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優質度:★★★★★+ 口感:抹茶千層蛋糕
筆記君說:
生命是一個讓人興奮的旅程。當你擁抱改變時,你已將自己置於最前沿和最中心的位置,來決定該從哪裡開拓人生的方向。這樣做,你就能成為自己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那位英雄。以下,盡情享用~
從校園到職場,從領導力到人際關係,任何領域成功的根基都在於思維。無論它以直覺或美德,或決策,或問題解決,或創造力的形式出現,它的本質都是思維。
因此,有效思維是學生、商業領袖、藝術家、作家、政治家以及我們所有人成功的關鍵因素,也就不足為奇了。想要將事情做得更好就需要有效的思維,什麼是有效思維呢?
要有想像力,有輕鬆解決難題的能力,有識別潛在可能性的能力,有採取有效行動的能力。
很多人認為聰明的孩子天生聰明,偉大的思想者能魔幻般地產生偉大的思想:「A+」,好學生考了第一;「咔嗒」,愛迪生發明了電燈;「起飛」,萊特兄弟飛向了天空;「阿布拉卡達布拉」,J. K.羅琳女士變出了哈利·波特;「贊成」,美國國父們集體決議通過了《人權法案》;「嗖」,拉爾夫·勞倫徑直衝到了時尚前沿;「有了」,愛因斯坦抓了抓自己的頭髮然後相對論就掉了出來。
天才人物的這些不可思議的突破固然可以稱得上是奇蹟,但聰明的學生和偉大的改革者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將指引成功的思維習慣付諸實踐。儘管成功的過程不可複製,但有一些基本的思維策略可以帶來高效的學習、領悟和創新。
不管你學任何東西,請深刻理解,讓知識堅如磐石。
如果你在學習一首鋼琴曲,那麼請不要單單記憶手指的動作,而是學會聆聽每一個音符並理解整首曲子的結構。問問自己:「我可以在哼唱左手音符的同時彈出右手的曲調嗎?」
如果你正在學習美國內戰,請不要僅記住某些要點——林肯是總統,李是位將軍,奴隸制起了重要作用——你可以試著去理解引發流血衝突的背景、積蓄的敵對勢力以及不斷變化的社會價值觀。或者當你要對某一事件做出評判時,請不要只關注他人的隻言片語,你可以客觀地了解相關事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有根據的觀點。
這樣,你就能比當下更深刻地理解任何事物。為自己設定一個更高的「理解」標準,能夠徹底改變你對世界的認知。
1.從深刻理解簡單知識開始
任何學科裡最基本的概念都可以不斷深入地去理解。職業網球選手會注意球的運動軌跡,數學家會理解數字概念的細微差別,好學生在學習高階章節或者課程的時候會繼續加深他們對前一章或者前一門課程所學概念的理解,成功人士會習慣性地關注他們事業或生活的核心目標。凡是真正的專家都會不斷地深化他們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怎樣才算深刻理解呢?你如何才能意識到自己對某樣東西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呢?
做任何事情,請不斷完善與基礎概念以及簡單案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一次是遠遠不夠的。每一次重溫,你都會有新的發現。
例如,你可以想出一個你想提高的技能或者一門你想要加深理解的學科。花5分鐘寫下這個技能或學科獨有的最基本的構成要素。把隨之浮現出來的概念都列出來。現在從這個清單上選出某個條目,再用30分鐘主動加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程度。體會如何在將基礎知識磨礪和深化為高層次的技能和知識。你也可以將這個練習全盤應用到所有你已經知道和想要知道的其他知識上。
2.釐清混亂,挖掘本質
當遇到一個複雜而多面的問題時,請嘗試分離出最根本的要素。僅找出本質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理解情境中的其他特徵是如何與本質特徵嵌合在一起從而構成整個問題的。清晰地識別並分離出本質要素可以指引你走出困惑。
清理混亂、挖掘本質的策略包括兩個步驟:
第一步:識別並忽略所有幹擾特徵,分離出問題本質的核心內容。
第二步:分析這一核心問題,並將這些理解應用到更宏大的整體問題上。
例如,1945年至1946年,巴勃羅·畢卡索創作出了《公牛》系列作品。如果按照細節程度排列,那麼細節最清晰的那一幅就是對公牛形象的真實描繪,公牛的所有特徵都被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接下來一系列的十八幅繪畫作品中,畢卡索一步一步地簡化原圖。公牛皮毛的陰影消失了,肌肉的細節不見了,紋理被抽走了,立體感也沒有了。到了第十八幅公牛圖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幅線條畫——由十條曲線和兩個橢圓組成的簡筆畫。但就是這十二個符號提煉出了公牛的本質特徵——力量和陽剛。清除混亂,留下本質。系統地排除次要部分,我們就能迫使自己看清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實際上,你完全可以將該原則應用於自身。你覺得自己最本質的特點有哪些?分離出這些特點能夠讓你更加清晰地做出人生的抉擇。
每每遇到新情況都去尋求他人建議顯然不切實際。你完全可以只確定一兩個基本目標,然後用它們來指導你的行動。
一旦你分離出本質,就等於用堅實的核心武裝了自己,在此基礎上你可以進行構建和修飾。核心不是一切,但卻能像北極星一樣指引你穿透生活的劇烈風暴。
當代社會,「失敗」兩字被看作令人反感的詞語。典型的觀點認為應該避免犯錯,這種觀點有著明顯的錯誤且會造成一些不利的後果。
「犯錯有害」這種心態通常阻礙我們行動的步伐並讓我們無所作為。如果我們有一個更加健康的態度,我們就能從錯誤中解脫並得以繼續前行。
將失敗看作學習機會需要一種全新的心態。如果你認為「我卡住了,我打算放棄,我知道我做不好這件事情」,那就真的做錯了。一旦出錯,你要問自己:為什麼這樣做是錯的?當你這樣思考的時候你就已經重返正軌,準備重新迎接最初的挑戰了。
下次如果你面臨一個讓你畏怯的挑戰,你可以這樣去想:「為了讓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我必須失敗九次,但第十次嘗試時,我要成功。」這種態度能讓你從禁錮你的思維中解脫,讓你不再害怕失敗,更加有創造力地思考。因為你明白失敗是走向成功的一大步。
勇敢地冒一次險,當你失敗的時候,不要去想:「哎呀,不,浪費了這麼多時間和精力,真令人沮喪。」正確的想法應該是:「太棒了——完成一步了,還有九步,我正向前邁進呢!」你確實是在進步。第一次失敗後就應該這樣想:「太好了,我已經完成10%了!」
錯誤、損失以及失敗都是照亮深刻理解與奇思妙想的探照燈。
麥可·喬丹說過:「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有9000次投籃不中,輸掉過300 場比賽,26次沒有命中最後的決勝球,我這一輩子不斷地失敗,失敗,再失敗,而這恰恰是我成功的原因。」
一旦你開始接受失敗的正能量,你會發現有效的失敗包含兩個基本步驟:創造錯誤和利用錯誤。
你可能不知道如何做「對」,但是你一定可以做「錯」。如何可以產生那些有用的錯誤?有一個簡單好用的方法,那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稍微花點兒心思,先想出一個應對當前問題的方案。然後就像魔術一般,你會發現許許多多有用的錯誤翩然而至。
這是產生創新思想的一種非常實用的途徑。現在你要做的就是糾正那些錯誤。你的想法已經有了,這時,創造完美的方案對你來講已經變得容易得多了。
有時候當你做出的嘗試沒能解決某個問題時,你可能會發現實際上你找到了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的答案。也就是說,一個問題的錯誤解決方案可能帶出一個完全不同的項目——這個看似近乎完全失敗的嘗試竟然意外地給你帶來了好處。
例如,1970年,3M的科學家斯賓塞·席爾瓦正努力製造一種更強力的黏合劑。結果卻是一次徹底的失敗。他發明的這個黏合劑事實上比當時3M公司的其他產品的黏性還要弱——弱到把它貼在物體上,可以不留痕跡地輕易揭下來。還好席爾瓦並沒有因為他的失敗而放棄,3M公司也沒有解僱他。這的確是明智之舉,因為四年後,當3M的另一名科學家亞瑟·弗萊嘗試如何在讚美詩集中放置書籤,可以讓它夾在書中既不會滑落,也不會損傷書頁的時候,他立刻想起了他同事的弱黏合劑。弗萊將他書籤的一部分塗上席爾瓦的超弱黏合劑,於是誕生了3M贏利最多的產品之一:便利貼。這一切都源於一次失敗的嘗試。
錯誤或失敗並不是軟弱的象徵,而是未來成功的機會。失敗是創意、原創思想和力量的標誌。
當你被卡住並且不知道該如何去做的時候,不要什麼都不做——去體驗失敗吧!犯一個錯誤能讓你處於一種更好的境地,並且這是你知道的你能夠實際採取的向前一步。
很多人認為問題令人厭煩——他們將問題與無知、迷茫,甚至更可怕的考驗聯繫在一起。事實上,創造問題即使不比回答問題更重要,二者也同等重要,因為提出好問題可以讓你將注意力集中在正確的焦點上。
不斷創造並提出問題是一個能夠讓思維變得開闊的好習慣。不管是否出於你的本意,這個習慣將迫使你與世界有更深入的接觸,並獲得與眾不同的內心體驗。
1.答案如何引發問題
每一個場景和環境都可以激發無數有價值的問題。提問不應該僅僅預留給你不知道答案的時刻,即使在你知道答案的時候,問一句「如果……會怎樣?」,也會是一種幫助你看到更多、鑽研更深的極佳方式。
如果在十幾年的正規教育中你除了形成問「如果……會怎樣?」的思維定式,即便其餘你一無所獲,你也已經從你的學校教育中受益良多了。「如果……會怎樣?」的問題吸引你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因為這些問題迫使你去挑戰現狀,並探索你理解力的極限。
構建問題的習慣可以幫助你看到存在什麼遺漏以及需要補救什麼。
各個行業中,自信的領導者都不怕問愚蠢的問題。當然,「愚蠢」並不是這些問題的適當形容詞——我們實際上要說的是「基本」問題,即那些你本應該早已知道答案,卻因提問而感到羞恥的問題。
一項具有挑戰性和變革性的個人策略是永遠不要裝作比實際知道的多。不要指望模糊和無知能夠建造恢宏。
不知為不知,當不懂的時候,請儘快承認並立即採取行動——問。相比於假裝自己比實際懂得多的普遍做法,不懂就問會讓你獲得更大的成功。優秀的教師鼓勵、邀請,甚至迫使學生們問那些基本的問題。
聽一次演講,參加一次會議,聽音樂,看電視或欣賞藝術品時,如果你想要獲得比眼前所見的更多,那就強迫自己去問問題。那些問很多探索性問題的人比從不思考的人優秀得多。不斷創造問題並在此基礎上不斷追問問題——這種心態會激發你對手頭上的問題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2.真正的問題是什麼?
可悲的是,很多人耗費畢生精力,卻關注了錯誤的問題。當他們想要獲得真正的幸福的時候,他們可能卻在追求金錢。他們想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卻不知有些人的好感永遠都不需要擁有。因此,在你屈服於立即開始追尋答案的誘惑之前,請停下來先問問自己:真正的問題是什麼?通常,那些似乎很明顯的問題可能並不是能引發有效行動的問題。
例如,「我怎樣才能成功?」這個問題是模糊的,除非你首先精確地定義了「成功」,否則這個問題將無法回答。你首先應該問自己成功對你意味著什麼,然後再提出問題,展開行動。
當你問怎樣才能成功的時候,你真的是在想如何賺錢嗎?如果是這樣,你是不是有一個隱含的假設?一位華爾街的銀行家,極其富有,但不快樂,他/她成功嗎?一位藝術家,窮苦潦倒,從未賣出過一幅畫,但深愛著自己的藝術作品,他/她成功嗎?
你必須自己給成功下一個定義!只有這樣你才能夠針對如何取得成功提出正確的問題。你所提出的有效問題將引領你探索和發展核心價值觀,塑造行為習慣,拓展技能,令你有所作為。
思想絕對不會產生於虛無。今天的新思想以昨天的思想為基礎,同時又為明天的思想指引道路。
發明家如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藝術家如克勞德·莫奈,科學家如查爾斯·達爾文,作家如J. K.羅琳,商業領袖如史蒂夫·賈伯斯,這些偉大的革新者都知道每個新想法的背後貫穿著一條時間線,始於過去,經過現在,並延伸到未來。成功且有效的學習者及革新者都懂得利用思想連續性的力量。
1.以連續性來理解當前的問題
要想真正理解一個概念,你需要去發現它是如何從一個更簡單的想法自然而然地發展出來的。你需要認識到當前狀態只是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的某個階段,這樣你的理解才能融入更連貫的結構體系。
每當你面臨一個問題——不論是關於某個領域的研究還是關於未來道路的抉擇,想想它在此之前是什麼。想想當前的這個問題是如何呈現在你面前的。問一問自己,該問題昨天在哪裡,昨天是什麼問題,一個月前,一年前呢?每件事物及每個人都有一段歷史,都在發展。
承認這樣的事實將使你豁然開朗,並能明確前進的方向。
為了更好地掌握一門課程,請在你學到一個新概念之後,超越該概念本身去推測你認為接下來,在課本、老師的課程或其他講座中將會有什麼內容涉及它。即使你的推測是錯誤的,這種行為本身也很重要。錯誤讓你更好地認識已有事實,並為建構概念之間的聯繫提供啟示。
一旦你開始理解某個更有難度的主題,請回過頭來思考一下是什麼讓你獲得了這種理解。
這一過程不僅能夠提高你對之前學過的知識的認識,還能夠促進你對更有難度的知識的理解。之前學過的知識會變得更加簡單、明晰和有意義,因為你能夠通過後面學到的知識理解它的重要性。
2.從舊思想裡創造出新思想
試想任何領域的一個好想法,不需要是你的原創,無論是在工作、社會或個人生活方面。現在思考一下這個想法,然後想辦法擴展它。關鍵不在於問自己這個想法是否有可擴展的方面,因為絕對是有的,而你的挑戰就在於找出它們。
例如,1995 年,皮埃爾·奧米迪亞正在思考拍賣的作用以及它在過去幾個世紀裡的發展狀況。他想知道該怎樣擴展這種銷售方法,可以同時讓數百萬名競標者參與進來。他轉向網際網路,於是,易貝(eBay)就誕生了。
3.「正在建設中」是常態
很多人認為,精緻、完美是世界的理想狀態。事實上,用一組簡單的數字就能證明這個觀點根本是錯誤的。
舉個例子,紐約市大約有 200 座摩天大樓,一座大樓一般40年之後就需要進行一次大整修或重建,整修一座建築大約需要4年時間,這還是在建築工人不短缺的情況下。因此這也就意味著,平均每年就有5座摩天大樓要進行一次大修,如此紐約市每年平均可能有20座摩天大樓處於大建和大修當中。
你的生活狀態也在不斷變化,所以「正在建設中」其實才是事物的常態。
你也許已經聽說過「10 000 小時定律」,一個人要想在任何領域有所建樹,大概需要 10 000 小時的練習,無論是在繪畫、音樂、體育還是動物學領域。這10 000小時定律的魔法不是在第10 000小時那一時刻才發生的。
該魔法是一個逐漸發展累積的連續過程,其前進的力量來自深刻理解、從錯誤中學習、學會提問,以及看清思想的發展過程。任何「精通」都是一個過程。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是個天才。但愛因斯坦獲得成功所憑藉的其實不僅僅是他的天賦。有幾個月,愛因斯坦和他的助手一直都忙於研究某個具體問題。愛因斯坦想出了一種解決該問題的策略,並且不斷堅持攻克這個難題。有一天,他的助手收到一封信,信裡說某些其他物理學家討論過愛因斯坦正在使用的方法,他們覺得這個方法行不通,並給出了一些論據。助手如實地把這個壞消息告訴了愛因斯坦。他向愛因斯坦解釋了該方法行不通的原因,並且為連月來的努力就這樣浪費了感到遺憾。愛因斯坦虛心地聽取並理解整個論證過程。第二天,愛因斯坦立刻換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策略,最後這個策略以一個嶄新的視角徹底解決了該問題。愛因斯坦的確是聰明絕頂,但他也願意在有力的證據面前做出改變。
如果你願意接受新觀點並且允許自己追隨已轉變的觀點和熱情,它們將引導你去到你未曾預料的地方。在大學裡,許多學生認為他們應該去讀醫學或法學,僅僅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還有其他的選擇。
不論你的人生處於什麼階段,你都一直在開發你尚未發現的優勢,而當你擁有這些優勢時,你從未夢想過的機會就會為你敞開方便之門。
改變是讓你從你的生活和學習中不斷收穫的永恆的元素。
任何一部電影、戲劇或文學作品,如何確定誰才是這個作品的真正主角?學者告訴我們,主角是在故事結束時改變最多的那個。
生命是一個讓人興奮的旅程。當你擁抱改變時,你已將自己置於最前沿和最中心的位置,來決定該從哪裡開拓人生的方向。這樣做,你就能成為自己生命歷程中最重要的那位英雄。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知識爆炸的時代,
為什麼精力和錢花出去了,
遇到問題還是沒思路?
在知識面前,
吃不透、容易忘?
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什麼是以不變應萬變的策略?
學習沒系統,
大腦就像雜草叢。
如何將各種各樣的知識,
轉化成有價值的知識體系?
掃描二維碼👇👇
解鎖「功利性學習」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