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月媽媽育兒記
自打孩子降生,父母就希望孩子能成為一個優秀正直的人,但是這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尤其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的教育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缺乏耐心,發現孩子犯錯誤了,也只是通過對孩子大喊大叫,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需要改正。
但是,這樣的做法,不僅讓孩子沒有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會重複犯同樣的錯誤,尤其父母說的次數多了,還會認為父母大驚小怪,非常囉嗦。
其實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小女孩甜甜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甜甜已經9歲了,已經上了小學三年級,但每次回到家後,根本不寫作業,更別提學習了,不是看看電視,就是打會遊戲,直到快睡覺的時候,才磨磨蹭蹭的拿出作業本開始寫作業,一直寫到深夜才寫完。
這件事讓甜甜的父母非常頭疼,幾乎每天晚上都要上演一次「三人對戰遊戲」,有一次甜甜到了12點還沒有寫完作業,媽媽就走過來忍不住說道:「我哪次沒有跟你說過提前寫作業,先寫完作業再玩兒,那多痛快,你也能早點睡覺,怎麼就不聽呢?」而甜甜絲毫沒有覺得自己有錯誤,反而理直氣壯的說:「你說了那麼多遍,我又不懂。」這時媽媽才反應過來,並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目前的孩子並不明白這個道理。
那如何能讓孩子聽明白父母講的道理呢?而著名的心理專家李玫瑾教授卻提出讓很多人詫異的觀點:孩子要是犯錯了,父母要假裝沒看到。
後來李玫瑾教授才解釋道:其實小孩子犯錯的時候,無論家長再怎麼對她大吼大叫,都是一種強迫的行為。孩子雖然聽不懂父母所講的道理,但是父母的行為卻讓孩子加深了記憶,孩子才會不斷的重複的犯同樣的錯誤。
所以針對年齡較小的孩子,父母正確的做法並不是去責怪孩子,而是在孩子犯錯時,父母就假裝沒有看到,弱化孩子的記憶,等到孩子作出對的行為的時候,再給孩子鼓勵。而很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恰恰相反,孩子犯錯的時候,大發雷霆,孩子做對了反而無動於衷。
當父母發現孩子犯錯的時候,首先要做的就是冷靜下來,先不要著急上火,也不要打罵孩子,這不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更會加深孩子的記憶,只能讓孩子重複的犯同樣的錯誤。而父母這時需要的就是冷靜的和孩子溝通,而最重要的是父母溝通的方式,儘量使用一些簡單易懂的語言,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
其實孩子犯錯誤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但是想讓孩子規避錯誤最重要的就是父母的教育方式,當孩子犯的錯誤沒有那麼嚴重時,家長先別急著指正,而是選擇性的忽視,不要讓孩子強行記住這件事,讓孩子重複犯同樣的錯誤。
在一個知名的節目上,提到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說法:也許你眼中的問題,正是別人的解決辦法,就像甜甜,父母認為拖延寫作業是個問題,但是甜甜卻認為晚一點寫作業是個解決辦法,所以當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孩子是並不能理解的。
很多家長都知道在孩子犯錯的時候,要給予孩子懲罰,但是當孩子做得對時,卻是無動於衷,這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與其等孩子犯錯了再站出來批評孩子,不如在一開始孩子作對的時候,表揚孩子加深孩子對正確事情的記憶,這樣孩子才能對正確的事情重複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