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口才好,誰佔據的資源多,甚至是誰的態度更強勢,在團體決策中就有更多的主導權?No no no.
霍爾與巴爾頓在《Think Together》一書中提及,傳統的商學院教育一直在培養更好的「說服者」、「主張者」和「提倡者」,卻忽視了對傾聽和理解能力的培養。
我們活在一種隨時隨地就要對事物發表觀點的焦慮和不安下,ORID似乎是一種返璞歸真的溝通技術(據說原住民採用的溝通方式與ORID有異曲同工之妙),能幫我們再度回到溝通的本質上。
同時,ORID 能夠聯動左腦和右腦,理性和感性,將外在世界主觀化,將內在世界客觀化。這也是為什麼相比於以邏輯思維為主的決策方式,ORID能產出更多兼具創意性和落地性的方案。
接下來,為你分享《培訓人必備思考工具——ORID焦點呈現法》,enjoy:
1、什麼是 「ORID焦點呈現法」
2、「ORID焦點呈現法」的四個層次
3、如何應用「ORID焦點呈現法」
4、 如何用「ORID焦點呈現法」進行每日反思
5、TIPS
【ORID】焦點呈現法,是一種用於模式化交談的工具,主要用於聚焦式談話。
在《聚焦式會話藝術》一書中提到,焦點討論法是遵循腦科學的原理,通過四個層次循序漸進的提問,引導回答者從事情的表象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並最終作出行為決策的過程。
Objective:事實。客觀事實層次,就是你看到、聽到、聞到、嘗到、摸到,感觸到的一切。
Reflective:感受。情緒感覺層次,就是你的喜怒哀樂,開心、興奮、失望、恐懼、難受香菇等等。
Interpretive:想法。詮釋層次, 就是你自己的理解,反思。
Decisional :決定。決定層次,就是你接下來的打算。
1、會議、培訓
ORID 以前主要用於會議討論、培訓。通過四個層次循序漸進的提問,引導回答者從事情的表象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並最終作出行為的決策。
2、自省
同樣,ORID也是很好的自我思考工具。通過思考事物客觀、主觀不斷完善自我認知。
1、Objective 客觀
全面開啟掃描裝置,會議關於今天的行程。
「有哪些人、事、物?」
「哪些場景讓你印象深刻?」
「你觀察到什麼 ?」
「完成了什麼?」
.
2、Reflective 感受
從上一層次掃描到的檔案,提取自己的想法感受、有趣的,好玩的,怪異的,進一步整理自己的感覺。
「你要如何形容今天的情緒?」
「今天的高峰是什麼?」
「今天的低點是什麼?」
「哪些內容什麼讓你覺得驚訝、意外?有趣好笑?」
「哪些內容讓你感受鼓舞?很受感動?」
「什麼時候讓你沮喪?讓你特別難過?」
「你的直覺反應是什麼?」
「你記得事情怎麼發生的?」
「事情發生時你的感想是什麼?」
.
3、Interpretive 解釋反思
提取我們的感官和反應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可以提出問題,進一步去思考,進一步獲得自己內心深處的觀點及想法,嘗試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
「我們今天學到了什麼?」
「今天一個重要的領悟是什麼?」
「有什麼關鍵的轉折點嗎?」
「自己到底在表達些什麼?」
「得到了什麼新的知識?」
「這裡最有意義的是什麼?」
「為什麼對我們很重要?」
……
4、Decisional 決定行動
從眾多想法萃取出一個結論,最後呢?所以呢?打算怎麼做?可以拋出結論式問題,或給一句話當作結論。促進自己內化或付諸行動?
「解答在哪裡?」
「明天,你會有什麼不同行動?」
「一句話總結要解決的問題? 」
「總結提出的解法是什麼?」
「 要改變的行動是為了什麼?」
「有哪些工作需要明天繼續努力?」
……
四個層次,層層遞進,條理層次。
總的來說,就是描述:今天學習的狀況,分享你的感受,接著反思,解釋你學習的內容意義,最後做出決定,明天該如何改進學習。
唯有開放討論的場景,才適合端出ORID。如果答案已知,或是決策已定,拿出個議題來,裝模作樣,只會適得其反,關閉交流的大門。
AACTP全球首家專注培訓師系列認證的機構
實戰派導師現場教學
帶問題進課堂,拿解決方案回去
以下是最新課程安排歡迎掃碼預約最新課程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