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書店中的人更看重的是氛圍
在網絡發達的時代,人們看書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書籍本身,作為高爾基口中「人類進步的階梯」,業已進入了光電時代,成為了一部部電梯——電子圖書。電子讀物共享的迅速廣泛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電子閱讀愛好者 。記者走訪了青島市幾家大的新華書店,發現在網上書店和電子圖書的雙重「侵略」下,到實體書店買書的人越來越少,逛書店已經不是為了買書,而成為了更多人休閒的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調查
網上書店打折賣得火
原價29.9元的曹操傳記,網上書店賣不到18元 ;原價298元的世界歷史套書,網上書店售價190多元……不僅價格比書店貨架上便宜三分之一,還省去了要專門去書店買書的時間,免費送到讀者手中,在網上書店買書成為越來越多讀者的選擇。甚至有人拋棄了紙質的書籍,改看電子書,只要下載一個電子書軟體,或者下載其他網友共享的文檔,就能從手機上、電腦上閱讀和原作一樣的文字。
據統計,目前我國網站總數超過80萬家,除去專營電子書下載和在線閱讀的5000家網站,不少綜合網站還開闢了讀書頻道。很多熱心的網友還在網絡上共享書籍的電子書籍 ,市民通過網絡可以把電子讀物下載到電腦上或手機上,沒有紙一樣讀書。
「我下載了一個電子書閱讀軟體,更新挺快的,大部分暢銷書裡面都能找到,花幾塊錢就能下載整本書,攜帶也方便,隨時都能打開閱讀。家裡除了字典、詞典類的工具書和屬於資料類的百科、歷史書,小說這種書已經不買新的了,看好哪本就去網上搜來看。」丁小姐是一位80後的白領,在香港中路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她坦言現在上網的時間多了,看書的時間少了,一年去不了幾次書店,有想看的書,也大多通過電子閱讀器下載電子書,在電腦和手機上閱讀。
「有的書沒有什麼收藏價值,就是看個新鮮,開闊下眼界,網上有好多網友都免費共享,不花錢就能下載下來。比起花幾十塊錢買一本只翻一遍的書,確實划算很多,但我家裡還是有些藏書的,像一些經典名著,百讀不厭的好書,也可以增添些家裡的文化氛圍。」公務員朱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國內某閱讀網站的會員,一個月交10元錢,網站上的書都可以隨便看,「不光有新出的暢銷書,還有網絡寫手在網站上連載的書,感覺比書店豐富,而且搜索起來很方便。」
傳統書店買書的人少
臺階上、書架前有十幾個看書的市民,還有人自帶小板凳坐在書架後面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著,但收款臺卻無人問津。2011年9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青島市一家較大的新華書店,看到有很多市民在書店中看書,但買書的人卻寥寥無幾,在半個多小時的觀察時間裡,記者看到僅有兩位市民買書離開。
「今天下班早 ,就來書店逛逛,不是特意來買書,就是看看,有喜歡的就買。」張小姐家就在離書店兩站遠的小區,每天下班會路過這裡,如果沒什麼事情,她經常來書店看書。「我覺得逛書店和逛街是一樣的,不一定要買書,看書才是最享受的事情。」隨著市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很多市民和張小姐一樣,把逛書店當做一種休閒的生活方式,而書店內安靜素雅的環境,也為喧囂都市內無法靜心讀書的忙碌人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場所。
◎買書者說
平時網上買書,有卡就來書店
徐先生是一位職業經理人 ,喜歡歷史。他每年都要花費上千元在購買歷史類書籍和銷售類書籍上,自從有了網上書店後,他買書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噹噹、亞馬遜等網站,來書店的次數明顯減少了。
「我比較喜歡歷史類的書籍,因為工作,也很關註銷售類的書籍。因為我平時工作比較忙,特意跑書店買書有點浪費時間,午休或者晚上在家時,就逛逛網站,買書還能直接送到家裡或辦公室,比書店買書要節省很多時間,而且價格也便宜。」中秋過節徐先生單位發給每人一張新華書店的消費卡,徐先生才來到新華書店,買了一些基本歷史書籍。
下午3點20分,一位年輕的男士在營銷類書架前翻看了很久,最後拿起一本《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走向收款臺。「平時也會在網上買書,今天正好路過書店看了會書,感覺這本挺有用的就直接買了,在哪兒買無所謂,主要方便就行。」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市民對買書的渠道並沒有特殊的偏好,覺得哪裡方便就在哪兒買。
王小姐在一家辦公用品公司做銷售工作,雖然她也會在網上看一些電子書,但一直鍾愛逛大型書店,基本每個月都要從書店買一本書。「在書店看書買書是一種享受,拿著手機電腦常常是在嘈雜的環境裡,即使看書,也看不進去的感覺。買書也是陶冶情操的一個過程,而且有些朋友從網站上買書,買回來的書包裝印刷質量都有問題,電子書有的下下來發現只有一半沒結尾,還不如買一本精美的書籍,靜心讀書。」王小姐覺得,網上書店和電子書的盛行也反映了當代人一些心浮氣躁的心理,只注重內容,不注重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