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最近想考個證,為了激勵自己一股腦買了全套的網課和資料,像當初在學校裡一樣,開始制定學習計劃,不過這一次,他安排的都是晚上8點到10點的時間段。
問他為什麼不考慮早上的時間呢?
他說,早上根本起不了,每天能不遲到就不錯了。
一個星期過去了,我問他效果如何,他苦惱著說:果然一邊上班一邊考證太累了!
每天回到家就很累了,計劃的8點開始學習,往往到9點才能坐下來;計劃2小時完成的學習內容,總是到了轉鍾還沒有結束,以至於第二天起床更困難了……
果然,計劃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朋友其實是個很努力,也很有上進心的人,就自制力來說,並不差,起碼他基本可以做到工作時間內完成任務,很少加班。
這次他遇到的問題,很可能是每一個嘗試過利用下班時間來提升自我的人會遇到的,但問題是:
為什麼一定要選擇下班後的時間呢?既然同樣要努力,為什麼不選擇早起的時間呢?
我們來想想,同樣是每天拿出兩小時來學習,晚上學習看上去順其自然,其實要克服的障礙也不少,例如:
工作一天後的疲憊;家裡需要收拾的七七八八——可能吃完飯去洗碗都需要拿出點勇氣,否則完全不想離開沙發;還有微信群裡隨時可能出現的消息,這也是非常消耗神經的……
克服這些幹擾所需要付出的意志力,似乎並不比強迫自己早起一點來得少。
所以,為什麼不考慮一下,把學習的時間從晚上移到早上呢?
1
記得當初考研的時候,為了搶到圖書館的座位,我做到了連續3個月都是早上6點起床。
那段時間,每天一睜眼就下床,簡單洗漱之後就拿著書包去圖書館,讀一小時英語之後,再去食堂是早飯,回到宿舍的時候室友才剛剛醒。
每天這個時候,我的感覺是很爽的。
因為別人的一天才迷迷糊糊的開始,而我已經做了很多事情了。
這種爽感不僅不會讓你覺得早起很疲憊,相反,會讓你一天都是振奮和積極的。
不過等到研二的時候,當時因為一些項目的原因,部分測試只能晚上進行,慢慢也和師兄師姐們一樣,變成了熬夜黨。甚至有段時間都是天亮了才上床,不到12點絕對不會醒的狀態。
但熬夜的效率真的低,做電腦前面的時間一長,就感覺好像低血糖似的,人總是暈乎乎的。那時候,我就特別懷念考研時候的狀態。
當時也有一些書上說,人本來就分為「百靈鳥型」和「貓頭鷹型」,也就是天生適合早起的,或者天生適合熬夜的。
但工作了這麼多年,自己也學習了一些營養學知識之後,我才知道:
無論是誰,從長期來看,熬夜絕對是弊大於利的。
從這一點看,熬夜只適合做「突擊戰」,而早起才是」持久戰「。
2
那麼早起和熬夜,在學習效果和效率上,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你的精力值會不一樣的。
就像一開始提到的,晚上回到家,別說學習了,不想洗碗、不想洗衣服的絕對大有人在。連挪動位置都需要做半天的心理建設,更何況是學習這種燒腦的活呢?
再說,看上去你是下班了,時間可以自由自配,可你的精神並不能完全放鬆,因為手機隨時可能會響……
早起就不一樣,大腦和身體經過了一晚上的睡眠,都是滿血狀態,直到上班前,你都可以把這些精力分給你的夢想和追求。
少了手機的幹擾,被打斷的可能也大大降低了,不需要消耗額外的意志力。
其次,感覺到充實度不一樣。
當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在早上發生,它會讓你感覺這是一種額外的收穫。而晚上,則更多的是一種」彌補「,成就感大大降低。
就算某一天你沒有完成學習計劃,早上沒完成,大不了就是回到以前,如果是非做不可的事,還可以想辦法利用其他的時間來彌補;
但晚上的計劃沒有完成,帶來的可能是懊悔和無可奈何,這些都屬於負面情緒,往往會帶來不好的惡性循環。
在《吃掉那隻青蛙》一書中,作者把難啃的任務必做青蛙:
如果你在一早上就吃掉最難吃的青蛙,那麼這一天中,還有什麼是你做不到的呢?
最後,早起和熬夜會讓我們對時間的感知不一樣。
前幾天遇到公司新來的實習生,一聊才知道對方已經是00後了,才發現一晃眼,自己已經上班這麼多年。
看著這些新人,有時候就感覺看著昨天的自己一樣。
在心理學上,有研究證實,當我們回憶某件事的時候,我們對時間長短的感知是不一樣的:
當我們經歷新奇的事情時,回顧這段時間,我們會感覺時間很長;當我們經歷的是重複性的事情,我們就會覺得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原因就在於,新奇的事情有更高的」信息密度「,哪怕時間再短,也可以回憶起很多細節;
而習慣了職場事務之後,上班就變成了重複、沒有新鮮感的事,」信息密度「自然也降低了,回憶的時候就變得」沒什麼好想的「了。
這對於早起和熬夜也是適用的。
早上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能建立你對這段時間的感知,當你回顧起這段時間的時候,你會感覺充實;
但熬夜做的事往往沒有新鮮感,每天都差不多,不是躺著不想動,就是不得不處理的各種瑣事,」什麼都沒幹怎麼就12點了「,」時間過得真快「。
3
當然,我們說的早起,不一定非要想一些成功大佬一樣,動不動就凌晨4點起床,而是:
相比於你必須要做某事的時間而已,多個自己留一點時間。
舉個例子:
如果你是9點上班,平時8點起床,那麼嘗試著7點起床就可以叫做早起;如果你平時早上沒事、習慣了睡到12點才起,那麼嘗試著10點起床也算是早起。
重點不是」幾點起床「,而是」留給一段屬於自己的、不被打擾且精力充沛的時間「。
不用擔心早起了1小時或2小時之後」工作的時候會不會犯困「,就像前面我們聊到的,」別人的一天剛開始,而我已經做了有意義的事「,這種自信會激發你的腎上腺激素,給你一天的工作增加底氣,是良性循環的開始。
相信我,如果都不是簡單的事,那早起一定比熬夜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