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閱讀是很多人首選的學習方式,但是讀書效率低卻讓很多人頭疼不已。
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有些人能快速抓住重點內容,一年讀100本書,而自己卻一直在低效率的邊緣徘徊,記不住內容,能力也沒有提升?
從閱讀小白到職業讀書人,我結合自身的經驗,推薦3個提高閱讀效率、提升自身能力的方法:
一、選擇閱讀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書
市面上每年都會出版大量的書籍,包括個人成長、管理、小說、育兒、自傳……看著琳琅滿目的書籍,我們恨不得都讀一遍,無奈的是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為了讓閱讀發揮更大的效果,我們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閱讀。
所謂適合自己的書,我的理解是與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書,書中的方法、觀點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學習有幫助,能讓自己實現快速成長。
如果你是職場小白,個人成長類的書籍就比企業管理類的書籍更適合你閱讀,因為學習了時間管理、精力管理等方法以後,可以直接用到日常工作中,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而管理類書籍中的內容,因為和自己的工作相差遠,不但理解起來會有困難,而且也很難付諸實踐,使得閱讀效率大打折扣。如果你是有3-5年工作經驗的職場人,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就可以讀與管理相關的書籍,為升職加薪打基礎。
如果你是閱讀小白,想要高效地閱讀各類小說,可以先從國內的經典小說讀起,掌握閱讀小說的方法技巧,等有了一定的閱讀基礎以後,再去看外國小說,理解起來會更輕鬆,閱讀的效率也會高很多。
閱讀與自己能力相匹配的書籍,最大的好處就是有助於建立閱讀自信心。當知識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並且讓自己收穫成長的時候,我們會對閱讀產生更大的興趣,也願意去讀更多的好書,提升工作和生活的幸福感。
在這裡,我建議大家儘量看紙質書,因為閱讀紙質書的時候,我們可以隨時做批註,也可以把思考、收穫寫在書上,有助於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電子書雖然讀起來比較方便,但是不利於做筆記和思考,會影響閱讀效率。
二、讀完書要及時總結和復盤
多數人閱讀都沒有總結復盤的習慣,覺得只要讀完最後一頁就算完事兒了,事實並非如此。
閱讀一本,最重要的環節不是閱讀的過程,而是閱讀後的總結和復盤,因為讀完書中的內容,我們只是被動地吸收了知識,只有經過深刻地總結和復盤,才能讓書中的內容內化為自己知識體系的一部分,讓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
總結復盤比較高效的方法,就是回答以下3個問題:
1.哪些內容是已經知道的?哪些是自己不知道,第一次學習的?
2.書中的內容和已經掌握的哪些知識之間有關聯?
3.書中的內容能用在工作、生活的哪些方面,自己應該怎麼做?
當我們回答完這3個問題以後,就基本上掌握了書中自己需要的內容,而且與已有的知識聯繫了起來,豐富了自己的知識體系,明確了行動方向,書中的知識就不再是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而是把知識放在了知識體系中,實現了對知識的內化,大大提高了閱讀效率。
如果是讀小說,復盤總結的時候,就要思考書的主線是什麼,有哪幾個主人公,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讀完小說,自己收穫了什麼,有哪些啟發等等,經過這樣的總結和回顧,就對書中內容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高效閱讀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三、合理利用碎片時間,提高閱讀效率
閱讀效率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不會合理利用碎片時間。
資訊時代,我們的時間被分割成了各種各樣的「碎片」,很多人都說碎片時間閱讀效率不高,實際上只要方法用對了,碎片時間也能實現高效閱讀。
比如,我們可以把一本書按照章節,拆解成一本本小冊子,每天出門帶一本小冊子,利用坐車、坐地鐵、午休、等人的時間拿出來看幾頁,雖然沒有整塊的時間閱讀,但是把這些碎片時間利用起來,也能高效讀完一本書。
如果覺得自己在地鐵或車上閱讀無法集中注意力,也可以把一些知識點寫在小卡片上,利用碎片時間進行頭腦風暴,把新知識點與已有的知識點結合起來,思考如何把它們用在自己的工作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等等,這樣雖然沒有讀太多的內容,但因為對知識有了深度的思考,同樣能達到高效閱讀的目的。
閱讀是值得每個人堅持的一項好習慣,因為書中的精華內容能夠拓寬我們的視野、提升格局和思維能力,幫助我們快速成長。
從閱讀小白成長為職業讀書人,我用了3年的時間,這3個方法幫助我走出了低效閱讀的陷阱,用好這些方法,你也可以通過閱讀實現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