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日產首談三大關鍵詞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對於車企的可持續發展來說,有三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點是環境;第二點是構築安全可靠的汽車交通社會;第三點是不斷地培養可持續發展的人才。這是日產汽車最重視的三點。」日產汽車副總裁,日產(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西林隆如是說。

追求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前社會的共識。特別在生態環境、國家政策、汽車行業等都在發生著變革的當下,可持續發展正成為汽車企業戰略中的重要一環。

近日,日產汽車正式發布「日產中國可持續發展規劃2022」。作為首個面向中國市場發布的可持續發展綱領,該計劃涵蓋了日產汽車對於環境保護、社會發展以及公司治理層面的多項包容性、多元化舉措。

日產汽車執行副總裁、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川口均表示:「如今,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正面臨來自諸多方面的壓力與挑戰,所有地球大家庭的成員都在共同期盼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日產汽車『豐富人們的生活』願景的指引下,日產汽車通過提供獨特、創新的產品與服務,為消費者提供卓越價值。為實現這一願景,我們必須採取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工作、思考以及進行生產製造。」

據介紹,「日產中國可持續發展規劃2022」響應了日產汽車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以環境保護、社會發展和公司治理三個方面為核心,積極為中國市場實現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環境保護上,日產汽車與在華合資企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風有限」)積極採取相關舉措應對氣候變化,通過節能減排改善空氣品質,並導入智能供水系統減少用水量。

具體來看,產品及技術研發方面,截止到2022年,日產中國期望在2022年成為智行科技領域首屈一指的汽車製造商,導入更多的電動化車型(包括純電及搭載e-POWER智充電動技術的車型)。

其中,日產軒逸·純電SYLPHY ZeroEmission已於2018年在中國市場上市,與此同時,啟辰品牌將在2019年繼續推出3款純電動汽車。

在節能減排上,日產汽車圍繞多項節能減排任務制定了嚴格的目標。截至2022年,日產汽車及其在華合資企業的用水量將比2015年降低35%;有害氣體排放量將比2015年降低50%。以上目標均高於中國國家標準。

在社會發展領域,日產汽車積極投身於提升中國道路交通安全、人才培養以及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未來將繼續向中國市場導入先進的輔助駕駛技術,並與利益相關方積極開展合作。

在公司治理領域,日產汽車高度重視公司治理。日產中國設立了「三重防禦體系」以加強公司治理,確保更加統一的合規管理。未來,日產汽車整體將通過完善治理框架、加強治理體系、培養互補思維模式在企業管理方面實現進一步提升。

「日產汽車以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智能出行品牌為目標,積極導入『日產智行(Nissan IntelligentMobility)』科技。」西林隆表示,「我們將與利益相關方共同構築全綠色價值鏈,努力實現『零排放』社會。並在『構建安心安全的交通社會』『培養可持續發展人才』『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等領域積極開展行動。」(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程鴻鶴)

相關焦點

  • 三大「核心」成關鍵詞 日產發布可持續發展規劃
    日前,日產汽車正式發布了「日產中國可持續發展規劃2022」。作為指導日產汽車在華業務可持續發展的經營與管理,同時也是首個面向中國市場發布的可持續發展綱領,其主要包含環境保護、社會發展以及公司治理三大層面。「日產中國可持續發展規劃2022」響應了日產汽車全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也將從這三方面推進其在中國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 你所不知道的車企前身(日產篇)
    日產的起源其實跟日本其他大多數車企都不太一樣,它不是家族企業,它的誕生不是一個人的想法,所以回顧其歷史,它的創始人不止一人。我們可以說它專一,因為它是日本最早造車且一直只從事跟汽車相關的產業的企業。我們也可以說其幸運,因為它沒有被埋沒在歷史的年輪裡,讓我們還能親眼見證這個日本傳統車企的發展。
  • 日本八大車企停工停產——疫情深淵漫延
    在全球各地遭遇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打擊下,世界各國車企似乎無疑倖免的遭到影響。據央視財經報導,此前已有部分車企宣布停產的日本國,再因疫情蔓延致海外零部件供應短缺,使得停產車企誇大至八家。此前,因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海外需求驟減。
  • 2018年車企人事變動:各個車企誰更歡喜誰更愁?
    市場的下滑對於車企來說毫無疑問是一次巨大的考驗,面對著2018年的全年目標完成率,可謂一家歡喜一家愁。但不論如何,這次的考驗對於車企其實也是一次「優勝劣汰」的過程。所以應對市場的不振,車企應對手法的有多種,但最常用的就是人事調動。畢竟車企的高管很大程度的影響著車企的戰略發布、完成程度以及車型的研發。
  • 2021年 東風日產佔據「智」高點 重新定義人、車、生活
    激烈的競爭力中,有的車企未能頂住壓力銷量急劇下滑,直接被淘汰出局;有的車企迎難而上迅速改變戰略,在逆境中創造屬於自己的精彩。危中尋機的東風日產就是一路向上的典型,它連續5年銷量持續突破百萬輛,2020年1-11月累計銷量達1,000,303輛,提前完成銷量過百萬。然而,對於能夠逆勢飛揚的汽車品牌來說,絕非意志堅強那麼簡單,持續成長才是關鍵中的關鍵。
  • 三大日系車企中國工廠將恢復晝夜兩班倒工作制
    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月9日報導,此前由於中日關係緊張,日系車的銷售出現低迷,因而日企在中國的汽車工廠縮短了開工時間。不過,近日豐田及本田的中國工廠均開始恢復兩班倒的工作制。日產汽車的廣東花都工廠將在1月下旬恢復晝夜兩班倒的正常工作時間。
  • 汽車電動化勢不可擋 車企技術路線如何兼顧當下與未來?
    但從當下汽車保有量和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來看,電動車暫時還無法取代燃油車,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裡,燃油車也將繼續存在。面對這種局面,車企應該如何選擇技術路線以兼顧當下和未來?不同車企有不同的策略。造車新勢力專注純電路線狂飆突進;傳統車企有的全面轉向電動化,有的還希望兼顧燃油車和電動車。哪種策略才能抓住未來,又不失去現在?
  • 日系車企9月銷量報告:前三季度僅豐田增長,本田日產Q4衝量
    (說明:日產乘用車數據包括了東風啟辰品牌)從銷量榜單來看,曾經一度佔據日系品牌榜首位置的日產已經滑落到第三位,現在形成了本田和豐田雙雄格局。只是從發展角度來看,由於謳歌的「路人角色」,使得本田超越豐田的機會幾乎不存在——去年單單是雷克薩斯就給豐田中國貢獻了20萬輛的銷量。
  • 日產動力天團有妙招
    汽車誕生至今,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但是要說到汽車引擎,則要更早,從蒸汽機到內燃機,再到如今的新能源,從中可以看出汽車動力的發展主線一直向著節能、高效、動力、排放等層面不斷探索,背後的原因則是人類對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尤其是近四十年來,汽車行業對於能耗、排放的指標越來越重視。
  • 華為「上車」記:車企緣何追捧?
    一直以來,關於華為造車的聲音不絕於耳,華為高層也在公開場合多次否認。僅在一個月前的10月30日,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王軍在智能汽車方案HI品牌的發布會現場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目標仍然是幫助車企造好車。這一次,任正非的否認更加決絕:「以後誰再建言造車,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 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當別人觀望時,這家車企居然提前...
    在中國汽車行業中就有這樣一家具備詩文中描述的具備雄心氣概和高瞻遠矚精神的車企。當國內更多車企對「國六」還未完全反應時,當有些車企的「國六」車還躺在實驗室時,這家車企提前完成主銷車型 「國六B」的認證。比國家規定提前了四年。這,就是東風日產。提前實現「國六B」,那麼東風日產是作何考慮呢?
  • 日本「三大」爭推電動車型 日系車企電動化轉型大戲開場
    其實不光是豐田,本田、日產都在競相進行電動化轉型,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日系車企的電動化轉型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的影響,其中豐田的轉型更具代表性。180°大轉彎豐田對純電動汽車的態度「一開始是拒絕的」。
  • 東風孕育嵐圖,成熟車企賦能如何實現「重新造車」
    不同於許多初創公司,嵐圖汽車的目標是要探索一種「成熟車企+造車新勢力」的創新融合發展模式,這也就意味著,新品牌將背靠東風集團的資源,開啟全新的戰略規劃、組織機制以及商業模式。探索創新管理模式,引領東風品牌向上從市場大環境來看,當自主汽車品牌發展到一定階段,「品牌向上」就成為了車企的必然訴求。最近幾年時間,長城、吉利、奇瑞等車企紛紛完成了向上突破,有些推出高端車型,有些則是通過子品牌的形式拓展市場。
  • 東風日產是如何發展的呢?
    和所有的傳奇故事一樣,東風日產4年來的發展歷程無疑有著諸多戲劇性的因素。起伏之間,留給東風日產的是不斷凝聚的企業文化,以及在此基礎上所生發的強勁發展勢頭。而留給行業、留給公眾的,則是一個絕佳的合資企業文化融合的案例。
  • 連續5年年銷百萬,日產在華2020年期末考試成績如何?
    儘管2020年只剩下最後1個月,東風日產已實現2020年一百萬輛銷量目標,而疫情影響下諸多車企銷量下滑的情況下,東風日產靠啥連續5年年銷量突破100萬輛,截止如今國內有1300萬中國人選擇日產車,東風日產靠啥贏得了那麼多用戶的青睞?
  • 日產攜手鬆下研發高性能電子後視鏡,未來將成車企標配
    尤其是在黑暗的地方倒車時很後視鏡裡面一片昏暗,倒車影像成像效果也大幅降低,很容易造車車輛的磕碰剮蹭。為了解決這一隱患,日產汽車攜手電子大廠松下合作研發了一款號稱為高性能的電子後視鏡。據悉,這款新的電子後視鏡在提升了圖像清晰度與夜間能見度之餘,還能夠有效控制夜晚被後方遠光燈照射所起引發的炫目現象,從而增強了夜間駕駛的安全性。
  • 威爾森研究:自主車企如何抉擇三類新能源汽車?
    那在這個颱風口,自主車企是如何抉擇的呢?新能源車發展趨勢遠超節能車現今,節能車包括非插電式混動和雙燃料汽車,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插電式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而作為新能源汽車三大板塊的燃料電池汽車,為何沒有呈現在圖中?原因在於其2015年產量僅10輛,來自於上汽集團生產的榮威950FuelCell插電式燃料電池車。如此稀少的產量自然是無法納入統計中,而從三類新能源汽車的原理優劣便可窺探導致燃料電池汽車與其他新能源汽車有著如此懸殊差距的原因。
  • 車企傳聲筒丨汽車圈是如何應對疫情的?
    在當前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我們看到了許多車企都在積極應對。疫情對汽車行業的影響延遲復工引發蝴蝶效應?受疫情影響,國內各大車企和零部件供應商紛紛延遲生產工作,除了位於湖北疫區外的車企,絕大多數都是在2月10日復工,不過一些涉及銷售公司或是企業的公關、行政崗位非工廠製造崗位早已陸續開始了「雲辦公」。
  • 一句話點評:2019年車企年終銷量總結!
    近日,車叔獲悉,乘聯會正式公布了前十五位車企排行榜。南北大眾依然佔據前二的位置,只不過一汽大眾以微弱的優勢成功上位。日系車企普遍持續增長,多家自主車企出現下滑。具體榜單如下:下面來看看車叔是如何點評的吧!
  • 日產在英國鼓勵報廢柴油車換電動車 可獲得補貼
    日產公司是最新一家有此舉動的車企,在德國將為放棄柴油車,購買電動汽車的車主提供補貼。日產將對淘汰歐1-4排放標準柴油車,併購買聆風或e-NV200電動車型的客戶提供了2,000歐元(約合人民幣15564元)的購車補貼。據悉,購車補貼的最高金額為4,000歐元(約合人民幣31128元),由政府和製造商各提供一半。