老先生各項損失11000元。邵老先生在一家口腔診所種牙,在複查磨牙時,邵老先生被水嗆咳不止。
  • 只因場館未配備急救設備
    小夥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打籃球時猝死,家屬質疑搶救不及時,場館未配備急救設備,於是起訴至法院。高某強發現對講機未帶,於是跑著離開球場前去售票處服務中心取東西。有工作人員過來查看,並撥打電話。但家屬認為,猝死的黃金搶救時間是4分鐘,該4分鐘內天河體育中心的工作人員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措施,沒有急救醫療人員,也沒有搶救設備,工作人員高某強具有急救證,並無立刻救人,而是跑開,留下不會心肺復甦的球友,事實上已經錯過黃金搶救時間,是導致小陳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於是將天河體育中心、市體育局起訴至法院,索賠逾百萬。
  • 第一次起訴,法院沒有判離,再分居多久才可以判離?
    但是,從實務來看,原告第一次起訴後,法院基本上是不會判離的,因為認定夫妻感情破裂的證據比較難舉證,根據法律規定,能認定夫妻感情破裂的法律依據,主要有兩方面的規定:一是《婚姻法》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該款共有5種視為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其中前4種為具體的情形,第5種為立法技術型兜底條款
  • 男子遭鮑魚卡喉 醫生:試試海姆立克急救
    健康一線(vodjk.com)訊:近日,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接診了一名62歲男性患者,他面部發紫,心跳呼吸已停止。據悉,該男子和其同事在水果湖一家酒店吃自助餐,吃鮑魚卡喉窒息,心跳呼吸驟停,雖經醫護人員全力搶救恢復生命體徵,但仍未脫離危險。
  • 一方起訴不判離,二次起訴一定判離嗎?
    生活中,第一次起訴離婚的案件,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法院一般不會判決離婚。6個月後可以再次起訴離婚,那麼,第二次起訴離婚法院是否一定會判離呢?我們通過法院判例來說明。劉某雖主張夫妻感情破裂,但未向法院提供充實證據證明雙方之間的夫妻關係已不可彌合。劉某、王某應本著互諒、互愛的原則,注重溝通、加強理解,王某應當更加體諒關心劉某的感受,努力改善夫妻關係,劉某亦應珍惜已建立的感情。一審法院從維繫夫妻關係的角度出發,給予雙方和好的機會,不準許雙方離婚的處理適當,本院予以維持。
  • 患者拒絕轉院最終死亡,法院卻判醫院賠償 44 萬?
    每個工作日傍晚丁香熱議準時更新聚焦醫療熱議話題 追蹤行業最新動態今日熱議:患者拒絕轉院最終死亡,法院卻判醫院賠償 44 萬近日有媒體報導了一起醫療訴訟案因鍾某氣促,醫生建議轉上級醫院治療,但鍾某堅持就在衛生院治療觀察。 就在治療過程中,鍾某出現腰部激烈疼痛、臉色蒼白,醫生立即將其轉至搶救室,給予吸氧、靜推地西蘭、腎上腺素,進行心肺復甦等搶救措施,同時撥打 120 急救電話,但鍾某病情未得到控制。 12 時 50 分左右,120 急救車到達衛生院進行搶救,心電圖顯示:心室停頓(直線),宣告鍾某臨床死亡。
  • 用了30年的爽身粉有問題?銀行家患病,起訴強生獲判2.3億
    用了30年的爽身粉有問題?銀行家患病,起訴強生獲判2.3億 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08 21: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