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土保持取得顯著成效
,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強化水土保持監督管理,紮實開展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搞好以規劃為主的頂層設計,夯實基礎性工作,深化水土保持改革,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為促進生態文明建設,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
蘭州,濯濯童山披綠裝滿眼青翠醉人心
但隨著多年來播綠計劃的有力推進,蘭州在城市綠化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昔日的濯濯童山也已經變為豐草長林。看青山綠水 幸福感都提升不少「遠山含黛,近水如煙,如此氣質的蘭州才招人喜歡。」9月1日,蘭州細雨朦朧,綠意盎然的南北兩山和水帶鑲嵌的黃河風情線讓蘭州成了一幅富有詩意的水墨畫,在蘭州生活多年的網友「越鳥巢南枝」在朋友圈發出如此感嘆。
-
《中國水土保持》雜誌社
刊物概況一、基本情況 《中國水土保持》是水利部主管、黃河水利委員會主辦的對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水土保持綜合性科技期刊。 本刊1980年8月創刊,初名《水土保持》,為雙月刊,內部發行。1982年改為現名,國內發行。
-
濯濯童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濯濯童山,濯濯:光禿的樣子;童:山無草木。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出自: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上》:「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嘗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近義詞有:童山濯濯,濯濯童山是中性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光禿禿的山。
-
【壯美黃河行】世界水利工程史上最具挑戰性的傑作——黃河小浪底...
在「根治黃河水害,開發黃河水利」的生態治理下,「黃河清」如今已經成為了現實。「壯美黃河行暨2018網上看河南」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一起見證小浪底的優美壯麗,盡情領略了「母親河」的風採。
-
【省水利廳】同仁縣以高標準示範區引領藏區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
同仁縣地處「三江源」緩衝區黃河一級支流隆務河流域,屬青海省東部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結合部,是一個以農業為主、農牧結合的小塊農業區,是州府和縣府隆務鎮所在地,也是全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和馳名中外「熱貢藝術」的誕生地、發祥地,被美譽為「藏畫之鄉」,座落於南當山下的隆務寺,是安多藏區著名的六大寺院之一,歷史淵源,久負盛名。
-
鄰水縣板橋河清潔小流域通過省級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建設...
文天宇 四川在線記者 邵明亮12月22日,四川在線記者從四川省水利廳獲悉,近日水保處組織專家組前往廣安市鄰水縣開展省級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評定工作。專家組一行深入鄰水縣板橋河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現場,仔細查看了項目建設成效。專家組認為鄰水縣板橋河水土保持生態文明清潔小流域在水土保持治理中以「生態保護區、生態治理區、生態緩衝區」科學分區治理,以水土流失治理、生活垃圾處置、農村汙水處理、清潔能源使用等為重點,大力推進鄉村生態文明和綠色經濟發展,做法值得肯定。
-
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要注重「水沙平衡」
本文由安邦諮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區域,形象地說法是「一碗水,半碗泥」,上世紀50—90年代年均入黃泥沙量13億噸左右。黃河的高泥沙含量主要是由於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不過,最新對中國黃土高原進行的水土保持生態考察結果顯示,黃河的年均輸沙量已從最多時的16億噸減少到本世紀的3億噸左右,減幅達80%。
-
水土保持的意義
水土保持是山區發展的生命線,是國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國務院國發[1993]5號文件「關於加強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通過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層層設防,節節攔蓄,增加地表植被,可以涵養水源,調節小氣候,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減少水、旱、風沙等自然災害,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實踐證明,開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山區生態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
常寧2021年水土保持水平評價證書辦理一站式服務
用實踐與實效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文明發展之道。積極構建與生態文明要求相適應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29個省份修訂了省級水土保持法實施辦法或條例。水利部聯合、發展改革委、中國人民銀行印發水土保持補償費徵收使用管理辦法,從國家層面建立水土保持補償制度。25個省份出臺了省級水土保持補償費管理辦法,基本形成了自上而下、系統完備的法律法規體系,為加強水土保持工作、控制人為水土流失、促進水土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
-
《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解讀
三是林草植被覆蓋逐步增加,生態環境明顯趨好。通過堅持山水田林路統一規劃,多部門協調合作,共同努力,我國林草植被面積大幅增加。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植被覆蓋率普遍增加了10%~30%。四是蓄水保土能力不斷提高,減沙攔沙效果日趨明顯。據統計,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土保持一期工程年均減少進入丹江口水庫泥沙達2000萬噸以上。五是水源涵養能力日益增強,水源地保護初顯成效。
-
奏響新時代治水強音 讓黃河造福人民
水土保持大治理 荒山荒溝由「黃」變「綠」 黃河流域是我國生態脆弱區分布最廣、脆弱生態類型最多、生態脆弱性表現最明顯的流域之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量大面廣,是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區域,其水土流失面積21.01萬平方公裡,佔區域土地總面積的36.56%。
-
水土流失綜合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積極推進重點區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全面加強預防保護及生態修復,著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群眾脫貧致富,將新理念轉化為新舉措新行動,用實踐與實效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生態文明發展之道。
-
福建省永春縣「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綜合治理工程」建設概況
實施成效 經過多年水土保持生態建設,福建省永春縣禁墾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採取水土保持措施,陡坡開荒得到全面禁止,林草保存面積佔宜林宜草面積的91%,治理度80%以上的小流域面積佔區域應治理小流域總面積的60.4%,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程度達69%,水土流失面積由佔土地面積的30%下降到12.8%,土壤侵蝕量減少
-
福建寧化縣水土保持中心副主任張仁濤:讓荒山禿嶺變得林深葉密
我叫張仁濤,今年55歲,幹水土保持這一行已經34年。你看,我拿手輕輕一撥,一把紫色土就鬆鬆地抓在了手心。這種紫色土,在寧化西北部鄉鎮都很常見。人口快速增長、缺煤少電、過度砍伐,一度讓寧化縣成為福建最嚴重的水土流失區之一。
-
第十二屆國際水土保持大會在北京舉行
第12屆國際水土保持大會也得到了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出席了開幕式並發表了講話。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 溫家寶:改善生態環境,實行可持續發展,需要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國政府將積極覆行已籤署的有關環境保護的國際公約,在水土保持和生態建設中,與各國政府攜手共進,為人類的文明與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談黃河之生態保護
談黃河之生態保護——洛陽師範學院國土與旅遊學院暑期實踐黃河文化宣講隊「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黃河為宗。」黃河之水繼往開來,流過原始時期,流過春秋戰國的爭霸時代,流過唐宋元明清的繁榮盛景,更流過了近代中國人民的長期鬥爭時期,最終劃定了她的一片天地。
-
中國水電八局參建工程入選「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
中國水電八局作為主要建設單位參建的3項工程,入選中國水利部公布的2019年度9個生產建設項目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名單。 水電八局供圖中新網北京4月22日電 (張素 王濟林)記者22日從中國水電八局獲悉,該局作為主要建設單位參建的3項工程,入選中國水利部公布的2019年度9個生產建設項目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名單。中國水電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參建了這份名單中的溪洛渡、向家壩和仙居抽水蓄能電站,積極做好水土保持等生態環保工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保護和合理利用水土資源,減輕水、旱、風沙災害,改善生態環境,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制定本法。 第十八條 水土流失嚴重、生態脆弱的地區,應當限制或者禁止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活動,嚴格保護植物、沙殼、結皮、地衣等。 在侵蝕溝的溝坡和溝岸、河流的兩岸以及湖泊和水庫的周邊,土地所有權人、使用權人或者有關管理單位應當營造植物保護帶。禁止開墾、開發植物保護帶。
-
四川省水利廳專題調研黃河流域水生態修復與治理工作
本站訊 為切實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水利專項規劃工作,四川省水利廳於近日赴黃河上遊的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若爾蓋縣、紅原縣等地開展水生態修復與治理調研工作。 調研組一行深入松潘縣大姓鄉二道海溼地、黃龍鄉三道片溝防洪工程、安宏鄉至縣城河道治理工程、川主寺成蘭鐵路水土保持項目、巴西及邛溪鎮才部柯河小流域、阿西溼地、黑河生態治理工程、黃河幹流災害點、阿木鄉擬建水庫、白河擬建沙化治理及草場保護工程等多個生態治理和水利項目現場進行了實地調研,詳細了解了黃河上遊生態保護治理的系列措施和舉措,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了具有針對性、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