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觀察」泡泡瑪特是「泡泡」嗎

2020-12-19 新浪財經

來源:北京商報

就是那一個個呆萌可愛的玩具,創造了一次又一次「不可能」。

近日,泡泡瑪特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上漲79.22%,市值逼近千億港元。上市之前,泡泡瑪特創造了驚人營收和淨利增幅。更可觀的是,營收大幅增長且毛利率提高的情況下,泡泡瑪特的銷售成本還能從2017年的32%降低到2019年的21.5%。

一邊被質疑,一邊被封神。這家在新興消費市場受到熱捧的明星公司,顯現出極其矛盾和複雜的面孔。仿佛Molly真的有魔力,從外表上看,這個噘著嘴唇滿臉不高興的小女孩,看上去似乎不太討喜。但就是這個表情傲嬌的小女孩像泡泡瑪特的精神象徵,執拗地在線上零售的風口裡,走出線下零售的「春天」。

從一家什麼都賣的文具雜貨店,到成功創造寶藏IP,再到赴港上市,泡泡瑪特的十年既充實又魔幻。泡泡瑪特的成功有自己的天時地利。有人將抽盲盒粗暴歸結為「智商稅」或是「割韭菜」,但願意為此買單的人並不佔少數。收集這些娃娃的快感,很快在新興市場變現,手辦與潮鞋電競一起,成為年輕人最「燒錢」愛好。

和泡泡瑪特一樣,年輕一代愛我所愛本就不在意外界的眼光。泡泡瑪特被無數投資人拒之門外,他們並不理解年輕人行為模式,更不會理解背後的成因與訴求。炒鞋炒盲盒的行為在他們眼中荒謬又愚蠢,卻衍生了足以讓他們「搞不懂」的大生意。

近年來,潮流圈締造了不少印鈔機神話。限量版球鞋、藝術家限定配飾、漢服、以及玩具。進一步可有收藏價值,退一步可等升值轉賣,在二級市場一片繁榮。它們都有自己風起雲湧的江湖,而泡泡瑪特不過是踩中了其中之一。

短命,做不大?泡泡瑪特一路披荊斬棘,泡沫論也如影隨形。在這一點上,竟然和剛殺入潮玩界,又恰好剛赴美上市的名創優品有幾分相像。無論是「小商品」起家的名創優品還是現在的泡泡瑪特,都暗示了類似口紅經濟學的「悲觀」。這些人並非社會上真正的富有人群,他們收入雖然有限,也不會購買大額固定資產,品味和格調卻依然保留,會去追捧自己喜歡的東西,以此慰藉心靈。

正如美國經濟學家所描述的「口紅經濟學」,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欲望,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商品。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對消費者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更何況泡泡瑪特盲盒裡未知的小娃娃,名創優品裡數不清的小玩意呢。

泡泡瑪特一直在營銷所謂「未知的驚喜」,而泡泡瑪特自己就是也是其中之一。它雖然是盲盒風潮的締造者,但並非盲盒的發明者。誰是下一個Molly,泡泡瑪特的魔力還能持續嗎?

相關焦點

  • 泡泡瑪特:坐上潮流玩具「快車」的頭等艙
    發展歷程&持股情況   泡泡瑪特於2010年在北京創立,2016年開始天貓旗艦店業務,在同年推出公司第一個自主潮流玩具產品系列——「Molly星座」盲盒系列。   「Molly」作為公司首個自有IP,各系列產品一經推出,廣受歡迎,持續推動公司業務快速發展。北京泡泡瑪特在2017年1月25日在新三板上市。
  • 泡泡瑪特十周年開箱首展
    來源:36氪娃友們的狂歡天堂泡泡瑪特十周年紀念空降北京apm,作為「城市開箱」的首展,場景布置和整體氛圍的打造都屬實用心,好熱鬧又懷揣著一顆少女心的超妹當然不能錯過。「城市開箱」有什麼?看了這篇就知道了。
  • 泡泡瑪特「造反」迪士尼
    文|三聲 龐夢圓最近半年,王寧不再說自己要做「中國的迪士尼」,而是要做「世界的泡泡瑪特」。在某種價值產生順序裡,泡泡瑪特的成功來自於「造反」了經典的迪士尼模式。在故事的最開端,王寧也許都沒有想到過,泡泡瑪特走進了一個關於「IP類消費品」的中國戰場。
  • 港股打新—泡泡瑪特在吹泡泡嗎?分歧很大
    來源:雪球泡泡瑪特定位是潮流玩具,主要用戶群體是青少年,很多打新人已經不在年少,紛紛表示看不懂,分歧很大。一、招股信息二、公司概況泡泡瑪特成立於2010年,主要銷售潮流玩具、電子及美妝產品,並自行設計「盲盒」玩具。
  • 泡泡瑪特的「泡泡」會被戳破嗎?
    泡泡瑪特的潮流玩具不同於普通孩童玩具,潮流玩具的主要消費群體為成年人,以新鮮感、設計感取勝,所以泡泡瑪特正在全力打造一個成熟的IP產品體系。   據統計,截止到今年的6月底,泡泡瑪特在中國內地33個城市共擁有136間零售店,在62個城市擁有1001家無人售賣點。零售店幫助泡泡瑪特打造品牌形象,使顧客在店內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包裹感";無人售賣點則是無人收銀的機器售賣,其目的是作為線下零售店的補充,更好的幫助泡泡瑪特把店開在地鐵站、圖書館、購物中心等人流密集的點位。
  • 中國最大的潮流玩具公司泡泡瑪特正式赴港IPO
    2019年爆紅的「拆盲盒」,讓小眾的潮流玩具成功破圈。甚至一個號稱「潘神聖誕隱藏款」的原價59元的盲盒,經黃牛轉手就能翻39倍,炒到2350元。這款盲盒的生產商正是潮流百貨零售品牌泡泡瑪特(POP MART)。 6月1日,該公司終於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據悉,這已經不是泡泡瑪特首次進入資本市場。
  • 泡泡瑪特上市,盛世與泡沫
    完全無法想像當初將自己定性為玩具零售商的泡泡瑪特,能一舉逆襲成為如今潮玩市場的獨角獸。翻盤背後,泡泡瑪特做對了 3 件事:成功降低門檻、新人群定位、多點接觸雙線運營。其中,泡泡瑪特線上渠道的發力尤為明顯。在今年雙十一,泡泡瑪特成為了玩具類目下第一個成交破億的品牌,將迪士尼、萬代等遠遠地甩在了身後,而在去年其成交不過也才 800 萬元。從營收結構上來看,泡泡瑪特線上渠道的營收一直在保持著高速增長,如今已經達到了總營收佔比的 32%。
  • "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 泡泡瑪特有泡沫嗎?
    泡泡瑪特計劃全球共發售1.357億股。公告稱,最終,香港公開發售項下股份發售增至6378.62萬股,相當於全球發售初步可供認購發售股份總數的約47%(於行使任何超額配股權前)。  作為中國潮玩市場行業龍頭,在泡泡瑪特上市之前,曾因2014年至2016年持續3年虧損,於2017年從新三板摘牌。  但在2017年當年,泡泡瑪特便實現盈利,盈利157萬元。
  • 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背後是「潮玩」的中國式機會
    一位出售該手辦的淘寶賣家告訴「電商在線」,經典的手辦根本不愁賣,被認為是一種收藏品。但客單價如此高昂的手辦,購買的過程卻十分隨意,發出之後不退不換,如果產品在運輸途中有明顯的磕碰,買家也只能默認。「這在行業裡是算是一條潛規則,大家會把收到有細微瑕疵的手辦稱為『中獎』了。」該淘寶賣家表示。
  • 泡泡瑪特與經銷商的訴訟風險 為擴張帶來不確定性隱憂
    猛獸財經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觀點,緣於泡泡瑪特招股書中的「風險因素」環節多達42頁,比藍月亮集團 (股票代碼:6993) 上市時的36頁還要多6頁,看來泡泡瑪特也注意到自身的業務發展存在不少風險。招股書也寫到泡泡瑪特部分業務依賴於經銷商向市場銷售其產品,而泡泡瑪特可能無法掌控經銷商。目前泡泡瑪特的線下門店,大多數是由泡泡瑪特直接運營,但經銷商也在其中貢獻了不少收入。
  • 泡泡瑪特是什麼?泡泡瑪特意思介紹速速圍觀
    泡泡瑪特是什麼?泡泡瑪特意思介紹速速圍觀時間:2020-11-11 18:1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泡泡瑪特是什麼?泡泡瑪特意思介紹速速圍觀 泡泡瑪特是什麼?大家最近有沒有經常看到泡泡瑪特這句話。相信還有很多網友還不是很清楚泡泡瑪特是什麼意思。那麼想知道的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泡泡瑪特憑什麼年賺16億?盲盒生意是怎樣榨乾你的錢包?
    ,小程序抽盒機帶動新增長,線上銷售額超過一半;   4、薛丁格的玩具,兼具悅己和收藏價值:初階用戶獵奇心理驅動,為物品而買單 ;中階用戶為「悅己消費」,為「物品+情感」而買單 ;資深用戶為「收藏價值」驅動,為「稀缺性」而買單。
  • 泡泡瑪特的「乘數效應」
    三,IP運營能力:雖然先發渠道優勢+盲盒文化的疊加,使得泡泡瑪特佔據了IP衍生品一類的高利潤以及高復購率的佔位,但泡泡瑪特IP運營的能力需要在更為常態化的競爭市場以及突破爆款法則後,進行驗證。同時在未來渠道擴張上,泡泡瑪特仍有很多探索的必要。
  • 文章頻道 - 泡泡瑪特赴港上市,「IP+盲盒」成為爆款收割機
    在2017年之前,泡泡瑪特曾經連虧三年,但是在2017年,泡泡瑪特不僅在新三板上市,還實現扭虧為盈。那麼,泡泡瑪特是如何在一年之內實現局勢扭轉的呢?「Molly Zodiac」盲盒系列,一炮而紅。Molly系列的火爆不僅帶動了泡泡瑪特走向市場,更是讓泡泡瑪特開啟了網紅潮玩之路,之後又陸續推出了POCKY、Dimoo系列IP,並大受歡迎。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表示,泡泡瑪特想要成為潮玩行業的「迪士尼」。 與別人的IP不同的是,泡泡瑪特是一家沒有故事的IP。
  • 這個千億市值的泡泡瑪特有多野?|市值|弗若斯特沙利文|泡泡瑪特
    文 / 港股頻道出品 / 節點財經關於泡泡瑪特,被質疑最多的有幾個問題:第一個,真的有人玩嗎?第二個,這也值1000億?12月11日,泡泡瑪特在港交所上市,發行價為38.5港元/股,募資50.25億港元。若完成超配權,泡泡瑪特則額外募資7.56億港元。泡泡瑪特開盤價77.1港元/股,較發行價大漲100.26%,市值突破千億港元。
  • 泡泡瑪特今起招股,下周五掛牌上市:現已不只想做中國的「迪士尼」
    」;二、關於市場、門店的布局:「泡泡瑪特的門店全部為直營,不考慮加盟合作,核心區域仍將是一、二線城市及省會城市;鑑於自動售賣機的雷達效應且客單價並不高,因此下沉市場的消費能力並不存在太大限制,且坪效不一定比一線城市低」;三、關於公司定位與追求:「泡泡瑪特內部已不再強調爭做中國的迪士尼,而是要立志成為中國的泡泡瑪特,
  • 疫情下的泡泡瑪特
    疫情對泡泡瑪特的影響,不止Molly收益降低1/3。昨天(11月22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披露,泡泡瑪特通過聆訊,上市在即。2020上半年,泡泡瑪特的總收益8.178億元,比上年同期的5.434億元增長50.5%;純利是1.413億元,上年同期是1.136億元。疫情對泡泡瑪特的影響,體現在了純利率的降低等方面。這背後,有泡泡瑪特部分店鋪的臨時關閉、店鋪和機器人商店銷量下降、線上渠道的研發和導流成本增加,海外業務的挫折。
  • 泡泡瑪特(POP MART)的潮玩之路
    作為一家成立於2010年的公司,泡泡瑪特在早期主要主打第三方玩具、家具和數碼產品等,類似於買手店,主要通過一系列的物品來傳達一種生活方式和態度。從2016年開始,泡泡瑪特開始自己的轉型,開始走潮玩之路。
  • 泡泡瑪特中國式的IP成功之路
    作者 | 龐夢圓最近半年,王寧不再說自己要做「中國的迪士尼」,而是要做「世界的泡泡瑪特」。在某種價值產生順序裡,泡泡瑪特的成功來自於「造反」了經典的迪士尼模式。在故事的最開端,王寧也許都沒有想到過,泡泡瑪特走進了一個關於「IP類消費品」的中國戰場。
  • 泡泡瑪特是什麼?
    購買泡泡瑪特盲盒的也主要是95後、00後的年輕人,正是廣大少女們將泡泡瑪特買成了一家市值千億的潮玩公司。04 泡泡瑪特的商業邏輯 泡泡瑪特已經從中關村歐美匯購物中心的一家小小格子鋪轉型為在全國 57 個城市擁有 114 家零售店和 825 個機器人商店的潮玩帝國,公司業務覆蓋潮玩全產業鏈「設計—生產—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