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為何把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妻子安娜?

2020-12-23 燕趙都市報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國文學史上的泰鬥級人物。陀思妥耶夫斯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都誕生於流亡時期,也是一段十分貧窮、痛苦的艱難時期。陀思妥耶夫斯基因負債而不敢回國,和新婚妻子安娜流亡歐洲,他染上了賭博,而剛出生的女兒又不幸夭折……恰恰是在這段令人崩潰的時光,他接連寫下了《罪與罰》《群魔》《白痴》等永垂不朽的作品。

近日,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權威研究者、普林斯頓大學、史丹福大學榮休教授約瑟夫弗蘭克所著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講述的就是這段經歷。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文學紀念碑」叢書於2014年推出約瑟夫弗蘭克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一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此後,陸續推出第二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受難的年代,1850—1859》、第三卷《陀思妥耶夫斯基:自由的甦醒,1860—1865》。加上此前已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第二任妻子安娜所寫的《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婭回憶錄》《一八六七年日記》《同時代人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些都為讀者提供了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相遇的絕佳機會。

艱難的流亡生活和不離不棄的妻子

陀思妥耶夫斯基於1859年結束了西伯利亞的流放生活,歷經十年艱辛,重返聖彼得堡,以報人、編輯的身份重返文壇,並立即捲入俄國社會文化活動的中心,這一過程持續了五年。第四卷即從1865年開始,寫到187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一家從國外返回為止。

對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這六年的生活其實頗為不易。在此之前,他接連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妻子瑪麗婭和哥哥米哈伊爾。哥哥的遺孀和孩子們,還有他那不學無術、好吃懶做的繼子都需靠他供養。他弟弟一家也依靠他生活。為了供養親人,陀思妥耶夫斯基不得不四處借債,又無力償還,以至於被債主告上了法庭。艱難的經濟狀況使他陷入了困境,時常癲癇發作。就在這時,他認識了速記員安娜。他和這位比他小二十多歲的美麗姑娘之間很快產生了火花,兩人決定結婚。為了躲避債主和貪得無厭的親戚,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婦決定離開俄國,前往歐洲。

如果結合安娜所寫的《一八六七年日記》,會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年輕的妻子這種少女式的不成熟感到厭煩,安娜也對他的疾病和經濟狀況感到不知所措,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那些親戚對安娜「持家不力」的無端指責更是讓安娜有苦難言、心力交瘁。換句話說,他倆並不算互相了解,他們的婚姻一開始也並不美好。到達歐洲之後,陀思妥耶夫斯基沉迷輪盤賭,不斷地向安娜要錢去賭博,兩人一度矛盾激烈,甚至險些分手。安娜生下一個女兒,卻不幸夭折,這件事給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夫婦沉重的打擊,再加上困窘的經濟狀況,夫婦倆過著極度貧窮且悲慘的生活,即使向屠格涅夫等人求助也是杯水車薪。但是,安娜始終沒有放棄,她在內心深處一直愛著丈夫,正是這樣隱忍、堅定的愛最終打動了陀思妥耶夫斯基,也使得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如此艱難的生存條件下依然能夠堅持創作。

《卡拉馬佐夫兄弟》根據一樁真實的弒父案寫成

陀思妥耶夫斯基對妻子懷有深深的愧疚、感激和敬愛,他把自己最後的扛鼎之作《卡拉馬佐夫兄弟》獻給了安娜。

《卡拉馬佐夫兄弟》通常被認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文學生涯的巔峰之作,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最後一部長篇小說。它是根據一樁真實的弒父案寫成的。書中主要人物為舊俄外省地主卡拉馬佐夫和他的兒子:德米特裡、伊凡、阿遼沙及私生子斯麥爾佳科夫。老卡拉馬佐夫在行將就木之年仍貪婪、好色,不僅霸佔妻子留給兒子們的遺產,而且還與長子德米特裡為一個女人爭風吃醋。德米特裡對父親恨之入骨,一再揚言要殺死他,並且有一天夜晚真的闖到父親的窗下,掏出了兇器……是夜老卡拉馬佐夫被殺死了,德米特裡因而被拘捕。可實際上,真正的弒父者並不是德米特裡,而是斯麥爾佳科夫。他是在伊凡「既然沒有上帝,則什麼都可以做」的理論鼓動下,為發洩自己在長期卑屈處境下鬱積起來的怨毒情緒,為取得金錢,冷酷地謀殺了自己的父親。事情的結局是悲慘的:德米特裡無辜被判刑,斯麥爾佳科夫畏罪自殺,伊凡因內咎自責而精神錯亂,阿遼沙撇家遠行。這一「偶合家庭」崩潰了,它成為分崩離析的沙皇專制社會的一個縮影。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去世後,安娜又活了三十七年,她致力於整理、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並將與丈夫一起生活的點點滴滴都記了下來,寫成《安娜陀思妥耶夫斯卡婭回憶錄》。可以說,沒有安娜,也就沒有享譽世界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那些經典的不朽之作。

《罪與罰》與陀氏早年流放西伯利亞有很大關係

從1865年到1871年,短短六年間,陀思妥耶夫斯基接連創作了《罪與罰》《賭徒》《白痴》《永遠的丈夫》《群魔》等不朽的作品,本卷對於這五部作品都作了專章論述,因而本卷的篇幅也大有擴展,遠超此前三卷。

《罪與罰》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

《罪與罰》一書的主角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形象向來頗有爭議。弗蘭克認為,《罪與罰》的由來與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流放西伯利亞的經歷有很大關係。在西伯利亞期間,他經歷了難以想像的不幸、痛苦和絕望,目睹了被貧窮和病痛折磨的犯人是怎樣艱難地求生。陀思妥耶夫斯基認為,有些犯人在殺人之後會懺悔、贖罪,而另一些犯人卻始終認為自己做得對,即使罪犯的道德品質有天淵之別,對他們也要給予同樣的懲處。於是「一個受過教育、具有敏感的良心卻殺了人的年輕人」的形象由此萌生。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罪與罰》和拉斯科爾尼科夫是陀思妥耶夫斯基艱難歲月的延伸,用作者弗蘭克的話來說,「當陀思妥耶夫斯基身無分文、飢腸轆轆地瘋狂趕稿時,想必像將要在他筆下誕生的拉斯柯爾尼科夫一樣,對於一個貧窮只能帶來無盡羞辱的冷酷的世界,同樣的怒火在他胸中燃燒」。

而本書的末尾,陀思妥耶夫斯基從歐洲流亡歸來,當時他正在進行《群魔》的創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人物,比如拉斯科爾尼科夫、斯塔夫羅金,都令人難以置信地複雜、癲狂,卻也真實地刻畫了人性的矛盾與多面性。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這樣,他的活動始終處於社會矛盾的中心,他的作品也常常引起與他同時代人的劇烈衝突和互相牴觸的評價。在「文學紀念碑」系列叢書的另一作品《同時代人回憶陀思妥耶夫斯基》中,回憶者們所闡述的「事實」,有時候竟互相矛盾。但這並不奇怪,因為回憶者們所提供的,其實是他們所看到、所認為的「事實」,卻不一定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真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的「事實」,則需要通過大量的材料、檔案以及傳記作品去發掘。

最深刻、最厚重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

1976年,約瑟夫弗蘭克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反叛的種子,1821—1849》,這是其系列傳記的第一卷,而最後一卷,也就是第五卷直到2002年才完成。論篇幅,這大概是體量最龐大、最恢宏的陀氏傳記;論分量,也許是最深刻、最厚重的陀氏傳記。

這五卷傳記獲得了多種榮譽,包括美國全國圖書評論俱樂部獎(傳記類)、美國大學優秀學生聯誼會「克裡斯蒂安高斯獎」、現代語言協會「詹姆斯拉塞爾洛厄爾獎」等各類獎項。《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評論弗蘭克不僅是當今最優秀的作家傳記家之一,也是罕見的洞幽燭隱的批評家。《費城問詢報》則稱,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像小說一般迷人、充滿意味又扣人心弦的傳記。

作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者,約瑟夫弗蘭克是個傳奇,他曾經是「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的提出者,轉向陀氏研究領域後,一直紮根於陀思妥耶夫斯基及俄羅斯文學,並貢獻出了最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傳記。2013年3月,弗蘭克病逝於家中,享年九十五歲。他所著的五卷本《陀思妥耶夫斯基》已有多個語種,如今漢譯本也已經出到了第四卷,而最後一卷《陀思妥耶夫斯基:先知的衣缽,1871—1881》預計將於2021年陀思妥耶夫斯基誕辰之前推出。

(燕都融媒體記者 宋燕)

相關焦點

  • 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年代的創作奇蹟
    在第三卷《自由的甦醒》的結尾,陀思妥耶夫斯基從西伯利亞流放歸來後,跌到了人生的谷底——妻子去世,哥哥猝死,辦得正當紅火的《時代》雜誌突然被當局關停,重辦的《時世》雜誌難復當年之勇,最後以倒閉收場,給作家留下了異常沉重的債務。但有著「貓一樣生命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並不言敗,除了在文學上的不斷進取外,早已人到中年的作家還在盡一切可能重新尋找愛情、建立家庭。
  • 陀思妥耶夫斯基:人作為自由的存在,對惡負責
    究竟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宗教、哲學思想為何,我們似乎還沒有能力完全揭示清楚。同時,我們也發現,即便已有的對其宗教、哲學思想的認識,也多是借鑑了國外學者的論述。其中,一批俄國宗教哲學家、文論家的著述成為我們主要的思想資源。韋勒克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評論史概述》一文中指出,俄國宗教哲學家梅列日科夫斯基是真正揭示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思想的第一人。
  • 「地下人」陀思妥耶夫斯基
    1859年年底,他和結婚兩年多的妻子德米特裡耶維納回到彼得堡,然後便投入到俄羅斯思想的論戰中。《自由的甦醒》正是從這裡起筆,涵蓋的時間從1860年到1865年。弗蘭克在翻閱了大量資料後,意識到陀思妥耶夫斯基這一段貌似波瀾不驚的生活需要更為全面的論述。正如弗蘭克在《自由的甦醒》前言中所說:「本書內容涉及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中或多或少被忽視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 陀思妥耶夫斯基|那些生活在狹窄環境中的人
    1821年11月11日,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在俄羅斯的一個醫生家庭,也是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在七個孩子中排名老二。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癲癇病,9歲首次發病,之後間或發作伴其一生。1845年,在涅克拉索夫的鼓勵下,陀思妥耶夫斯基寫出他的處女作——書信體短篇小說《窮人》,在當時廣獲好評。
  •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的由來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自2014年開始翻譯出版這五卷本的傳記,近日,第四卷《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1871》出版。在1865-1871這六年間,陀思妥耶夫斯基接連創作了《罪與罰》、《賭徒》、《白痴》、《永遠的丈夫》、《群魔》等多部重要作品,因此本卷名為:非凡的年代。1849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因為牽涉進反對沙皇的革命活動而被流放西伯利亞。
  • 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的「文學考古學」
    被「冷落」的陀氏書信文本長期以來,在陀氏「五大思想小說」(《罪與罰》《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等中長篇小說耀眼光芒的映襯下,其書信文本的重要性或多或少受到遮蔽,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獨立的思想史意義被偏廢或忽略,評論界往往是結合書信來研究其小說創作和思想發展
  • 從自由、惡、愛等出發,如何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內容簡介本書系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史上的經典作品之一。別爾嘉耶夫從人、自由、惡、愛等問題出發,以其哲學視角闡釋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世界觀」。別爾嘉耶夫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創作是真正的思想盛宴。」 他認為,「思想」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中起著巨大的核心作用。
  • 萬海松:陀思妥耶夫斯基書信的「文學考古學」
    被「冷落」的陀氏書信文本 長期以來,在陀氏「五大思想小說」(《罪與罰》《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馬佐夫兄弟》)以及《死屋手記》和《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等中長篇小說耀眼光芒的映襯下,其書信文本的重要性或多或少受到遮蔽,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其獨立的思想史意義被偏廢或忽略,評論界往往是結合書信來研究其小說創作和思想發展
  •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和他的時代》
    作為俄國最具思想性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反映出作家本人與時代的糾纏。美國學者弗蘭克是研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專家,他在文化比較視野中分析陀氏的作品,剖析他如何在靈魂救贖的各種可能性中跋涉,並塑造自己的道德力量。彼得魯賽維茨對原作五卷本進行了精編,濃縮了陀思妥耶夫斯基與時代的衝突,讓讀者得以直觀地進入陀氏的文學地心。
  • 餘岱宗 |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的「角色意識」
    「地下室人」這一類型人物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後來創作的《罪與罰》《白痴》《群魔》《少年》《卡拉馬佐夫兄弟》中都可以找到,只不過在《地下室手記》這部小說中,主人公的自我剖析最直接明了,形成獨立的章節。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作品中創造了一系列如雅克· 拉康所言的「父權制中心象徵秩序」陰影下生活著的女性。從《窮人》到《卡拉馬佐夫兄弟》,眾多的女性是男性可以用金錢購買的商品。《罪與罰》中,杜尼婭在小說開始的部分,並沒有認識到她與盧仁的婚約是變相交易,她不承認是窮困誘使她通過婚姻將自己出賣給有錢人。哥哥拉斯科爾尼科夫對這一婚約的嚴厲譴責,才喚醒了杜妮婭。
  • 陀思妥耶夫斯基給我寫作習慣上的啟示
    19世紀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對我的創作堅持有啟示,我每天在寫文章,感覺文章也每天有新意有提升,靈感就在不斷的寫作行動中如涓涓流水不斷湧現。兒時的山丹丹花就是我文字的靈感來源有評論稱"託爾斯泰代表俄羅斯文學的寬度,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卻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因為什麼原因,被人稱為靈魂的偉大審問者?
    在這部文禍史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身影顯得十分突出。他和後來的車爾尼雪夫斯基一樣,被判處死刑,臨刑前才傳來沙皇的赦免令——改處服苦役後再當列兵或流放。如果說車爾尼雪夫斯基忠貞不屈,成為「文學界的普羅米修斯」(普列漢諾夫語),那麼,陀思妥耶夫斯基雖則不惜妥協,仍被秘密監視終身。政治上的這些迫害,給他的世界觀以巨大震蕩。
  • 這裡曾流放過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蘇聯時代的秘密核試驗場
    離開苦役地後,陀思妥耶夫斯基也這麼高興地前往塞米伊。他坐在運草繩的馬車上,卻從未感到如此美好:「頭頂是天空,身邊是廣闊的空間、純淨的空氣,還有靈魂的自由」。一、我打算去塞米伊旅行。它位於哈薩克大草原深處,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流放地,俄國人稱之為「魔鬼的糞箱」。這裡也暗藏著蘇聯時代的秘密核試驗場。
  • (修改重發)文學配英語6: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記》和考研詞彙wonder/gloom/conversation
    知錯就改聲明:之前的視頻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章選段都來自中篇小說《地下室手記》,梅香之前誤為《窮人》,特此更正!感謝B站的一個可愛的同學敏銳指出梅香的失誤!歡迎大家踴躍指出問題!節選自英譯本陀思妥耶夫斯基著作《地下室手記》(譯者:Michael Katz)When I was only 16 I wondered about them gloomily; even then I was astounded by the pettiness of their thoughts
  •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人性盡顯,絕對是一部偉大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是上個月讀完的。他,或者說陀。客觀、冷靜的訴說服刑期間的一幕幕往事,那麼多有意思的、有特點的人浮出紙面,每個人都不是單一的簡單的,你只有自己去看,才能感受到陀刻畫人物的厲害之處。陀是寫人物的大神,他能寫100個人物,男女老少,善人惡人,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