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式打腿關鍵技術挺髖,你學會了沒

2020-12-23 銳雀體育

最近和俱樂部隊友一起遊泳訓練發現一個問題,有些人在遊自由式時有沉腰沉腿的現象,腿部不能有效的打水,好像身體拖著一根沉重的木頭在遊泳,腰部以下形成明顯的阻力。

這個問題的核心就是不會正確用髖,我們都知道自由式打腿是鞭狀打腿,有些人也明白髮力點在髖部,但是在具體遊泳時,他的發力點卻總是停留在大腿甚至是小腿,髖部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今天就要說一下重要的遊泳技術——挺髖。挺髖就是利用髖部帶動打腿,可以有效地改善打腿的動作,幫助遊泳者穩定的前進。

正確的自由式打腿是髖部和臀部發力,髖部帶動大腿,大腿再帶動小腿,小腿帶動腳,連續下來,就形成鞭狀打腿狀態。

說到發力點,感覺一下你在打腿結束時,感到酸或是疲累的位置在哪裡?正確的話應該是髖部和臀中肌,臀中肌就是臀的後上部,而不是大腿。

有的人說自己打腿之後,大腿很酸,這就是發力點不對。下回打腿後感受一下,哪個地方最酸最疲勞,這樣可以幫助找到打腿時發力的肌肉位置。

之前講過自由式的動力包括支撐力,旋轉力和推進力,推進力是以劃手為主,以打腿為輔。

打腿推進力雖然是輔助力量,其技術好壞對於整個遊進效率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分解打腿練習是我們日常遊泳訓練重要的內容,專項打腿訓練對於任何人來說都非常有用。

在進行打腿練習時,挺髖要與轉體結合起來,挺髖的用力方向是向下的,而非前進方向,左右兩髖是交替向下挺出,同時形成兩腿交替的鞭狀打水。

遊泳的挺髖與跑步的送髖極其相似,如果把遊泳的水平面立起來,那麼挺髖的技術動作跟跑步送髖的技術動作幾乎完全一致,這也說明運動規律都是相通的,必須符合人體生物學的特徵。

要注意的是,挺髖要配合好上半身的轉體動作,不能左右搖晃,打破身體左右平衡,要始終保持脊柱正直。

練習打腿多採用抬頭浮板打腿,要把手放在浮板遠端,注意浮板和身體都在縱軸線上,視線朝向正前方,不要抬的過高,嘴在水面下即可,讓身體呈現一個兩頭翹的流線型。

為什麼練習打腿時要保證兩頭翹,也就是頭和腳相對於身體腰部要高一些,如果你能適應這種兩頭翹的打腿,那么正常遊進時,身體維持水平狀態則比較容易。也就是打腿練習時難度大一點,組合遊泳時的節奏和效率會更好些。

再看打腿時腳的動作,一定要繃腳,腳與小腿儘量接近水平,腳上下踢動的位置放在水平面以下,向上帶動的時候,部分露出水面沒有關係,但不要讓整支腳踢高出水平面的位置,這樣會降低對水面積。

在打腿的過程當中,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有些人兩腿分叉太大,這樣就大大的增加了橫截面積和水阻。

所以,打腿時大腿一定要靠緊,小腿分開適當的距離,如果你無法感知自己打腿是否分叉過大,每次打腿時儘可能地讓腳尖互相觸碰,雙腿要併攏貼近些。膝蓋自然彎曲就行,順勢擺動,不要刻意彎曲膝蓋。

遊泳的本質是一切為了減小水阻,自由式打腿還有一個重點是,打腿時要儘量縮小擺動範圍,讓下半身是躲在上半身破水的橫截面裡。

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有的人打腿幅度小,但前進效能卻更好的原因,因為當打腿幅度變小以後,水阻反而變低,於是身體可以利用更少的力量提供更有效率的前進動能。

這就是我一直強調的遊泳經濟性的體現,用最小的體能成本取得最高的遊進收益。

最後說一下水感問題,水感這個東西真的在於悟,是可遇而不求的,前提是必須要有一定量的積累。

我總是告訴遊泳小白,遊泳首先要學會放鬆,只有先學會放鬆,才能找到水感。

有的人也知道放鬆,但是他遊起來,我就能明顯感覺到他沒有放鬆,放沒放鬆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對打腿而言,放鬆是一種比較輕鬆流暢的打腿狀態,而沒有放鬆,是比較生硬沉重的打腿狀態。

說來說去,要想自由打腿打得好,還要靠扎紮實實的分解訓練,也就是浮板打腿練習,這是根本。

建議遊泳愛好者多練習自由式打腿,打腿練習不要放在訓練最後,一定要放在訓練開始階段,因為正確的打腿是非常消耗體力的,把它放在精力充沛的開始階段,能夠保證打腿動作的完整高效。

練習浮板打腿,不管是300米還是500米,最好要一氣呵成,能不停就不停。如果打起來很吃力,就要選擇中間休息,切忌動作變形,還強撐著打腿!

最後,祝大家都能掌握自由式打腿的關鍵技術:挺髖,遊的越來越快,越來越輕鬆。

相關焦點

  • 【爬泳教程】孫楊的自由式打腿技術,你也可以學會!
    專業的自由式運動都是6次打腿,常見的打腿動作也就是2/4/6次打腿動作,6次打腿的效果比4次腿或者8次腿,在心率穩定的條件下,將腿部的推進力最大化。,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很少有用到,而運用更多頻次的打腿。
  • 學會2點,輕鬆遊好2次腿自由式技術
    為什麼愛好者們都在追求兩次腿的自由式呢?首先我們要知道,打腿就像跑步一樣,打腿越多越快我們的心跳變會加快,能量也會加大消耗。因此,以2節拍遊進就可以減少打腿動作,遊起來就很輕鬆。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對於我們平時並不追求遊泳速度的長距離的愛好者們來說,兩次腿是能減少我們能量消耗的最好技術。
  • 自由式基礎:打腿入門
    但我之前也強調過,蛙泳是會損傷膝蓋的,所以要適當練習,而且遊泳時不要一直只遊蛙泳,也可以遊一下其他的泳姿,比如說自由式。今天呢我們就來詳細聊一下自由式的基礎:自由式腿。在剛開始學習自由式時,教練一定會先教授你自由式打腿,然後再教授你自由式劃手,最後再是完整的配合動作,相比於蛙泳,自由式的配合要簡單的很多,自由式與蛙泳最大的不同點是蛙泳主要是靠腿部來發力,而自由式的主要發力是來自於雙臂划水動作(有科研材料可以證明打腿的能量消耗比劃臂大得多),但教練還是會先教自由式打腿的原因是先學自由式腿最後再配合上手的動作要簡單很多,你很快就會發現每一種泳姿都是先教授腿部動作
  • 94歲學會自由式輕鬆長遊,談談學習全浸自由式的關鍵和前提
    因此,學習自由式可以說是最為「划算」的,自由式難點有兩個:一是打腿,二是換氣;如果以傳統的方式去學習,很多人沒等練好打腿就放棄了。如果以全浸的方式去學習,打腿與換氣根本不成為問題。要是以傳統理念去看,這幾乎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全浸理念下的確是這樣。
  • 中遊體育:根據腿長和肺活量來判斷你的自由式適合打幾次腿
    對於自由式來說,六次打腿是一個絕佳的配合方式,擁有很大的誘惑力,它在你劃手的每一階段都會相應的補充一次打腿來提高速度。以至於短距離自由式比賽運動員都喜歡採用六次打腿配合,不但使速度更加均勻和線性,而且第三和第六次腿對於轉髖出水移臂也輔助的相當精妙。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與競技自由式技術上的差異
    根據國職遊泳培訓的學習規律,我先從腿部技術開始講:全浸式自由式為什麼要使用兩次腿首先,對於打腿技術而言,腿部因為處於離人體心臟較遠的位置,血液的回流速度較慢,所以打腿的消耗對於所能產出的推進力來說性價比是不高的,儘管理論上效率最高的六次腿最高的推進力佔比也不會超過全部推進力的36%。
  • 練習自由式打腿的幾種方法
    練習自由式打腿的幾種方法 自由式中打腿打得好可以減少身體的阻力,增加浮力,對以後自由式的對稱性是非常重要的基礎
  • 自由式和蛙泳哪種最容易學會
    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在野外水域或者是遊泳池會蛙泳的比比皆是,但是自由式遊的好的非常少。這是怎樣回事?自由式真的很難學會麼?首先自由式最難的就是側頭換氣。這對於初學者來說是最容易嗆水的技術動作。其次自由式需要雙腳雙腿做交叉動作,不像蛙泳時對稱動作,容易掌握。最後因為自由式腿的鞭打動作不容易掌握,下肢配合不協調。
  • 中遊體育:為什麼有的人拖腿遊自由式比打腿遊還快
    曾經有朋友問我「為什麼我腿不動遊自由式比我打腿遊自由式還快?」,雖然這聽起來很神奇,通常我們都認為打腿是可以提供平衡和提高推進力的,但是確實有的人拖腿遊比打腿遊還快,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原因就在於他錯誤的打腿時機沒有與軀幹、劃手合拍,我們在初學自由式時,有些教練不會去教你打腿與劃手之間的配合,即便你請求教練教你,教練也可能會說「一直打就行了」,於是廣大遊泳愛好者們發明的「亂腿」這個詞,對於初學者來說,這麼做是可以的。但是對於想精進自由式的朋友,胡亂地打腿真的好嗎?
  • 自由式打腿很容易累,可以這樣練習
    ,只能打25米就很累,抬頭吸氣會把身體壓下去,需要打腿來平衡,還會在換氣時重複出現下沉現象,腳踝也有痛的感覺!」貼吧遇到的遊泳愛好者的問題其實自由式打腿前期25米時非常簡單的,也算是最基本的要求吧;不管是我們自己學自由式,還是找教練學習自由式,對於自由式腿的練習,都會在自由式腿能夠持續打25米左右停下練習,改為練習自由式手以及後面的自由式節奏
  • 快速掌握自由式技術的竅門,關鍵在於四個字有氣無力
    自由式似乎很難學習,不談其他的動作要領,單單打腿和換氣的動作要領都已經讓人望而卻步了。換氣不能抬頭,必須轉頭,打腿不能用勁,必須柔軟,這些動作要領明顯不符合人的本能習慣。但是,當真正了解自由式遊進的技巧後,會發現原來這一切的困難都是自己「猜想出來的」,困難被人為地誇大了。與以往經驗相反的動作要領就像一個未知而陌生的事物,容易引起人的過度擔心。
  • 全浸式,快速學會遊自由式的教學方法
    「會蛙泳,如何在找不到靠譜教練的情況下,系統自學自由式?」這是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個遊泳還好者提出的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既然是教練,那麼他一定是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說說我學習自由式的感受吧。當初學自由式之前,每當看到別人輕鬆,漂亮遊自由式的時候我是非常羨慕的,我想絕大數成人遊泳愛好者和我應該一樣,首相想的一定是「我能快速地學會自由式,並且能輕鬆地遊起自由式來」。至於速度,那是能遊起來之後才需要考慮的問題,別人怎麼想的不大清楚,至少我是這麼一思維方式。
  • 全浸自由式適合大眾的背後原因
    比如自由式的打腿,全浸對打腿的學習周期好像並不長。因為全浸的受眾都是一些愛好者,他們並不需要同專業運動員一樣天天拼命的訓練,而且他們也並不追求極限速度,只要遊起來夠飄逸,能達到健身的效果就可以了,你在泳池裡「duang duang duang」遊上幾十幾百米,肯定不如靜悄悄的瀟灑遊完2000米來的愜意。
  • 自由式中身體平衡的原理和打腿的四大作用
    身體平衡的原理 自由式打腿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了,總是讓我們又愛又恨的。 身體位置好阻力越小 爬泳打腿的四大作用 通過打腿保持身體在水中的位置和流線型
  • 中遊體育:全浸自由式為什麼速度效率都不及競技自由式
    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以速度為第一追求,那麼前交叉技術不適合使用兩次打腿以及四次打腿技術,只有使用六次打腿技術才能在前交叉手臂動作出現推進力盲點時用打腿進行推進力補充。這也是為什麼近幾年來在長距離自由式比賽中出現途中遊採用較輕六次腿運動員的原因。
  • 【專輯】給孩子的遊泳必修課3:自由式技巧
    而針對這種誤區的改進辦法,就是要學會正確的轉頭呼吸技巧,在漂浮時學會頭、身體在同一水平面上。陸上轉頭呼吸的練習、水中漂浮轉頭練習一併配合。 2 誤區2: 屈膝打腿 通常自由式過程中出現屈膝的錯誤打腿動作,原因大多是由於打腿力度過大,發力不當。 解決方案:陸上打水、漂浮打腿練習
  • 自由式分為幾種方式?全浸式自由式與傳統式自由式有何不同?
    我覺得遊自由式就兩種方式。一種是競速方式的自由式,一種是休閒方式的自由式。競速自由式裡又分短距離競速和中長距離的競速,遊的方式分別也不一樣。短距離的打腿採用六次腿,划水採用中或後交叉的划水方式,這種方式動作頻率快,體能消耗大。
  • 成年遊泳愛好者怎樣學好自由式?
    對於成年的自由式學習者來說,學會側身換氣我覺得就等於是學會了大半的自由式了。先來看下兩張全浸式自由式最基本的練習側身換氣的動圖吧。功夫小說中常會看到這麼一句話「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在學習自由式的時候很多初學者也是以「快」來完成動作,快速打腿,快速換氣,快速劃臂等等,但這恰恰也是因為初學者水性不好或動作不協調所造成的,所以在初學自由式的時候要有打太極的那種「以柔克剛,以靜制動」的那麼一種感覺,打的比方也不是很恰當反正,但也差不多就是這意思啦,就是在學習自由式的時候要分解動作,而且要把動作給做到比較極致的「慢」,這樣即能練習了水性
  • 中遊體育:自由式技術的那些誤區 哪些人更適合前交叉
    如果你是一位晉級的泳者,也了解關於自由式相關技術的知識,那麼你對「前交叉劃臂技術」這個名詞一定不會陌生,甚至稍微有些水平的愛好者都非常喜歡甚至是迷戀這種技術,原因就是前交叉會使整個自由式看起來更加飄逸,劃幅更長,顯得划水效率更高,但是實際上前交叉技術並不是適用於每一個人。
  • 自由式學習中的誤區,傳統自由式練習與全浸自由式練習的改進重點
    2、傳統自由式練習的不足傳統自由式一開始是長時間的打腿練習,緊接著是划水練習,最後是划水與打腿的配合練習。通過大量的練習,學習者在遊進的過程中逐漸體會發力的技巧,時機,配合的微妙,這有賴於泳者的悟性和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