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過高爾夫、羽毛球或是扔鉛球或類似體育項目的都知道,這些運動項目都需要強有力的轉髖轉肩。這些項目有兩個共同點,一是站在地上,另一個是最後要用手發力,於是需要最大限度地將力傳導到手上發出,這時,過能轉髖轉肩來將站在地面上的摩擦力傳遞到手上就顯得非常實用。
在自由式中,轉髖轉肩也是一項非常實用並必備的技術。當水面移臂完成後,手入水就要下肩,這時要求轉肩並跟上另一側的呼吸,當肩轉完後,就要求下半身也要跟著轉,此時髖隨肩轉!順序依次為轉肩-->腰腹發力-->轉髖-->轉動雙腿-->轉動雙腳打水側重面。很多資料上理解的是肩髖一體,這種肩髖一體是有前後順序的。其大概要求就是:保持頭部不動,身體以脊椎為轉軸,自肩到髖及腳,全身轉動。
這種轉動一方面是為下一個發力划水做好準備,另一方面是為正在發力划水的這半邊動作增強發力。自由式發力做功的過程可以理解為一半一半,當左邊發力時,右邊處於一種準備發力的休息狀態,反之當右邊發力時,左邊處於一種準備發力的休息狀態,左右兩邊輪流發力,而這兩種狀態(發力的一邊與休息的一邊)的輪流交替,是通過轉肩轉髖來完成的,這是髖隨肩轉的作用之一。
轉肩轉髖的另一個作用是發力,自由式的划水其實一直都不僅僅是手或手臂的事,這就像打高爾夫,羽毛球或是扔鉛球,單單只用手來發力,這種力度是很小的,要全身發力才能高效,自由式也是,不能只靠手臂來划水(要不很容易受傷),而要調用下半身打水的反作用力,通過背肌來傳導發力,這點得慢慢體會,可以找些視頻來學習,比如遊泳者(百家或wx公號),都有比較詳細的視頻可以學。
髖隨肩轉是一個跟隨動作,是有幅度的,這種幅度跟速度要求成反比,速度慢,邊遊邊漂邊休息,這種轉動幅度可以大點,但不能大到失去平衡。當速度求快,特別是競速遊泳,強調的就是穩定,這時轉動的幅度不能太大,有時候只是一種發力的轉動,幅度極小(這點得高手去慢慢體會),否則跟不上手臂划水及換氣的頻率。下面看一下優秀的運動員是怎麼做到髖隨肩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