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每一個獨特的童年,都是一段關於生命成長的啟示

2020-12-16 小愛和小頓

兒童是我們發送給一個我們所看不見的時代的活生生的信息。—— 尼爾·波茲曼

當我讀完這本《童年》時,一邊輕輕地合上書頁,一邊陷入到沉思之中……

法國兒童文學巨匠瑪麗和克勞德夫婦攜手出版的兒童故事書《童年》,用56個如此不同的人的童年往事,講述著他們生命中的那些重要時刻,人生的豐富與參差多態。

這56個來自不同時代不同世界的人當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思想家、科學家、文學家,比如孔子、愛因斯坦、居裡夫人、安徒生、巴爾扎克等;有東西方世界傳奇的神話人物,比如聖誕老人、印度神象孩伽內什、佛陀釋迦摩尼、希臘神話人物大力士赫拉克勒斯等;還有一些是湮沒在歷史當中默默無名的普通人。

不過,「他們所有人,都曾以真實或傳奇的方式,或大或小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童年》這本書的特點

這本《童年》記述了如此不同的童年故事,有幸福的,有不幸的;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有生活貧困努力抗爭的…… 他(她)們是如此的不同,以至於每讀完一則故事,都要沉澱一下,儘可能地去想像和體味故事裡主人公的童年時刻和相對於成長的意義。

這本書在結構設計上,很有特點。每一個人物的故事都只是佔用兩頁,一頁是文字,一頁是插圖。不論是傳奇性人物,還是不為人知的普通人,都是如此,不會因為人物的不同而有失偏頗。在文字頁上,大篇幅講述的是童年經歷,而長大後的故事則用較小的字號和篇幅來講述。

書中用以描述故事的文字簡練而克制,強對應的插圖生動且有趣,看得出來,兩位作者是花了許多心思進行設計和創作的。

作者的敘事視角採用的是外視角(外聚焦)的方式,冷靜且克制地講述人物故事,不介入人物的內心情感和思想意識,不夾雜敘述者的個人觀感和評價,僅僅描述主人公身上發生的一些事件和當時場景。這樣的方式,其實給了讀者非常大的感受和聯想的空間;也正是因為如此,閱讀後的感受、體味和思考,變得更加微妙和豐富。

作者在選擇人物時,看似漫不經心,實際上頗為用心。不單是不同的時代的人物,也有著不同地域、不同領域的人物,它所關注的範圍和採用的標準,並非以當下的價值標準來收錄的,例如財富、成就、權力、精英等。作者只是想呈現出多姿多態的人生故事,讓讀者自行去品讀和思索,追尋其中的影響與意義,我們更需要關注的是人物本身,而不是後天賦予的社會身份

至於價值判斷和人生導向,是屬於每一個個體需要自己去追索的問題:我的童年是怎樣的?還記得童年時的夢想嗎?童年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童年是什麼?

童年對孩子來說是他們的全部,而對成年人來說,童年是他們人生中最柔軟的部分。—— 《童年》

冰心女士說,童年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

蕭伯納說,童年時代是生命在不斷再生過程中的一個階段,人類就是在這種不斷的再生過程中永遠生存下去的

張愛玲說,童年的一天一天,溫暖而遲緩,正像老棉鞋裡面,粉紅絨裡子上曬著的陽光

巴爾扎克說,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朦朦朧朧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欲望

……

如果我們去探尋童年所包含的意義和價值,越往深處走,越是覺察出每一個童年的意義都具有獨特性,也就是說每一個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而正是這種獨特個體匯聚而成的多樣性,我們很難得出一個完全一致的定義,正像「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我相信,每一個人心中都有屬於自己的對於童年的概念和回憶。

是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們正是經由童年時光,一步步地走向青年,走向成年——走出屬於我們自身的成長的步伐

在我們奮不顧身地向前行的時候,或許在某個時刻停駐腳步,回首身後一串串行之彌遠的腳印,回憶起曾經的那個閃耀著珍珠光芒的童年時刻,你是否懷念著某個感動的時刻?是否在內心世界裡找到最初的那個童年夢想?是否在那純粹的時光裡遇見單純的自己,與之攜起手歡暢地笑著跳著?

童年,到底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關於童年和成長,其實我們所知甚少

心靈決定了命運。 —— 希羅多德

從孩子身上,從不同人物的童年故事裡,我們得以重新窺探童年的秘密:童年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它自由的吸收著外界的能量,從而激發和促進自我的成長與發展

蒙臺梭利說過,兒童在生活中通過與周圍環境的交流,會產生一種心靈的化學變化(有吸引力的心靈),也因此建立起了自己的精神世界。成長就是一個持續再生的過程

她在《童年的秘密》一書裡指出,童年是一個成年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為人的形成就是在童年早期完成的。在童年時期,兒童通過自己的努力形成自己的個性,在這種意義上說,兒童是他自己的創造者

我們來看巴爾扎克,19世紀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被認為是法國最好的作家。他的童年與家人和家庭生活是極其疏離的。一出生就母親送到奶媽家,之後4歲時又轉給了管家。7歲送去了一家教會學校,之後7年時光一直待在學校,甚至從沒出過校門。而他的母親只來看過他兩次。

然而這樣槽糕的經歷卻一直持續著,書裡寫到:

他在學校經常吃不飽,睡不好,還總受懲罰、監禁和打罵。於是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以封閉自己來反抗學校。他成績很差,校長認為他是一個懶惰的壞學生,既不好好學習,也不遵守校規……他最終被學校開除了,當時他才14歲。巴爾扎克體弱多病,瘦的像釘子一樣。之後,母親又把他送去巴黎的另一所寄宿學校。

讀完,深深地感覺到巴爾扎克的整個童年是不幸的。儘管他的家庭是一個中產者家庭,但因為母親的冷漠,從小缺乏母愛,缺乏家人的親情和關愛,用他自己的話來說:「這是任何人命運中所不曾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這種經歷造成他與母親的關係緊張,一生都沒有得到釋懷。

但他的文學成就之高,創作之豐,讓人嘆為觀止。他一生中寫了91部小說,塑造了2472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將所有作品打通,合稱《人間喜劇》;他拓展了小說的藝術空間,拓寬了文學題材,讓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引入到了小說裡,所以被後人稱為法國現代小說之父。

他的童年與寫作之間是否有關聯呢?書裡有一段記載了:

後來,巴爾扎克遇到了一位數學老師,他允許這個小男孩到圖書館去借書。於是巴爾扎克像瘋了一樣開始大量閱讀,同時也開始動筆寫作。

這一小段像插曲一樣的童年經歷,卻給他埋下了文學創作的種子。人類因此產生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

這位自詡為文學界的拿破崙(「拿破崙沒有用劍完成的事,我要用筆來完成」),後來曾說:一個人要偉大,不能不付代價。天才的作品是用眼淚灌溉的。凡具有生命的東西,同一切生物一樣有它多災多病的童年

我們用後知者的視角再讀這段話,是不是更覺得意味深長,更加悲天憫人

阿德勒在其《兒童的人格形成及培養》中說,人的成長有其本質性特點,就是人的心理和精神總在不停歇地追求,並帶著自身強烈的目的。兒童自出生以來,便在努力抗爭中日漸長大,其目的是使自己變得更強大、更完善,以及更為優秀,儘管他們並非有意識地要這麼做,可目標就擺在那裡,時刻在他們的心中

這部書記錄下的坎坷童年其實不少,細心的讀者一定也會發現,同樣在14歲的時候被學校開除的,還有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他的童年是孤僻和失落的。而一直陪伴他童年的,為他打開另一扇窗的卻是書籍,許多數學、科學與哲學的書籍,正是這些給了他無盡的好奇心和自由的想像力。最終他成了一位"智慧與自由的象徵"。

每一個人的童年是獨一無二的,童年的故事是講述不盡的。對於童年的秘密,也許難以窺其一般,不過我們可以試著去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童年,把兒童的世界還給孩子

寫在結尾:

每個兒童就是一個完整的世界。 —— 蘇霍姆林斯基

當我們掩卷沉思時,是否會感覺到有許多細微的感知似乎一直存在於腦海裡,它將我們的過去與現在相連接,就像一棵不斷成長的生命之樹。也許正是這童年有機的連接,才構成一棵樹如今的樣貌。

《童年》這本很單純讀物,既像是寫給兒童的,有好似是寫給成年人的。作者在講述這些童年故事的背後,有其深遠的立意:它讓我們從這些不同的人物身上,察覺到人一生當中的那些珍貴時刻,試著去喚醒自我的內心,保持那顆單純的善良的心

我們成年讀者可以從中讀出自己童年的樣子,從而回溯過往,去追尋每一個童真的夢想;而相對於兒童來說,讀這本書可以讓他們認識到生活的多樣性,讓孩子看到成長的意義

相關焦點

  • 《童年》:每一個獨特的童年,都是一段關於生命成長的啟示
    ,有幸福的,有不幸的;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有生活貧困努力抗爭的…… 他(她)們是如此的不同,以至於每讀完一則故事,都要沉澱一下,儘可能地去想像和體味故事裡主人公的童年時刻和相對於成長的意義。至於價值判斷和人生導向,是屬於每一個個體需要自己去追索的問題:我的童年是怎樣的?還記得童年時的夢想嗎?童年給我們留下了什麼?
  • 童年的所有 都將成為生命的底色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當代著名兒童作家曹文軒說:「一個人永遠也走不出自己的童年。」是的,童年的那些愉悅抑或是慘痛的經歷和體驗都將浸入我們每一個人的骨髓裡,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可以說如影隨形地影響著我們的一生。所以,為人父母的我們應該努力為孩子塗抹生命裡最美的底色,攜手孩子經歷他們陽光、快樂、健康的童年時光,讓美好的童年記憶為他們的一生助力。
  • 《童年》:童年是人生的樹根,童年環境對於孩子的影響
    童年似乎代表著天真浪漫,言語無忌,不為人生中的柴米油鹽所擾,無憂無慮,讓長大後的我們心之嚮往。兒童作家冰心也曾說過:「說到童年,總有人心之嚮往,即使他本身沒有那麼快樂,但是依然會覺得那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刻,人的一生中,關於童年的印象有許多許多,也在當時形成了很多習慣,都深深的刻在了靈魂之上,影響著一個人的氣質,影響著人的一生」。
  • 《童年》:童年從未消失,童年留下的足跡不僅是回憶,還有成長
    成長中的挫折《童年》這本書中其實很多人的幼時經歷都談不上至少於自己而言,他們在逆境中向上,不負自己的生命綻放了還算耀眼的光,這是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做的,逆境讓他們堅強,雖然不是必要條件,但讓孩子們認識到生活中的逆境,內心才能更強大,也更有勇氣在現實中面對困難和挑戰。
  • 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樣
    畢竟,誰沒有擁有過童年呢?童年,是瀰漫著汽水味的夏天;是放學後最期待的動畫片;是小夥伴們最愛玩的遊戲;是不想長大的單純願望。每一代人都有各自的時代印記和追求。這些童年回憶,你有同款嗎?張樂平在後來幾十年中創作了大量的三毛作品集, 30年代頑皮的三毛,40年代從軍和流浪的三毛,以及後來獲得新生的三毛,每一個形象都深深打動了幾代中國人。我們還認識了很多日本和美國的好朋友,機器貓、一休哥、米老鼠和唐老鴨……首先有請《貓和老鼠》閃亮登場。機智的傑瑞和笨笨的湯姆相愛相殺,就是多少人記憶中美好童年時光的代表了。
  • Vicky Zhang:回歸童年閱讀成長
    原標題:Vicky Zhang:回歸童年閱讀成長   生命是一條只能行走一次的路,但路旁的野花和曾經指點過方向的星鬥卻可以永存在記憶深處。的確,今天都是我們生命中最年輕的一天,在面對明天的時候,那些豐滿的人身閱歷都是我們的財富。
  • 豆瓣8.7《泥之河》:孩童視角的快樂童年,隱藏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關於這部經典影片,很多朋友是從故事本身以及情緒角度解讀,我換種方式,結合電影情節、導演的電影編排手法和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進一步解讀他通過電影藝術傳達出的對命運的思考。在文章第三部分,我會結合對電影的理解,分享兩點現實思考與啟示。
  • 童年零食大集合!每一個都是滿滿的回憶,全吃過的就暴露年齡了!
    童年零食大集合!每一個都是滿滿的回憶,全吃過的就暴露年齡了!零食這款美食,可以說是老少皆宜,只要好吃,幾乎沒有人不喜歡吃的。而且很多零食物美價廉,可以說是休閒時刻的必備美食。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回憶一下關於80後90後那些欲罷不能的小零食吧。小編記憶中最深刻的一種:西瓜泡泡糖當初的小商鋪裡面,有一個大的塑料罐子裡面裝著滿滿一罐子的西瓜泡泡糖,價格是一毛錢一顆,有的地方可能是一毛錢兩顆。
  • 《童年》56個孩子的故事:童年的紙飛機,最終會飛回到你的手裡
    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在散文集《我的童年》中寫道:「提到童年,總使人有些嚮往,不論童年生活是快樂,是悲哀,人們總覺得都是生命中最深刻的一段;有許多印象,許多習慣,深固的刻劃在他的人格及氣質上,而影響他的一生。」
  • 童年是一段美麗的傳說 ——讀《紅色羊齒草的故鄉》
    童年應該怎樣過?美國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威爾遜·羅爾斯在《紅色羊齒草的故鄉》中說:「我想,幾乎每個男孩一生中都飽嘗過美妙愛戀帶來的酸楚滋味。我說的不是男孩對住在馬路盡頭那個漂亮女孩的痴迷,而是對小狗的真摯喜愛。」其實不論是那漂亮的女孩,還是那可愛的小狗,抑或是其它的事物,童年都應該有這樣一段美妙的愛戀。
  • 成長中的歌聲——羅大佑之《童年》
    羅大佑的《童年》是我們的在成長曆程中,伴隨著我們逐漸長大印象最深刻的兒歌之一,她就象似兒時的好夥伴,永遠停留在我的記憶深處,她時常在某個夜深人靜的時候又在我的耳邊想起,使我不知不覺又回到了那快樂的童年時光中。
  • 徐慧莉兒童文學作家:童年的杜鵑花
    家鄉的山水——蛇山、投子山、龍眠山、境主廟、紫來橋、龍眠河,伴隨著作者成長,成為作者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作品中很多關於桐城的民間傳說故事,以父子口耳相傳的方式流傳下來,已經化為桐城人的文化血液。一部《杜鵑花開》寫的是作者個人的童年過往,卻濃縮了千年桐城的歷史文化。父母講述的投子寺、境主廟、紫來橋、龍眠河的傳說故事,那種濃濃的家國情懷便深深浸潤到作者幼小的心靈裡,在今後的人生歲月裡,發芽開花。
  • 完整的童年主要包括哪些因素?你的孩子童年完整嗎?
    孩子的童年有多重要,相信每一個長大了的人都深有體會,十有八九的人都會懷念那早已逝去的童年時光。如果非要用一些文字來描繪童年的話,我覺得童年就像一幅豐富多彩的油畫,不僅顏色豔麗多彩,畫面更是鮮活豐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而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
  • 《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引深思:孩子童年傷口,要用一生治癒
    近來有一部公益短片很有名,這部公益短片叫《每一個孩子都值得被愛》,這在部短片中,有一個小女孩從小就生長在家庭暴力之中,她的爸爸常年酗酒,喝醉了之後,就會打罵媽媽。有一次,媽媽給她買了一條漂亮的裙子,被爸爸發現後,媽媽被爸爸打得很慘,她想上前阻攔,卻也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頓,她只好哭著跑出了家門,她的爸爸在後面追趕著要打她。
  • 每一個成年人背後,都隱藏著一個孩子——《童年之謎》書評
    《童年之謎》這本書,是非常專業的心理學讀本,值得每一個心理學工作者(尤其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工作者)精讀、細讀,但是,對於非專業人士而言,內容過於晦澀難懂。正如作者本人在書中所說:《童年之謎》是我的理論創新與臨床實踐的結晶。這本書有助于澄清個體早期的心理經驗,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嬰兒的正常或病理發展路徑的演化。它還關注童年體驗如何在成年、伴侶和父母身份中得到體現。
  • 《童年之謎》:每個孩子長大後的性格缺陷都是童年的傷害造成
    因為孩子的心靈比成人的心靈更加秘密,兒童的心靈是纖塵不染的,而被生活所磨鍊出來的成長,心靈深處卻顯然存在著這種纖塵的汙痕。每一個孩子一出生的時候都是天使般的純淨他所接受的和感知的點點滴滴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的成長中和他的性格形成中。雨果說過,不嚴肅認真的教育,有許多隱患,父母使自己的子女享福太早的,是極不聰明的!每一個孩子什麼時候開花,什麼時候結果,什麼時候明白,什麼時候覺醒,都有自己的規律,我們作為家長的,不能由著自己的性情,去影響他們的發展。每一位做父母的也不能由著自己的父愛母愛去波濤洶湧,勢不可擋地隨意、任意的愛。
  • 一個美好的童年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蘇霍姆林斯基說:「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時期,這不是對未來生活的準備時期,而是真正的、燦爛的、獨特的、不可重現的一種生活」。對於人的一生來說,不管是性格的養成,審美的形成,還是品德的塑造,童年都是很重要的一個時期,童年時期潛意識的滲入,對孩子最終的成長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 六年級的作文:成長,伴七彩童年
    童年,像一首悠揚的歌,她慢慢的飄進我的心裡; 童年,像一幅五彩的畫描述著我的喜怒哀樂;童年,像一輪太陽,照亮我的心田,給我溫暖……成長路上的每一個回憶,都是一筆財富,每一次進步都承載了童年的美好記憶。一些不好的事情浮現在腦子裡,比如陌生人來敲門,煤氣洩漏,入室搶劫……總之,新聞裡說的那些可怕的事情,都浮現的腦海裡。後來我為了克服內心的恐懼,我逼迫自己冷靜,逼迫自己勇敢些。我開始認真地寫暑假作業,累了就在陽臺邊休息一會兒。寫完自己要求的作業,我還看了會電視。就這樣不知不覺到了中午,我的肚子也開始唱起空城計來。
  • 《童年》:來過在過,當得起獨一無二;走過歷過,配得上別具一格
    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童年都佔據著不可低估的地位,不僅是因為它美好。它的不可取代與獨一無二,更是我們窮極一生所願不斷回憶的獨特剪影。帶著兩歲半的寶寶,在書店書架上一眼看到這本叫做《童年》的書,關於寶寶的一切瞬間浮上心頭,關於自己逝去且久遠的童年回憶,也仿佛從塵封歲月舊塵中解離出來,一點點鮮活起來。
  • 《冬陽·童年·駱駝隊》文本解讀與教學構想
    讀者有沒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結尾,裡面的主角都是離我而去,一直到最後的一篇《爸爸的花兒落了》,親愛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結束了。」(《城南舊事》代序)「收集在這裡的幾篇故事,是有連貫性的,讀者們別問我哪是真是假, 我只要讀者分享我一點緬懷童年的心情。每個人的童年不都是這樣的愚駿 而神聖嗎?」(《城南舊事》代序)「可是,我是多麼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