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聰明?都怪爸媽這6個壞習慣!

2021-03-01 北京吃喝玩樂生活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聰明伶俐,誰都不想要一個「笨」孩子。

可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經意間做出的一些舉動,卻在無形之中使孩子進步遲緩、學習倦怠。

其實,據研究顯示,是家長的這6個壞習慣影響了孩子的智力發育,而現在改還來得及:

1.關於吃飯

現在很多家庭都沒有了做早飯的習慣,一覺睡到大中午,早飯和午飯就一起吃了,而孩子只好和父母一樣,被迫養成不吃早飯的習慣。殊不知,早飯是距離上一餐時間間隔最長的一頓飯,胃裡的食物經過一晚上的消化,熱量已被用盡,如果不及時吃早餐補充人體消耗的能量的話,很容易出現低血糖、頭暈噁心的症狀。

而這些症狀如果反映到孩子身上的話,那孩子一上午的思維活躍度都會很低,出現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的情況。

另外,如果孩子每一頓飯都吃的太飽的話,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因為吃的太飽的話,人的大腦就會反應遲鈍,總有昏昏欲睡的感覺。長時間下來,孩子的腦細胞會出現早衰,智力增長會被抑制。

所以,家長給孩子吃的每一餐都要吃好,吃飽,但不能過飽。

2.關於睡眠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熬夜的習慣,看電視、上網、加班……連帶著孩子都跟著熬起夜來。而孩子正處於身體發育期,如果長期熬夜的話,不僅會影響身高和免疫力,出現一系列健康問題,最主要的是,孩子經常熬夜,第二天就起不來,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早餐來不及吃,上學經常遲到。

由於睡眠不足,孩子上課時自然會昏昏欲睡,腦細胞無法處於活躍狀態,影響智力發展,並使學習成績下降。

3.關於閱讀

大家都知道,閱讀是一個人鍛鍊思維的最好方式,因為在閱讀的過程中,人是一直處於思考狀態的。而一個經常思考的人,大腦細胞必定處於活躍狀態。

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口口聲聲要求孩子多看書,自己卻當著孩子面玩手機、打遊戲,以為自己的行為跟孩子沒有任何關係,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父母的行為習慣,影響著孩子的言行舉止;父母所營造的家庭氛圍,直接決定了孩子的性格。

一個經常在孩子面前看書、看報的父母,在家裡擺放著圖書的父母,一定會有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反之,如果父母不愛看書,不愛學習,家裡沒有一個學習的環境,孩子也一定不喜歡閱讀。

孩子不愛讀書,不愛學習,長期不動腦,就會加速大腦衰退,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變遲鈍了。

4.關於批評教育

孩子嘛,犯個錯很正常,每一次試錯都是孩子的一次成長啊。可家長卻不會換位思考,總是以成人的價值觀來要求孩子,於是一遇到孩子犯錯,就忍不住對孩子大吼大叫,有的甚至動用武力……

沒錯,你的吼叫當時的確能嚇住孩子,讓孩子安靜下來,不知所措。可這樣做的結果,不僅不能讓孩子很好地認識到錯誤,而且孩子情緒上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形成內向、孤僻的性格。

另外,美國懲戒與家庭暴力專家曾對1510名2歲—9歲的兒童進行了4年的跟蹤研究後發現,在806名2歲—4歲的兒童組中,未遭體罰過的兒童,智商的平均商數比經常挨打者高出5分,而另一組704名5歲—9歲的兒童,這一差距是2.8分。也就是說,體罰孩子是會降低孩子智商的。

5.關於玩

「玩」這個字眼對於家長來說,一直是敏感詞,因為家長覺得孩子玩就是在浪費時間,耽誤學習。只要看到孩子在看書寫字,那家長心裡就舒坦了 ;如果看到孩子在玩,那保準氣不打一處來,又開始了「一天天就知道玩,作業做完了嗎」這樣的絮叨中。

學習最重要的,是講究勞逸結合。如果只知道學習,很容易給人「書呆子」的印象,做事容易一根筋,不懂得變通,不會人際交往;而如果整天只知道玩,一點東西也不學,那自然不會有出息。

因此,我們父母要做的就是,幫助孩子在「學」與「玩」之中找到一個平衡。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合理的作息時間,什麼時候該學習,什麼時候盡情的去玩耍,做到張弛有度。讓孩子學會勞逸結合,給孩子釋放壓力的機會,只有壞情緒得以釋放,新知識才能被接納啊。

6.關于謙虛

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場景:

A媽媽:「這就是你們家孩子啊,哎呀,看著就帶著股聰明勁兒,將來肯定是上清華北大的苗子。」

B媽媽:「聰明啥啊,我家孩子可笨了,可不如你家孩子聰明。」

像這樣,父母經常會在別人面前表示謙虛,說自家孩子的「壞話」,雖然大人之間都心知肚明,可孩子年齡還小,根本不懂得這話背後的含義,他們聽到的就只是字面的意思:媽媽說我笨。

一次兩次的,孩子可能還不會放在心上,若總是聽到這樣的話,那就會對孩子形成一種心理暗示,並且使孩子朝著這個方向——笨——努力。

所以,父母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措辭,儘量說一些帶有積極性的語言,用正能量影響孩子。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美好未來,父母應該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和不佳行為習慣,給孩子營造一個正面、健康、積極向上的成長環境,為孩子變「聰明」做好充分準備。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圖片均從網絡轉載,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予以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有這7種「壞習慣」,爸媽別急著責怪,這是寶寶變聰明的信號
    導讀:寶寶有這7種「壞習慣」,爸媽別急著責怪,這是寶寶變聰明的信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有這7種「壞習慣」,爸媽別急著責怪,這是寶寶變聰明的信號!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這3類孩子看似很聰明,但將來多半沒出息,爸媽先別急著高興
    &34;是每一位父母都曾有過的願望,即使知道這世上終究是平凡人佔了大多數,也會希望孩子能聰明伶俐,將來能夠有一番出息。不過也不能只看孩子學習如何,不看孩子的品行道德等方面,很多看似聰明的孩子將來不一定有出息。
  • 孩子有這5個「壞習慣」,說明他在變聰明
    但其實,如果你認真觀察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動機與原因.就會發現有些我們眼中的「壞習慣」,根本沒那麼可怕!還恰恰可能是因為孩子智力發展而自然出現的情況,證明我們的寶寶在變聰明哦。爸媽的指責容易扼殺他們的創造力。03 亂拆玩具?不是暴力是創造力!閨蜜的兒子只有兩歲,卻是個超級調皮鬼,買回來的玩具經常被他的魔爪兩三下就拆掉了。閨蜜有時會擔心孩子有暴力傾向。
  • 這六個所謂的"壞習慣"說明孩子很聰明 父母不要擔心
    比如,有的寶寶喜歡吃自己的手指,有的寶寶非常"小氣",不喜歡給別人分享玩具等等。父母不用擔心,這是寶寶變聰明的表現。類似這樣的習慣還有很多,今天給大家分享六個。除此之外,寶寶吮手指這個動作變換為調整情緒,反而有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這是很多父母都意想不到的。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壞習慣,是聰明的表現,父母不要隨便地糾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高智商,你的智商不僅跟先天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還與後天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而幼年的孩子常常會出現一些父母眼中不能容忍得「壞毛病」,但有些家長沒有發現,其實這些「壞毛病」可能是孩子聰明的表現,不應該被爸媽輕易改造。
  • 影響孩子一生的6個壞習慣,越早改掉越好,父母別不重視
    處於成長過程中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我們聽之任之,一旦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成自然,它們必將妨礙孩子的健康成長。因此,我們要給家長們提個醒:不要忽視孩子這些小小的壞習慣,要趕快防患於未然,並尋求有效方法予以糾正,讓孩子儘早改掉壞習慣。
  • 寶寶有這些「壞習慣」,不要急著糾正,很可能正在變聰明
    然而,每每看著寶寶稚嫩天真的面龐,連氣也生不起來,真真是叫人愛也不是、恨也不是。實際上,初來乍到的寶貝對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充滿好奇,才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舉動。有時一些看似是「壞習慣」的行為,其實恰恰是寶寶正在變聰明的預兆,這時不要急著去糾正。
  • 這8種「壞行為」都是孩子在變聰明,請爸媽不要錯怪他
    他們似乎開始會養成了一些「壞習慣」——他們開始吃手,開始自言自語,開始亂丟東西。再長大一點,他們會鬧脾氣、摔東西、甚至會開始騙你,和你頂嘴了! 其實別誤會!這些看似不好的東西可能都是寶寶成長的信號哦! 10個月內吃......他們似乎開始會養成了一些「壞習慣」——他們開始吃手,開始自言自語,開始亂丟東西。再長大一點,他們會鬧脾氣、摔東西、甚至會開始騙你,和你頂嘴了!
  • 擁有這3種「壞習慣」的孩子,家長不要擔心,是聰明的表現
    孩子的成長會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有的時候他們自己也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舉動,甚至這些舉動在家長眼中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壞習慣」,於是家長就會擔心起來。但事實上這種行為其實是孩子正常發育的表現,甚至還是聰明的象徵,如果家長反覆的對孩子進行制止或者嚴厲的批評,反而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 高智商的孩子,都會有這3個「壞習慣」,媽媽別瞎糾正
    高智商的孩子,都會有這3個「壞習慣」,媽媽別瞎糾正在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生活方式,小孩子也是,有時候小孩子會有著一些「壞習慣」,但是在父母的眼中,這就是不好的表現,所以總是會強迫孩子們去糾正,殊不知這是「高智商」的一種表現,但是因為父母的無知,導致孩子變笨了,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聰明,但是孩子不敢表達的時候,卻不去尋找孩子為什麼變笨了的原因?
  • 孩子這4個壞習慣,正影響他們的智力發育,父母要儘早幫助糾正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小明是個5歲大的小男孩,經常語出驚人。最近小明回家總是跟媽媽說,老師告訴他要多動腦子,這樣能夠讓大腦更加聰明,否則腦子就會生鏽。聽到這個話之後小明的媽媽哭笑不得,覺得這只不過是老師所說的玩笑話罷了。
  • 孩子出現這幾個「壞習慣」,是在悄悄變聰明,父母別盲目阻止
    前一段時間,有個同學跟我吐槽:「我家孩子前段時間很喜歡吃手,現在好不容易改掉了,卻改成撕紙了,一天看不到就撕得到處都是,真的讓我感到無比的頭疼。」,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很多的「壞習慣」,都是大腦發育好的表現,家長們千萬不要盲目阻止,而是鼓勵孩子去做。
  • 哈佛研究表明:這6種壞習慣讓孩子越長越笨,但多數家長不知道
    哈佛研究表明:這6種壞習慣讓孩子越長越笨,但多數家長不知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寄予了家長的希望。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長大後可以成為一個聰明優秀的人,但有些家長悲傷的發現,孩子不僅沒有越變越聰明,反而越變越「笨」了。
  • 孩子2歲之前,這3個「壞習慣」是變聰明的表現,媽媽別盲目訓斥
    今日問題:寶寶2歲前,這3種壞習慣別制止!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成鳳,希望他們能有一個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為了自己的孩子都是操碎了心。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其實會遇到很多敏感期。
  • 誤導孩子一生的20個壞習慣,爸媽要警惕
    別哭了,真是個煩人精!」提醒:一個自尊並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成人的尊重。壞習慣二:不迴避結婚多年,你和愛人經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當著孩子的面吵翻天。提醒:我們的敵對、爭吵,給孩子提供了一個攻擊性行為的壞榜樣。
  • 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不用管,都是聰明的表現,家長管太多是傷害
    導讀: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不用管,都是聰明的表現,家長管太多是傷害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的這些「壞習慣」不用管,都是聰明的表現,家長管太多是傷害!
  • 孩子的10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儘早糾正,尤其是第五個
    ,尤其是第五個習慣1:挖鼻孔挖鼻孔,既不雅觀,也不衛生。如果,孩子說謊嘗到了甜頭,就很容易一發不可收拾,孩子將來長大後把這種壞習慣帶到社會上,是很難被人接納的。爸媽一定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言出必行,不哄騙他們。
  • 寶寶有4種「壞習慣」,是寶寶變聰明的信號,父母別責怪孩子了
    當然不是的,其實寶寶身上有這7種壞習慣正是寶寶變得越來越聰明的信號,這是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家長先別急著責怪孩子,否則就會阻止孩子變聰明。孩子的哪4個壞習慣說明孩子在變聰明3個月,寶寶開始吃手,但是「吃手」一直被父母列為「壞習慣」的一項,但實際上,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就已經開始吃手了,但是出生後,孩子的這項技能就消失了,當寶寶重新開始吃手的時候,就證明寶寶可以控制自己的肢體了,這是寶寶身體發育的重要一步。
  • 哈佛大學75年研究成果:五種壞習慣讓孩子變笨,「情緒」佔其三
    執筆:歐陽比文因為考試成績不佳,廣東一考生偽造了「清華大學」的錄取通知書,最後以高考235分的成績,將父親氣暈,還被調侃「血壓沒有分數高」。家長都希望孩子聰明伶俐,有個遠大的前程,可是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從小培養起良好的習慣。
  •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6歲前發現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改
    孩子的壞習慣都是小時候養成的,6歲前發現這3個壞習慣,一定要改儘管孩子年齡尚小,但這也是一個檢驗家教的大好機會。有些孩子在飯桌上沒有禮貌,比如隨意夾菜、隨意轉動餐桌、隨意浪費糧食、隨意霸佔菜品等等。儘管長輩們都會滿足孩子,也不會提出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