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爐內潘氏宗祠文化中心董事會通告

2020-08-26 潘姓網

南安爐內潘氏宗祠文化中心董事會通告


經過南安市爐內潘氏宗祠董事會研究決定,現就2020年度申報董事會第十二屆獎學獎教金工作的相關事宜通告如下,希各周知。


一、獎勵對象及獎勵辦法:


1、2020年度考取全國首批雙一流大學全日制研讀的碩士、博士學位,且祖籍在南安市樂峰鎮的潘姓研究生。每人發給獎金叄仟元人民幣、獎牌一面。考取國外、港澳臺研究生本年度暫不獎勵。

2、2020年度高考錄取全國首批雙一流大學,祖籍在南安市樂峰鎮的潘姓考生,均可持大學錄取通知書和高考成績單(高招網列印)申報本屆獎學金,屆時將依照高考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排列,擇優獎勵文史類優秀考生前10名、理工類優秀考生前20名,每人發給獎金貳仟元人民幣、獎牌一面;其餘每人發給獎金伍佰元人民幣、獎牌一塊。非錄取全國首批雙一流大學本年度暫不獎勵。

3、2020年度在泉州市內各中學畢業,中考成績達到國光中學「志願一」錄取線及以上,且錄取在泉州市內各縣市一級達標中學高一年的統招生,祖籍在南安市樂峰鎮的潘姓考生,均可持高中錄取通知書和中考考成績單(中招網列印)申報本屆獎學金,屆時將按照申報考生的中考成績總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列,擇優獎勵優秀考生前20名,每人發給獎金伍佰元人民幣、獎狀一張。

4、2020年度錄取在泉州市內重點中學高一年的自主招生、保送生對象,且在泉州市內各中學畢業,祖籍在南安市樂峰鎮的潘姓考生,均可持錄取通知書和相關證件申報本屆獎學金,屆時每人發給獎金伍佰元人民幣、獎狀一張。

5、2020年度在樂峰鎮內各小學就讀且參加樂峰中心小學組織的畢業考試,語數總分達到180分及以上的潘氏優秀畢業生。屆時將按照申報畢業生的畢業考試成績總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列,擇優獎勵優秀考生前10名,每人發給獎金伍佰元人民幣、獎狀一張。

6、2019—2020學年度在樂峰鎮中小學任教,教育工作全面考評成績突出的教師,屆時由樂峰中學和樂峰中心小學推薦報送董事會,獎勵中學優秀教師10名,小學優秀教師10名。每人發給獎金伍佰元人民幣、獎牌一面。


二、申報審批起訖日期


2020 年 8 月 1 日至 2020 年 9 月 1 日下午五時截止,逾期恕不接納。


三、辦公地點


潘氏家廟崇賢閣二樓(聯繫人/潘先生聯繫電話/13505995713)


四、應帶材料


(1)研究生:錄取通知書複印件 1 份、身份證複印件 1 份、二寸照片一張;

(2)高考優秀生:各科成績單複印件 1 份、身份證複印件 1 份、準考證複印件 1 份、錄取通知書複印件 1 份、二寸照片一張;

(3)中考優秀生:各科成績單複印件 1 份、身份證複印件 1 份、錄取通知書複印件 1 份、二寸照片一張;

(4)中考自主招生、保送生:身份證複印件 1 份、錄取通知書複印件1 份、二寸照片一張;

(5)小學優秀畢業生:樂峰中心小學教導處畢業考試成績證明書 1 份、二寸照片一張。

(6)優秀教師:二寸照片一張。


五、頒獎日期及頒獎辦法視疫情防控情況另行通知。


爐內潘氏宗祠文化中心董事會

二 0 二 0 年七月十五日

相關焦點

  • 福建省泉州筍江潘氏大宗祠(和光堂)記
    中華潘姓,炎黃之後,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國古老姓氏之一。  考滎陽潘氏源流世系,史載食邑於潘,支承季孫,望出滎陽。晉朝名士潘嶽公時任河陽令,古有花縣傳芳之說。閩潘以滎陽之漢安平太守瑾公先君乾為一世祖。在中華潘氏3000多年的歷史長河中,滎陽潘氏世家望族,素以詩禮傳家著稱於世。
  • 石人潘氏宗祠記、世系
    石人潘氏宗祠記盛世肇祥瑞,和諧沐春風修譜修祠,昭示一個家族的富足興旺,雄厚的文化底蘊;也標誌著一個家族的團結和諧及政治、經濟實力的集中體現,更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繁榮強盛、和諧安定的重要標誌。宗祠既是祭祀先祖的重要場所,同時也是族人們相率、孝悌、友愛、和諧共處、富振其貧、勤勵其懶、賢化其不肖的鞭策作用。其禮教、倫理、祖訓、族制、家規等體現作用,更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文化精粹的紐帶作用。
  • 爐內潘氏(粵港澳)宗親會會長潘爭志一行到樂峰中學關心指導工作
    8月28日下午,爐內潘氏(粵港澳)宗親會會長潘爭志、永遠名譽會長潘金龍、理事長潘強愉、監事長潘和春、辦公室主任潘愛民、常務副會長潘丹玲、潘來金、潘偉才、潘燦輝、潘培基、潘家旺等一行到校關心指導工作!潘爭志會長一行首先來到會議室與學校負責人座談,黃三勇校長代表全校師生對爐內潘氏
  • 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通知
    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第十五屆思源獎學金申請簡章福建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首屆思源獎學金於2007年正月潘氏新春團拜會上頒發,首屆僅向考取北大、清華、復旦的3位學子頒發。近50位當年考取研究生及大學本科的潘氏學子受到表彰。第四屆至第十四屆思源獎學金向文理科各前十名頒發,頒發對象為福建潘氏子弟(含浙江平陽、蒼南等本會會員單位宗親子弟)頒發。現將第十五屆思源獎學金申請辦法公布,簡章細則如下:一、宗旨:鼓勵我族子孫傾心向學、建功立業,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二、獎學金來源:由福建省滎陽潘氏文化研究會接受各方面捐贈。
  • 家譜故事:嘶馬潘氏入江都籍六百餘年 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
    昨天上午,江都大橋鎮姓氏文化愛好者殷澤利向記者展示了嘶馬《潘氏族譜》,並講述了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和為鄉裡稱道的家風家訓。姓氏來源潘姓是典型多源流姓氏殷澤利告訴記者,潘姓是一個典型的多源流姓氏。「如今,大多數潘氏後人認同源於姬姓這一源流說。」遷徙歷程入江都籍已有六百餘年關於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譜中記載非常詳細。「嘶馬潘氏祖籍滎陽,宋代時潘氏先祖維興公考取進士,官至戶部侍郎封三品嘉議大夫、南道都總管入樞密院,可謂位高權重。
  • 嘶馬潘氏 入江都籍 六百餘年,存忠孝禮義廉恥之風
    (2018年權威統計姓氏排名第36位) 江都大橋鎮姓氏文化愛好者殷澤利向記者展示了嘶馬《潘氏族譜》,並講述了嘶馬潘氏的遷徙歷程和為鄉裡稱道的家風家訓。 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為姓而以國名為姓,該支潘氏後裔奉季孫為得姓始祖。」 「第二種說法是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這支潘氏後人尊羋潘崇為得姓始祖。第三種說法是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為姓。史載,舜帝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
  • 中江宗祠的文化觀照
    如此,則宗祠是鄉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徵和中心。祠堂文化寄載深厚的倫理思想。入川移民始祖和先祖,無論經濟差到什麼境況,始終要建宗立祠,而且大部分入川先祖不僅實現祖願,甚至還建設出一個灣、一條溝的族人村莊。表現出對宗祠文化的高度認可與承傳。在考察和打量宗祠建設的同時,也讓今人窺見了三百年來,舊時中國宗族家庭制度倫理化、凝固化和工具化的社會現實。
  • 南安最小的鎮!結果竟是這個地方
    尤其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氏古民居建築群,更是以其獨特的閩南建築風格,恢宏的群體建築規模,濃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譽為閩南建築大觀園,列入「泉州十八景」,吸引著越來越多海內外的旅遊觀光客慕名而來。五塔巖
  • 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陳氏家族,源遠流長;祠堂文化,根深葉茂。悠久的中華陳氏,孕育積澱了豐厚的民族民間文化,祠堂文化作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遺存,根植於久遠的神州大地,蘊藏於深厚的華夏文明之中,並遠播於海外。滄海桑田,祠堂文化代代傳承,層層積累,成為所有陳氏家族傳統民俗文化一盞永不熄的明燈。
  • 霞浦溪南古樸典雅的謝氏宗祠
    溪南謝氏宗祠,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溪南鎮溪南村中心街,坐東向西。溪南村俗稱溪南街。因溪南村旁有溪稱藍溪,溪南村位於藍溪南,故名溪南。溪南街為謝姓聚居村本祠堂現今謝姓有240多戶,人口有950人。據溪南謝氏譜諜記載,明中葉謝氏始祖謝玉坤,從富足嶺裡遷徙溪南街開基立業,繁衍生息。
  • 青年潘氏尋根行
    青年是生命的活力,青年是民族希望,潘氏青年就是潘家的朝陽。河南省博物院經過多年閉館修整,近期開放公展,不期迎來了源自中原衣缽的閩潘傳人,館藏上下九千年的文明,向遊人們默默地展示著悠久的遺存,吸引著潘郎們好奇的眼神,讓人們不由得感嘆:家國歷史的厚重精彩,文化的精深。 在這裡,能夠深深地喚起每個人自覺追尋,的潘郎們心中的自覺自信,深藏骨髓的源動自發。
  • 馬來西亞檳城——此處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化大鎔爐
    檳城是由178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萊特(Francis Light) 先生所開闢,融合英國殖民、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此處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化大鎔爐,首府喬治市(Georgetown ) 是古代船隻的加油站,也是印度香料及中國茶葉、棉花等商品的交易中心。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實現父親遺願,這位南安僑親為老家建了第一所中學
    後來,潘秋鴻患病,臨終前對樂峰爐內潘姓的第一位大學生潘達夫說:「鄉中許多青少年失學失業,我感到很惋惜!我兒子新亨在菲律賓奮鬥,將來如事業有成,讓他為家鄉辦一所中學,造福子孫後代。」抗戰勝利後,潘新亨回國,才得知父親去世,悲痛萬分。也是在這一次回國時,潘達夫向潘新亨轉述了他父親潘秋鴻的遺願——為家鄉辦一所中學。
  • 惠州利用宗祠開展文化民俗活動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宗祠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是祭祀祖先的場所,擔負著紅白喜事等重要儀式。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如今,惠州祠堂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內涵,不少祠堂搖身一變成為了公益廣告創作基地、文體中心、旅遊景點,祠堂這一傳統的文化標誌在惠州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 這些小學生很難懂的宗祠文化 中聖學校的孩子們卻聽得津津有味
    宣講員講解宗祠文化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到明代嘉靖年間才『許民間皆聯宗立廟』,但後來,只有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建『家廟』,其餘皆稱宗祠。」讓婺城區白龍橋鎮葉店村文化宣講員葉雯感到疑惑的是,這樣的講解對很多孩子來說並不好理解,但金華中聖學校的孩子卻聽得津津有味。
  • 最美宗祠,南康袁氏!
    南康袁氏淵源古色古香的袁氏宗祠坐落於南山腳下宗祠內充盈著袁氏文化跟隨小南一起來看看吧魅力袁氏宗祠(袁氏宗祠)(袁氏宗祠內景)袁氏宗祠是各地袁氏宗祠慷慨解囊共同建成更是小南一起看看為宗祠貢獻的宗親袁氏宗祠樂捐榜(袁氏宗親樂捐榜)還有這些宗親為宗祠的建設出了不少力一起來認識吧!
  • 泉州宗祠:歷經歲月洗禮的建築瑰寶
    核心提示 祠堂建築是我國古代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憑藉其鮮明的傳統性、地域性、民族性和精湛的營造技藝,祠堂建築如今也成為構建現代社會文化多樣性的重要元素,是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的綜合體。
  • 福建南安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
    央廣網9月27日泉州消息(記者杜蘇閩 通訊員林志東 黃瑜鵬)今天上午,以「海絲夢·鳳山緣」為主題的第六屆福建南安鳳山文化旅遊節開幕。來自港澳臺、海內外廣澤尊王信眾及嘉賓近五百人齊聚一堂,舉行「鳳山傳統禮典」活動,虔誠祭謁廣澤尊王,共祈國運昌隆、社會和諧。
  • 張姓宗祠通用對聯——張氏文化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張氏宗祠太原堂聯。上聯典指唐張志和隱於江湖,自稱「煙波釣徒」。下聯典指北宋張載,居郿縣橫渠鎮,精研理學,世稱「橫渠先生」。齊家公藝;治國子房。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代名人張公藝,壽張人。善於治家,九世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