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啟蒙很長時間,孩子就是沒反應,怎麼辦?

2021-02-14 客廳ABC長春分校

最近,很多家長跟我抱怨這個問題,比如:


「我家孩子從一出生,我就給他聽兒歌、讀繪本、看動畫片,可是都快兩歲了,還是沒有啥反應?」

「從3歲開始我家娃娃就學英語,這都學了小半年了,依然沒有效果?」

孩子對英語沒反應,真的是啟蒙效果差嗎?其實,不然。

 

孩子對英語沒反應  可能是啟蒙方法不對

目前,市面上的啟蒙方法有聽兒歌(俗稱「磨耳朵」)、讀英文原版繪本、看動畫片、學英語教材。

很多家長都對這些方法耳熟能詳,比較尷尬的是,家長身懷一堆理論,卻不能讓孩子從中受益。 為什麼?因為家長不懂孩子啟蒙的先後順序,孩子應該先學什麼?再學什麼?每個階段要達到什麼目標?如何進階? 家長們對這些概念都比較模糊。


其實,不同年齡階段開始啟蒙,要採取不同的啟蒙方式。 

0-1歲開始英語啟蒙

啟蒙方式:磨耳朵和生活語言(英語童謠+兒歌)

選擇童謠:簡單的、熟悉的、易於接受的、具有重複性的、韻律感強的歌曲,主要目的是培養孩子的語感。

1-2歲開始英語啟蒙

啟蒙方式:英文繪本+兒歌+生活輸入

繪本選擇:這個階段重點是讓孩子進行認知,所以英文繪本選擇的時候認知類的可以偏多。

注意:平時兒歌可以跟孩子一起互動。

2-4歲開始英語啟蒙

啟蒙方式:分級教材+英文繪本+兒歌+生活輸入+動畫

繪本選擇:這個階段孩子的理解力和接受力都很高了,可以重複性和故事性的繪本。

4-8歲開始英語啟蒙

啟蒙方式:分級教材+英文繪本+兒歌+生活輸入+動畫

注意:這個階段的孩子自尊心和好勝心更強,對學習的東西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家長在引導的同時更要考慮孩子的心理感受,不要引起孩子的反感,興趣第一。

 尊重孩子的語言沉默期

孩子從出生到會開口說話,要經過大約一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被稱為孩子的語言沉默期。 

孩子在一歲之後,突然沒有了以前熱情的咿咿呀呀聲,就連之前經常說的「爸爸」「媽媽」,很多時候都不再說了,這個時候就可以判斷孩子是否進入了語言沉默期。


語言沉默期的孩子,並不是自己不想表達,而是由於嘴部肌肉發育不完善,即使腦子裡能夠想得到,也不能完全自由的輸出。

這個階段的孩子,提高語言能力主要是通過「聽」。即對可理解性語言輸入進行加工、整理,經過這段時期後,下意識地習得了輸入的語言。所以說,這個階段要讓孩子大量有意義、有趣的聽力輸入。


克拉申曾指出,「沉默期為幼兒通過聽建立語言能力提供了時間和機會。」「在通過聽形成足夠的語言能力之後,說的能力自然地就出現了。」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正處於這一階段,請不要著急讓孩子立即出現啟蒙效果,要尊重孩子的語言沉默期。家長們可以圍繞和孩子密切相關的生活場景多與孩子進行交流,也可以多與孩子進行趣味小遊戲,等待孩子自然開口。 

因語言發展規律  啟蒙效果不能立現

「如果兒童在1-3歲期間經常聆聽朗讀,尤其是對話形式的,那麼他們在2-5歲期間會表現出較好的語言技能,7歲時會表現出較強的閱讀理解力(Crain-Thoreson & Dale, 1992; Wells, 1985)。」

因此,請注意,兒童1-3歲被朗讀的效果,延遲1-6年顯現。 真正的學習曲線沒有直線的,而是曲線的。所謂直線,就是期待一點點的付出,必須產生相應的回報,否則就不做。這是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也就造就了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短視。


然而,符合人類認知發展規律的學習過程是曲線——前期積累的時候效果不明顯,用科學的方式保持前進,最終產生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缺乏語言環境  孩子牴觸英語

所謂英語學習環境是指學生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和嘴裡說的儘可能是英語。

眼睛看到的主要指的是硬環境。要讓學生在學習場所、生活場所、玩樂場所都可以看到和學習英語。 

學習語言,包括母語和外語,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嬰幼兒來說,語言通過生活來接受新的語言知識,也比在正規學習中得到的語言知識更加容易。 

身處英語環境中,一方面可以培養正確的發音習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孩子敢於使用新的語言去與人交流,增加孩子自信。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自然而然地把外語當成一種工具去使用,減少對英語的牴觸情緒。

所以各位家長,在給孩子進行英語啟蒙的過程中,不要急著看到效果。請多給孩子一些時間,相信孩子自身的發展潛力。也希望各位家長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正確的啟蒙方法,給孩子一個輕鬆愉悅的英語啟蒙環境。

識別二維碼,即可添加微信

相關焦點

  • 家長們,最適合開始英語啟蒙的時間是孩子剛出生,其次就是現在!
    對於英語啟蒙這件事情,萌萌習語覺得,兒童的英語啟蒙教育不是很難,核心秘訣還是滴水穿石、貴在堅持。只要家長和孩子能夠堅持進行英語啟蒙,孩子終究能夠說出一口流利地道的標準英文。對於英語啟蒙這件事情,萌萌習語今天就想分享幾個使用的經驗給廣大的家長們。
  • 為什麼要給孩子英語啟蒙?
    為什麼要給孩子英語啟蒙? 為什麼英語啟蒙越早越好?英語啟蒙需要近早嗎? 一般早期英語啟蒙(2-3歲)都會經歷很長一段磨耳朵、音頻輸入的時間。 如果啟蒙時間較晚,在接觸英語時同時也有了其它學科壓力,從時間和精力分配上會更為困難,況且已經養成中文的母語思維,還會出現對英文牴觸的情緒~2、通過翻譯路徑 幼齡兒童掌握語言(中文、英文)都會需要藉助動作、表情來理解 而已經形成母語強勢的孩子第一反應是問「什麼意思」,需要藉助中文來理解,不願意通過其它的肢體動作去體會
  • 孩子上小學英語零基礎該如何啟蒙?
    家長們都知道孩子外語學習越早越好,3歲啟蒙就比6歲啟蒙好,但是之前錯過了幼兒園最佳的時間啟蒙時間怎麼辦?孩子上一年級了發現很多同學都已經在外面機構學了一兩年英語,許多家長莫名的焦慮感油然而生。6歲雖然比3歲孩子啟蒙晚了這麼多年,但是6歲的孩子還是很有潛力的,家長大可放心,6歲的孩子抓得好,在小學低年級就能培養英語特長。
  • 利用零碎時間,就能做好英語啟蒙
    我們經常覺得時間不夠用,不僅是因為工作和孩子佔據了我們大部分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因為,孩子,特別是沒上幼兒園之前的孩子,會把我們的時間碎片化。最可能發生的情況是:一整天下來,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沒有辦法好好地帶孩子坐下來做一件事情。其實,在育兒的過程中,時間碎片化是改變不了的現實。我們必須接受這個現實,然後再去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
  • 父母不懂英語,用1年多時間給孩子啟蒙,孩子成「小英語通」!
    前面有個媽媽過來找我,說現在孩子4歲了,身邊很多孩子都已經開始英語啟蒙了,但是現在因為夫妻英語都不好,不知道如何給孩子英語啟蒙,想著要給孩子報個英語啟蒙班,但是家裡沒有語言環境,平常更不懂怎麼和孩子練習,怕最終也不會有太好的效果,該怎麼辦才能幫助孩子學習英語呢?
  • 孩子作業繁重、時間緊張,沒時間學英語?那你給孩子的英語啟蒙就白做了!
    首先我們必須要清楚的是,英語是必須要學習的,如果我們挪不出時間規劃英語學習,那孩子的英語啟蒙可能就白做了。而且現在無論是實際運用還是高考中考,都對英語的聽說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 英語學習沒有捷徑,就是需要大量的聽說去練習磨耳朵,去運用才能真正的提升。 Mary和Amy是同班同學。
  • 英語啟蒙課孩子死活不開口怎麼辦?英語啟蒙3大誤區,你中了嗎?
    在孩子初次接觸英語的過程中,他們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沉默期,也就是不開口,只是聽,但我們的家長很容易操之過急,覺得孩子一開始英語啟蒙就要跟著讀,只有跟著讀才能學會。這是家長在英語啟蒙時會陷入的第一個誤區,還有兩個誤區,我給家長們做下解釋:一、逼著孩子開口說英語,不尊重語言沉默期「二語習得論」認為,無論成人或兒童,在掌握外語能力過程中,都會有一個相當長的沉默期,一般是6個月到一年。
  • 孩子英語啟蒙做到這3點,節省時間十幾年
    順序一錯,英語啟蒙全白做》中,我講了英語啟蒙成功的基本前提是順序正確,從聽力開始,之後才是說,閱讀,最後才是寫作。英語啟蒙順序正確的孩子相比其他孩子,能節省幾年、十幾年時間。強度:我們出生之後每天聽幾個小時的中文,都要用4-6年時間去打下聽力基礎,才有了之後的說話、看書、寫作,你想想你孩子的英語聽力訓練夠不夠。所以建議每天1小時以上的聽力,最少也要40分鐘。另外,聽力是每天都要練,一中斷就會很快倒退,說實話,那些一周去上兩次英語課的就是求個心理安慰,一點用都沒有。
  • 孩子英語啟蒙做到這3點,節省時間十幾年
    在上一篇《孩子家長注意!順序一錯,英語啟蒙全白做》中,我講了英語啟蒙成功的基本前提是順序正確,從聽力開始,之後才是說,閱讀,最後才是寫作。英語啟蒙順序正確的孩子相比其他孩子,能節省幾年、十幾年時間。強度:我們出生之後每天聽幾個小時的中文,都要用4-6年時間去打下聽力基礎,才有了之後的說話、看書、寫作,你想想你孩子的英語聽力訓練夠不夠。所以建議每天1小時以上的聽力,最少也要40分鐘。另外,聽力是每天都要練,一中斷就會很快倒退,說實話,那些一周去上兩次英語課的就是求個心理安慰,一點用都沒有。
  • 【芝麻街英語】全英文孩子沒反應,你確信孩子真的是沒聽懂?
    在孩子全英文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家長都心存疑惑:孩子對全英文沒反應,是聽不懂嗎?但是,孩子對於語言的理解和回應,並不僅僅只有語言反饋這一種形式,而且孩子從語言輸入到輸出還有一段「沉默期」。所以家長不用疑惑自己的孩子沒反應是不是沒聽懂,這是孩子一種很正常的語言學習階段。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家長都太急了!
  • 普通家庭的孩子,如何啟蒙英語?
    等到三年級,英語作為一門主科,我們家長才開始重視起來,就已經晚了。我們應該抓住孩子發展規律,在語言敏感期內就開始給孩子啟蒙,事半功倍。說到這裡,或許很多家長會說,我也想給孩子早一點啟蒙呀,但我本身英語水平很爛,能把English說成「陰溝裡洗」的那種,外面的英語培訓機構又很貴,一年的學費動不動就上萬。作為普通家庭,很難長期負擔。那怎麼辦呢?
  • 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別太把英語當回事
    看到這個題目,常見的有兩種反應:第一種,糟了,我真的錯過了吧?還來得及嗎?另一種,嗤之以鼻。哪有什麼錯過?我們過去中學才學英語不也一樣?再說了,英語就那麼重要?中文還沒學好呢,學什麼英語啊?   其實我看這兩種反應,都是把英語太當回事了。
  • 孩子說話晚怎麼辦?這位媽媽啟蒙1年,孩子英語超過同齡人!
    看到毛毛自信唱歌的樣子,老師、朋友都會稱讚一句:這孩子語言天賦不錯。但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毛毛的語言發育很晚,2歲多才開口說話,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我和毛毛爸工作都忙,平時和孩子交流少,沒時間陪伴。那時候就萌生了給毛毛做英語啟蒙的想法,英語兒歌是很好的啟蒙素材,但奈何自己唱歌跑調,唱英語歌都把毛毛帶跑偏了,於是我參加了一個成人學唱歌的社群,想給毛毛更好的陪伴。沒想到就這麼遇見了唱唱,群裡媽媽推薦以後,我就對唱唱「一見鍾情」了!
  • 孩子英語啟蒙半年了,為啥沒效果?
    所謂直線,就是期待一點點的付出,必須產生相應的匯報,否則就不做。這是大多數人的本能反應,也就造就了大多數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短視。然而符合人類認知發展規律的學習過程是曲線——前期積累的時候效果不明顯,用科學的方式保持前進,最終產生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 英語啟蒙:TPR全身反應啟蒙法常見的三個誤區 - 軟實力英語
    這是軟實力英語的第713篇原創文章。英語啟蒙的基本路線圖:語感啟蒙(語音意識+音素意識)→ TPR(全身反應法)→ sight words(不符合自然拼讀規則的詞) → 自然拼讀 → 自主閱讀 啟蒙早的孩子,前面兩個階段可以持續的時間長一些。
  • 雙胞胎媽媽是如何為孩子做英語啟蒙的
    我是一個有一對雙胞胎寶寶的全職媽媽,現在孩子剛滿一歲半,回顧我對孩子的英語啟蒙歷程大概有半年時間了,一直堅信知識能改變命運這個理念的我從孩子還沒出生就了解了一些有關二語學習的資料從那刻起我覺得我不能再等,此時就是最好的時間,那個時候孩子剛過完周歲生日,想以此作為裡程碑的我,就帶著寶寶匆忙地踏上了這條英語啟蒙之路!
  • 沒讀過牛津樹,英語啟蒙是不完整的
    提到最有效的兒童英語分級讀物,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一定是《牛津閱讀樹》(Oxford Reading Tree,下文簡稱「牛津樹」)。,英語啟蒙是不完整的。首先:英語啟蒙,孩子感興趣是重中之重。這套書的主人公是小朋友Biff一家和他們的小狗floppy,看似普通、日常的生活場景,讀來倍感親切,而作者總能在最後的神來之筆惹人哈哈大笑。
  • 聊聊孩子的英語啟蒙
    這自然不能跟一眾雞娃牛蛙們相比,但我們自始就有一個原則,就是不攀比不炫耀,因為我們深知每個孩子的特點和發育情況非常不同,孩子也不應該是父母攀比的手段和炫耀的資本,我們只堅持默默地陪娃成長,其餘就交給時間,靜待花開。為什麼要英語啟蒙?
  • 如何做好孩子的英語啟蒙—去上學
    多聽那如何為孩子創造一個英語環境呢?這就是父母要做的事了 。孩子學習英語,一定是聽力先行,讓孩子多聽,磨耳朵??,最好是父母把時間固定好,比如每天早上磨耳朵10分鐘,中午10分鐘,睡前10分鐘。剛開始一定不能把時間安排得過長,孩子的聽覺注意力不可能堅持那麼長時間,可以從10分鐘開始,後面慢慢調整到15分鐘,20分鐘。
  • 孩子錯過早期英語啟蒙怎麼辦?
    其實,英語啟蒙相對較晚的孩子都會面臨類似的問題。由此可見,很多小學開始學英語的中國孩子並沒有完全錯過關鍵期,仍然可以抓住一部分全腦學習的時機,通過科學的方式實現語言習得。那麼錯過早期英語啟蒙教育的孩子怎樣才能更好地學英語呢?體驗多維度自主學習,培養興趣中國孩子或多或少有關於應試教育不太美好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