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狡兔三窟 [jiǎo tù sān kū]
基本釋義:窟:洞穴。狡猾的兔子準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其免死身;今君在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
典故:
春秋時代,在齊國有位名叫孟嘗君的人,他非常喜歡與文學家還有俠客風範的人交朋友,為了能與他們常討論國家大事,總喜歡邀請這些人到家中長住。在這些人當中,有位叫馮諼的人,他常常一住就是住上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卻什麼事都不做,孟嘗君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好客的他還是熱情招待馮諼。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這地方討債,但是他不但沒跟當地百姓要債,反而還把債倦全燒了,薛地人民都以為這是孟嘗君的恩德,而心裡充滿感激。直到後來,孟嘗君被齊王解除相國的職位,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熱烈的歡迎,孟嘗君才知道馮諼的才能。一直到這時候,不多話的馮諼才對孟嘗君說:「通常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穴,才能在緊急的時候逃過獵人的追捕,而免除一死。但是你卻只有一個藏身之處,所以你還不能把枕頭墊得高高地睡覺,我願意再為你安排另外兩個可以安心的藏身之處。」於是馮諼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請到孟嘗君幫他治理國家,那麼梁國一定能夠變得更強盛。於是梁惠王派人邀請孟嘗君到梁國,準備讓他擔任治理國家的重要官職。可是,梁國的使者一連來了三次,馮諼都叫孟嘗君不要答應。梁國派人請孟嘗君去治理梁國的消息傳到齊王那裡,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請孟嘗君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提出希望能夠擁有齊國祖傳祭器的要求,並且將它們放在薛地,,同時興建一座祠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祠廟建好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就可以墊高枕頭,安心地睡大覺了。」
相關成語:移花接木 掩人耳目 馮諼三窟 甕中之鱉 坐以待斃
2.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基本釋義: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出處:清·王韜《淞隱漫錄》:「如果沒於洪濤;獲此妙境;真覺此間樂不思蜀矣。」
典故:
三國時期,劉備佔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鬥。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相關成語:樂而忘返 留連忘返 樂不可支 一刀兩斷 戀戀不捨 葉落歸根
3.鵲巢鳩居 [què cháo jiū jū]
基本釋義: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後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出處:《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朱熹集傳:「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相關成語:鵲巢鳩據 鵲巢鳩佔 鳩佔鵲巢
4.百足不僵 [bǎi zú bù jiāng]
基本釋義:比喻勢力雄厚的集體或個人一時不易垮臺。
出處:章炳麟《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即觀今日緬甸,已並於英,而本邦土司,以彈丸黑子之地,猶足自保,非人自為首、百足不僵之勢耶!」
相關成語:百足之蟲 死而不僵
5.一望無際 [yī wàng wú jì]
基本釋義:際:邊。一眼望不到邊。形容非常遼闊。
出處:宋·秦觀《蝶戀花》:「舟泊潯陽城下住;杳靄昏鴉;點點雲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濃一望空無際。」
相關成語:無邊無際 一望無邊 無遠弗屆 一步之遙 連綿起伏 一衣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