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亮亮:臺灣青年開始看大陸節目

2020-12-19 鳳凰衛視

 

內容提示:向來自詡在科技和文化上領先華人世界的臺灣,在當前的全球數碼化大潮中已錯失先機,逐漸交出華人影視市場的主導權。據臺灣今周刊報導,在世界各地紛紛搶奪數碼電視主導權的今天,臺灣的數碼電視普及率只有6%,遠遠低於中國大陸的47%和香港的100%,在全球排名上靜陪默坐,跟柬埔寨差不多,因此臺灣青少年躲在房間觀看的是中國大陸的網絡電視PPS,小朋友喜歡的卡通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也是中國大陸製作的。

鳳凰衛視11月22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今天的傳播焦點,我們要聚焦的是臺灣的電視業表面的看起來是相當的繁榮,但是實際上空洞的趨勢也是非常的明顯?

臺灣電視業:表面繁榮實則空洞

何亮亮:臺灣媒體評論員稱,長久以來臺灣有線電視被財團壟斷,缺乏競爭,業者大發其財,但自製節目卻越來越少,品質也日趨低落,並導致電視數碼化的嚴重落後。臺灣電視節目難看早以不是新聞,許多臺灣人都有這樣的經驗,一早坐上計程車就聽到司機大罵,現在臺灣的電視真難看。到了辦公室同事也在抱怨,昨天晚上電視轉來轉去,就是轉不到一臺好看的節目。全球數碼電視大戰早已開打,臺灣電視產業至今還是一片數碼荒漠,在數碼媒體平臺的爭奪戰中,臺灣完全缺席,在數碼語音內容的製作上,臺灣也沒有角色,在少數財團的把持下,近20年來臺灣電視產業幾乎是在原地踏步。

為什麼部分青年觀眾開始看大陸節目

何亮亮:臺灣的電視節目,我想我們的觀眾,包括香港和中國大陸的觀眾朋友們多少都看過一些,人們的印象是臺灣的電視節目,特別是綜藝節目做的相當的好玩,相當有趣,所以很多大陸的青年觀眾喜歡看臺灣的電視節目,特別是臺灣的娛樂節目,但是人們沒有想到這個趨勢實際上現在開始發生悄悄的變化。

人們沒有想到的其實在臺灣已經開始有,而且有越來越多的青年觀眾,他們通過自己家裡的網絡,自己的電腦開始收看大陸地方電視臺的文藝節目,這就是剛才我們片子裡面所介紹的,而且還有越來越多的臺灣小朋友開始看《喜羊羊和大灰狼》這一個膾炙人口的大陸動漫節目。這裡面說明了一個什麼趨勢呢?

其實臺灣的電視業,我們現在說的主要是數位化的電視節目,臺灣確實是明顯的落後了,這方面臺灣不僅不能夠跟香港比,而且也不能跟中國大陸比,所以上星期臺灣的今周刊組織了一個專題的報導,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覺得算是盛世危言,這個盛世是相對於臺灣的。算是相當發達的電視業來說,這是一個危言,因為作者在警告臺灣的電視業者,他說您的末日,其實已經開始來臨了,因為這個數位電視是電視業發展,可能說是大勢所趨,可以說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可是臺灣的業者確是對此漫不經心。

如此一來,由於現在是一個網絡世界,如果臺灣自己不能夠提供好的優秀的電視節目,臺灣的觀眾,我們看的主要是青年觀眾,乃至於少年兒童觀眾他們會去看大陸的節目,這對於臺灣來說意味著什麼呢?你自己把市場就拱手相讓,為什麼會造成臺灣這樣一個情況,臺灣絕對不是沒有人才,臺灣在70、80年代,臺灣在電視的製作、發展,其實在華人世界裡面是相當的領先的。

「大鍋飯」體制經營者無創新動力

何亮亮:在某些方面是超過了香港,更是超過了中國大陸,可是為什麼出現了這麼一個情況呢?很顯然一個道理,不進則退,不是臺灣沒有人才,而是臺灣先行的電視體制有問題,這個體制實際上是大鍋飯體制,這個大鍋飯體制當然不是公營媒體。臺灣現在基本上公營的媒體就很少了,媒體大都是私營的,問題在於臺灣形成了這樣的體制,臺灣的大部分民眾,他們收看電視是通過,總共就是幾家的有線電視網。所有的電視臺獲得了官方執照的電視臺,它只要進入了這些有線電視網,它就能夠在全臺灣的所有的電視觀眾都可以看到,所以對於那些已經入了臺灣有線電視網的電視臺。

臺灣也有大大小小的電視臺,可是這幾十家的節目卻是大同小異,因為電視臺的老闆已經不需要為觀眾操心了,反正我的電視節目已經通過有線電視臺,我的收視率也是有保證的,這個收視率其實也很不容易統計,就算是統計出來了,只要是對它自己來說,我自己已經是大家共同看到了對它沒有什麼動力。

電視業者也是這樣,所以你看臺灣的電視臺,凡是到過臺灣的朋友們都知道,你打開電視機,如果住的酒店或者賓館裡是通過有線電視網,你能夠看到真的是上百個頻道,上百個頻道分成幾個大的組合,比方說娛樂節目,比方說是購物的頻道,比如說是新聞頻道,還有一些綜合性的頻道,還有一些像體育、影視等等。其中大概最有特色的節目就是新聞頻道裡的,類似全面亂講,就是由七八個評論員在那裡七嘴八舌的議論臺灣當前的時事,當然電視臺的立場是不一樣的,名嘴的立場是不一樣的。

除此之外,臺灣的電視節目,雖然臺灣的新聞競爭很激烈,可是他們聚焦的,他們對於國際上的大事並不關心,臺灣自己的政壇當然常常會有一些各種各樣的新聞,但是大量的社會新聞,一些社會新聞實際上是相當瑣碎和無聊的事情,但是各個電視臺也是樂此不疲,因為24小時不停,播報這些瑣碎的小事情,你又報些什麼呢?觀眾對於世界大事,對於亞洲大事,對於兩岸的新聞也並不是很關心,而且又厭惡政客們的口水,所以就造成了臺灣大概除了娛樂節目,還有些創意,還有些新意,還能夠吸引很多的臺灣以外的觀眾,臺灣其他的電視節目,真的可以說是乏善可陳,所以今周刊提出的,臺灣的電視業如果再不奮起直追,在未來的數位電視時代,臺灣就會大大的落後,既然你已經失去了先機,以後再要趕上來,以後是非常不容易的,臺灣電視業的教訓,我想對於中國大陸,對於香港來說,都是值得認真的汲取的。

 《時事亮亮點》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節目專區】

主持人:何亮亮【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周一 19:20--19:55 

重播時間:周二 06:00--06:35 11:25--12:0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何亮亮:習近平談「九二共識」給蔡英文臺階
    或者覺得那些,我看到也有這樣的這個臺灣的網民有這樣的,就算全世界的國家都不跟我們建交,我們不是照樣可以活下去。我覺得可能也有這樣的一個觀點,好多人我覺得最主要是這樣,就我們已經,因為我們看有8年的時間了。 林秀芹:是。
  • 何亮亮:蔡英文與臺灣政壇「四大天王」不一樣
    但是我們今天講傳播焦點,從傳播的角度,從媒體的角度來看馬英九,馬英九可以說已經是從他的谷底開始回升了,所謂谷底就是馬英九在2008年,可以說是氣勢如虹,大幅度領先對手的情況下,當選了臺灣領導人。但是,在那個之後,他的民調,他的支持率就逐步的開始下降,這當然跟馬英九本人的執政能力有關,也跟馬英九的性格有關。
  • 臺灣青年看大陸:「我來對地方了!」
    臺灣青年翁安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中國臺灣網訊 (記者 陳文韜)外公是北京人、母親在臺灣商務文教交流協會做兩岸交流的相關工作,來自臺灣臺中市的大三學生翁安石與大陸註定有著密不可分的緣分。今年3月份,就讀於臺灣東海大學生命科學專業的翁安石以一名交換生的身份來到了東北林業大學,體驗大陸北方的校園生活。 從一開始的不習慣到慢慢適應,回想起這段3個月的經歷,翁安石直言「來對地方了」。交換第一天在班上自我介紹時的場景,翁安石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當時我想讓大家記住我,我就說『我還蠻喜歡喝酒的,希望和各位學習』。」
  • 何亮亮:臺灣人拿蓮舫國籍做文章顯得可笑
    核心提要:何亮亮先生認為,有些臺灣人拿蓮舫的身份做文章,說她不知羞恥,這非常過分。鳳凰衛視9月15日《總編輯時間》,以下為文字實錄:何亮亮:從蓮舫當選了民進黨,這民進黨倒是正好跟臺灣的民進黨也是同名的,蓮舫本人也有中國的臺灣人的血統。
  • 何亮亮:太陽花學運是提正確問題得錯誤結論
    鳳凰衛視3月23日《時事亮亮點》,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太陽花學運之所以值得來回顧,一方面他改變了臺灣的政治生態,他事實上使得兩岸的服務貿易協定被束之高閣了,我們現在都不知道他何時重新審議,這樣就造成了兩岸關係至少在貿易方面的一個重大的倒退。
  • 何亮亮:日本欺軟怕硬「拘臺漁民」警示蔡英文
    主持人:何先生您看,這件事情現在感覺起來鬧得比較大,到底是日本,因為還有三周,臺灣這個政權即將做一個正式的交接。就剛好在這個時機點上發生了這件事,是故意給臺北政壇來一個難題呢,還是其實他背後還有更多的考量。 何亮亮(評論員):剛才新聞裡面說日本政府不記名的官員,像是在警告馬英九,我覺得這個有點,這個話其實說得沒什麼意思了。
  • 何亮亮:蔡英文就兩岸關係「怎麼做」更重要
    核心提示:何亮亮先生說,蔡英文基於內心的訴求和綠營的考慮,無法完全承認九二共識,但外在的強大壓力也讓她不能否認九二共識。
  • 大陸與臺灣綜藝節目風格的差異化研究
    摘 要:隨著全民「娛樂化」需求的發展,綜藝節目備受關注。自1962年臺灣綜藝開播以來,綜藝節目便開始在中國電視熒幕上佔據了一席之地。大陸綜藝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大量引進國外優秀節目,並進行本土化改造,已呈現出迅猛的發展態勢。
  • 臺灣青年邂逅「大陸阿里山」
    新華社廈門6月15日電(記者許雪毅)一開始,妻子抱怨「大陸阿里山」裡沒有百貨超市,陳濂豐還想著可以省點錢,結果妻子很快迷上網購,「錢花得比以前還多」。  生於1983年的臺灣青年陳濂豐,15日在第十一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交流暨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對接活動中,以《吾心安處是故鄉》為題,和大家分享「臺灣青年與『大陸阿里山』」的故事。  陳濂豐出生於臺灣南投一個制茶世家,此前在臺灣經營制茶廠。2015年,懷著對有「大陸阿里山」之稱的福建龍巖漳平的憧憬,他偕妻帶子來到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
  • 臺灣節目比大陸節目「靈魂血肉好」?恐怕吳宗憲說的大錯特錯
    吳宗憲,中國臺灣省的綜藝天王,十幾年前中國臺灣綜藝節目可謂是整個亞洲學習的榜樣,包括韓國、日本綜藝都會偷師臺灣綜藝。已經56歲的憲哥現在依然活躍在主持的舞臺上,也是常常來大陸客串主持節目、商演走穴。甚至每年春節的時候,中國臺灣的電視節目,幾乎沒有沒有知名的明星上臺表演,因為都在參加大陸各衛視的春晚。目前大陸很多綜藝節目、電視劇,卻在引領亞洲潮流,成為亞洲青年追劇的對象,大陸綜藝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影響力都越來越大。
  • 最近大陸這些事兒,臺灣青年怎麼看?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時期,他希望與臺灣青年共同攜手推動兩岸經濟快速平穩發展,使兩岸經濟發展的福利惠及每一位臺灣同胞的工作和生活。講座結束後,與會臺灣青年展開熱烈討論。他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講座進一步了解了大陸在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推出的政策措施。他們希望臺商借力「供給側改革」政策和「一帶一路」戰略,尋求兩岸經濟產業更大的發展空間。
  • 茶葉蛋和榨菜後,臺灣節目又來了!開始不擇手段詆毀大陸抗疫
    武漢方艙醫院收治新冠肺炎輕症患者初顯成效並受到好評,可是在臺灣2月16日播出的一個政論談話節目中,一眾嘉賓不僅惡意解讀疫情下大陸的各項舉措,甚至造謠稱「方艙醫院只有一個廁所,24小時排隊,每人只能上2分鐘廁所」,這些對大陸疫情落井下石的言行,也引起了社會人士的批評。臺灣前「立委」李勝峰在節目中直言,疫情系全球命題,無人得以倖免。
  •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我是歌手)
    很多臺灣觀眾尤其是年輕人,通過這一渠道同步觀看了《我是歌手》的最新進展。   大陸綜藝節目闖進臺灣,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記得2014年初記者在臺灣採訪期間,發現許多餐館裡正在反覆播放著《中國好聲音》,食客們也樂哈哈跟著看。回溯到2013年,臺灣中天電視臺購買版權並播出了《中國好聲音》,首播就以上佳的收視率打敗同時段的《康熙來了》。
  • 文化交流讓臺灣青年看見「新大陸」
    對於兩岸關係,很多臺灣青年們也有話說。11月27日,海外網舉辦第23期金臺沙龍活動,邀請了四位在大陸學習、工作的臺青,聽他們講了講與大陸有關的故事。作為臺灣青年,你們對中華文化到底怎麼看?張立齊:我讀大學時開始參與兩岸交流,這重塑了我對中華文化的認識,重塑我對國家、對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要多鼓勵臺灣青年「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多到大陸看一看。現在兩岸交流活動非常豐富,我接觸的很多臺灣青年,來了一次就有很大的心理震撼。
  • 為什麼越來越多臺灣樂隊開始唱大陸腔?
    關於「大陸腔」,蔡維澤確實是有研究的。他上大學後就開始聽宋冬野、馬頔、堯十三、房東的貓等大陸新民謠,最近也持續看了一年的大陸選秀節目,研究他們的唱腔共鳴,那是他身為主唱的嗜好:「新疆、內蒙古的少數民族歌手,他們的低頻都特別低,比漢族還要紮實非常多!」他把左手往胸口擺,暗示胸腔共鳴,接著往上走:「他們的用氣量都比較大,漢族就相反。
  • 何亮亮:蔡英文模糊兩岸關係若當選將很辛苦
    核心提示:何亮亮講到,作為一個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的臺灣領導人,我們說如果蔡英文當選臺灣領導人的話,如果她不願意承認九二共識,而只是以比較虛幻的所謂「維持兩岸現狀」來想維持臺灣的發展,到底以後誰會做的比較辛苦,肯定是蔡英文,而不是馬英九了。
  • 大陸:臺灣青年的創業新選擇
    開營儀式中,江蘇省臺辦副主任張為(左)為兩岸學生代表授旗,並宣布首屆蘇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研習營活動正式開始。    江蘇省臺辦交流處副處長王豔介紹,這是該省首次舉辦類似活動,也是目前大陸對臺青年創業交流活動中規模最大的一次,參加人數近80人。其中,有已成功組建創業團隊的臺灣學生,也有對創業躍躍欲試的大陸青年,還有在美國哈佛學習的浙大博士等,王豔說,「營員普遍來自清華、臺大、臺灣清華等名校,含金量非常高」。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4
    【推薦序】【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的寧靜是一把利刃——王塞壬有意義的他者——賈葭臺灣一泡尿 激起大陸千層浪——黎勇我體會到的「臺灣意識」——郟星星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 ——穆建新臺灣到底有多好?沒有她 就沒有我的今天 ——宋印偉【臺灣人看大陸】我是誰?
  • 何亮亮:蔡英文可能會在事實上承認九二共識
    何亮亮:我想這不是萬一的問題了,你說萬一的話就是前提可能性很小它才是萬一。現在我覺得就是一般一般的可能性。劉珊玲:所以說有可能。何亮亮:對,所以說有可能。因為我看大陸方面態度是相當嚴厲的或者是很不放心的,從國臺辦主任王毅在11月份在成都就公開的說了一次,後來賈慶林在北京也說了一次。
  •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2020年12月09日 08:39:00來源:新華網 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  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  「始於情懷,但不止於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