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師最大的享受和樂趣就在於覺得自己是學生所需要的,是學生所感到親切的,是能夠給學生帶來歡樂的。教師把學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裡;把學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獄中。如果學生不喜歡自己,是因為自己還不夠讓學生喜歡,因此,要想有所改變,首先得改變自己。只有改變了自己,才會最終改變學生。只有改變了自己,才可以最終改變屬於自己的世界。
2、教師的真正本領,不在於他是否會講述知識,而在於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師是介紹人,介紹學生與學習相依相戀;教師是打火機,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慧火把迅速點燃;教師是領頭羊,引領學生走進知識的茫茫草原;教師是味精,將學生的學習變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衡量教學是否失敗只要看一看學生通過學習後是更加熱愛學習還是厭惡學習。
3、不要一味地讚美雄鷹,因為這樣就會傷害更多的小鳥。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長大了成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師要遵循人才成長的規律,是小草,就讓他裝飾大地,是參天大樹,就讓他成為棟梁之才。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珍貴的生命,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幅生動的畫卷。教師應當體會兒童生命的最大豐富和主動性,關注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每一點進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肯定自己。
4、把一流的學生培養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師,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師;把非一流的學生培養成有用人才的教師,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師。任何一個教育家都是因為對非一流的學生的培養獲得成功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家的。
5、一個教師超越其他教師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斷地超越自己。教師要不斷地超越自己,就要以樸素的感情調整自已的心態,以奉獻的精神從事崇高的事業,以高超的技藝展示個人的才華,以不斷的追求提升自身的價值。
6、只教學不搞科研的教師,其教學是膚淺的;只搞科研不教學的教師,其科研是空洞的。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創造性是對常規性的突破,教師的教學也應當不斷突破舊的教學範式,不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形式,教師都應該擁有選擇、探索和創新的權利。不要讓教師對教學的獨特理解和獨特追求成為規範化的犧牲品。
7、學生崇拜教師,教師不值得炫耀;教師培養出的學生使自己崇拜,教師才值得炫耀。和學生共同成長,是對教育和教育者的新要求。師生關係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賞。惟有這樣,師生關係才會水乳交融,並達到教學相長之目的。
8、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自己去體驗;給孩子一點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孩子一個問題,讓他自己找答案;給孩子一種條件,讓他自己去鍛鍊;給孩子一片空間,讓他自己向前走。
9、解放兒童的頭腦,使其從道德成見、幻想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雙手,使其從不許動、不能動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解放兒童的時間,不過緊安排,給予民主生活和自覺紀律。教材、教室、學校並不是知識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類社會、豐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書。
10、熱愛一個學生就等於塑造一個學生,厭惡一個學生就等於毀掉一個學生。對待學生,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所做的一切要向他們負責。把學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愛。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創新是教育的希望。愛是一種信任,愛是一種尊重,愛是一種鞭策,愛是一種激情,愛是一種能觸及靈魂、動人心魄的教育過程。讓每一個孩子都得到愛的滋潤,知識的澆灌,讓每一個孩子在知識的海洋中和諧、自主、幸福地成長。
11、賞識,有助於學生學習成功;抱怨,肯定會導致學生學習失敗。賞識就在我們身邊,賞識就在我們一言一行中,所以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個側面去評價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自信中快樂成長。相信人人都有才,才會正確對待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潛能;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適合學生發展的好方法、好途徑。
12、成長需要激勵。教師要善於發揮學生的長處,揣測他們的能力,了解他們的程度,考驗他們的天資,鞏固和鼓勵其優點的一切趨向,並幫助他們發展,同時使他們自己相信其長處。每一個少年兒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著收穫肯定和讚譽。面對失敗或成功的結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或鼓勵,學生最期待教師公正的評價和積極的肯定。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後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後的信心。
13、教師只有蹲下才能和孩子的視線保持同一水平,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一切,才能從孩子的位置出發去理解世界。以心靈感受心靈,以感情贏得感情,這是教師從教的基本功。去當學生,體驗一下學習生活,再來反思:教與學是否和諧。酸甜苦辣都有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穫。尊重學生屬於自己的體驗,讓他們走進自己的生活世界,體驗生活、體驗社會,即使是失敗,也可能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無窮的財富。
14、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多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給學生一片藍天,他們會讓它繁星點點;給學生一片綠地,他們會讓它春色滿園。
15、正確判斷每個學生智力才能的不同特徵及其發展潛質,這是教育智慧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要時刻牢記:每個學生天生都是世間的奇蹟,堅信每個人都是可造就的。教師應當具有的人才觀是:行行出狀元的人才觀;生生能成才的人才觀;終身學習的人才觀。
16、對教師來說,修養是教育的載體,境界是教育的起點,人格是教育的風帆。
17、要儘量多地要求每一個學生,也要儘可能地尊重每一個學生,完善教育評價,儘可能使學生身體的、智力的、思想的力量得到廣泛地發揮。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
18、人類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潛能,絕不是課堂上講解出來的。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們應用問題來點燃學生的智慧之火。教師創設開放的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求知識,使學生圍繞某類主題調查搜索、加工、處理應用相關信息,回答或解決現實問題,這樣的教育和訓練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19、創新是人的頭腦中最敏感的機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壓抑的機能。基礎教育階段,人的創造性思維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漸漸熄滅。教育既有可能為創新提供發展的契機,成為發展的動力,也有可能阻礙,甚至扼殺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摧殘天資優異而具創造力的年輕人,比鼓勵他們開花結果要容易得多。
20、寬容不是姑息、放縱,而是在嚴格要求下對犯錯誤的學生的理解、尊重,給予充分反思的時間,改過自新的機會,使他們最終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