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學的高三學生在教室內上課。 王剛 攝
中新網杭州6月24日電(童笑雨)「一些家長會特地用『沒關係,考得差不要緊』安慰孩子,以減少他們的考前壓力,但這有可能適得其反。」6月24日,談到疫情後學生如何應對考前壓力時,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下稱「浙大一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胡少華說,其實家長越說沒關係,考生反而越緊張。臨近考試,家長切勿「過分關注」。
浙江省中考將於6月26日至27日舉行,十多天後,高考也將如期而至。臨近「大考」,害怕考試失敗的恐慌心理導致中高考考生的心理問題多發。
胡少華前段時間就接診過一名初中學生。那學生很認真,上課聽不懂的,都會主動找老師解惑。但因疫情期間線上教學帶來的溝通局限,「他覺得自己30%的網課都沒有聽懂。」開學後的第一次測試,原本處於班級中遊的他,考了倒數第三。
中考臨近,再加上家長責罵,他情緒很低落,連續幾天不願去上課,也出現了失眠的狀況。在胡少華看來,當前關注的重點不是孩子成績如何,而是在考前如何調試身心狀態。
「考生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說得通俗些,就是不要過於在乎父母和老師的評價,要認清中高考只是起點,而非人生終點。」胡少華說,很多學生的壓力和情緒大多是父母傳遞的,大多源於家長在考前的「過分關注」。
「你注意吃飯啊!注意休息啊!要吃的有營養……」胡少華說,大多父母在考前更容易變得焦慮,對考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過於敏感。
浙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許毅也持相似觀點。他曾在浙江圖書館公益講座上表示,消除高考前的焦慮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焦慮,就沒有動力。家長能做的,就是以平常心對待,儘量不要把緊張、焦慮傳遞給孩子。
「很多家長會說明天考試,今晚早點休息。但這極有可能打亂孩子的生物鐘。」許毅說,很多家長事後都曾來向他傾訴,考試前一天晚上7點就讓孩子上床睡覺了。但事實上,以往10點休息的孩子,7點時大腦還處於興奮狀態,根本無法靜心休息。
對於過分焦慮的孩子,胡少華建議可以適當選擇「靜一靜」,放空大腦,做一下呼吸放鬆。此外,可安排做20分鐘的有氧運動,比如每天堅持慢跑。但最重要的,是接受自己的成績,也就是接受自我,接受一切。不要求超常發揮,只需要以正常的心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