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師範大學: 以學科「平臺」促內涵發展

2020-12-25 光明網

隨著中國高校相繼進入以內涵發展為主的新的發展期,學科建設就成為高校內涵發展的核心內容。作為蘇北地區辦學歷史最長、辦學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多、綜合實力最強的徐州師範大學,是如何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合格人才的呢?該校校長徐放鳴說:「我們的方法就是大力建設四種類型的跨學科平臺,積極促進學校內涵發展。」

強化原創性基礎研究

徐州師範大學的語言學科具有較好的學科基礎和學術積累,是江蘇省唯一的語言學類省級重點學科。該校資深教授廖序東先生主編的《現代漢語》教材是全國發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漢語教材。

為了強化新興的特色研究方向,形成突出的學科優勢,徐州師範大學整合了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神經生理學等方面的學術隊伍,加大投入,組建了文、理、工跨學科結合的語言研究所,設立了「學科特區」,重點培育具有學術前沿性的神經語言學和工程語言學等研究方向。特別是在神經語言學方面進行了多學科交叉的創新性研究,取得了國內領先的研究成果,培養出國內第一批神經語言學的碩士、博士和博士後研究人員。該學術團隊創辦的學術期刊《語言科學》僅僅四年就躋身國內語言學期刊排行榜前列,併入選CSSCI期刊目錄。2006年,該學術團隊帶頭人楊亦鳴教授的專著《語言的神經機制與語言理論研究》獲得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他說:「經過持續不斷地建設,我們這一跨學科平臺已成為江蘇省『國家重點學科培養建設點』,並獲準立項建設『江蘇省語言科學與神經認知工程重點實驗室』,學科團隊既承擔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課題,又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得到充分顯現。」

大力進行應用性研究開發

在原創性學科蓬勃發展的同時,徐州師範大學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在文科和理工科各選擇一個切入點,構建起為地方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持的應用性跨學科平臺。

在文科方面,整合經濟學、人文地理學、測繪科學、歷史學等方面的研究力量,組建了淮海發展研究院,並成為江蘇省面向蘇南、蘇中、蘇北的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的三大研究院之一。這個跨學科平臺積極面向蘇北地區和淮海經濟區承擔了有關發展戰略、發展規劃、產業布局、土地規劃、新農村建設以及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等方面的應用開發研究,發揮了很好的思想庫作用,也形成了有區域特色的研究方向。2007年,該研究院被遴選確定為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理工科方面,整合生物學、化學、藥學、環境科學等方面的研究力量,申報組建了「江蘇省藥用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聘請了中國科學院魏江春院士出任實驗室主任。該實驗室對江蘇蘇北及沿海地區的植物資源進行藥用價值的綜合研究,並與蘇北地區的大型製藥企業開展技術合作,在抗衰老、抗腫瘤、抗病毒的藥用植物資源研究方面有所進展,取得了一批專利成果。2007年,該實驗室還承擔了太湖藍藻治理的部分試驗任務,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效。

面向基礎教育發揮引領作用

一直以來,作為一所師範類院校,徐州師範大學在教師教育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徐放鳴校長說:「我們學校在2004年國家教育部組織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了優秀。近來,學校一直在思考如何為區域基礎教育培養更優秀的師資隊伍。」

學校整合了教育學和教師教育各主幹學科課程與教學論方面的骨幹力量,組建了基礎教育研究中心。這個跨學科平臺主要面向蘇北地區和淮海經濟區,與江蘇省各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重點學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對基礎教育改革發展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並提供理論指導和隊伍培訓。該校聘請蘇北五市教育局和蘇北地區四所師範院校負責人成立了教師教育專家諮詢委員會,聯合舉辦了蘇北基礎教育與教師教育改革論壇,形成了蘇北教師教育聯合體的合作格局。該校的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的老師向記者介紹說:「我們還與蘇北地區若干所重點中學共建了『教學科研聯合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項目合作,積極參與合作學校的新課程改革、教科研課題研究,發揮了引領和帶動作用,獲得了地方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評價。」

體現研究優勢和地方特色

在市場經濟瞬息萬變的時代,徐州師範大學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優勢中出新。該校副校長韓寶平教授說:「多年來,我們一直在研究如何在傳統的文史研究中走出新路,從而適應區域社會發展需要,形成具有學校特點的新的特色研究方向和學科優勢。」

該校先後成立了兩個跨學院、跨學科的研究機構。第一個是留學生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由文、史、哲等多個學科的教師以課題合作的形式自願組合而成。這個跨學科平臺以學校文科學報為學術陣地,創辦特色欄目,推出研究叢書,產生了以《中國留學生大辭典》為代表的一大批研究成果,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招標課題等研究任務。經過十餘年的積累,目前該研究中心已經成為國內公認的兩個留學生研究基地之一。第二個機構是漢文化研究院,由文、史、哲、藝、體等學科的學術骨幹組合而成。該研究院對徐州漢文化遺存的整理、研究、傳播和旅遊資源開發做了大量工作,並以此為基礎申報成功一批高級別研究課題,舉辦了兩次「海峽兩岸楚漢文化研討會」,出版了《楚漢文化論壇》,形成了有影響的系列研究成果,探索出以地方歷史文化研究促進地方經濟和文化發展的特色之路。

相關焦點

  • 「山師70年」山東師範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以改革創新促內涵發展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是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主要來源,是山東師範大學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能力的直接體現,也是山東師範大學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1955年,田仲濟先生招收9名中國現代文學專業研究生,開創了學校研究生教育的先河。經過近70年的發展,山東師範大學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從小到大,是山東師範大學七十年滄桑變化的縮影;從快速發展到內涵發展,是山東師範大學七十年不平凡發展歷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 建設中心城市,徐州如何發展?
    近期,省委、省政府研究提出全省支持蘇北發展功能布局,將徐州建設上升到蘇北發展更高的層次,研究出臺支持徐州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政策意見。  眼下,明晰了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發展定位的徐州,接下來徐州該如何發展?
  • 【教研動態】說課活動展風採,內涵發展促提升
    說課活動展風採,內涵發展促提升日前,為進一步活躍教育教學氛圍,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提升教師從教素質,加快專業成長速度,
  • 江蘇師範大學1092人關注
    1958年學校北遷徐州,1959年與徐州師範專科學校合併,成立徐州師範學院,是當時蘇北地區唯一的本科高校。60年代初,全國高校布局調整,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指示:「徐州地區地域遼闊,要有大學」,學校因此得以保留。從此,學校紮根蘇北,艱苦創業,逐步發展。1979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6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學校更名為徐州師範大學。
  • 看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徐州五中路徑
    初夏,步入徐州五中校園,目之所及,生機勃發,百年培正,英姿卓然。作為徐州現代教育的發源地之一,曾經的徐州五中正在漸漸褪去暗淡的輪廓,晉升全省四星級高中的時間裡,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路上,這裡正以蝶變之姿態走向「新」生。
  • 曲阜師範大學省市共建推進高質量發展
    曲阜師範大學依託自身優勢,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學校的迫切需求與期望,積極探索學校服務社會的有效模式和特色機制,全方位圍繞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建設、高層次人才與創新團隊引培、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研成果轉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新校區擴建項目建設等省市共建重點領域,推動學校向著一流大學的目標紮實邁進。
  • 厚街 以素質育人促內涵發展
    厚街鎮充分發揮優勢,打造本土特色教育品牌,堅持走內涵發展之路,紮實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校辦學特色得以進一步彰顯,地方教育品牌初步形成。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多年來,厚街鎮精心培育書法教育,持續打造「三大品牌賽事」「五大展示平臺」,建立了政府、社團、學校、社區、個人「五位一體」的機構和人才機制,大力推動書法教育發展。多年來,厚街師生在各項書法類省市大賽中頻頻斬獲大獎,在2018年東莞市第十屆規範漢字書寫大賽中,該鎮共有15人獲市特等獎。
  • 徐州醫科大學:布局「新醫科」 對話「新發展」
    中國江蘇網訊(記者 張揚 通訊員 湯雙平)11月28日上午,徐州醫科大學第三屆附屬醫院、臨床學院發展論壇在雲龍湖畔舉辦,國內醫院管理、醫院評價、醫藥研究方面的領導和專家、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和臨床學院代表齊聚一堂,謀劃新醫科建設,深化校院合作,共同推動雙方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
  •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形勢下 , 看徐州生物老師如何發力……
    教師隊伍的成長是教學的生命力所在。 在我市實施「學講計劃」,推進課堂教學變革的進程中,做為教研員,王波帶領學科教師們深入學習教學理論,深刻體悟教學的本質內涵:課堂要回歸自然、回歸學生。讓教師從關注教向關注學轉變,順應學習的認知規律,使學生體悟到課堂背後深刻的科學規律和豐富的精神世界。帶領學科中心組老師們研製備課模板、打磨優秀課例,親自上示範課。
  • ...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師範大學|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蘇州大學|...
    錄取通知書頒發儀式上,南京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峻峰逐一向徐州一中29位同學頒發了錄取通知書。頒發南京大學錄取通知書徐州一中副校長魏全星介紹,近三年進入南京大學的同學人數是連連攀升:2018年的22人,到2019年的25人,再到2020年的29人,從數據統計來說是逐年遞增的。
  • 「最質樸」的四所師範大學,雖然不是211,卻很有內涵
    在我國,師範大學有著重要地位。它們是教師的搖籃,為教育事業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值得我們尊敬。「211」是一組家喻戶曉的數字,它是重點大學的代名詞。我國共有100餘所師範高校,有限的資源決定了我國只能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等少數高校成為了「幸運兒」,它們順利入選「211」工程,是我國師範領域的中堅力量。除此之外,我國還有一批優秀的「雙非」高校,它們雖然低調卻很有內涵,即便沒有211光環卻也有著優秀成績,讓人肅然起敬。
  • 西部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創新與發展聯盟在陝師大成立
    ,託舉教育強國夢想,高揚紅燭報國精神;公布了西部教師教育振興的主責主業:深化新師範內涵建設,彰顯新時代教師教育特色,引領新西部教師教育振興;公布了振興西部教師教育的問題導向:造就卓越西部鄉村教師隊伍,共促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凝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合力。
  • 【觀點】朱旭東:論教育學科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時代內涵
    朱旭東: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教授,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長,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學科要積極建設教育科研平臺,它們是教育學科學術團隊形成、教育學科青年人才成長、教育學科學術成果展示、教育學科知識生產方式創新以及成果轉化的途徑。教育學科要積極推進「以我為主」的國際教育科研平臺,把自主創新的理論和思想通過國際平臺傳播出去,傳播中國教育概念、話語、思想和理論。紮根中國教育大地推動以教育科研合作為主的知識生產模式創新。
  • 齊魯工業大學:強化內涵建設 學科專業協同發展
    自教育部啟動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雙萬計劃」以來,一批定位明確、服務面向清晰,既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又符合學校發展定位和辦學方向的專業順利入圍國家和省級「賽道」建設,示範領跑作用凸顯。方向既定,道路已指明。「雙萬計劃」為本科教育全面振興、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力抓手。
  • 徐州高新區投促局走訪企業宣講外貿扶持政策 - 園區動態 - 中國...
    為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加強與企業溝通聯繫,全面了解企業發展現狀,提升企業競爭力,助推實體經濟發展,4月22日,高新區投促局工作人員深入企業,先後走訪了江蘇省精創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徐州鍛壓工具機廠有限公司、徐州泓美木業發展有限公司、徐州華宇木業有限公司。
  • 特色辦學理念促內涵發展
    加強學位點建設,實現了專業學位類別和領域與科學學位點的基本對應,形成了專業學位類別和領域對優勢特色學科的基本覆蓋。加強科研基地內涵建設,推動科研組織形式改革,創新科研人員聘用制度,建立穩定與流動相結合的科研團隊,增強組織和參與重大項目的能力,切實發揮好科研基地支撐科技發展的平臺作用。  近年來新增省級重點學科6個,省級特色學科1個,9個一級學科通過教育部學科評估。
  • 徐州師範大學科文學院2009年普通本科招生章程
    高校全稱:徐州師範大學科文學院  高校性質:江蘇省屬高校  辦學性質:民辦獨立學院  辦學層次:本科  學校代碼:13988(江蘇省內代碼1892)  校址:徐州市銅山新區上海路101號(徐州師範大學泉山校區內)  招生計劃、收費標準:見相應各省招辦
  • 高校探秘:開放辦學內涵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寧夏師範學院
    有自治區「西部一流」學科建設學科1個,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自治區「十三五」優勢特色學科1個、重點學科2個,自治區技術創新中心2個,自治區高校科技創新平臺2個、培育平臺1同北京師範大學、陝西師範大學、西北師範大學、福建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湖南師範大學、閩南師範大學、湖北大學、西安音樂學院、臺灣屏東大學、臺中教育大學、臺灣靜宜大學、臺灣樹德科技大學等。
  • 徐州市民以豐富的內容詮釋端午節文化內涵
    徐州博物館端午親子活動。◎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今年的端午小長假與往年相比,少了許多外出旅途的奔波,多了與家人、朋友一起體驗徐州端午民俗、分享多彩假日的從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不鬆懈的情況下,徐州各景區有序疏導遊人、提升旅遊服務,公共文化場館組織了多場端午民俗活動,飲食行業使用公筷蔚然成風,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然成為人們的日常。琴書茶會、非遺體驗、經典頌讀……端午小長假裡一系列主題活動,以豐富的內容詮釋了端午節「驅邪避害」「嚮往美好」的文化內涵,彰顯了傳統節日的現代價值。
  • 華南師範大學和東北師範大學,擁有頂尖學科的211師範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和華南師範大學都是211工程和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兩所高校都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和深厚的學科底蘊。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兩所高校都有一級學科評估為A+,擁有並列全國第一的頂尖學科。東北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坐落在我國東北地區中心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雙一流」建設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