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工傷認定程序 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2021-01-11 中國法院網

2017-07-20 15:11:28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羅登亮 吳志洪 張洪亮

  【背景】

  工傷認定是行政機關依申請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是我國工傷認定法律程序的第一道環節,對於勞動者及用工單位都有重要意義。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認定工傷是勞動者或其近親屬能夠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關鍵因素,對於勞動者權益保障十分重要。行政機關嚴格依法認定工傷是用人單位是否承擔工傷責任的關鍵因素。合法合理的工傷認定對於用人單位心甘情願地承擔工傷責任,並及時發現、調整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至關重要。但是,近年來,行政機關受理的工傷認定案件不斷增加、工傷情節複雜性不斷增加,部分行政機關並未嚴格依照《工傷認定辦法》等法律法規,堅持正當程序,秉持證據充分,影響了工傷認定的合法性及公信力。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為促進依法處理工傷認定,從源頭上減少相關行政爭議,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向成都市新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出司法建議。

  【建議】

  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司法建議書

  雙法建〔2016〕4號

  成都市新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本院在審理廉江市建築工程總公司成都分公司訴你單位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管理一案的過程中,發現你單位作出的《認定工傷決定書》[編號:(2015)09—354號],存在認定工傷的主要證據不足、法律文書送達不符合法律規定等問題。為更好地促進依法行政工作,現提出以下司法建議:

  一、堅持程序正當原則

  行政機關在執法過程中,應嚴格遵守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工傷認定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 「《工傷認定決定書》和《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的送達參照民事法律有關送達的規定執行」,民事訴訟法規定 「送達訴訟文書,應當直接送交受送達人……」 「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節規定的其他方式無法送達的,公告送達……」,當事人的經營場所及經營項目所在地的地址明確時,《工傷認定決定書》應當優先適用直接送達,如直接送達不能時,應依照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送達,如留置送達、郵寄送達、公告送達等。你單位向當事人送達《工傷認定申請告知書》《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等相關法律文書時,也應遵照上述規定辦理。

  二、行政行為應做到主要證據充分

  根據《工傷認定辦法》第九條「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後,可以根據需要對申請人提供的證據進行調查核實」的規定,你單位僅憑當事人的陳述,在無其他相關證據證明,又未調查核實的情況下,認定第三人的住所地,繼而認定第三人行駛路途系 「上班途中」,屬於主要證據不足,符合行政訴訟法第七十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一)主要證據不足的」情形。《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的事實,應堅持主要證據充分原則。

  三、加強行政訴訟應訴工作

  行政機關的行政訴訟應訴工作,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行政機關應當履行的法定義務。行政訴訟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被訴行政機關負責人應當出庭應訴。不能出庭的,應當委託行政機關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你單位負責人不能出庭,已委託了相應的工作人員出庭,但還應加強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工作,進一步提升應訴能力,強化行政訴訟應訴工作。

  四、加強與法院的工作銜接

  行政機關代表政府形象,應本著對國家、對行政相對人認真、負責的精神,力爭從源頭上解決爭議,貴局應加強與法院溝通、銜接,促進行政爭議的實質解決,維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以上建議請研究處理,並儘快將處理結果函告本院。

  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 

  二○一六年七月十三日 

  【效果】

  司法建議書發出後,新都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高度重視,認真總結,仔細查找行政行為中存在的不嚴密、不規範問題,並制定了完備的整改措施。

  一、將程序正當作為行政機關行政行為的基本要求。嚴格按照民事訴訟法等相關法律規定及貴院的建議,認真履行送達告知程序。一是增加了硬體投入,配備2臺警用執法記錄儀。二是完善了案例分析制度。確立了由局分管領導,作出行政行為的業務科室負責人及辦案人員、法規科相關人員參加的工傷業務每周研討會制度。三是完善送達程序。在下一步的工傷送達過程中,將優先採用直接送達,攝像、拍照固定證據,如直接送達不能時,採取留置送達,並要求第三方見證;慎用郵寄送達和公告送達。

  二、行政行為的作出,必須做到主要證據充分。針對目前未參保、個人申請案件敗訴風險加大的實際,我們每周三下午召開案件分析研討會,對所有受理的案件進行一次集中審查,提前研判。針對上下班出現的工傷案件,特別要做好「三要素」的調查。第一是居住地到工作地的調查;第二是合理時間的調查;第三是合理路線及其他相關證據的調查。

  三、落實行政負責人出庭要求。行政首長出庭,體現的是行政機關對法律的尊重,也是依法行政的要求。我局的行政案件,主要是工傷認定類,工作職能是受市人社局委託行使,訴訟是受市人社局局長委託代為應訴。我們將落實負責人應當出庭的法律規定。主要負責人確因工作原因不能出庭應訴的,由分管領導或其他領導出庭應訴。我局下屬的二級局如發生行政訴訟,要求其法人必須出庭。此外,我局還成立了由法學專業人員組成的涉法應訴工作組,負責全局涉法應訴工作的指導。

  四、加強與法院的工作銜接。行政機關代表政府形象,本著對國家、對行政相對人認真、負責的精神,我局將做到力爭從源頭上解決問題,加強與法院的溝通、銜接,對可能案外調解解決的案件,提前與法院溝通、銜接,以求達成調解,從實質上解決糾紛,維護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法院)

相關焦點

  • 「工傷認定及賠償」的實踐操作
    一、職業病得到工傷賠償必經的程序:1、普通的工傷經歷10個程序,依次為:工傷認定、行政複議、行政訴訟、勞動的鑑定、初次鑑定再次鑑定、勞動仲裁、一審、二審、法院強制執行等;2、職業病在普通的工傷處理,理論上又多了三個程序:A:職業病診斷;B:工傷認定;C:對職業病診斷不服的,由市級的醫學會做出職業病鑑定;對市級醫學會做出的職業病鑑定不服的,由省級的醫學會做出職業病鑑定。
  • 勞動者要學會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我國勞動者享有哪些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三條規定,我國所有勞動者有以下合法的權益。勞動者有平等就業的權力勞動者有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用人單位應按月及時以貨幣形式向勞動者本人足額支付工資,勞動報酬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 剛察: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實行案件繁簡分流,分類處理,對符合簡易程序處理的,積極溝通用人單位縮短或取消答辯期,儘早開庭,縮短審理周期。對符合條件的勞動爭議,做到有案必立、當日送達開庭文書,讓勞動者庭前只跑一次。對申請材料不齊備的,全面推行首接責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及時立案受理。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當場說明理由並告知其他救濟渠道,指導勞動者維權不走彎路。
  • 5.1國際勞動節---勞動者們的合法權益都應得到尊重和保護
    連日來,多地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援助機構積極行動起來,採取多種形式,深入宣傳貫徹落實條例,助力企業復工復產,簡化農民工申請法律援助手續,暢通農民工維權通道,切實維護返城復工農民工的合法權益。根據司法部4月28日發布的數據,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組織提供法律諮詢910萬餘人次,辦理法律援助案件127萬多件200萬人次,同比增長31%。
  • 魏立敏訴南岸區人社局工傷認定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係,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工傷保險條例》第一條規定:「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的職工獲得醫療救治和經濟補償,促進工傷預防和職業康復,分散用人單位的工傷風險,制定本條例。」上述法律規範開宗明義表明:勞動立法的重要目的旨在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 市人社局多舉措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勞動關係和諧穩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市人社局始終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作為重要使命,全力防風險、促和諧、保穩定,切實維護廣大勞動者合法權益。據了解,2020年,市人社局累計為勞動者裁決(調解)解決勞動報酬、經濟補償、工傷待遇等391.02萬元。
  • 幫工時受傷是否應認定為工傷
    》第十六條規定的排除工傷認定的情形,就應認定為工傷。被告沒有在受理張某某工傷認定申請之日起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屬程序瑕疵。被告作出的涉案被訴具體行政行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法規正確,程序上的瑕疵並未對被告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造成實質性的影響,依法應予維持。
  • 勞動者發生工傷公司不認帳?看法援律師如何幫助勞動者維權!
    勞動者發生工傷,公司否認勞動關係不認帳看法律援助律師如何幫助勞動者維權本案經歷了勞動仲裁、一審、二審,不可謂不複雜,勞動仲裁前置程序審理裁決和一審法院的審理判決長寧區法律援助承辦律師接受指派後,對案件事實和證據資料進行了抽絲剝繭地分析,敏銳地發現了一審判決中存在的重大疏漏和一份被兩次提交但被忽視的、明顯有利於受援人的關鍵證據,最終在沒有新證據支持的情況下,依靠單方面的代理意見說服法庭,贏得了二審法院的認可和支持,有效地維護了姜某某的合法權益。
  • 工傷認定行政案件,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在工傷認定行政案件中,職權依據一般不存在爭議,當事人爭議焦點往往集中在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兩方面。而工作時間、工作場所和工作原因都是構成工傷認定的重要標準,工傷保險義務主體的確定對於職工權益的實現也至關重要。那究竟在工傷認定行政案件中,勞動者需要注意哪些要素?
  • 工傷復發認定申請程序及費用
    在工作中所受的傷害,我們稱之為工傷。對於這一類的傷害我們可以要求用人單位對我們進行賠償。但是,很多的工傷會對往後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是復發。那麼,接下來由曾昭明律師 為大家帶有關於工傷復發認定申請程序及費用的知識吧,以供大家參考!
  • 廣州創新法律援助手段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
    近年來,廣州各級法律援助機構充分發揮職能優勢,探索創新服務手段,通過不斷推進「法援惠民生·助力農民工」法律援助品牌建設,持續開展服務農民工討薪專項行動,全方位預防化解事涉農民工勞動權益的矛盾糾紛,有效地保障了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促進了地方法治化治理水平的提高。
  • 讓貧窮的基層勞動者,都能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真的很美好
    基層勞動者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很難,其原因就是兩個,一個是不懂法律,一個是沒有錢。法律本來就是很專業的事情,不可能讓每個人都是法律專家。尤其是工作艱苦的基層勞動者,他們根本不可能花時間去學習這些東西。但是,某些法律知識有很重要,如果不知道,被用人單位隨便利用,勞動者在和用人單位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時,根本不可能獲得勝利。即使很明顯是用人單位侵犯了勞動者的權益。
  • 勞動者因公外出和因工駐外,在工傷認定時有何區別?
    3、重慶市南岸區人社局2018年9月12日作出《不予認定工傷決定書》,認為餘某於2018年6月29日突發疾病,2018年6月30日死亡,不符合《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十五條規定,不屬於工傷認定的情形。餘某父母不服,向法院提起訴訟。
  • 工傷認定申請有哪兩種,程序分別是怎樣的?
    工傷,又稱為產業傷害、職業傷害、工業傷害、工作傷害,是指勞動者在從事職業活動或者與職業活動有關 的活動時所遭受的不良因素的傷害和職業病的傷害。那麼工傷認定申請有哪兩種,程序分別是怎樣的?
  • 最高院:掛靠情況下認定工傷,職工無需確認與被掛靠單位存在勞動關係
    該司法解釋從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出發,從掛靠經營關係推定出擬制的勞動關係,在認定工傷時無需再另行確認勞動關係。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上訴人)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住所地重慶市璧山區璧城街道解放路44號。委託訴訟代理人石航,重慶市璧山區人民政府法制辦工作人員。
  • 未籤勞動合同,工傷單位以沒有勞動合同拒絕賠償,是否構成工傷?
    翟先生諮詢:我在我們鄉鎮的一家廠子上班,這家工廠是做機械的,我們廠子總共就10幾個人,管理也不是很規範,工廠也沒有和我們籤訂勞動合同,有次幹活的時候,我在工廠上班的時候,被加工線上飛離出來的砂輪擊傷,我渾身是血,被工友緊急送往醫院,醫療費就花了4萬多,出院後我找到廠領導,希望認定為工傷,但廠領導卻跟我說,我和工廠之間沒有任何的勞動合同,沒有任何的勞動關係,因此不能認定為工傷,請問,我的情況是否屬於工傷
  • 工傷認定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按照《工傷保險條例》此條的規定,勞動關係是工傷認定的前提。但是對於用工單位違反法律法規規定將承包業務轉包給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或者自然人,該組織或者自然人聘用的職工從事承包業務時因工傷亡和個人掛靠其他單位對外經營,其聘用人員因工傷亡的情形,目前仲裁委及法院民庭均不認可存在勞動關係(根據《全國民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第62條規定的對於發包人將建設工程發包給承包人,承包人又轉包或者分包給實際施工人,實際施工人招用的勞動者請求確認與發包人之間存在勞動關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以案說法|沒有繳納工傷保險能否認定工傷?
    A科研院先出具了加蓋有單位公章的證明,認定朱先生為出野外未歸;其後在複議程序中又否定朱先生出野外的事實,前後矛盾。 西城法院認為,在職工發病和死亡是否發生在工作時間、工作崗位上缺乏相關證據證明而難以確定的情況下,根據工傷認定傾向性保護職工合法權益的原則,應當作出有利於職工的事實推定。最終,法院支持西城人社局認定工傷的決定,判決駁回A科研院所的訴訟請求。
  • 常見的12種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你知道多少?
    現實生活中,有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並沒有完全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對待勞動者,侵犯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然而因有的勞動者文化水平不高,法律知識欠缺,甚至都不知道公司的一些行為侵犯了自己的權益。今天,小編匯總了一些常見的侵犯勞動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供大家參考,並可依法維權。行為一:不籤訂或遲籤訂勞動合同。企業與員工應在用工前或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對於未在規定時限內訂立勞動合同的,需要按照規定給予經濟補償。
  • 教授上班途中摔骨折不算工傷?法院:應認定工傷,盤點那些容易被...
    法院認為認定其工傷合法依規。對此,長沙市人社局不服,遂向長沙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二審法院判決駁回市人社局的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的爭議焦點在於杜教授是否在工作場所摔傷。」辦案法官認為,工作場所是指用人單位能夠對其日常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管理的區域,以及職工為完成其特定工作所涉及的相關區域以及自然延伸的合理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