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孩子的錯誤,不要再大吼大叫,李玫瑾:應該當做沒看到

2020-08-22 月月媽媽育兒記

文/月月媽媽育兒記

自打孩子降生,父母就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正直的人,但是這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教育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乏耐心,發現孩子犯錯誤了,也只是通過對孩子大喊大叫,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需要改正。

但是,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孩子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尤其父母說的次數多了,還會認為父母大驚小怪,非常囉嗦。

案例

其實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小女孩甜甜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甜甜已經9歲了,已經上了小學三年級,但每次回到家後,根本不寫作業,更別提學習了,不是看看電視,就是打會遊戲,直到快睡覺的時候,才磨磨蹭蹭的拿出作業本開始寫作業,一直寫到深夜才寫完。

這件事讓甜甜的父母非常頭疼,幾乎每天晚上都要上演一次「三人對戰遊戲」,有一次甜甜到了12點還沒有寫完作業,媽媽就走過來忍不住說道:「我哪次沒有跟你說過提前寫作業,先寫完作業再玩兒,那多痛快,你也能早點睡覺,怎麼就不聽呢?」而甜甜絲毫沒有覺得自己有錯誤,反而理直氣壯的說:「你說了那麼多遍,我又不懂。」這時媽媽才反應過來,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目前的孩子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那如何能讓孩子聽明白父母講的道理呢?而著名的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卻提出讓很多人詫異的觀點:孩子要是犯錯了,父母要假裝沒看到。

後來李玫瑾教授才解釋道:其實小孩子犯錯的時候,無論家長再怎麼對她大吼大叫,都是一種強迫的行為。孩子雖然聽不懂父母所講的道理,但是父母的行為卻讓孩子加深了記憶,孩子才會不斷的重複的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針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正確的做法並不是去責怪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錯時,父母就假裝沒有看到,弱化孩子的記憶,等到孩子作出對的行為的時候,再給孩子鼓勵。而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恰恰相反,孩子犯錯的時候,大發雷霆,孩子做對了反而無動於衷。

而當父母遇到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辦?

  • 用易懂的方式和孩子溝通

當父母發現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先不要著急上火,也不要打罵孩子,這不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更會加深孩子的記憶,只能讓孩子重複的犯同樣的錯誤。而父母這時需要的就是冷靜的和孩子溝通,而最重要的是父母溝通的方式,儘量使用一些簡單易懂的語言,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 選擇性忽視孩子的錯誤

其實孩子犯錯誤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想讓孩子規避錯誤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當孩子犯的錯誤沒有那麼嚴重時,家長先別急著指正,而是選擇性的忽視,不要讓孩子強行記住這件事,讓孩子重複犯同樣的錯誤。

  • 傾聽孩子的想法

在一個知名的節目上,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也許你眼中的問題,正是別人的解決辦法,就像甜甜,父母認為拖延寫作業是個問題,但是甜甜卻認為晚一點寫作業是個解決辦法,所以當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是並不能理解的。

  • 孩子做得對時,一定要表揚

很多家長都知道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給予孩子懲罰,但是當孩子做得對時,卻是無動於衷,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與其等孩子犯錯了再站出來批評孩子,不如在一開始孩子作對的時候,表揚孩子加深孩子對正確事情的記憶,這樣孩子才能對正確的事情重複的進行。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怎麼辦?李玫瑾:大吼大叫只是下下策,父母要裝作沒看見
    每次看到孩子犯錯便會大吼大叫。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媽媽和孩子最後兩敗俱傷,兩個人都情緒崩潰。有時候很簡單的一道算術題,莉莉給兒子講了十幾遍,孩子依然會做錯。這種事經歷多了,也導致莉莉的脾氣特別暴躁,每次孩子一做錯,莉莉就對著兒子大吼大叫:這道題都講多少遍了?為什麼還不會?
  • 孩子犯錯怎麼辦?李玫瑾:大吼大叫只是下下策,父母要裝作沒看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不少媽媽總是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每次看到孩子犯錯便會大吼大叫。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媽媽和孩子最後兩敗俱傷,兩個人都情緒崩潰。
  • 李玫瑾直言:孩子犯錯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你可以假裝「看不見」
    李玫瑾直言:孩子犯錯時不要對他大吼大叫,你可以假裝"看不見"!關心兒童成長的家長,一定不會對我國著名兒童成長專家李玫瑾老師感到陌生,她專注於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研究。有一次,在一個網絡節目裡,作家樊登講到了他在訓練狗方面的失敗。有一次,他連續幾個月訓練狗狗在固定的地方小便,但是狗狗們都不聽他的。
  • 李玫瑾:孩子總犯同樣的錯,問題可能出在家長的大吼大叫上
    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很多家長的第一反應都是生氣、憤怒,往往會通過大吼大叫等方式來呵斥孩子。可吼過孩子之後家長會發現,孩子之後還會重複犯同樣的錯,怎麼罰都沒用。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李玫瑾教授早已經給出了解答。
  • 李玫瑾:別再對孩子大吼大叫了,「8字箴言」教你給孩子立規矩
    人一生中總會犯錯,孩子又怎會例外。在孩童時期,父母知道孩子還沒有心智成熟,所以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多選擇溫柔以待,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煩擾父母的事情越來越多,生活的壓力漸漸磨平了父母的稜角與耐心。工作一天疲憊歸家,再遇到無理取鬧的孩子,忍不住對其大吼大叫,企圖通過威嚴來壓抑孩子躁動的心。
  • 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
    導讀: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一犯錯就大吼大叫?李玫瑾教授:錯了,孩子犯錯要裝沒看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孩子犯錯時不要大吼大叫,要假裝「看不見」
    孩子身心成長的過程,我們可以看作是不斷犯錯誤又不斷改正的過程。也就是說,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犯錯。所以說,當家長看到孩子犯錯的時候,並沒有看到這是孩子成長的機會,錯失良機,就會影響到孩子的成長。而有的家長,反而在孩子犯錯後大吼大叫,不僅氣壞了自己,還會對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 滾出去,我不要你了!| 深析大吼大叫,做《不吼不叫》的父母
    孩子如果長期遭到吼叫,會形成對自我、對世界的扭曲感受,而且還會給孩子投下長期陰影,讓孩子在青春期的時候狀況百出。而身為父母,在對孩子大吼大叫之後,看到孩子一言不發、精神渙散抑或滿懷怨氣的時候,也會陷入羞愧、難堪,甚至絕望之中。
  • 李玫瑾:對孩子大吼大叫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可用這3種補救方法
    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育並不是一門簡單的科學,很多問題光靠吼是解決不了的,對孩子大吼大叫只會導致他變得內向、膽小,甚至會深刻地影響孩子的這4點:1、影響孩子智力父母吼叫只會令孩子產生恐懼緊張的情緒,這種情緒會讓孩子思維變的遲緩,大腦一片空白,邏輯和理智基本上為零,無論是孩子的組織能力、演講演說能力,還是團隊合作能力都會因為這個原因遜色於他人。
  • 大吼大叫」使親子關係更僵化
    有的家長經常對犯了錯的孩子大吼大叫,脾氣倔的孩子當時就會和家長頂嘴,以示自己對這種教育方式的不滿,而性格內向的孩子當時不敢說什麼,但心裡卻想,「媽媽(爸爸)真討厭!&34;的一聲響。聞聲而來的爸爸媽媽衝進廚房,看到女兒雲朵呆呆地愣在原地,緊張地看著地上的碎碗片。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家長對孩子大吼大叫,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傷害 1、影響大腦發育美國哈佛大學的泰徹教授從2009年起,連續10年間對那些經常遭受父母大吼大叫的青少年進行跟蹤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青少年的大腦發育都出現了異常。大腦中負責語言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區域連接減少,而負責記憶力和理解能力的區域也出現萎縮,並且智商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 孩子淘氣時,家長千萬別大吼大叫,孩子太「受傷」了
    好奇和探索是小孩子的天性,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會經常做出各種淘氣的行為。家長們看在眼裡就難免怒火中燒,很難保持平和的情緒,所以對孩子大吼大叫也成了家常便飯。有些孩子漸漸在父母的吼叫聲中變得膽小、內向,而有些孩子則變得叛逆,不但對父母的話熟視無睹,還會跟父母對著幹。
  • 大吼大叫的父母,毀的卻是孩子!3招教你如何控制情緒
    每次叫孩子做什麼事情,一開始語氣還算溫和,但叫了兩次沒反應後,小麗但火山就感覺要隨時爆發似的,控制不住地總想吼孩子,而孩子這個階段又有點叛逆,不怎麼聽話,吃飯不認真吃,睡覺不好好睡,越忙的時候孩子越搗亂......
  • 孩子一犯錯大吼大叫就管用?李玫瑾直言:其實錯了,要假裝看不見
    文/小朵朵說育兒每個人都會犯錯,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犯錯誤的次數越來越少,方式也會有所不同,每個家長也都很頭疼,面對孩子犯錯,家長總是忍不住自己的怒火,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一般情況下孩子都會害怕,但是還有的會跟家長反著來,明知道是錯的還要繼續犯,那麼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究竟該怎麼教育呢?
  • 李玫瑾教授:忽視孩子這些錯誤,是失敗的家長,影響孩子的一生
    很多家長和孩子長時間相處時,往往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點,看到都是缺點,而這樣的家長絕不在少數,抱怨孩子身上的缺點,已經成為他們和孩子交流的主旋律。歲月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雖然錯誤不斷,從側面也預示著孩子有著無限的進步空間。但是生活中大多數家長會刻意忽視孩子身上的缺點,選擇視而不見,認為孩子還小,長大後自然會改正。
  • 經常衝孩子大吼大叫,其實是沒有解決兩件事
    有研究表明,90%的家庭都曾經都對孩子大吼大叫過,這說明無論我們有多麼高的知識水平,多麼好的工作,和收入,在孩子面前我們都不止一次犯過錯,失去理智。育兒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留下一些傷痕,有時不是我們刻意要去傷害孩子,是因為壞情緒戰勝了理智,在衝動的情況下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又特別後悔自責,然後又加倍的對孩子好,來補償對孩子的傷害。更要命的是,這種暴力行為,周而復始的不斷循環。憤怒---吼叫---自責---討好。
  •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從繪本角度讓家長理解「低聲教育」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因為孩子不聽話發脾氣,甚至有時候脾氣一上來沒控制住,就對孩子大吼大叫。事後回想起來的時候覺得自己太衝動了,但是又拉不下臉來和孩子道歉。《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這本繪本就講述了媽媽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傷害有多大,讓我們對大吼大叫有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理解"低聲教育"是多麼必要的。
  • 孩子犯錯別再大吼大叫,試試斯託夫人的「自然法則」,很管用
    ,再加上孩子不聽話徹底點燃了導火索,父母才會對孩子吼叫。於是她學會了跟孩子做朋友,她不再去糾結孩子在彈琴時的一些小錯誤而是靜靜的作為孩子的聆聽者。1、控制自己的情緒前段時間我的朋友就跟我說,他在哄完孩子之後感到特別後悔,覺得自己不應該對孩子那麼兇,當時我就表示疑惑,為什麼不控制一下自己的脾氣呢?明知道吼完之後會後悔,卻還要吼孩子,難道我們真的要做被情緒控制的媽媽嗎?
  • 找到對孩子大吼大叫的原因,還孩子以溫柔
    可是膩歪兩天之後,就開始相見生厭,一有不和,我媽就對我輕則訓斥,重則大吼大叫。我都這麼大了,她還是如此,她有一句經典的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裡:我生了你,還不能夠罵你嗎?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會火冒三丈,現在回家的欲望也越來越低了。作為一個從小被吼到大的孩子,我受到了深深地傷害,內心也充滿了疑惑,難道我媽媽真的不愛我嗎?我也不想這樣的事情再發生在我養育下一代的身上。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影響孩子的一生,這種教育方式不建議採取
    淘氣貪玩是孩子的天性,可是很多父母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都會採取打罵式的教育,吼叫教育。孩子只要稍微的一淘氣或者是不聽話,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雖然人們都知道對孩子打罵,大吼大叫是不對的,可是面對孩子的淘氣不聽話,有些家長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很多的家長也認為這樣的教育方式更為直接可以讓孩子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防止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