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書店遭遇網絡包圍戰 新華書店開網店賣書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來書店中的人更看重的是氛圍

 

  在網絡發達的時代,人們看書的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書籍本身,作為高爾基口中「人類進步的階梯」,業已進入了光電時代,成為了一部部電梯——電子圖書。電子讀物共享的迅速廣泛讓越來越多的人成為電子閱讀愛好者 。記者走訪了青島市幾家大的新華書店,發現在網上書店和電子圖書的雙重「侵略」下,到實體書店買書的人越來越少,逛書店已經不是為了買書,而成為了更多人休閒的一種生活方式。

  ◎記者調查

  網上書店打折賣得火

  原價29.9元的曹操傳記,網上書店賣不到18元 ;原價298元的世界歷史套書,網上書店售價190多元……不僅價格比書店貨架上便宜三分之一,還省去了要專門去書店買書的時間,免費送到讀者手中,在網上書店買書成為越來越多讀者的選擇。甚至有人拋棄了紙質的書籍,改看電子書,只要下載一個電子書軟體,或者下載其他網友共享的文檔,就能從手機上、電腦上閱讀和原作一樣的文字。

  據統計,目前我國網站總數超過80萬家,除去專營電子書下載和在線閱讀的5000家網站,不少綜合網站還開闢了讀書頻道。很多熱心的網友還在網絡上共享書籍的電子書籍 ,市民通過網絡可以把電子讀物下載到電腦上或手機上,沒有紙一樣讀書。

  「我下載了一個電子書閱讀軟體,更新挺快的,大部分暢銷書裡面都能找到,花幾塊錢就能下載整本書,攜帶也方便,隨時都能打開閱讀。家裡除了字典、詞典類的工具書和屬於資料類的百科、歷史書,小說這種書已經不買新的了,看好哪本就去網上搜來看。」丁小姐是一位80後的白領,在香港中路一家外貿公司工作,她坦言現在上網的時間多了,看書的時間少了,一年去不了幾次書店,有想看的書,也大多通過電子閱讀器下載電子書,在電腦和手機上閱讀。

  「有的書沒有什麼收藏價值,就是看個新鮮,開闊下眼界,網上有好多網友都免費共享,不花錢就能下載下來。比起花幾十塊錢買一本只翻一遍的書,確實划算很多,但我家裡還是有些藏書的,像一些經典名著,百讀不厭的好書,也可以增添些家裡的文化氛圍。」公務員朱先生告訴記者,他是國內某閱讀網站的會員,一個月交10元錢,網站上的書都可以隨便看,「不光有新出的暢銷書,還有網絡寫手在網站上連載的書,感覺比書店豐富,而且搜索起來很方便。」

  傳統書店買書的人少

  臺階上、書架前有十幾個看書的市民,還有人自帶小板凳坐在書架後面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著,但收款臺卻無人問津。2011年9月13日下午,記者來到青島市一家較大的新華書店,看到有很多市民在書店中看書,但買書的人卻寥寥無幾,在半個多小時的觀察時間裡,記者看到僅有兩位市民買書離開。

  「今天下班早 ,就來書店逛逛,不是特意來買書,就是看看,有喜歡的就買。」張小姐家就在離書店兩站遠的小區,每天下班會路過這裡,如果沒什麼事情,她經常來書店看書。「我覺得逛書店和逛街是一樣的,不一定要買書,看書才是最享受的事情。」隨著市民素質的不斷提高,很多市民和張小姐一樣,把逛書店當做一種休閒的生活方式,而書店內安靜素雅的環境,也為喧囂都市內無法靜心讀書的忙碌人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場所。

  ◎買書者說

  平時網上買書,有卡就來書店

  徐先生是一位職業經理人 ,喜歡歷史。他每年都要花費上千元在購買歷史類書籍和銷售類書籍上,自從有了網上書店後,他買書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噹噹、亞馬遜等網站,來書店的次數明顯減少了。

  「我比較喜歡歷史類的書籍,因為工作,也很關註銷售類的書籍。因為我平時工作比較忙,特意跑書店買書有點浪費時間,午休或者晚上在家時,就逛逛網站,買書還能直接送到家裡或辦公室,比書店買書要節省很多時間,而且價格也便宜。」中秋過節徐先生單位發給每人一張新華書店的消費卡,徐先生才來到新華書店,買了一些基本歷史書籍。

  下午3點20分,一位年輕的男士在營銷類書架前翻看了很久,最後拿起一本《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走向收款臺。「平時也會在網上買書,今天正好路過書店看了會書,感覺這本挺有用的就直接買了,在哪兒買無所謂,主要方便就行。」採訪中記者發現,大多數市民對買書的渠道並沒有特殊的偏好,覺得哪裡方便就在哪兒買。

  王小姐在一家辦公用品公司做銷售工作,雖然她也會在網上看一些電子書,但一直鍾愛逛大型書店,基本每個月都要從書店買一本書。「在書店看書買書是一種享受,拿著手機電腦常常是在嘈雜的環境裡,即使看書,也看不進去的感覺。買書也是陶冶情操的一個過程,而且有些朋友從網站上買書,買回來的書包裝印刷質量都有問題,電子書有的下下來發現只有一半沒結尾,還不如買一本精美的書籍,靜心讀書。」王小姐覺得,網上書店和電子書的盛行也反映了當代人一些心浮氣躁的心理,只注重內容,不注重過程。

相關焦點

  • 實體書店遭遇寒流
    面對人們閱讀習慣的改變、電子圖書的興起、網絡書店的擠壓和運營成本的增加等重重困境,傳統意義上的書店,僅靠賣書盈利已經很難生存了。  傳統經營難敵網絡低銷  據介紹,2007年到2009年,中國實體書店減少了10000家。僅成都一個城市,在2010年中就倒閉了129家實體書店。是什麼原因讓實體書店紛紛倒閉或是慘澹經營呢?學府書店採購經理張修龍分析說,主要是網店的惡性競爭給實體書店的經營帶來巨大衝擊。
  • 新華書店進軍網絡 淘寶上開店抗衡噹噹卓越
    多家新華書店分支機構在淘寶商城做起旗艦店,頗為引人注目。江蘇鳳凰新華書店淘寶旗艦店日前正式開業,首日2萬元的銷售業績更是讓其總經理胡小軍大呼意外。目前,淘寶已經進駐了四川新華文軒網絡書店、浙江新華書店博庫書城、北京北發圖書音像專營店、山東新華圖書音像專營、江蘇鳳凰新華等6家新華書店分支機構,大有和噹噹、卓越抗衡之勢。
  •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 店員:書店,不買書就出去
    新華書店禁止看書店員:書店不是看書的地方新華書店作為人們購書首選實體店本來應該是讀書的樂園,人們在其中挑書看書和諧舒適,然而卻有新華書店禁止看書還將孩子趕走實在是讓人心寒。「新華書店是賣書的地方,圖書館是看孩子的地方,新華書店不是看孩子的地方」…網友爆料:呼倫貝爾一新華書店,10歲孩子因看書未買被攆出!店員說:這是新華書店,不是你看書的地方,不買書就出去!
  • 新華書店只是賣書? 沒那麼簡單!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秦芳 長沙報導   在很多讀者的心中,新華書店就是小縣城裡賣書的地方,亦或還是忙碌的家長們理想的「託兒所」。實際上,新華書店的功能絕非一般人想像的那麼單調。今年是新華書店80周歲「生日」,記者通過採訪,決定將她所做的除了賣書之外的那些事兒公之於眾。看完你就知道,新華書店的影子,遍布於地方文化生活的角角落落。
  • 新華書店進駐淘寶網 抗衡噹噹卓越
    多家新華書店分支機構在淘寶商城做起旗艦店,頗為引人注目。江蘇鳳凰新華書店淘寶旗艦店日前正式開業,首日2萬元的銷售業績更是讓其總經理胡小軍大呼意外。目前,淘寶已經進駐了四川新華文軒網絡書店、浙江新華書店博庫書城、北京北發圖書音像專營店、山東新華圖書音像專營、江蘇鳳凰新華等6家新華書店分支機構,大有和噹噹、卓越抗衡之勢。
  • 古舊書店不賣古舊書?書店:網店衝擊下謀新出路
    原標題:古舊書店不賣古舊書?讀者:休閒味多了,書籍的選擇餘地少了 書店:網店衝擊下,出路是變身互動平臺導讀:興衝衝趕來的「書蟲」們發現,重新開業後的古舊書店書明顯少了。愛好書法的黃翔就說,原先古舊書店裡到處都是書,現在感覺有點空蕩蕩。
  • 僅靠賣書,書店是活不下去的
    據《2019年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報告》披露,2019年全國圖書市場零售總額為1022.7億元(碼洋);其中網店銷售碼洋規模為715.1億元,佔比達70%;而實體書店銷售碼洋規模為307.6億元,只相當於網店規模的43%。實際上,實體書店的銷售碼洋中也還包含了實體書店自己在網絡上銷售的部分。因此,真正是讀者在實體書店中購買的數量,恐怕就更少了。
  • 賣書越來越不賺錢 為什麼書店卻越開越多
    他向記者透露,實體店購書和網購的金額基本五五開,他更喜歡實體書店的氛圍。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書店的功能不再囿於看書或購書,一些書店還提供會客訪友、講座活動的空間。書店的形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傳統的書店更多開設在高校附近或者文教集中區域。而如今,越來越多的書店進駐到商業綜合體、酒店或者旅遊景區中。
  • 圖書網店為促銷競相壓價 網店賣書冒現"海鮮價"
    網店另有財源,不怕低價賣書  因同行間開打價格戰而把書價搞成「海鮮價」的,《手繪的奇思妙想》並非唯一。從去年年底開始,每天打開卓越亞馬遜的「購物車」,網頁上端都會出現一長串價格變動的提示條,《手繪的奇思妙想》「海鮮」得還不算最厲害。
  • 河南新華書店賣書又賣鍋 網友戲稱是雜貨鋪(圖)
    3月26日,有網友在大河論壇發帖稱河南新華書店(中原圖書大廈)在4樓兒童學生用書旁賣玩具是「為了專門誘惑孩子們。」而新華書店市場部工作人員則稱,玩具和電飯煲等商品是新華書店增加的經營項目,並經過了工商局的批准。對此,有網友戲稱「新華書店很有經濟頭腦」。
  • 實體書店不只是賣書 更是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
    原標題:實體書店,不只是賣書,更是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開在陸家嘴尚悅灣的百新書局是上海的第三家百新書店,毗鄰1862年英國商人創建的祥生船廠而建,從商業操作的角度而言,購物中心肯定是虧本的,「獲利不足,美學來補,書店的核心是商業加服務,閱讀推廣者。」
  • 淘寶賣書做到皇冠 奇葩賣家到新華書店偷書進貨
    【摘要】蔣某在淘寶網開了一個書店,因為價格實惠人氣不錯,已經拿了一個皇冠。可自己的鋪子常有缺貨的時候,每到自己缺了什麼書,蔣某就去新華書店「免費進貨」,終於被抓了個正著。  1月17日12時,杭州文新派出所接到轄區內新華書店西城廣場店員工報警,稱抓獲了一名偷書男子。  男子姓蔣,37歲,浙江蘭溪人,被「人贓並獲」後,他交代了盜竊的事實。  蔣某開了個淘寶網店,主要售賣各類教學輔導書籍。由於價格優惠,店鋪人氣挺旺,目前已經獲得了一個皇冠。
  • 新華書店也開起網上商城 阿里加碼圖書零售野心勃勃
    據《電商報》了解,該網上商城由新華書店總店牽頭,聯合全國各省區市新華書店共同建成,通過打通線上線下,整合新華書店各實體門店、出版機構及各地大中型圖書館的銷售渠道和館藏資源,為讀者提供O2O服務。讀者在商城下單後,由系統自動識別,可由線下門店對接後就近發貨。就此來看,佔據「國民書店」地位的新華書店,進軍線上最大的優勢或許就在於背靠國有資本以及在線下擁有完善的網點布局。
  • 網絡書店火爆 實體書店該如何活下去?答案在這裡
    實體書店(網絡配圖)6月16日,全國實體書店發展推進會在北京舉行,會議發布了中宣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發改委、教育部、財政部、商務部等十一個部委共同發起的《關於支持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把實體書店建設納入到文明城市的考核範圍,納入到地方政府城市規劃的範圍,含金量很高。」參加了會議的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董事長王忠義,深受鼓舞,認為這份指導意見操作性很強, 「比如,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達到一定建設標準的校園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鼓勵在中小學校及周邊開辦實體書店。」王忠義說,針對新華書店,《指導意見》對大書城、小連鎖、鄉鎮書店以後的發展建設,都有說明。
  • 書香潤城四十春秋 瀋陽新華書店見證閱讀記憶
    2015年11月8日,馬路灣新華書店升級為零點書店。  一提起書店,人們頭腦中第一印象就是買書和賣書的固定場所。  網絡時代衝擊期  ——實體書店遭遇「寒冬」  圖書市場的奼紫嫣紅,隨著時間的推移,實體圖書市場迎來了「危機」。  2000年左右,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人們信息的交流和溝通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閱讀模式。此時,網絡小說成為那個時代的年輕人追捧的閱讀對象。
  • 新華書店店員回應趕孩子:情緒波動沒組織好語言
    「這不是看書的地方,要是不買的話你出去……」近日,一段內蒙古呼倫貝爾市某新華書店店員「趕孩子」的視頻在網絡上瘋傳,該視頻不僅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使「該不該在書店看書」成為熱門話題。此事究竟由何而起?為何會受到如此關注?當事雙方3日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獨家專訪。
  • 書店寫作計劃18 | 述古書店:一家不傳統的傳統書店
    當時不知道,原來黎叔要開一家述古新店,地點居然就在長沙網紅地標-超級文和友店內。文和友,長沙乃至全國的傳奇網紅龍蝦館(11月1日,文和友獲得了2019年紅點年度最佳設計獎),在它裡面運營一家傳統書店?這個大膽的想法太有創意了。於是,我作為黎叔的門徒,開啟了與黎叔一起開啟了述古新店的籌備和運營。
  • 餘姚新華書店上半年賣書2600萬元
    筆者昨日從市新華書店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新華書店圖書銷售額接近2600萬元,與去年同比增長10.6%。這標誌著該店多措並舉營銷圖書初見成效。  市新華書店以餘姚書城為營銷主陣地,大力實施網上銷售、流動銷售,成效明顯。
  • 終於有一天:我可以開家書店,順便賺錢!
    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賣書就是一個不賺錢的生意,和開咖啡館是一個感覺,每天人來人往不少,但就是想要盈利真的很難。為什麼就沒有人認為開書店是一件既能滿足情懷又能賺錢的事情呢?幻想著某一天,我們可以:「開家書店,順便賺錢」,這樣的生活想想就很美好。如此美好的生活暢想,真的能實現嗎?
  • 實體書店轉型,謀求與政府合作是出路嗎?
    除了賣書,學而優現在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向市民提供免費講座、文化沙龍、新書分享會等。陳定方認為,實體書店的優勢在於書的實在感,同時帶來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和交流,「不管是傳統書店還是新型書店,有更多地麵店對書進行陳列,從全民閱讀的角度來說,總歸是好事」。因此,陳定方說,她會堅持開書店,用心選好書,未來計劃多元化發展商品結構,開發文創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