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生中的天時地利人和,分別是什麼?今天以三句簡短優美的古文,暗藏一術一道一法,來告訴大家:何謂真正的人生之天時地利人和!
人和——識人之術
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易漲易退山溪水,易反易復小人心。
解讀:魚性,魚兒的習性。鳥音,鳥兒的鳴叫聲。只有常住在水邊,才能摸清魚兒的習性。只有常住在山邊,才能輕易辨識不同的鳥鳴。山溪水,漲落沒有規律,與此相似的是小人之心,也很容易反覆無常。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我們所在的環境的好壞,是決定我們自身成就的巨大要素。我們相處的朋友的優劣,是決定我們能夠達到高度的巨大要素。因此我們要取得人和,主要是發揮識人之術,判斷自己身邊的朋友,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
要想生活和事業有起色,人和是最重要的因素。怎麼得人和?關鍵在識人。怎麼才能識人?接近他,與他交談,看他說話行事的風格、習慣。只有接近一個人,才能摸清一個人。
讓自己時時處在優秀者的包圍之中,這就是人和。
天時——運氣之道
運去金成鐵,時來鐵似金。
解讀:運氣去的時候,金子會變成鐵塊;運氣來的時候,鐵塊能當金子花。
努力很重要,運氣同樣重要。古人說得好:「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交好運的時候,天地都與你一心,隨便出去走個路都能撿到金子;倒黴的時候,喝涼水都塞牙,出個門都能遇到打劫的。
現代人經常對運氣之說嗤之以鼻,認為「事在人為」「人定勝天」。這固然是積極的人生觀。然而這不妨礙我們篤信運氣之道,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信「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人到中年更是「恬退隱忍」,為了家庭而忍辱負重。有時候,運氣之說,能讓我們保持豁達樂觀,這樣看來,相信運氣,並非一味消極,也有其積極意義所在。
古人講究「樂天知命」,有時候「人力有時而盡」「人算不如天算」,與其像諸葛先生一般逆天而行、星落秋風五丈原,學一學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學一學李青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拋開那些凡塵的雜務,寄情於山水田園之間,也未嘗不是美事一樁。
樂天知命,天必佑之,這就是天時。
地利——讀書之法
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解讀:讀書必須把思想真正投入其中,深入思考,因為書籍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一個字都價值千金。
呂不韋讓門人編寫《呂氏春秋》,作為治國理政的依據。為了強調這本書的不凡,他把書本放在鹹陽鬧市中,凡是有人能增減一個字的,賞千金。在我看來,《呂氏春秋》雖然融入當時百家思想,可也未必一個字都不能改。與其說不能改,不如說不敢改,害怕呂不韋的驚天權勢。
雖然如此,我們在讀書中,卻也不妨借鑑一下這種高度重視書中智慧的態度。現代人總是在忙碌,實則碌碌無為,總是說沒時間讀書,實則是靜不下心。而最根本的原因,是對書中的智慧淺嘗輒止,難以深入,因此難以直觀感受的這種傳承了千百年的中國古代智慧的偉大與實用。
深入讀書,學以致用,能讓你無論遇到任何難題,都可以佔盡地利。
大家好,今天用三句簡短優美的古文,探討了如何取得人生中的天時地利與人和。希望您喜歡,則不勝榮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