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紀錄片《重返刺桐城》首播在即

2020-12-19 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吳曉東)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3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起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在中古時代世界最長的遠洋航路中,曾經別號刺桐城的泉州,是一個無法繞開的歷史坐標。包括馬可波羅在內的許多海外冒險家,都曾把刺桐城描述成當時世界最大的港口。在中國海洋文明的歷史延續和實證中,泉州都是一個重要的縮影和代表。

《重返刺桐城》3集共150分鐘,歷經近4年的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用一種底層邏輯的主線貫穿起古代與現代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並以此引發對當下現實的新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思考。全片以雅各德安科納撰寫的東方遊記《光明之城》作為引線,利用泉州保留完整的特有遺蹟與閩南文化傳統,將史料與現實不斷地進行交互式呈現,通過這種方式,來探尋和解碼中國海洋文明的東方色彩和時代影響。

據了解,為更深入準確地向觀眾傳遞古刺桐各個階段的時代背景和歷史價值,攝製團隊一方面對泉州相關的文獻資料與考古發現,進行了大量詳實的搜集調研和走訪,另一方面,攝製團隊將視線從泉州向外發散,循著當年航路上重要事件的發生節點,追索實物佐證與當代故事,這其中既有7000年前、先秦時期的閩人追溯,又有從遠東到歐洲腹地的空間跨越。攝製團隊試圖將其構建起一個以泉州為支點的多維認知體系。

此外,《重返刺桐城》放棄了以往專注證史的傳統方式,以一個新鮮而獨特的視角來看待古刺桐城的歷史,將古刺桐港置於更廣闊的時空中,將歷史故事的碎片和東西方演變進行了邏輯上的有效串聯和推演,通過設問與意識流的敘事方式來講述中外海上交通歷史的成因與結果。

在紀錄片的形式表達方面,該片採用現在進行時態為主要表達和呈現方式,同時輔以相應的場景化而非劇情化的再現影像,以人類社會學的視角與現代思維進行故事講述,強調時代解讀。無論是對中古時代進出口貿易的行為解析,或者是對官方與民間海上貿易的史料搜集,還是對刺桐港地理位置和多因素的綜合研究,都以一種現在時態的表達加強觀眾的貼近性、理解力和認同感,同時讓歷史和時代的聯繫更為順暢獨特。應該說,本片的表達方式,是一次對歷史類紀錄片進行現實解讀的有益嘗試。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7日起央視首播
    本報訊 (記者 李珂) 17日起,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重返刺桐城》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時長共150分鐘,歷經近4年精心打磨,全面梳理了從古刺桐城到今天泉州城的歷史沿革,貫穿起這座文化名城古代與現代之間的相互聯繫和影響,以此引發觀眾對現實的認知以及對未來的思考。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12月17日央視紀錄頻道首播
    12月17日起,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傳奇揭秘泉州千年繁華
    泉州,古稱「刺桐城」,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它幾乎囊括了絲綢、茶葉、瓷器以及中國功夫等等這些極具象徵意義的東方符號。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於12月17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並將於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紀錄片《重返刺桐城》今起央視播出
    早報訊 (記者張素萍)12月17日起,三集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首播。據悉,該片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公司、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國家地理共同製作。
  • 啟刺桐古港榮光,溯海洋文明跌宕歷史,紀錄長片《重返刺桐城》今晚...
    由泉州廣播電視臺、海峽衛視攝製,泉州廣播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出品,中共泉州市委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泉州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美國國家地理聯合製作的三集紀錄片《重返刺桐城》將於12月17日22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播出,12月23日—25日22:06在海峽衛視播出。
  • 老照片:80年代的福建泉州,海上絲綢之路,魅力刺桐城
    泉州是福建省地級市之一,又稱「刺桐城、鯉鯉城」,位於福建東南沿海地區,北鄰福州,南連廈門,東望臺灣島,下轄4個區,3個縣級市,5個縣及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一個臺商投資區。泉州歷史悠久,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 福建最好玩的不是廈門,而是這座歷史名城,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這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是馬可波羅寫的刺桐城。是泉州。泉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它是閩南文化的源頭。它有1750多年的歷史。泉州是福建省的經濟中心和福建的三個中心城市之一。在古泉州港,它被稱為「東方第一大港」以及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泉州也是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享有「海濱鄒魯」和「光明之城」的美譽。
  • 林宏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戰略意義透析
    原標題:「海上絲綢之路」國際戰略意義透析   習近平主席2013年10月在印尼國會演講時提出要構建面向21世紀的「海上絲綢之路」,這個提法在2014年3月李克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進一步印證,他強調指出「我國要抓緊規劃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 泉州首家洲際酒店,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開啟逆天度假體驗
    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蹤跡。作為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就像一個宗教大熔爐,將世界不同文化融匯於一座城市。泉州花鄉天主教堂是基督教的象徵。沒想到,泉州還有一座全粉色的天主教堂,滿滿的少女心,非常適合女生打卡。泉州天主教堂由西班牙牧師介紹,1926年由菲律賓華僑陳光春捐資興建。
  •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承千年絲路文化,奏響海上絲綢之路...
    (東博社記者/黃利霞)2000多年前,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貿易網絡。海上絲綢之路作為古代中國與東南亞、西亞、北非,乃至歐洲之間文化貿易往來的海上航線,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
  • 泉州第一家洲際酒店,在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開啟逆天的度假體驗
    可能中國沒有哪一座城市像泉州那樣,將各種宗教都融合在一座城市裡,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道教、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都能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痕跡。作為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像一座宗教熔爐一樣,將世界的大不同文化都融合在了一座城市裡。
  • 海上絲綢之路與中華文明早期傳播
    【摘要】明代初期鄭和下西洋,滿載中國物品沿途訪問30多個國家,遠達波斯灣及非洲東海岸,開闢中國至印度洋航路,推動國內瓷器製作、絲綢紡織發展,將「海上絲綢之路」推向了鼎盛時期,其所秉持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原則,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鑑。
  • 山東半島與古代北方海上絲綢之路
    編者按:北方沿海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通道,自先秦時期就有成熟的海上航線,徐福東渡即循此而行,後來中外民眾頻繁來往於此,形成了著名的北方海上絲綢之路,密切了中國同朝鮮、日本等地的聯繫。   山東半島隔渤海、黃海與朝鮮半島相望,是中國歷史上與海外交往的東方門戶,也是古代史上著名的北方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從大量的歷史文獻資料和考古發掘資料都可以看出,山東半島的居民是最早走出海外的中國人,對於中華文明在歷史上對海外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 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過年,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
    在海上絲綢之路起點的泉州過年,這些特色美食你吃過嗎?閩南語發音做「炸錮」(ji ko)油酥炸是惠安、泉港、南安一帶具有民間傳統特色的小吃。裡面包裹著拌有白糖、蒜泥、蔥頭的花生粉末。口感香甜,外皮層層疊疊,酥脆可口。個頭不大,近看像個小月牙,遠看又像是一個個金元寶!
  • 泉州:重現昔日輝煌 揚帆「海上絲綢之路」新起點
    早在宋元時期,成千上萬的阿拉伯商人沿著海上絲綢之路到泉州經商,薩布裡正跟隨著這些商人的腳步來到這裡。2015年,經國務院授權,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發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明確提出支持福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
  • 「海上絲綢之路」藝術節 泉州號將逐夢揚帆(圖)
    那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抵達泉州,確認了泉州為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城市。省裡認為,這是宣傳福建的絕好契機,便要求福建省歌舞劇院,編一出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題的舞劇。  這時的吳玲紅已經有了更成熟的編導經驗,又因為有泉州人的身份,因此被邀請進入《絲海簫音》劇組,承擔編舞的工作。
  • 探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
    通訊員 黎國偉 供    12月8日上午,百名兩岸青年參加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交流活動,在雷州市清端園陳璸故居舉行閉營儀式,圓滿落幕。    據了解,12月4日至8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以「走到一起來,夢想更精彩」為主題,設計了九條特色精品線路,其中第七線路是海上絲綢之路文化探尋之旅。
  • 「海上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移民與貿易」學術研討會在泉州召開
    在研討會開幕式上,泉州市政協副主席李冀平向與會者介紹了由泉州牽頭的「海絲」申遺工作情況,海交館冠名「中國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的最新進展,以及泉州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的有關建設工作情況。他指出,國際化視野的學術研究和文化交流,是今天「一帶一路」學術研究的重要舉措。今後,泉州將營造更多對外交流的機會,讓泉州的「海絲」學術專家走出國門,成為國際「海絲」文化交流的先行區。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福建的泉州,是個神明「集中度」頗高的地方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並存,東西文化交匯薈集,特別是佛教、道教、摩尼教等一度十分盛行。諸多宗教遺蹟構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頗具歷史和藝術價值。這是個神明「集中度」頗高的地方,除卻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還有各類民間信仰神明和宮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