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天參加了公司組織的「技術技能專家技藝傳授能力提升培訓」,三天中,大家共同學習,共同分析,共同研討,共同成長,收穫滿滿。
一進培訓課堂,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課桌不再是整齊劃一的擺放,參訓學員還那麼少;開課前奏,老師說,本次培訓,全程沒有一張PPT,老師全程站著;學員分成五個組,自行命名組名,設計學習宣言,明確學習目標,每個組自行選出組長,全程組織討論;為了激勵每組的學習參與積極性,學員每回答、提問一個知識點,將根據回答的質量,給予四個等級的分數,然後進行累計;老師全程在兩開白紙上進行手書,便於回顧複習、復盤串講、提高效果。學員也有同樣的白板架和白紙,便於書寫發言要點。
師帶徒是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只有最大限度地、儘快地將老師傅的熟練技能,轉化為徒弟的實用技能,才是這項舉措的根據目的。據調查,近些年來,不少公司雖然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建立了師徒結對關係,籤訂了師帶徒協議,但實際的執行效果並不理想。
據此,公司為提升技術技能技藝傳授能力,專門聘請國內的資深專家來授課,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遇。
培訓中,老師精挑細選許多案例,包括讓學員自己講述親身經歷的案例,從這些眾多的案例中提煉出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再運用這些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去印證教學實踐,實現封閉映襯。講述過程中,老師由表及裡,深入淺出,循循善誘,引導學員開拓思路,發散思維,大膽發言,促使學員在緊張並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比如在教導方法的教學中,針對馴獸、砌牆和澆花三種方式,究竟哪一種更適合或契合現代師帶徒理念?開始學員們各抒己見,爭論不下,普遍認為各有各的優劣之處。通過老師的啟發引導,最終得出結論,三種教導方法不存在孰優孰劣,只是要區分不同的對象,或者同一對象的不同時間段,應該採取交叉進行的方式,三種方式是形式上的區分,不能做呆板的割裂。如果硬要說哪些人更適合哪種方式?根據經驗,自我教育更適合馴獸方式,也就是說可以對自己「無限的狠一點」,那樣基本不會產生副作用。而現代師帶徒,首推的是澆花方式。砌牆方式主要應用於人數眾多的大課教育。
另外,老師還講了情感連結、師帶徒九宮格、構建系統知識、作業開發流程、技能「七寶塔」、技能層級、談話技巧、示範教學、維密曲線、自我對話、刻意練習、深度改變、變式應用、復盤反思等等知識點。
回到公司後,我們要充分理解消化,儘快將老師所教的知識,「轉化」為自身的經驗和方法,利用各種機會,運用到師帶徒的實踐當中,進一步推進公司師帶徒舉措的深化,帶出精品徒弟,為公司發展盡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