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成長,就要允許孩子犯錯
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很多父母便暗暗下決心要給孩子所有的愛和溫柔。
但是隨著孩子一點點長大,孩子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後,不少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也越來越失控。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有不少媽媽總是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每次看到孩子犯錯便會大吼大叫。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媽媽和孩子最後兩敗俱傷,兩個人都情緒崩潰。
莉莉有個5歲的兒子,每次輔導孩子的時候,莉莉都覺得血壓飆升,心跳加速。
有很多時候莉莉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和老公智商都不低,卻會生下一個這麼笨的兒子。
有時候很簡單的一道算術題,莉莉給兒子講了十幾遍,孩子依然會做錯。
這種事經歷多了,也導致莉莉的脾氣特別暴躁,每次孩子一做錯,莉莉就對著兒子大吼大叫:這道題都講多少遍了?為什麼還不會?
孩子犯錯,父母大吼大叫真的有作用嗎?
多數父母都做錯了。
美國心理學家經過科學實驗表明:父母與孩子溝通時,情緒越激動,分貝越高,孩子能獲取的信息反而會越來越少。
也就是說,孩子完全沉浸在父母傳遞的不良情緒裡,根本沒有心思去提煉父母說的重點。
那麼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節目中,表示:孩子犯錯,父母大吼大叫只是下下策,父母應該裝作沒看見。
為什麼父母要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
李玫瑾教授後續又科普道:這是因為心理學中有個名詞叫: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其實就是父母對一件事的反應會影響到孩子對這件事的看法。
當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處理一件事,不理解父母的意思時,孩子便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做出同樣的回應。
也就是說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如果不告訴孩子應該怎麼做,總是急著發洩自己的情緒的話,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對父母大發雷霆,來發洩自己的不滿。
所以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能激烈地與孩子對峙,急著發洩自己的不滿,以免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孩子犯錯父母怎樣處理才正確?
:錯誤行為淡化處理
李玫瑾教授指出,孩子錯誤的行為,父母要淡化處理,孩子犯小錯的時候,父母可以適當忽視孩子的錯誤,維護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可以找時機旁敲側擊地教育孩子。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事,其實孩子是最懂得察言觀色的一類人。
孩子之所以會做一些幼稚行為,是因為孩子不懂的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只要父母適當點撥孩子一下,孩子就可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簡明扼要地告訴孩子錯在哪?該怎麼做?
孩子犯錯,父母直接簡明扼要地告訴孩子哪裡做錯了,應該怎麼做。
尤其是在教育小孩子的時候,小孩子理解能力差,心理素質也不好,父母一發火孩子可能就慌了。
有時候孩子根本就理解不了父母說的大道理,也不懂父母為什麼會這麼生氣,因此,父母教育小孩子就應該簡明一些。
: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作為父母都相信眼見為實,但是很多事情不聯繫前因後果的話很難找出真相,所以父母一定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有很多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完全不給孩子張口解釋的機會,直接給孩子貼上了「壞孩子」的標籤。這種行為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會產生很多後遺症。
父母只有允許孩子犯錯,孩子才能有成長的機會
:對於孩子而言,犯錯帶來的教訓更深刻
比起成功,犯錯給孩子帶來的教訓更加讓人深刻一些,有很多人都記得童年時父母教訓自己的場景。
這也是因為孩子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因此父母一定要允許孩子犯錯。
:孩子犯錯,父母要找自己的原因
孩子做出錯事,父母也不可能完全沒有責任,父母作為孩子的監管人,本身就應該監管好孩子的行為,對孩子做個好的示範。
:孩子犯錯,父母一定要捨得罰
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不捨得對孩子做出懲戒,父母總是包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認為這是父母在默認自己的行為,因此不但會不知悔改,而且還會繼續再犯。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家孩子犯錯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