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還要一個嬰兒來教你嗎?

2020-08-21 魚寶日記育兒

媽媽,時間過的可真快啊,一晃我從一個只會吃奶只會哭的新生嬰兒就變成了會走會爬會做指示的大孩子。我看得出每一次我的進步都會讓你非常開心,非常興奮,一有機會就和爸爸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炫耀。我是很開心的,畢竟得到媽媽這麼多的注意力,這可是我成長路上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媽媽,你最近為什麼變得很過分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還要我來教你嗎?


生氣啊生氣!


就比如說昨天吧,早晨一覺醒來,吃過早飯,吃飽喝足的我高高興興專心致志地研究著我喜歡的玩具,它們可以一會兒發出一種小動物的叫聲,真神奇。我要多聽聽然後模仿一下怎麼學著叫!就聽見遠處從手機那裡傳來奶奶和你視頻的聲音,你興奮的告訴奶奶我會邊走路邊背著手了,很是好玩。然後就大步朝我走來,告訴我讓我站起來走背著手走兩步,給奶奶看看我的進步。什麼?媽媽,你在逗我玩嗎?我在專心玩玩具呢,你這樣子會影響我專注力的訓練,長大了就是影響學習習慣和成績的啊!這也就算了,媽媽,我成什麼了?一個沒有感情的會背著手走路的木偶嗎?


我成什麼了?!


媽媽,就像你和爸爸說的那樣,家庭裡的爭吵從來都不是因為一件小事就爆發的,是長久壓抑之後的結果。我也是啊!媽媽,已經很多次了,我認認真真的在那裡翻著圖畫書時,玩搖搖馬時,扔海洋球時,總之,任何時刻我都有可能被你突然的打斷。這對我很不好!我是個嬰兒,我也有自己的喜好和意願啊!媽,我要是對你做同樣過分的事情,你覺得怎麼樣?


會怎麼樣呢?


媽媽,我記得你會做新疆左右動脖子吧,之前我聽你和爸爸說過,不要每次家庭表演沒有節目就派你表演動脖子,那麼大的人了很難為情。你看看,你也不願意在別人面前表演,我為什麼就要隨時被你拉來做這些事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是吧!如果我以後沒事帶幾個小朋友回家,然後興奮的告訴媽媽給我的朋友們表演幾個動脖子,震驚一下他們,媽媽你怎麼想?你開心嗎?你願意照做嗎?尤其是在你炒菜的時候!你也不願意,對不對?討厭被打擾,對不對?


你也覺得瘋了吧!


媽媽,我雖然是個嬰兒,但是這些事情對我來說也是產生困擾的。專注力是要從嬰兒時期就開始訓練,請儘可能的為我準備數量不多的經典玩具,讓我可以專心研究,尤其看我認真玩的時候不要中途打斷我,問我吃不吃飯,喝不喝水,起來走兩步。那些都是對我不利的。媽媽,如果可以,請試著觀察我在做什麼,然後再判斷該如何和我說,還有請尊重我,想要我做什麼事的時候請先和我商量尊重我的想法和意見。沒有人喜歡不被尊重,即使我還是個嬰兒我可能聽不懂。但是這是必要的,這樣我才能學著如何禮貌的尊重和溝通!


謝謝媽媽!


媽媽,謝謝你的努力,我相信你多看看我的日記,就會更好的反思和理解一個嬰兒的想法,也會更好的了解如何教育我才是對我真正的幫助。媽媽,謝謝你的不辭辛苦。媽媽,我愛你!


@魚寶日記 寄語

有的時候人長大了就可能會忘記小時候不喜歡的大人做的事,當自己成為大人時又不自覺的對孩子重複小時候父母對自己做的事。其實,孩子們自始至終都會需要大人們的尊重和耐心溝通。如果家長們能夠多換位思考,很多時候認為無法管教或者不可理喻的孩子,其實並不是自己想像的那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一個嬰兒也非常有用!

相關焦點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各位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話說著道理大家都明白,可能你苦惱的是怎麼說才能更生活一些,更新穎一些呢?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500字(精選三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500字2  名言警句指的是名人所說的富有哲理的話和能夠警示人們的句子。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啟示最大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我國的「至聖先師」孔丘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你自己所厭惡、不想要的,就不要強加到別人身上。我就曾經遇到過一件事情,引發了我的深思。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400字(精選三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幹什麼事情多要先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先想一想:醫院裡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在醫院裡的那些在生死邊緣痛苦的掙扎的病人;想想那些在街上乞討的老人與孩子;想想那些因為天災而在水深火熱之中受苦的人們……你的心裡總是會泛起一絲絲的辛酸,不是嗎?想想看,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員,你會期望自我被別人看不起嗎?我想沒有。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600字(精選三篇)
    有一天早上,媽媽叫我起床。至少叫了我五七六遍,我不但不起來,還跟媽媽發脾氣,耍性子。媽媽非常生氣。那天晚上,我在床上看書,叫媽媽給我拿點水果來,我連叫了三遍,媽媽都沒有理我。我急眼了,衝到廳裡,對媽媽說:「我叫了你三遍,你為什麼不理我?」媽媽很正經地對我說:「越越,媽媽不是沒聽見也不是不能給你拿,媽媽就是讓你體會一下,你叫別人別人不理你的感受。」
  • 關於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作文素材
    當然,孔子所道出這麼一句話並非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定理。若凡事都從這個原則出發的話,很多事情都會卡在中間,難以前進。倘若兩人舉槍對峙,生命危在旦夕,甲為正,乙為邪,這時如果甲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豈不慘哉!甲當然不會想被殺掉,難道就不殺不想被殺的乙了麼?任何道理,任何定律都是在一定條件,一定環境下才適合的。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高中作文800字(精選三篇)
    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的一個「和」字唱響和諧社會,現在我們更要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儒家思想來倡導「人和萬事興」。願我們所有的炎黃子孫,都能時時處處推己及人,使五千年燦爛文明之花,開得更加豔麗芳香。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高中作文800字2  歷史的畫卷,因歲月的衝洗,顯得枯黃陳舊,將歷史的足跡點點抹淡。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孔子在中國五千年的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幾千年來影響著我們的性格。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孔子的做人準則之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論語精選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暖心相處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論語·衛靈公》。其原文是: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翻譯出來是這樣的:某天,子貢問孔老夫子:「能不能教導我一句我可以終身奉行的話呢?」孔老夫子回答說:「就是「恕」啊。自己都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施加給別人去做。「恕,在現代常常解釋為「寬恕」。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詳細解讀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翻譯】仲弓問什麼是仁。孔子說:「出門好像去見貴賓,役使民眾好像去承擔重大祀典。本章之中,孔子便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為人處世的原則。當仲弓問孔子什麼是仁的時候,孔子並沒有和他談道理,而是從實際出發告訴他具體應該怎麼去做。孔子是從為政方面來具體闡述的,儘管如此,他所說的道理也能為我們提供一個很好的借鑑。
  •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做人最低的標準!
    今天,我們探討的是普通百姓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名言中可以汲取的做人智慧。「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孔子智慧的一個縮影,在論語中有兩處可見。一處見於《論語·衛靈公》,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另一處則見於《論語——顏淵篇第二章》,仲弓問仁。
  • 寓意故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儒家認為,聖人依據萬事萬物的規律來了解天地,又秉承天地的意志又獨處其間,來指導萬事萬物。人是有情感的,情感有內藏和外露兩種形式,也不是人生來就有的,而是通過不斷的修養,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達到至善的。「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實際就是萬物對人的情感影響,人從自然之物中領會一些道理體驗人生的真諦,將自己原有的內藏的情感流露出來,這也就是為什麼人?
  • 周文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當代意義
    第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用來處理人際關係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是《論語》另的一個重要思想,它與「己所勿欲勿施於人」構成了同一個道德的兩個方面。委實說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並不是一個什麼「高大上」的原則,充其量只是處理人際關係的一條底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儒家處理人際關係的「忠恕」之道。
  • 感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比如她懷孕的時候,有一次,她的婆婆來看他倆,帶了一些魚過來說是給她補補身體,媽媽吃了魚,肚子裡的小孩子聰明,而她一直不喜歡吃魚,特別怕魚翅,所以基本上不怎麼吃魚,他老公也不愛吃魚,怕腥味。那天晚上燉的魚湯,她不願意喝,魚肉也不願意吃,而且一聞到還有點反胃,而他老公也不怎麼吃,可他想,這好歹是他媽媽帶過來的,又不能浪費了。就非得讓她吃了,說這是他媽媽特意給她帶來的,補身子的,必須得吃,不吃就是看不上他媽媽拿來的魚,她不願意和他吵架,就在他看著的情況下,督促下,忍著淚水吃完了那碗魚。
  •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正確解釋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論語》衛靈公篇中,子貢問孔子說,有沒有一句話是可以一生都可以照著來做的?孔子說有啊,就是恕字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按原文來說,這句話是比較容易懂的。但後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被單摘出來,那意思就變了很多,名家各有註解,千奇百怪了。什麼自己不要的,不要給別人啦。什麼自己不喜歡的不要給別人啦。
  • 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什麼意思?教人要有寬恕之心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出自儒家經典讀物《論語》中的《衛靈公篇》第二十四章,是孔子跟名叫「仲弓」的弟子的對話,對話目的是向弟子傳授什麼是「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面意思為,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事物,就沒有必要施加到別人身上。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所不欲亦不要強加於人!
    我是一個寶媽,兒子5歲,女兒三歲!昨天晚上熄燈以後女兒一會就睡著了,可是兒子翻來覆去睡不著。我就問他:「兒子,你怎麼了?」他回說不舒服,我便又問他怎麼不舒服了,他支支吾吾半天也沒有說清楚,我就挺著急的,剛想訓他突然想起來我給兒子還蓋著厚被子!
  • 處理人際關係的黃金法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文化的精華之處。語出《論語·顏淵》:仲弓問孔子如何處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門與同仁行禮如見貴客一般,對民如大祭一樣凝重,自己不喜歡的事不要強加給別人。如此在朝上就不招誰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誰恨。」
  • 愛情裡要明白「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要明白「己所欲勿施於人」
    有的人以為愛一個人,就應該盡己所能給她最好的。有的人以為愛就是要分享,不管對方是否喜歡,都應該學會給予。有的人以為自己很喜歡的東西,對方一定也會很喜歡,盲目自信地替對方做決定。要想維持一段感情,讓彼此相處得更加舒服,更加長久,就應該保持理性的頭腦。
  • 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庸之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孔子是中國文化奠基人,《論語》影響中國文化甚巨,對外影響正在擴大,孔子學院遍布世界。重新深入研究孔子思想是當今中國學術界一大課題。全面注釋《論語》,發現有些註疏頗值得商榷。有一些解釋,從源頭就不確切,後世則模糊不清。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蜜蜂老師高分作文課】畢業作品賞析
    媽媽叮囑我,不要拿你不喜歡的方式去對別人,不僅是小夥伴,對世界的萬事萬物都要報以同樣的態度。「萬物生靈都是平等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從此以後,媽媽讓我照顧那隻小貓,我對它也很友善,給它吃的,處理它的糞便,我也再也沒有強硬的抱過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