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蔣勇
來源/天同訴訟圈
今天(5月4日)是五四青年節,凌晨我特地趕寫了這篇文章,送給青年律師們。在中國律師行業裡,青年律師佔到了絕大多數。他們年輕、上進,對未知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期待,卻也有著許多茫然、困惑甚至焦慮。在這個青年人的節日裡,我只想告訴青年律師們,你們其實有太多的力量和可能性尚待挖掘,遠比想像的更強大。
——蔣勇
零點已過,時間已經來到了2016年5月4日。今天(5月4日)是「青年節」。
忙完手頭的工作,夜已經很深了。打開筆記本電腦,很想對今天過節的青年律師們說點兒什麼。
這些年在各地講課,還有「每周蔣講」專欄裡每周發出的文章,我認識了全國很多很多律師。我總是非常自豪:我也許是全中國認識律師最多的律師,而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年律師。
許多年長的律師都曾試圖給過青年律師們成長的建議,其中當然也包括我。我戲稱自己為「煲湯高手」,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我都希望能傳遞給青年律師們一些聽上去還不錯的建議。但是,所謂「心靈雞湯」嘛,對青年律師們來說,「然並卵」。
然而現在我寫上的標題,卻是一句看上去更為「雞湯」的話:你其實比想像的更強大。
毋庸諱言,青年律師被認為是律師界的「屌絲」。不僅僅是資深律師覺得青年律師沒有經驗,連一些青年律師對自己也沒有信心。
我想說,我們從來就不需要用他人的成功來定義自己的成長。不活在那些律師前輩們的陰影裡,挖掘出自己的力量,你會發現,你真的比想像的更強大。
常常有人問我,蔣律師,我是選擇綜合性大所好,還是精品化小所好;是找一個好的專業領域重要,還是找一個好師傅重要;如果選擇了這個專業領域,以後發展空間會不會受限了……
提問的人多了,反而讓我覺得著急。因為我發現,許多青年律師都把精力浪費在這樣的反覆糾結中,遲遲沒有走出重要的第一步;即使好不容易邁出了,也總是瞻前顧後,遊移不定。
在這兒,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一個我的真實故事。
這個故事可以從我參加高考的那一年講起。那是1989年,本來在模擬考試中取得了全省前三名成績的我,卻在高考前的體檢中被醫生檢查說心臟有問題,拒絕在體檢表上蓋章,並且醫生斷言,說我的心臟最長只有20年的「代償期」。這是一個專業術語,通俗的說,就是20年之內,我的心臟必須換掉。
這讓我失去了參加高考的資格。我本來都幾乎認命了,打算安安心心在父母工作的湘西的那個紡織廠裡當一個普通的紡織工人,好心的縣教育局局長卻在知道我的故事後找到了我,勉勵我繼續讀書。他把我的故事講給了負責高考體檢的縣醫院副院長,帶著我登門求情。最後,這位副院長終於被打動了,他說,我明年保證讓你通過體檢。
就這樣,我僥倖在第二年取得了參加高考的資格,並且以全地區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但是,心臟的問題卻成了我一直不敢和人提起的隱憂。無論是學校的體檢,還是分配到最高法院工作後的每一次體檢,我都會想辦法悄悄地溜掉。這成為多年來壓在我心頭的一塊巨石。
這樣過去了六七年,當我想要轉換職業道路,離開最高法院自己創業的時候,我的思想負擔很重:萬一我剛辭職還沒賺到錢呢,心臟就出問題了,沒有了公費醫療,我該怎麼辦?
為此,我做了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去買了一份健康保險,這份保險我到現在還在續費;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去北京醫院掛了一個特殊專家門診。這個專家的名字叫曾昭耆,是最著名的心臟科大夫。
老大夫當年已經70多了,滿頭銀髮,和藹可親。看到我來看心臟科,他十分驚訝:「小夥子,你才剛29歲,這麼年輕,怎麼要來看我的心臟科呢?」我就把我高考體檢出心臟有問題,這些年來一直不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及我想換一個工作卻又擔心沒有保障等等,原原本本地告訴了他。
老大夫拿著聽筒,非常認真地聽了我的心臟。放下聽筒之後,他說:「小夥子,我告訴你,你的心臟什麼問題都沒有!」
我當時就傻眼了。難道我這麼些年一直擔心的事情根本就子虛烏有?!
老大夫接下來說的話卻更讓我感到震撼,至今記憶猶新。他說:「小夥子,你知道嗎?只要你自己想去幹的事情,你就去幹。如果你因為擔憂心臟的問題,想做的事情一輩子都沒去做,那才是最遺憾的事情!」
或許,我的心臟是不是真的有問題,在這位老先生眼裡早就不是問題了。當人生回首,曾經的糾結不已,都不過是輕描淡寫。我想,這應該是當初這位老先生70多年人生感悟,給我的最大的觸動。
隨著年齡的增長,20年早就過去了,我的那顆心臟一直都還在健康有力的跳動著。(或許,我該慶幸,當年遇到的是這位醫德高尚的老大夫,而沒有上百度搜索去武警二院。)
今天在專欄文章中首次披露我的這段真實故事,是想把這位老大夫的這番話送給青年律師們。「只要你自己想去幹的事情,你就去幹。」別猶豫!
唯有這樣,你才能體驗一種沒有遺憾的人生。
其次是用盡全力地去探索極限。
許多青年律師對我說,道理我們都懂,就是難做到或者難堅持。我想再和大家分享我的另外一個故事,那是我在最高法院的早期,我的工作和律師助理、行政秘書的工作極為相似,甚至更為基礎和繁瑣。作為庭裡最年輕的「小後生」,我要承擔所有內勤工作,打水、拖地、擦桌子、整理材料、收發文件……
這樣的工作似乎是相當枯燥無趣的。當時我所在的庭的副庭長江必新,曾獲「十大傑出青年法學家」稱號,他在迎新談話時告訴我一個他的秘訣:每天不論工作再忙再累,堅持讀書兩個小時!這段聽似簡單的話對我的影響極大,我努力踐行。下班之後,我會留在辦公室看書、寫作,撰寫案例,甚至開始編纂專業書籍。那段時間,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要求自己每天寫一萬字,常常從下班之後便沉浸在「筆耕不輟」中,清晨四五點,抬頭看窗外,東方已經泛起了魚肚白,於是在辦公室把兩個凳子一拼,和衣躺下睡上兩三個小時,就又開始新的一天工作。
六七年過去,我出版的書摞起來竟有半人高。當時法律出版社的開戶行是工商銀行長安街支行,我去取稿費的次數多了,連辦理這項業務的大姐都已經認識我了。每次在櫃檯前她看見我就和我打招呼,「小夥子,你又來領稿費了?來來來,這次是幾萬塊錢?」那個時候,我每個月的工資只有300多塊錢而已。每次聞到新書的墨香、領取「巨資」稿酬,我都感覺人生如此幸福滿足!
這段日子讓我體驗到:人生就像拉健身彈簧,你能把這個彈簧拉多長,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有多用勁!
或許,你之所以覺得自身能力有限,是因為你從來沒有把彈簧拉到過接近極限的長度。每每把彈簧拉到一定程度,剛開始覺得費勁,你就把它松回去了,但如果你經常把彈簧朝最極限的長度拉,你再次把彈簧拉到極限其實並不困難,至於拉到一般人拉到的長度,那就更是稀鬆平常。
這段時期的「極限彈簧」訓練,讓我獲得的不僅僅是我在開始寫作之初沒有想到的大量著作和稿費,它也大大提升了我的疲憊閾值和應對所有可能的困難的能力。
我相信,當你真正下定決心,把你的精力、你的熱情、你的時間都傾注到某項事業中去時,你其實就為未來鋪下了無限的可能性。因為,你會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你會遇到,那個更強大的自己。
去年11月份的一個傍晚,我和三位滬上律師好友在上海黃浦江邊的香格裡拉飯店暢談。他們是方達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周志峰、中倫律師事務所的聯席管理合伙人喬文駿,還有通力律師事務所的創始人、上海律協會長俞衛鋒。聊的時候發現,四個人都是70年、71年出生的。我們笑談,當今的中國律師行業,是以60後為領軍人物,70後為中堅力量,80後為新生代的一支隊伍。正如我們這幫人在過去10年、20年的逐漸成長一樣,完全不需要預言,再過10年,這個行業就會由70後領軍,以80後為中堅,90後為新生代;那再過20年呢,我們幾個肯定該退休啦,那時,這個行業就會由80後領軍,90後為中堅,00後開始嶄露頭角……
我們都不約而同地感慨,正如眼前這黃埔江水必將東流入海一樣,在律師行業裡,同樣也是後浪推前浪,永不停歇。
對青年律師來說,這恰恰是最大的機遇所在。十年一代人,無論現在多麼資深和優秀的律師,總會漸漸淡去,甚至完全退隱江湖,而嶄新的未來,正等待著新一代的青年律師來引領。
網際網路領域裡有一句常說的話,叫做「得屌絲者得天下,得屌絲者得未來」。我說,中國律師行業,也必定是「得青年律師者得天下,得青年律師者得未來」!
青年律師們,當未來來臨的時候,我們再回首時就會發現,自己竟然比想像中更強大!
行文至此,不知不覺,天色已經微亮了,必將到來的明天已經來臨。
前不久我剛過了45歲生日,正式告別了青年,步入中老年的行列。今天(5月4日)的青年節,也是我第一次沒有資格過了。在此,請允許我以此文,以一個中老年律師同行的身份,向所有今天過青年節的全國的青年律師們,不論我認識的還是暫時還不認識的朋友們問好,願大家享受這個專屬的節日,享受成長的快樂!
編輯/高淵明
策劃/李華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