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如何獲得更有效的思考,得到真正的提升?

2020-12-27 閱島

每個人的「學生時代」都有一本錯題集。

「學生時代」的我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好學生」,因為我特別聽老師的話,老師說寫作業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我就好好的寫作業,老師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做好課堂筆記,於是我每堂課都老老實實的記筆記,筆記記得乾乾淨淨一絲不苟。

老師說防止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要做錯題筆記,用於歸納總結,這樣以後看到的時候,就能有舉一反三的作用。後來,工作中的我也還是如此。

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筆記記了一本又一本,但是不會的題還是不會,成績也沒有上升;會議筆記做了很多,總結出來的老闆總是不滿意。

那個時候的我就是覺得很鬱悶,不明白為什麼,直到後來我讀了大島祥譽的《麥肯錫筆記思考法》,才明白過來。

因為我從未認認真真地按照筆記記錄去思考解題的思路,只是機械性的把老師講過的步驟照搬上去,並沒有進行深入分析思考。

所以,解題能力還是老師的,我獲得的只是他的成果。

如果你也有過這樣的經歷,那麼我推薦你閱讀大島祥譽《麥肯錫筆記思考法》,作者大島祥譽是麥肯錫資深諮詢管理大師,在麥肯錫公司從事新事業開拓戰略、公司戰略以及經營戰略的制定等諮詢項目。

在進入麥肯錫工作時,他發現身邊的同事和前輩只是利用3種筆記本,就能夠從複雜的狀況中準確找出「真正的問題」,在實際行動的時候也遊刃有餘。

大前研一說過:「筆記不是用來記錄別人說的話,而是記錄自己的思緒。」

記筆記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思考」。

大島祥譽的《麥肯錫筆記思考法》要教給你的正是如何將筆記作為「思考工具」和「解決問題的工具」的筆記思考法,按照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在每個步驟中選擇相應的筆記使用方法,就能邊寫邊思考,快速整理思路,解決難題。

麥肯錫筆記術是什麼?

在說筆記術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我們為什麼要做筆記?因為我們的大腦很會偷懶,很容易忘記一些信息,而我們要記住的東西又實在太多,因此我們只能藉助外在的媒介,而好的筆記相當於一個內存卡,額外地幫我們存儲信息,所以我們要需要做筆記。

言歸正傳,那麼什麼才是麥肯錫筆記術呢?

麥肯錫筆記術總共使用3種筆記:麥肯錫筆記,方格筆記,橫線筆記。下面我來具體介紹一下。

麥肯錫筆記

麥肯錫筆記:基本來說屬於方格筆記,但最上面有寫「」標題」的地方,中央是用來畫圖表的長方形框,最下方是用來標記出處的位置。

利用「一個圖標,一條信息」的方式來進行具體的描述,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多餘的要素。

方格筆記

方格筆記:根據當時的思考整理方法自由選擇橫著用還是豎著用,易於整理思路和分解問題的結構,還可以提高關注相關信息的意識。

橫線筆記

橫線筆記:我們最常見的筆記本,主要用來收集信息和現場調查時使用,用橫線筆記將信息一字不漏的記錄下來,便於後期分析。

這3種筆記就是專業的筆記,為什麼專業?不是因為記錄的信息有多麼的全面和整潔而是從記錄的信息中提煉出下一步應該怎麼做,這才是筆記最重要的地方。

如果只是單純的記錄,不思考記錄問題的下一步,那麼記錄是沒有用的,所以要一邊記錄一邊思考,將有用的筆記和解決問題、整理思路、尋找新發現等行動結合起來,才能非常準確而高效地取得成果。

我們為什麼要用這種筆記術呢?因為自由散漫的記錄筆記和用麥肯錫筆記記錄通過對比,通過圖表,應該做什麼,怎麼做,一目了然。

如何使用麥肯錫筆記術?

我們已經了解了麥肯錫的3種筆記術,那麼該如何使用呢?

在使用之前我們要先分析清楚表面問題和本質問題,因為只有確定了問題的本質,我們使用麥肯錫流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才能順利的解決問題。

定義什麼是本質的問題

將收集到的信息按照「where(問題所在)」、「why(原因)」、「how(對策)」三種進行區分,從綜合信息中找出「where」所在,並運用橫線筆記和方格筆記,對有關聯的信息做出分析。這就是從收集到的信息之中找出「真正的問題」的筆記。

建立假設

將收集到的「where(問題所在)」信息分為「事實」、「解釋」、「行動」3組,即空雨傘,也就是天空有烏雲是事實,看樣子要下雨是解釋,應該帶雨傘是行動。

空雨傘一般採用方格筆記。根據分組的信息找出問題,建立假設,建立假設之後,運用橫線筆記和方格筆記描繪出解決問題的思考故事線。這就是針對真正的問題建立「這樣做應該能夠解決」的假設的筆記。

驗證假設

根據建立的假設,事先在筆記上做好提問列表,根據列表裡的問題,進行不斷的追問讓提問進一步升華,採用橫線筆記進行記錄,這樣就可以驗證假設是否是正確可行的。這就是驗證假設是否成立的筆記。

總結成果

首先要運用 「加重號形式」 或 「金字塔表格形式」 來建立概要筆記,然後再運用 「3的乘方法則」 來製作筆記,增強說服力。這就是為了執行實際的解決方案對提案進行總結的筆記。

下面我來具體介紹一下:「加重號形式」 、 「金字塔表格形式」 、「3的乘方法則」 幫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如何總結成果。

「加重號形式」就是我們經常會用到的一種形式,在文章的前面加上一個小圓點,用於一條一條的梳理信息列表;

「金字塔表格形式」 就是我們學生時代寫議論文的方法,就是以3個論據展開論點,增強說服力;

「3的乘方法則」 所採用的就是簡單的信息才能孕育出打動人心的力量,他的基礎就是採用「一個圖標,一條信息。」。

就像俗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方法只是一種理論招式,具體實踐還要結合具體的事情分析。

按照上面解決問題的4個步驟,在每個步驟中選擇相應的筆記使用方法,就能一邊寫一邊思考,整理解決問題的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麥肯錫筆記術使用後帶來的成果是什麼?

整理思路

通過將想法寫在筆記上和腦海中的往返活動,可以將零散的思考與記憶結合起來,找回重要的靈感和想法。其中有3種方法的圖解非常清晰。

a、分組歸類

用簡單的箭頭來讓自己的思考可視化,其中實用性最強的就是一個被稱為「3c」的框架。所謂的3c指的是:company、customer、competitor,這3個要素。

在想要客觀的把握問題所處的狀況時是非常簡單、方便的工具。因為我們在收集信息,建立框架的時候,會習慣性的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情況,所以可以通過「3c」的視點來提高客觀性。

箭頭思考筆記雖然簡單,但可以」深入挖掘思考「找出」假設「和」問題「,這些都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過程。

b、矩陣

根據「重要、不重要」,「緊急、不緊急」為2個突破口來分類,就可以發現很多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其中最重要的是以什麼為切入點來設定矩陣的軸。

c、商業模型

按照功能區分開做一些事時必要的要素,連續的「流程概括」,使用時在筆記上將問題點分類,研究對策的時候不要只對產生問題的步驟做改善,而應該回到前面的步驟,對前面步驟中應該做的要素也做改善。

與別人共享信息和想法

將收集到的信息寫在筆記上,分為「事實」和「意見」,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

作為製作資料的基礎

製作資料並不是「將材料和信息整理到一起就可以了」,必須以這個製作資料為出發點,展開解決問題的行動,向什麼人、在什麼時候、用什麼方式傳達最有效?從一開始就要時刻意識到這一點,對解決問題的故事線進行調整。

清楚掌握接下來應該做什麼

根據自己在筆記上整理的思路,運用故事線思考的方法,在把握整體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事物所處的狀況,然後思考事物接下來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由此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你以為你學的是普通筆記術,實質上蘊含的是強大的「知識管理體系」,知識光進入不梳理,沒用,只有吸收知識後,仔細分流到各個層面儲存,該用的時候你才能快速拿出來。

邏輯思維的創始人羅振宇先生曾打過一個比方,知識在那,你得「縫」一下才是你的。這個「縫」就是記筆記。

比方說你在網上、公眾號上看到一些特別好的文章,不要光是收藏,試著去寫點什麼,記些什麼,縫縫補補建立出屬於你的知識體系,這才是高效率的學習力。

筆記的終極目的就是「 提高自己 」。

相關焦點

  • 如何獲得更有效的閱讀效果?三個方法教你得到真正的提升
    作為性價比最高的一種學習方式,閱讀是很多人首選的學習方式,但是讀書效率低卻讓很多人頭疼不已。同樣是讀書,為什麼有些人能快速抓住重點內容,一年讀100本書,而自己卻一直在低效率的邊緣徘徊,記不住內容,能力也沒有提升?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書時究竟該如何做筆記
    閱讀是這個時代最廉價的系統獲取知識的方式,不用出門,不用花費多少錢,就能夠獲得別人花費幾年甚至一生所獲得的財富。如今的線下培訓和線上培訓,價格有高有低,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但對於一本好書,只是區區十幾元,哪怕你從中收穫3點對自己有用的知識,已經是超值了。當然有人會有疑問,如今唯快不破,讀書到底是要快,還是要理解的更透徹呢?
  • 如何提高讀書效率,達到有效讀書?
    直到讀了日本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我才恍然大悟,我只知道一味讀書做些摘抄,不知道讀書需要理解內容才能記住,做好筆記才能提升效率。《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作者奧野宣之,就是一個非常會做筆記的人。他把「做筆記」當成一門學問來研究,多年來奧野宣之以「筆記本作家」的身份活躍在媒體節目和論壇中。
  • 比讀書更重要的是思考
    後者是在有關自我的事件時引發了思考的興趣;前者是對宇宙萬物發生興趣,這一類人之所以思考,就如同我們的呼吸一般,純屬生理的自然現象,當然,這類人並不多見,連一般的所謂學者,真正在思考的,為數也少得可憐。思考和讀書在精神上的作用,可說是大異其趣,其距離之大,恐令人難以置信。本來人類的頭腦就有著個別的差異,有的人喜愛讀書,有的人迷於沉思,再加上前述的距離,使得這原有的差異,越發擴大起來。
  • 如何走出讀書無用的怪圈,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分享給你
    結果,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以前確實讀過這本書,但現在卻想不起來了。有些同學能說出一些書中的內容,但是要完整回答這四個問題,能做到者少之又少。明明讀過了卻什麼也沒記住,這不就跟沒讀過一樣嗎?正如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中所寫,「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紮實的收穫」。
  • 《高分讀書法》:讀書沒意義?5步閱讀法讓你提升讀解力和思考力
    時下關於讀書方法的書很多,有教人怎樣做讀書筆記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也有為了在閱讀中更好地理解的《怎樣閱讀一本書》,還有提倡將書中內容拆為己用的《這樣讀書就夠了》,而我今天要推薦的《高分讀書法》,除了能透徹理解書中內容,時常加以練習還可以提升思考力。
  • 如何才是真正的思考——《思考的技術》書評
    作者大前研一寫《思考的技術》這本書,主要的目的是讓讀者知道,要在新的世界裡拓展視野,必須將舊有的思考路徑切換到新的思考路徑。新時代是個會因思考力差異而造成極大差距的時代。換句話說,新時代是個「思考力差距化」的時代。因此筆者認為可以將生活中的人們簡單的分為四類人:不讀書不思考型、讀書不思考型、不讀書思考型以及讀書思考型。
  • 看到別人厚厚的讀書筆記就羨慕,如何做好真正的讀書筆記?
    無論是讀一本非虛構的小說還是讀一部實用類書籍,會做讀書筆記的閱讀者無疑都是特別會讀書,懂得讀書之道的人。那麼如何做讀書筆記呢?這本《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就詳細介紹了讀書筆記在讀書過程所起到的關鍵作用,讓我們了解如何做真正的讀書筆記以及讀書筆記的價值在哪裡。
  • 所謂成長,就是不斷提升思考力
    所謂思維模型,也叫多元思維模型,是指我們每個人做決策思考問題時的」思維模板「。那麼,到底如何才能找到並熟練應用高質量思維模型呢?《好好思考:如何練就高超學習力》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答案。這句話的意思是,真正有效的學習,不是學知識,而是能學到他人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型。可是,我們如何才能找到高質量的思維模型呢?書中提供了兩個渠道:讀書和工作。
  • 探索更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PPT讀書筆記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就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讀書筆記法》,看看同處東亞儒家文化圈的日本人如何看待閱讀以及做筆記這件事,希望各位可以有所收穫。作者介紹奧野宣之,同志社大學新聞學專業畢業,曾在出版社和報社工作。
  • 對如何更有效地開展質量提升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創新方法 精準把脈——對如何更有效地開展質量提升工作的實踐與思考□ 陳 光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遼寧省委省政府關於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要求,鞍山市市場監管部門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勇擔質量提升行動融入鞍山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
  • 當下,如何有效思考?
    相比於假裝自己比實際懂得多的普遍做法,不懂就問會讓你獲得更大的成功。優秀的教師鼓勵、邀請,甚至迫使學生們問那些基本的問題。聽一次演講,參加一次會議,聽音樂,看電視或欣賞藝術品時,如果你想要獲得比眼前所見的更多,那就強迫自己去問問題。那些問很多探索性問題的人比從不思考的人優秀得多。不斷創造問題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追問問題——這種心態會激發你對手頭上的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 《高分閱讀法》57個讀書要點輕鬆提升思考力,助娃成功逆襲學霸
    ,幫你全面提升思考力與讀解力"的方法。"等等記憶儲存,再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點,去書中尋找真正有效的答案。2.做假設,明白書的全貌與自己所處的位置所謂的假設,就是要先假設書中的內容,思考自己在讀完後需要得到怎樣的提升,然後設置好自己的讀書目標。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把被動讀書轉為主動讀書。因為帶著問題讀書的效果,比漫無目的地讀書收效更大,記憶也更加深刻。
  • 如何進行本質思考,提升你的邏輯思維
    @善用網文:讀書提升認知,知識改變命運01「資訊理論之父」香農說:「你越能觸及問題的本質,得到真知灼見的效率就越高。」經典電影《教父》中也有一句臺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 「讀書筆記」/《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活用,通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將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閱讀過程的再次思考,更利於有針對性的選擇性的閱讀內容,提高閱讀效率和知識吸收效率。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保存好讀書過程中獲得的思考,防止與好的點子失之交臂。所以不管多麼簡陋的一句話,都應該轉化為語言,踏踏實實地落實在筆記上。人往往因為一些「看似」簡單易懂的道理、知識,而認為其簡單而不去認真思考和記錄。
  • 《零秒思考》——如何讓你的思考速度成倍提升?
    最近一直在讀關於麥肯錫系列的書籍,如何簡單有效地訓練自己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一直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直到看到這本《零秒思考》,本書的作者是在麥肯錫工作了14年的赤羽雄二,書中介紹的方法簡單實用、極具可操作性,下面分享給大家。
  •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這樣做,你也可以成為讀書與寫作的高手
    如何寫出有靈魂有溫度的文章呢?那就需要日常的素材積累。素材積累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你也許會說,我一直都有積累,現在科技網絡這麼發達,我可以用手機隨時拍,隨時記,還能收藏,多方便,可問題來了,你用手機記錄的素材,你重新翻看過多少次?腦海裡記住多少?在需要應用的時候你又真正能用到多少?古語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 如何提升自己的認知、邏輯、思維、系統思考能力?
    網絡噴子說話時並不會講邏輯,因為很多時候他們只是想吵架,吵架需要邏輯嗎?需要邏輯的叫做論證,當他們用這種思想與你展開辯論時,你根本沒必要理他們,因為你辯不贏的,也不需要去辯,沒有絲毫意義,也拉低了自己的身價。蘋果當家人賈伯斯老爺子,一生酷愛讀書,他涉獵的方面也比較廣,莎士比亞的《李爾王》、經典小說《白鯨》,甚至詩集、素食主義、瑜伽、禪宗等等。
  • 不知道如何通過讀書提升自己?這套讀書方法幫你學以致用
    白巖松在一個視頻中呼籲年輕人多讀書,他說:「為什麼要提倡大家讀書?因為在前方等著的是一個更好的自己呀。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看到任何比讀書成本最低、收效最大的投資。」很多聽完這段話後都紛紛點頭,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其實絕大多數人的問題不是不知道讀書的好處,而是不知道如何讀書才能提升自己。
  • 為什麼讀書讀不懂&記不住,有效閱讀的核心是什麼?
    很多人會更傾向於去尋找當前最熱門的技能書籍,類似短視頻營銷、直播、如何實現財富自由等等,但卻很少人會去在意該如何最大限度地去有效吸收書裡的內容,把這些知識都融入到自己的思考中,從而真正的改變自己的生活,該怎麼辦呢?而我也試著找了很久的答案,現在有了一些思路,所以想在這裡分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