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榮住:成為經濟學大師的充分必要條件

2020-12-12 騰訊網

作者:柯榮住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來源:經濟學家茶座 Teahouse——以經濟散文傳播經濟學思想

本文原載於《經濟學家茶座》2002年第1期(總第7輯)。

一個年輕的學子,要成長為經濟學大師,有一個充分必要條件,即:理想主義+世俗智慧+合理的知識結構。當然這其中自然隱含著一個前提,你必須願意投身於經濟學。在談到做學問的條件時,我們常常會提到「天賦」。不過我認為一個人的天賦會自然地從上述的三個方面體現出來。一個的人天賦也並不簡單地局限於記憶力、理解力等純粹的智力因素上,一種興趣、理想、意志甚至道德取向,都可以說在體現著他的天賦。

理想主義

做學問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光憑聰明是遠遠不夠的。同時,一個有能力成為經濟學大師的人,在孜孜以求於學問的同時,也承擔著巨大的機會成本。十年磨一劍,沒有一點理想和浪漫的精神,必然耐不住寂寞,也耐不住辛苦。在這個意義上,經濟學大師和其它學科的大師一樣,都需要理想主義,這也幾乎是所有一流學者的共同點。一個非理想主義的朋友,也許不適合做學問,至少不適合作第一流的研究工作。

高超的世俗智慧

經濟學大師必須具備高超的世俗智慧。經濟學是研究人類行為的學問,思考的是有關人類行為和由此構成的人際互動和社會,以及它們背後的決定因素。要在這方面獲得深刻的洞察力,必須熟諳人性和人情世故,對世俗的人性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這樣才能對經驗現實中顯現出來的人類行為高度敏感,才能理解現實中人類行為背後的因素及其作用的規律。一個人如果沒有世俗智慧,也許能成為一流的數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但我們很難想像一個書生氣很濃的人能夠作出一流的經濟學來。當然,值得指出的是,經濟學又可以分出很多領域,某些領域裡的工作和數學很接近(甚至嚴格意義上說就是數學〕,例如納什的工作。

合理的知識結構

首先,一個現代經濟學大師必須熟練地掌握科學的思維和語言範式尤其是數學語言的掌握和運用,而且對於數學的掌握不僅僅局限於工具性的層面,更應該從科學哲學(包括認識論)的高度對數學的精神有深刻理解。這一點,可能成為許多邁向一流的經濟學殿堂的學子的第一個門檻。為什麼數學或者數學的思維範式對經濟學來說如此重要呢?這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個方面,是因為經濟學所處理的實際問題常常提出嚴格的定量要求(尤其是經濟事務的決策);第二個方面,是因為經濟學要把握很多複雜因素之間的關係,在大量的情況下不依賴於形式化的邏輯工具,無法使推理、演繹得以正確地進行。

其次,一個經濟學大師,必須在歷史特別是經濟史方面有深厚積累。無論是從微觀還是宏觀的角度來進行研究,只有把人類行為放在一個縱深的時空緯度上去理解,才能夠獲得一種認知的真實感和厚實感。在很多大師的著作中,我們讀到的是不僅僅是在一個時點上人們的現實選擇,更能看到在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中人們如何通過行為的變化而凸現出他們的理性、偏好和稟賦。這種基於歷史的真實研究經濟學的傳統,從亞當斯密開始,一直貫穿於整個經濟思想史之中。對於今天和未來的經濟學家來說,現代經濟學已逐漸轉向以制度為核心的階段,而制度恰是歷史演進的產物,所以史學的修養更變得尤為重要。

此外,一個經濟學大師還應該儘可能地涉獵和人類行為有關的多種學科知識。現在在經濟學和社會學、法學、人類學等多個社會科學領域之間,已很難辨認出明確的界線。它們之間的關係,也絕非單純一個「經濟學帝國主義」就可以涵蓋,實際上,經濟學可以從其它學科中學到許多創新的東西。甚至,自然科學也可能成為經濟學思想靈感的重要來源。比如馬歇爾「連續」的觀念即來自生物學。與此同時,現代經濟學研究也越來越專門化。對於從事某個專門領域研究的學者來說,還要專門的學科知識。例如在越來越熱門的行為經濟學或實驗經濟學領域裡,經濟學家需要了解心理學甚至是腦神經科學方面的知識。實際上,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對於經濟學家來說,幾乎是必備的。

一個懷著理想主義同時又有世俗智慧的人已經很難得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有理想的一流的學者,但可能會感嘆他們不通人情事故;也可以在大學裡看到很多八面玲瓏的人,但是實在看不出有作學問的理想和關懷。而具備上述兩個條件,同時又有很好的知識結構的人,就更加難得。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熟悉的經濟學大師,基本上具備上面三個條件,也就是理想主義+世俗智慧+合理的知識結構。斯密、穆勒、馬歇爾、凱恩斯、熊彼特、薩繆爾森、斯蒂格勒、弗理德曼、科斯等等都是。如果一個人具備這樣三個條件,從事其它行當得到的回報可能要大的多。所以許多經濟學大師能夠最終留在這個領域,也多半有賴於一些不平凡的機緣。

要具備上面三個條件,成為一個經濟學大師,何其難哉!如果我們不具備這些條件,那還做經濟學麼?當然可以。成為大師畢竟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對於一個資質尚可的人來說,能做並且也能有效地做的事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學術方向,並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既然不是孔子所說的「生而知之者」,沒有辦法,只有中人之資,那就只好多努力了。

5年,經管之家公眾號6500篇文章,

這裡是豐富而全面的經管知識庫+財經百寶箱

相關焦點

  • 成為經濟學大師的充分必要條件有哪些?
    一個年輕的學子,要成長為經濟學大師,有一個充分必要條件,即:理想主義+世俗智慧+合理的知識結構。當然這其中自然隱含著一個前提,你必須願意投身於經濟學。在談到做學問的條件時,我們常常會提到「天賦」。不過我認為一個人的天賦會自然地從上述的三個方面體現出來。
  • 充分必要條件專題
    一、知識點回顧:1、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的概念若p⇒q,則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
  •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2. ①若,稱是的充分條件,是的必要條件.②如果既有,又有,就記作,這時是的充分必要條件,稱是的充要條件.知識點三、要點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與充要條件的判斷從邏輯推理關係看命題「若,則」,其條件p與結論q之間的邏輯關係①若,但,則是的充分不必要條件,是的必要不充分條件;
  • 諾獎得主稱其是「有非常大的潛力成為世界級經濟學家...
    今日,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傑出校友柯榮住博士正式加盟經濟學系,受聘為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柯榮住,浙江大學經濟學學士、碩士,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師從國際著名經濟學家、201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Bengt Holmstrom教授。
  • 高考充分、必要條件答題模板!
    一、考點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在高考中以基本概念的考查為主,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①以函數、數列、不等式、立體幾何中的線面關係等為背景考察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②根據充分、必要條件求解參數的取值範圍.二、解題方法針對於以上的兩個方面的問題,有3種常用解題方法:①定義法:將充分、必要條件的判斷轉化為兩個命題:「若p,則q」與「若q,則p」,然後根據兩個命題是否正確,來確定p與q之間的充要關係.
  • 充分必要條件你理解得夠充分嗎?
    邏輯進行第三課時,講授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以及充要條件,因為是高二的學生,有了相當的數學基礎,理解一些概念,思維上的邏輯性更強,所以從理解概念上難度不大
  • 透析考研中充分條件、必要條件
    大家在複習時,是不是經常遇到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充要條件呢,比如級數收斂的必要條件、函數極值的必要條件、函數極值的充分條件等等之類,那麼你能說出為什麼有的時候是必要條件,有的時候是充分條件,有時卻又是充要條件嗎?
  • 包學習丨必要條件與充分條件
    此時下雨就是地溼充分條件。向日葵需要陽光,水,等物質條件同時滿足才能存活,缺一不可,向日葵要存活就必須需要陽光。此時這裡的陽光就是向日葵存活的必要條件。那麼什麼是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你需要的包Sir都為你準備好嘍!
  •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一道例題講解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張三是一位父親是張三是個男性的充分條件,但不是必要條件。很好理解,十五、六歲男孩,還沒當父親,但真的是男性。關於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的定義,請同學沒看課本去,此處給一個通俗的說法:必要條件:有你不夠,沒你不行。有你足矣,你便是充分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必要的,但不是充分的,比如,王五是個男性是王五是個父親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死亡是沒有必要條件的,不管缺失什麼條件,人都不會不死。
  • 高中數學|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一、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當命題「若 A 則 B」為真時,A 稱為 B 的充分條件,B 稱為 A 的必要條件。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常用判斷法1.定義法:判斷B是A的條件,實際上就是判斷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按邏輯關係畫出箭頭示意圖,再利用定義判斷即可。
  • 充分必要條件你分得清嗎?
    二、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是什麼?首先就是要看看命題的表達形式:對上述的的式子的分析:①首先就是根據式子翻譯出來的就是由p通過推理得出q。②讀法是由p推出q。③這裡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必要條件。所以做題的時候一定要改寫成我們所規定的的形式,在判斷誰是誰的什麼條件。三、充要條件定義在這首先需要設定前提條件:有了上述的前提條件之後,就有了以下的結論。
  • 高三數學增分專題---充分條件、必要條件
    在高三模擬綜合測試中,很多同學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等概念混淆不清,不能準確理解這些概念的本質內涵,導致解題過程中失分嚴重。因此下面就充分條件、必要條件概念與綜合應用進行辨析,以期對同學們的學習有所幫助。一、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的定義。
  • [知識點]判斷充分與必要條件常用方法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是高中階段非常重要的數學概念,它涉及知識範圍廣,綜合性強,能與高中任何知識相結合,有一定的深度與難度,此類題目能有力地考查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那麼我們如何把握和解決此類問題呢?   一、 定義法   對於「?
  • 改革的充分必要條件更多了
    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朱和平少將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專訪時指出,在目前的中國,「改革的充分必要條件更多了」。    3月12日,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閉幕前夕,朱和平委員接受了專訪。
  • 廣東公務員考試:類比推理之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廣東公務員考試:類比推理之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由廣東公務員考試網行測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12廣東省考,廣東華圖,廣東公務員,充分必要條件,廣東公務員行測的內容,請關注廣東公務員考試頻道/廣東公務員考試網!
  • 高二數學知識點:判斷充分與必要條件的方法
    圯」,可以簡單的記為箭頭所指為必要,箭尾所指為充分。在解答此類題目時,利用定義直接推導,一定要抓住命題的條件和結論的四種關係的定義。   例1已知p:-2   分析條件p確定了m,n的範圍,結論q則明確了方程的根的特點,且m,n作為係數,因此理應聯想到根與係數的關係,然後再進一步化簡。
  • 教學研討|1.4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2019版新教材)
    一、單元教學內容及內容解析  1.內容  充分條件、必要條件以及充要條件的意義;性質定理與必要條件的關係,判定定理與  充分條件的關係,數學定義與充要條件的關係.  本單元內容可分2課時完成:第1課時,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第2課時,充要條件.也可以先把「三種條件」一氣呵成地學完,再進行練習等深化理解。
  • 關於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充要條件的通俗解讀
    從事社會科學研究,理解社會問題,經常要對各種變量之間的相互關係,各種觀點的真偽進行判斷推理,這就需要研究者對必要條件、充分條件、充分必要條件(充要條件)這三個概念有非常清楚的認知,並能熟練運用。本文秉承這一觀點,針對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要條件三個概念,先列舉三個實例。實例一:張三家裡有豬肉(A1)、張三家裡有雞肉(B1)、張三家裡有牛肉(C1)、張三家裡有羊肉(D1)、……、張三家有肉吃(E1)。實例二:研究者具備較高的研究能力(A2)、研究者努力進行研究(B2)、研究者的研究方向聚焦(C2)、研究者產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D2)。
  • 課時跟蹤檢測(六)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課時跟蹤檢測(六)  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  A級——學考合格性考試達標練1.設x∈R,則「1<< span
  • 高中數學: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判斷的三種方法
    利用定義判斷如果已知,則p是q的充分條件,q是p的必要條件。根據定義可進行判斷。例1. 已知p、q都是r的必要條件,s是r的充分條件,q是s的充分條件,那麼s是q的_________條件;r是q的_______________條件;p是q的____________條件。解:根據題意可表示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